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朗读之我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朗读之我见
摘要:朗读不仅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所以,朗读训练是课堂教学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语文这一工具性、基础性学科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显然,注重课堂教学中的朗读指导,是每个语文教师应尽的职责。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
一、朗读的作用与意义
1、朗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
小学语文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使学生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学生的公共道德价值观,同时增强学生的感悟能力。
语感的培养涉及到对文字的理解、句子结构的解读、语言色彩的掌握以及语调的明晰,是在长期的语言运用及训练中养成的,它必须依靠自己亲身实践来实现,带有浓厚的经验色彩,而朗读教学则是将无声的文字转变为有声的语言,加深文章在学生头脑中留下的印象,以直接、快速地方式强化学生对于文章的整体感悟,是培养语感的重要方法。
2、朗读有助于加强学生的写作能力
写作需要积累素材,在小学写作中,模仿写作占据很大的比例,小学生还未形成自己的独立人格和思想感情,它需要在学习别人文章的基础上,感悟他人的思想,从而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写作之路,而朗读则是不可或缺的感悟方法。
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反复诵读文
章,将加深学生对于文章语句和文字描写的记忆,对精读的文章记忆深刻,在写作时能够快速地转化为学生自己的写作素材,长此以往,将大大加强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朗读存在的问题
1、学生对朗读的认识存在偏差
大部分学生认为朗读对语文学习不重要,主要原因是考试不考朗读,还有是以前老师不怎么强调。
但是如果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是朗读课文,学生会认真去读吗?不去认真读的主要原因有:反正老师检查不出,读不读与学习课文关系不大。
2、没有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
朗读过程中碰到不会读的字很少有同学会查字典解决,只有少部分同学会查字典,能查《词语手册》和问老师与同学的就算认真的了,不少则是“猜读”或“跳过去不读”。
学生平时的朗读的确很随意,漏读、添读、颠倒读、回读这些的现象经常会出现。
大部分同学不习惯大声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主要原因是怕难为情。
也有的学生觉得没必要,默读就可以了。
3、缺乏一定的朗读能力和朗读兴趣
大部分学生不知该怎么有感情地读,没有停顿、重音、节奏、语速语调这些基本朗读概念。
绝大部分同学“从不”朗读课外文章。
只有少量同学偶尔会去朗读。
三、朗读的有效实施策略
1、激发学生朗读热情,读出学生真情
现在的语文朗读都要求“有感情”,其根本目的就在于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文章中所蕴含的真意,启悟自身,读出自己的真实感情。
教师在课堂中要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从单一朗读,到多人朗读或者对比朗读,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让学生积极进行朗读表现,使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调动起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2、熟练朗读,掌握节奏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到语言连贯,节奏分明,语速适中,语读清晰。
通过反复的诵读训练,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在课堂上,教师可通过放录音磁带或范读,让学生掌握停顿。
语速和重音的一般规律,告诉学生。
然后拿出一个语段,让不同的学生来读,比较其好坏。
熟练朗读一定要跳出第一步——正确朗读的桎梏,由单个的文字换位到整篇的文章。
朗读的形式纷繁多样,不一而足,但各种形式的朗读有各自的功能和适用范围。
为能准确指导学生朗读、点燃学生的朗读兴趣、激发学生的朗读感情,教师可以借助于丰富多彩的朗读方式,如齐读、单读、一个接一个读、对读、分角色读、赛读、录音朗读、表演朗读等等。
例如学习毛泽东的《七律·长征》,本文是七言律诗,在学生预习之后。
教师可以帮学生标出重音和节奏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先放录音范读,然后学生们分组试读。
大声朗读,在反复诵读中逐渐掌握节奏,演
绎抑扬顿挫的和谐美的音韵。
通过重读的字词。
学生自然能领悟到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所经历的艰难险阻,体会出红军藐视困难勇敢战斗的革命乐观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但只要通过反复地、大声地朗读,使它浮现于学生的脑际,成诵于学生的嘴边。
就自然会与他们的生活经验、个人的联想与想象联系起来,使他们思维活跃。
慢慢悟其真义。
四、朗读中的一些建议
1、保证朗读时间
教学每一篇课文,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正确地朗读,要求用普通话,声音响亮,吐字清楚,读准字音,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
要留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要留读后评议的时间,通过评议。
强化朗读的激励功能、诊断功能和调节功能。
2、扩大朗读训练
朗读训练,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全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
多些自由读、默读、同桌互读、小组读等形式,让学生人人参与的训练,扩大阅读面,保证每个人读的训练量。
要适当地创设情境,创设气氛让学生愿读、乐读、争着读。
调动全体学生朗读的积极性,让学生敢读,朗读时每一个学生都有事可做。
3、必须理解与朗读相结合
以理解为基础地指导学生朗读,这样的朗读又可促进对文章的感悟与品味。
它们是相辅相成,在读中理解。
在理解中促读,具有
互相促进的作用。
总之,在朗读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目的地指导学生朗读,不但能使学生在朗读中理解课文,感受课文的思想感情,而且能唤起学生的读书热情。
让学生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
因此,教师在有一定的范读水平的同时,能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加强朗读训练,并挖掘出每个学生的个性化感受,使学生的朗读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志红.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朗读指导.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2.7
[2]朱任芝.浅谈小学高年级语文的朗读教学.网络导报:在线教育.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