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人教版物理下册12.1《 杠杆 》一等奖优秀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12章第1节杠杆
责任学校责任人课型新授课课时 2
教材分析杠杆的知识是前几章力学知识的延续,也是学习滑轮和轮轴等简单机械的基础。
本节内容由“杠杆”“杠杆的平衡条件”“生活中的杠杆”三部分构成。
教学重点是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突出教学重点的关键是要引导学生完成好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在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和数据处理方面给学生创设参与的机会,使他们加深体验。
但是要注意根据学生情况把握好分寸,因为这个实验和数据处理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
本节书的难点是画杠杆的力臂。
为了使学生能准确的画出力臂,教师有必要讲清力臂的概念,但是课堂上不宜花费过多时间训练,否则会影响本节教学。
教学目标知识
技能
1.认识杠杆(定义、五要素)能识别杠杆。
2.会画动力臂、阻力臂。
3.通过实验探究,能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进行相关
计算。
4.知道杠杆的种类及其应用,并能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杠杆。
过程
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构造。
(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情感
态度
(1)通过了解杠杆的应用,进一步认识物理的应用价值,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概括能
教学重点
重点是了解杠杆构造(五要素);动力臂、阻力臂的作法,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
件及其探究方法的设计。
教学难点难点1:画力臂;难点2:实验方案的设计。
突破重难点的设想对难点1的解决办法:(1)要强调力臂是“点到线的距离”,并与几何中“画垂线” 的方法对比进行学科知识渗透;(2)教师作“画力臂”示范;
教学准备杠杆尺支架钩码弹簧秤刻度尺(分组,两人一组)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
1.演示:“撬棒”、“跷跷板”“手摇抽水机”模型图片。
2、引题: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三个用具,它们有什么样的共同特点?
二、合作探究
(一)认识杠杆
1、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归纳的出杠杆的概念: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做杠杆。
2、置疑:杠杆一定是直的吗?你们能不能找出现实生活中你们看到的杠杆,说出来个大家听听?
3、同桌之间相互讨论后教师指名汇报交流。
4.教师展示现实生活中常见的杠杆。
5对于杠杆同学们还知道些什么呢?。
利用动画演示撬棒撬石头的情景,然后解释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板书:
(1)支点:(O)杠杆绕着转动的支撑点。
(2)动力:(F1)使杠杆转动的力。
(3)阻力:(F2)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4)动力臂:(L1)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5)阻力臂:(L2)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 力的作用线:过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的直线)
6. 教师示范:画出图片中的力臂(并播放动画)
7.引导学生归纳出画力臂的方法和步骤:
(1)确定支点、动力、阻力。
(2)从支点向力的作用线作垂线。
(3)标范围(支点垂足)
(二)探究活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什么是杠杆的平衡?通过和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对比得出杠杆的平衡状态。
物体的平衡状态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杠杆的平衡状态杠杆处于静止状态和匀速转动运动状态。
学生观看、
思考,
学生相互交
流。
学生边听边
思考。
观察
图片及教师
演示;阅读
课本,积极
思考,参与
分析
学生思考举
例并加以解
释
学生思考回
忆。
激发兴趣,引
入课题,活跃
气氛,培养学
生的观察概
况能力。
通过动画和
文字的描述
帮助学生理
解杠杆的五
要素。
通过对比得
出结论减小
知识的跨度,
便于学生理
解。
使学生熟悉
实验步骤和
实验方案,为
小组探究作
铺垫。
2、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第二课时)
(1)引导学生分析:在实验中为什么要让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要点:通过学生自己作出两种情况下力臂的不同来加深学生的理解①水平位置平衡的动力臂和阻力臂。
②倾斜位置平衡的动力臂和阻力臂。
比较它们的不同之处。
(2)教师利用图片讲解归纳。
(3)学生自学教材77页《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明确实验要求和实验步骤。
投影:实验步骤①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②在杠杆两边挂上不同数量钩码,调节钩码的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
这时杠杆两边受到钩码的作用力都等于钩码重。
把支点右方的钩码重当作动力F1,支点左方的钩码重当作阻力F2;用尺量出杠杆平衡时的动力臂L1和阻力臂L2;记录F1、F2、L1、L2等数值。
③改变力和力臂的数值,再做两次实验,记录结果。
求出各次实验中动力×动力臂和阻力×阻力臂的值,最后归纳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2)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3)实验数据分析
学生收集实验数据,填写实验表格,包括结论。
(4)交流与展示
让其中的一组学生把实验记录展示出来,并总结出结论。
后看和大家的结果是否一致。
师生一起归纳总结得出杠杆平衡条件。
实验小结:在“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
①实验前要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____位置平衡,这样做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若发现杠杆左端低、右端高,这时应将两端的螺母都向_ _移.
②实验中,我们是根据测得的数据,通过计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才归纳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三、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F1 L1= F2 L2
3.师生共同完成教材78页上的例题。
(总结解决计算题的方法和要求)
(三)、生活中的杠杆学生自学后
展开讨论,
提出各自的
实验计划和
实验方案。
动手做一
做,亲自体
验实验过
程。
(自制
表格记录数
据)
学生讨论你
知道的同类
杠杆在现实
生活还有哪
些。
学生自己对
所学内容进
行总结。
同
桌之间相互
交流,形成
共识。
培养动手能
力,激发兴趣
培养学生归
纳概括的能
力和数据分
析能力。
结合图形和
数字分析,便
于学生理解
和记忆。
联系实际让
学生体会到
物理是有用
的
检查教学效
果,拓展学生
的知识,培养
学生解决实
际问题的能
力。
1、师生共同通过观察,分析大屏幕上的内容归纳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等臂杠杆:
1、省力杠杆F1﹤F2,L1﹤L2
特点:省力,费距离。
应用例子:撬棍、拔钉子用的羊角锤
2、费力杠杆F1﹥F2 ,L1﹥L2
特点:费力,省距离。
应用例子:钓鱼杆、赛艇的桨
3、等臂杠杆F1=F2 ,L1=L2
特点:不省力,也不费距离。
应用例子:天平
三、交流与反馈
1、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你们从本节书中的收获,达成共识后将你们的收获展示出来大家一起分享。
2、你觉得在什么地方用省力杠杆,什么地方用费力杠杆,什么地方用等臂杠杆?各举一例。
3、阿基米德曾经说过:“如果给我一根足够长的棒,并且能够找到支点,我可以轻松的把地球撬起来。
”请你谈一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四、运用拓展
1、关于杠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动力作用点的距离为动力臂B.力臂一定在杠杆上C.只要动力等于阻力杠杆就平衡D.托盘天平是等臂杠杆2、某人用扁担挑物体,扁担长L=2,两端物体的重力分别为G1=500N,G2=300N,若不考虑扁担的重力
(1)人的肩头应在什么位置,扁担才平衡?
(2)若扁担两面三刀端同时增加100N重力,肩头应在什么位置。
3、画出图中各力的力(见大屏幕)
4、计算题(见大屏幕)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
板书设计第一节杠杆
一、杠杆:只要在力的作用下能绕支撑点转动的坚实物体都可以看做杠杆。
二、杠杆五要素
(1)支点:(O)杠杆绕着转动的支撑点。
(2)动力:(F1)使杠杆转动的力。
(3)阻力:(F2)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4)动力臂:(L1)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5)阻力臂:(L2)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 力的作用线:过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的直线)
画力臂步骤:1.首先在杠杆的示意图上确定支点O。
2.沿力的方向画好动力作用线及阻力作用线,画的时候要用虚线将力的作用线延长。
3.过支点O作力作用线的垂线,用大括号勾出并标上符号L。
三、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F1 L1= F2 L2
四、杠杆的分类:
1、省力杠杆F1﹤F2,L1﹤L2,应用例子:撬棍
2、费力杠杆F1﹥F2 ,L1﹥L2,应用例子:钓鱼杆
3、等臂杠杆F1=F2 ,L1=L2,应用例子:天平
教
学
反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