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认识》课堂观察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认识》课堂观察报告
《圆的周长》课堂观察报告
一、教学环节与时间配置
教学环节可分为:引入部分——揭示课题——展开研究——巩固应用——课堂总结。
时间配置:师生问答占总课时的40%以上,用于小组合作和学生自学的时间偏少,练习有层次但太多。
二、课堂提问分析(包括提问技巧水平和提问行为)
教师提问方式正在转变,推理性问题占30%以上,创造性问题的设计已逐步被教师重视。
(1)提问具有包容性和启发性。
一问一答的教学形式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比较常见,这种简单机械的问答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
恰当的提问有利于老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这节课中,教师所提推理性问题较多,相应地学生的回答也不只是停留在机械判断是非上。
反映出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不只是把教材问题化,即设计一连串的问题,一问一答,在形式上很热烈,实际上却没能触动学生的思维,而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引领学生进入学习对象的一系列“矛盾”之中,造成学生心理的“不平衡”,从而激起求知欲。
(2)创造性问题设计被重视,创造性问题的设计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非常重要的,教师通过创造性问题的提出,为学生创设展示思维过程的空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思维会非常活跃,会产
生不同的想法,会闪现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培养。
(3)教师能注意听答,尊重学生,但缺乏鼓励性倾听和反射,未充分关注个体差异。
三、课堂练习分析
练习时间10分钟,集中在理解推理和综合应用方面。
概念课的教学,教师从重视知识的结论(如公式,定理等)逐步转化为重视让学生获得结论形成的过程。
教师让学生通过四人小组的合作与实践,得出了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四、课堂情景分析
1、创设良好环境,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长期来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严重地压抑了学生创新潜能的开发。
教师注意营造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为学生提供具有安全感的心理环境,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
教师具体教学行为表现为(1)当学生有不同见解时,教师满怀热情地给予赞赏和激励。
(2)当学生思维受阻时,给予启发和诱导。
如学生创造性地想出用滚动法、绕绳法可以测圆周长后,教师进一步设疑:“那电风扇叶片旋转的轨迹也是一个圆,这个圆的周长怎么测?”学生积极思考,教师适时启发学生,从而让学生感悟到研究圆周长计算方法的必要性。
研究从哪里入手呢?学生又有困惑,教师点拔“你猜猜看圆周长与哪个量有关,有怎样关系?”进一步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动手研究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2、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体验数学。
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活动中理解和发展,而不是单纯地依赖教师的讲解去获得。
执教老师认识到了这一点,把课本中地例题、讲解和结论等书面东西,转化为学生能够亲自参与的活生生的数学活动,重视概念抽象过程,公式的推导过程,结论的综合过程,不但让学生知其然更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
教学中,教师舍得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交流的机会,多一点体验,从而使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3、重视课后小结,逐步提高课堂小结质量。
从小结情况看,似乎停留在对知识内容的小结。
课堂小结一般可分为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知识内容的小结;二是对知识研究的过程(学习的过程)作简要的小结。
对学习过程的小结,可以让学生对自
己的学习过程作一个简要的回顾,理清思维的过程。
我们是怎么来研究这个问题的,是通过哪些方法、手段、步骤来研究的,这是一种对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的思考和学习,更为重要。
从元认知的角度看,学习过程的小结也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对学习过程的一种自我回顾、检验、调整、评价与监控,可以更好地促进以后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