在华外国人非法就业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华外国人非法就业探讨
系统阐述在华外国人非法就业现象所呈现出的特征,根据所从事工作的不同对在华外国人非法就业进行分类,并深入分析在非法就业现象下的经济和社会原因,指出外国人就业管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标签:外国人在华就业;非法就业;就业管理
目前,我国就业市场尚未完全向外国人开放。
根据目前执行的涉外劳动政策,从事各类高科技行业、在华进行高投资开办企业或从事其他我国急需行业的外国人允许在华就业。
然而,随着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外国人非法就业呈现蔓延势头,已成为“三非”问题中最为突出的问题。
非法就业占登记涉外案件比例虽然不高,但漏报和根本没有记录的很多,潜在问题很大。
随着入世条约逐渐实施,可以预计,未来外国偶然非法就业数量会大幅提高。
如不及时治理,不仅冲击国内就业市场,而且给国家和个人财产利益带来损失,给社会稳定带来危险。
1 在华外国人非法就业现状分析
1.1 在华外国人非法就业的类型
根据工作性质的不同,目前外国人非法就业主要分为三类:语言教学类、服务行业类和廉价劳动力类。
1.1.1 语言教学类
我国的经济和文化正逐步融入全球化的浪潮中,因此外语教学市场表现出了火爆景象,高校中的口语和专业外教,社会上的外语培训机构中的外国教师,当然不乏正规就业渠道进入教学市场的专业人士,但不少是持L、F签证的外国人,无就业证明,以自愿者身份任教,校方提供免费食宿、旅游,变相非法就业。
更有甚者是除了会说外语,没有受过正式的外语教学教育的培训,利用我国学生对外语学习的渴求,达到其短期行为的目的。
此类非法就业的主要形式有:
(1)不具备聘请外国专家资格的学校,聘请外国人来校工作(凡拟聘请外国专家的单位,均须获得“聘请外国专家单位资格认可”,并取得《聘请外国专家单位资格认可证书》。
没有聘请外国专家资格的学校雇用外国人从事教学活动,都是违法的。
)。
(2)学校通过网络联系外国人,让他们办旅游签证,然后接受外国人来校工作。
(3)具备聘请外国专家资格的学校,聘请没有获得来华工作许可的外国人来校工作,或把本校外教给其他学校借用。
(4)有钱人把外教请到家里,让外籍教师直接在他们家里进行有偿教学活动。
(《规定》第34条明确规定:“禁止个体经济组织和公民个人聘用外国人”)。
1.1.2 服务行业类
服务行业类的非法就业包括外国人非法在娱乐场所、餐饮业、广告业、表演业等行业工作。
这类非法就业的外国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持旅游(L)签证入境或者没有用其他方式非法入境,入境后在国内个体经济组织或境内的国外企业工作;另一类是在华的留学生,在上述行业中非法谋职打工。
这些外国人在非法就业的同时,常常也构成了非法居留的事实。
造成此类非法就业案件的原因除雇佣双方法律意识淡薄,不了解外国人在华就业的相关法律法规外,主要还是由于意图在华从事服务性行业的外国人不具备相应的工作资格,且申请手续繁琐。
根据《规定》,来华进行营业性文艺演出的外国人必须经文化部批准,并持有《临时营业演出许可证》。
用人单位聘用外国人,须首先向行业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申请时需要提交拟聘用的外国人从事该项工作的资格证明,但拟来华从业的外国人中,绝大部分都不具有官方承认的职业资格证明。
即使中国的雇主明明知道这项规定,但在可观的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也冒险非法聘用外国人,通过各种渠道“引进”他们,进而造成了违法事实。
1.1.3 廉价劳动力类
在我国的广西及珠三角地区,周边贫穷国家的居民入境谋生现象已十分严重,广西地区已形成“越南村”、“缅甸村”。
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其一,越南、缅甸与我国广西水陆相连,越南人很轻易便可偷越边境线,再转到我国其他省市。
其二,珠三角的民工短缺,低端制造业工人的大量需求给非法就业的外国人提供了条件。
据有关人士介绍,外籍劳工很肯干,又能吃苦,而且听话,他们一般从事的都是最艰苦的工作,因此很多工厂明知雇请的是外籍人士,也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一些越南人在广东找到工作后,又介绍亲戚朋友来打工,少数人甚至以介绍工作为职。
除此之外,还有有非法中介机构和蛇头向中国进行劳务输入,20世纪90年代泰国223名非法劳工受骗入境,部分人竟以“国内劳工”名义就业。
仅去年一年的时间内,珠海市就连续发现并成功查处了7宗113名越南人非法就业案件。
这类廉价劳动力类的非法就业具有集中性、隐蔽性等特点,外国劳工的合法权益根本无法得到保障。
1.2 在华外国人非法就业的成因
1.2.1 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外国人来中国就业受国际人口流动规律影响。
人口国际迁移动力一方面源于国家间的经济落差产生的吸引力,另一方面源于人口、社会、环境发展差异的力量。
我国经济高增长,市场的繁荣和人民经济收人的提高创造了就业机会。
稳定的社会环境,改革开放以来商务、旅游、留学、就业等对外政策发生多元结构变化,巨大发展空间和商机,不仅吸引发达国家投资者目光,还吸引周边相对落后地区想增加个人收人的居民,周边国家贫困阶层人流走向形成明显从外向内的移动。
这是经济不发达或欠发达国家向发达国家移居的国际移民客观规律决定的。
我国多与第三世界贫困国家相邻, 而且与这些周边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移民政策存在不对称性,这导致了大量的邻国居民涌入我国境内谋生。
如朝鲜1997年始连年自然灾害,来的非法移民99%是失业工人、农民、学生和无业人员,多是饥民求生,不计工资,只求生存。
缅甸政局不稳,经济落后,大批边民涌入我国瑞丽等边境城市。
再如,越南对本国居民非法移民管理松懈,对遣返不予配合,要求被遣返者提供越南户籍证明,在边境一带设几道检查关卡,发现被遣返人员阻止其入境,甚至制定限制越南人回国居住的户口和土地使用政策。
自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一些省份的农村地区婚姻现状窘迫助推了生存型违法就业行为。
贫穷大龄青年在本地找不到合适的对象,花很少的钱就找到了既孝敬公婆又持家有道的缅甸媳妇、朝鲜媳妇等。
这类人群长期的非法居留势必带来一些为生存而非法就业的行为。
1.2.2 某些特定职业的市场需求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家政和外教消费需求量增加。
人世后,需求量急剧上升,而供应市场短缺,外国人在这一市场轻易获得就业机会,需求大于供给,供求失调造成价格奇高。
巨大经济利益引来大量违规者,造成外国人就业市场混乱,以至出现会说英语的欧美农民做外教、边民作保姆的现象。
在上海,菲佣历来以高昂的费用和“优秀的职业素养”成为家政公司炒作的话题。
尽管上海有关部门明确了它的非法性,但“地下”菲佣市场十分活跃,北京、上海、深圳、广州陆续出现了一些“菲佣”职业介绍的中介服务机构,纷纷利用政策法规的空白点,雇用“菲佣”。
据有关数据显示,目前上海的菲佣有60%来自台湾地区、香港地区及国外的家庭移居上海之后,自己从境外带进上海的,还有40%的来源于上海各种家政公司。
境外人员在我国境内工作,以公司名义邀请外籍人士到中国工作,帮所谓的“外籍人士”拿到工作签证(有效期一般为一年),而实际上他们就是是被公司派往雇主家庭从事家政服务的“菲佣”。
2 在华外国人就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法律依据薄弱
国内目前针对外国人就业的管理法规仅有一个——1996年5月1日实施的《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规定共6章37条,从就业许可、申请与审批、劳动管理、处罚措施等方面做出了规定。
来华外国人就业管理工作具有两面性:既要既要鼓励引进高层次管理、高科技人才,又要保护广大本地劳动者的就业权益。
针对不同性质、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人才,我们应该制定不同的就业管理政策。
而《规定》中正是缺乏对来华工作和就业的外国人的身份、工作性质、行业和职业的界定。
同时,《规定》中对外国人在中国就业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处理的相关规定也有待完善。
对未申领就业证擅自就业的外国人和未办理许可证擅自聘用外国人的用人单位,可提交公安机关按《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法实施细则》执行。
但对外国人就业是否身符其职,是否变相从事其他活动,或是否按国家有关条款缴纳税金,是否按照《劳动法》在履行权利和义务,在未触犯相关法律的情况下,劳动保障部门没有处罚权。
2.2 打击难度巨大
虽然有一定数量的外国人在华非法就业,但由于行业、人员分散,工作形式、时间多样化,加上部分雇佣双方为逃避制裁,事先订好攻守同盟,统一口径,增加了发现的难度。
一些雇佣单位与非法就业的外国人不签订劳动合同,外国人干一天算一天,雇佣关系松散。
雇佣单位也没有健全的财务制度,外国人在雇佣单位的劳务报酬没有任何书面记载。
如一些外国乐队在酒吧内私自演出,只是口头上与酒吧经营者约定演出时间和报酬,而且常常采取每场演出完毕当场付酬的形式,即来即演,即演即付,演完就离开,使办案民警很难取得相关证据。
这些都造成了公安机关在打击非法就业的过程中发现难、取证难、界定难。
2.3 各方配合欠缺
《规定》中明确指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及其授权的地市级劳动行政部门是负责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的主管部门;在执行规定过程中,劳动、公安、外事、外经贸各部门应相互配合,密切合作。
公安机关在外国人就业管理中的主要职责有两方面,一是为已经入境并取得就业证的外国人办理居留证件;二是对非法就业的外国人以及非法聘用外国人的单位和个人实施处罚。
由于外国人就业管理的核心权力---审批权归于劳动行政部门,对就业证实行年检的主体也是劳动行政部门,公安机关在实施外国人就业管理的过程中就处于一种十分被动的地位,开展对非法就业外国人的查处往往依靠群众举报。
关于外国人在华就业的信息还达不到共享,公安、劳动、人事等相关部门间的信息沟通不畅,导致管理层的信息时空无法准确及时对接和交流,带来管理上的尴尬局面。
参考文献
[1]张杰.外国人在我国非法就业问题和治理对策[J].四川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
[2]张杰.试论加入WTO后公安机关面临的外国人非法就业问题和应对措施[J].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学报,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