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岩与沉积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沉积岩与沉积复习资料
1.沉积相:沉积环境及其在该环境中形成的沉积岩(物)特征的综合。

2. 相序递变规律
沃尔索相律(相序连续性原理、相序递变规律):横向上成因相近且紧密相邻⽽发育着的相,才能在垂向上依次叠覆出现⽽没有间断。

3. 沉积相模式:以相序递变规律为基础,以现代沉积环境和沉积物理特征的研究为依据,从⼤量的研究实例中,对沉积相的发育和演化加以⾼度的概括,归纳出带有普遍意义的沉积相的空间组合形式。

4. 沉积体系:成因上相关的沉积环境和沉积体的组合,即受同⼀物源和同⼀⽔动⼒系统控制的、成因上有内在联系的沉积体或沉积相在空间上有规律的组合,其基本单元是相。

5.沉积相的分类:陆相组、海相组、海陆过渡相组
1. 冲积扇:发育在⼭⾕出⼝处,主要由暂时性洪⽔⽔流形成、范围局限、形状近似于圆锥状的⼭麓粗碎屑堆积物。

泥⽯流沉积、漫流沉积、河道沉积、河道沉积、筛状沉积
4、冲积扇可划分为三个亚相:扇根、扇中和扇缘
扇根:特征:沉积坡度⾓最⼤,常发育单⼀或2—3个直⽽深的主河道。

鉴别标志:沉积类型主要为河床充填沉积及泥⽯流沉积,沉积物由分选差、⼤⼩混杂的砾岩、砂砾岩所组成。

扇中:特征:沉积坡度⾓较⼩,辫状河道发育。

鉴别标志:辫状分⽀河道和漫流沉积为主,砂/砾⽐值较⼤,岩性主要由砂岩、砾状砂岩、和砾岩组成
扇缘(扇端):特征:地形平缓,沉积坡度⾓低
鉴别标志:漫流沉积为主,沉积物较细,通常由砂岩和含砾砂岩组成,分选性好5.曲流河曲流河⼜称蛇曲河,为单河道,其曲度指数⼤于1.5,河道较稳定,宽/深⽐值低,⼀般⼩于四⼗。

侧向侵蚀和加积作⽤使河床向凹岸迁移,凸岸形成点沙
坝(边滩)。

具有完整的“⼆元结构”
底层沉积和顶层沉积的垂向叠置,构成了河流沉积的所谓“⼆元结构”。

在⼀个地区的河流沉积剖⾯上,若⼆元结构重复出现,则可形成多个间断性的正旋回,每个旋回即由⼀个⼆元结构组成,通常⼜称为河流沉积的⼀个“阶”。

6.辫状河辫状河为多河道,⽽且多次分叉和汇聚构成辫状。

河道宽⽽浅,弯曲度⼩,其宽深⽐值⼤于40,弯曲指数⼩于1.5,河道沙坝(⼼滩)发育。

7.⽹状河⽹状河具弯曲的多河道特征,河道窄⽽深,顺流⽽下呈⽹结状。

河道沉积物搬运⽅式以悬浮负载为主,河道厚度与河道宽度成⽐例变化。

8.曲流河相可划分为河床、堤岸、河漫、⽜轭湖4个亚相
(1)河床亚相
河床:河⾕中经常流⽔的部分。

1)河床滞留微相
河床滞留沉积是河流流量最⾼时短距离搬运的产物,以砾⽯级粗碎屑为主、砂和粉砂极少,这些物质集中堆积形成不连续透镜体。

2)边滩微相
边滩沉积是河流侧向迁移和沉积物侧向加积的产物。

以低成熟度的砂岩为主,不稳定组分多,长⽯含量⾼。

⾃下⽽上呈现由粗变细的正旋回
(2)堤岸亚相
1)天然堤微相
侧蚀作⽤使凹岸天然堤难以保存,古天然堤呈⾯状分布于边滩之上;主要为细砂岩、粉砂岩、泥岩,⽐边滩细,⽐河漫滩粗;见⼲裂、⾬痕、根迹等暴露构造。

2)决⼝扇微相
主要岩性为细砂岩、粉砂岩,粒度⽐天然堤稍粗;具⼩型交错层理、波状层理及⽔平层理,冲蚀与充填构造常见;横剖⾯呈透镜状。

(3)河漫亚相
1)河漫滩微相
以粉砂岩为主,也含粘⼟岩
垂向上有向上变细的趋势
波状层理和斜波状层理为主,也见⽔平层理
⼲裂、⾬痕等暴露构造常见
2)河漫湖泊微相
以粘⼟为主,有粉砂出现;见薄⽔平纹层、泥裂、⼲缩裂缝;潮湿区⽣物化⽯常见,⼲旱区可形成盐湖。

3)河漫沼泽微相
由潮湿区河漫湖泊发展⽽来,沉积特征与河漫湖泊类似,只是泥炭沉积较多。

(4)⽜轭湖亚相
a.曲颈取直 b.串沟取直
沉积主要为粉砂岩和粘⼟岩
粉砂岩中发育交错层理,粘⼟岩中发育⽔平层理
常含有淡⽔软体动物化⽯和植物残骸
9.⽹状河主要发育于坡度平缓的河流中下游地区,它是由⼏条弯度多变的、相互连通的河道组成的低能复合体,沉积环境较为稳定。

沉积物的搬运⽅式以悬浮负载为主,沉积作⽤则以垂向加积为主,沉积物类型主要为河道、冲积岛、泛滥平原沉积。

⽹状河的最⼤特点及与其他河流类型主要区别是泛滥平原分布极为⼴泛。

10.辫状河、曲流河、⽹状河沉积特征⽐较(见课本179页)
11. 古代河流的主要鉴别标志
(1)岩⽯类型及成分:以砂岩和粉砂岩为主。

成分成熟度低。

砾岩多为复
成分砾岩,砂岩以长⽯砂岩、岩屑砂岩为主。

以泥质胶结为主,少量为钙、
铁质胶结。

(2)结构构造:以砂、粉砂状结构为主,分选差⾄中等。

层理发育,以板
状和⼤型槽状交错层理为特征。

砾⽯呈叠⽡状排列,扁平⾯倾向上游。

层理
及砾⽯倾⾓约为10~30。

底部常具冲刷构造,并常含泥砾及下伏地层的
砾⽯。

(3)⽣物化⽯:⼀般⽆动物化⽯,可有植物碎⽚及硅化⽊等。

11. 湖成三⾓洲亚相
湖成三⾓洲:在河流⼊湖的河⼝处,流速降低,⽔流携带的沉积物便在河⼝
处堆积下来,形成平⾯上呈三⾓形或⾆状,剖⾯上呈透镜状的沉积体。

在湖泊沉积体中,湖成三⾓洲的砂体最为发育,以砂岩和粉砂岩为主。

与湖
泊沉积的其他类型砂体相⽐,⾯积和厚度⼤,向湖盆延伸远,是油⽓聚集的
良好场所
湖成三⾓洲形成过程中河流起主导作⽤。

湖成三⾓洲沉积层序
12. 滨湖亚相
沉积环境特征
1)距岸近,形成粗碎屑沉积:地形→砂滩、砾滩、泥滩
2)⽔动⼒复杂,击岸浪和回流冲刷、淘洗对沉积物改造强烈
3)⽔位浅,时⽽露出时⽽淹没,氧化作⽤强烈
沉积物:砾、砂、泥、泥炭
结构与构造:
1)砾⽯层呈叠⽡状排列,最⼤扁平⾯向湖倾,最长轴多平⾏于岸线
2)砂质主要为⽯英、长⽯及⼀些重矿物,分选、磨圆较好,交错层理、波痕发育,可见化⽯碎屑(介壳滩)、潜⽳等
3)泥质和泥炭沉积中见⽔平层理,粉砂层具⼩波痕层理
4)泥裂、⾬痕、动物⾜迹等暴露构造常见
13.浅湖亚相
沉积环境特征:
1)始终位于⽔下
2)⽔动⼒主要是波浪和湖流
3)⽔体循环良好,氧⽓充⾜,透光性好,⽣物繁盛
沉积物:以粘⼟岩和粉砂岩为主,可夹少量化学岩薄层或透镜体,物源充分时可出现细砂岩,砂岩胶结物以泥质、钙质为主结构与构造:
1)分选性和磨圆度较好
2)以⽔平层理、波状层理为主,⽔动⼒较强时可出现⼩型交错层理,砂泥层交错沉积时可出现透镜状层理,有时可见对称的浪成波痕
3)⽣物化⽯:⽣物化⽯丰富,保存完好,以薄壳的腹⾜、双壳类等底栖⽣物为主,也见介形⾍、鱼类等,少见弱还原条件下⾃⽣矿物
14. 陆源碎屑湖泊相的鉴别标志
1)岩⽯类型
以粘⼟岩、砂岩和粉砂岩为主,砾岩少见,也可出现化学岩和⽣物化学岩,但分布较为局限。

2.)沉积构造
层理发育,以⽔平层理最为发育。

可有较发育的波痕,泥裂、⾬痕、搅混构造亦常见到
3. ⽣物化⽯
常见的⽣物种类有介形⾍、双壳类、腹⾜类、藻类等。

陆⽣植物的根、⼲、叶、孢⼦花粉等⼤量出现。

多见深湖⾄滨湖的下细上粗反旋回层序。

5. 分布范围及沉积厚度
分布范围⽐河流相⼤,⽐海相⼩,相带、岩性和厚度⼤致呈环带状分布。

岩性和厚度横向变化⽐河流相稳定,⽐海相差。

第⼗章三⾓洲相
1.三⾓洲是河流在⼀个稳定的⽔体中或紧靠⽔体处形成的、部分出露⽔⾯的⼀种沉积
2.三⾓洲的主要类型
按⽔动⼒条件可分为:河控三⾓洲、浪控三⾓洲、潮控三⾓洲
按形态特征可分为:鸟⾜状三⾓洲、鸟嘴状三⾓洲、港湾状三⾓洲
按供源体性质可分为:扇三⾓洲、辫状河三⾓洲、正常三⾓洲
按河流作⽤和海洋作⽤的强弱程度:建设性三⾓洲、破坏性三⾓洲
河控三⾓洲属建设性三⾓洲,浪控三⾓洲和潮控三⾓洲属破坏性三⾓洲
3.辫状(河)三⾓洲是辫状河流⼊海洋(或湖泊)形成的三⾓洲,其沉积物较粗,以砂和含砾砂为主,砂/泥⽐⾼,通常⼤于1。

4.三⾓洲沉积特征及其相模式
(⼀)河控三⾓洲的沉积特征及其相模式
河控三⾓洲是在河流输⼊泥砂量⼤,波浪、潮汐作⽤微弱,河流的建设作⽤远远超过波浪、潮汐破坏作⽤的条件下形成的。

按照三⾓洲的形态,可进⼀步分为鸟⾜状三⾓洲和朵状三⾓洲两种类型。

(1)三⾓洲平原亚相
三⾓洲沉积的陆上部分,其范围包括从河流⼤量分叉位置⾄海平⾯以上的⼴⼤河⼝区,是与河流有关的沉积体系在滨海区的延伸
岩性:砂岩、粉砂岩、泥岩(包括泥炭、褐煤等)。

结构构造:分选性差;层理构造复杂,见⾬痕、⼲裂、⾜迹等层⾯构造。

⽣物化⽯:少见,淡⽔动物化⽯和植物残体。

分布:呈透镜状,横向变化⼤。

以分⽀河道和沼泽沉积为主体
1)分⽀河道微相
岩性:中厚层砂岩,厚度多为⼏⽶⾄10m左右
结构:磨圆中等到好,分选中等
构造:⼤型及⼩型板状、槽状交错层理、冲刷—充填构造
垂向序列:向上变细(与河流相同)
平⾯形态:条带状,为三⾓洲平原亚相的⾻架
2)陆上天然堤微相
岩性:细砂岩、粉砂岩、泥岩薄互层
结构:磨圆中等到好,分选中等
构造:⼩型交错层理、波痕,泥岩中可见⽣物潜⽳
⽣物化⽯:少见植物碎⽚
岩性:细砂岩,厚度多在2~3m以下
结构:磨圆中等到好,分选中等
构造:⼩型交错层理、平⾏层理
平⾯形态:扇形、席状(与河流决⼝扇类似)
垂向序列:向上变细(扇退)或变粗(扇进)
4)沼泽微相
环境:沼泽位于三⾓洲平原分⽀河道间的低洼地区,其表⾯接近平均⾼潮线。

岩性与构造:沉积物为深⾊有机质粘⼟、泥炭、褐煤,夹有洪⽔成因的纹层状粉砂。

⽣物化⽯:富含保存完好的植物碎⽚。

分布:沼泽约占三⾓洲平原亚相沉积的90%
5)淡⽔湖泊微相
⾯积⼩,⽔体浅(3~4m),暗⾊泥岩,⽔平层理发育,可见黄铁矿、⼴盐性⽣物化⽯。

(2)三⾓洲前缘亚相
处于三⾓洲平原外侧的向海⽅向,位于海平⾯以下,为河流和海⽔的剧烈交锋带,沉积作⽤活跃,是三⾓洲砂体的主体
1)⽔下分⽀河道微相
沉积物以砂、粉砂为主,常发育交错层理、波状层理、冲刷—充填构造。

2)⽔下天然堤微相
沉积物为极细的砂和粉砂。

粒度概率曲线为单段或两段型基本上由单⼀的悬浮总体组成。

有流⽔形成的波状层理
3)⽀流间湾微相
三⾓洲向前推进时,在分⽀河道间形成⼀系列尖端指向陆地楔形泥质沉积体
岩性:以粘⼟为主,含少量粉砂和细砂。

构造:具⽔平层理和透镜状层理,可见浪成波痕及⽣物介壳、植物残体等,⾍孔及⽣物扰动构造发育。

垂向层序:下部为前三⾓洲粘⼟沉积,向上变为富含有机质的沼泽沉积
4)分⽀河⼝砂坝微相
岩性与结构:细砂、粉砂,分选好,质纯。

构造:单层为中、厚层,较发育的槽状交错层理,可见流⽔波和浪成波痕。

⽣物化⽯:稀少
河⼝砂坝随三⾓洲向海推进⽽覆盖于前三⾓洲粘⼟沉积之上,粘⼟中有机质产⽣⽓体冲上来可形成⽓⿎构造(⽓胀构造)。

如果下⾯泥质层很厚,也可产⽣泥⽕⼭和底辟构造
5)远砂坝微相
位置:远砂坝位于河⼝砂坝前⽅较远部位,⼜称末端砂坝。

岩性:沉积物较河⼝砂坝细,主要为粉砂,有少量粘⼟和细砂。

构造:可发育槽状交错层理、包卷层理、流⽔波痕、浪成波痕及冲刷—充填构造等。

垂向层序:位于河⼝砂坝之下,前三⾓洲粘⼟沉积之上,形成下细上粗的垂向层序⾼建设性三⾓洲向海推进时,砂质堆积迅速,⽔下分⽀河道、⽔下天然堤、分⽀河⼝砂坝、远砂坝可连结组合成指状或鸟⽖状砂体,称指状砂坝。

其沉积厚度⼤,向海变宽加厚,向陆变窄减薄。

三⾓洲前缘席状砂微相
在海洋作⽤较强的河⼝区,河⼝砂坝受波浪和岸流的淘洗和簸选,并发⽣侧向迁移,使之呈席状或带状⼴泛分布于三⾓洲前
缘,形成三⾓洲前缘席状砂体。

席状砂砂质纯,分选好,发育交错层理,化⽯少。

砂体向岸⽅向加厚,向海⽅向减薄。

三⾓洲前缘席状砂是破坏性三⾓洲的沉积微
相类型,在⾼建设性三⾓洲相中不发育
(3)前三⾓洲亚相
环境:位于三⾓洲前缘的前⽅,实际上为处于浪基⾯以下的正常海相沉积。

岩性:主要由暗⾊粘⼟和粉砂质粘⼟组成。

构造:常发育⽔平层理及块状层理。

化⽯:见⼴盐性⽣物化⽯,如介形⾍、双壳类
与油⽓的关系:前三⾓洲暗⾊泥岩富含有机
质,可作为良好的⽣油层
河控三⾓洲的垂向层序
5.三⾓洲的鉴别标志
1. 岩⽯类型
砂岩、粉砂岩、粘⼟岩为主。

三⾓洲平原中常见有暗⾊有机质沉积,如泥炭或薄煤层等
2. 粒度分布特征
中由陆→海,砂岩中的碎屑粒度和分选有变细变好的总趋势。

3. 沉积构造
流⽔波痕、浪成波痕、板状和槽状交错层理,⽔平层理,波状层理、透镜状层理、包卷层理、冲刷—充填构造、变形构造、⽣物扰动等。

4. ⽣物化⽯
海⽣与陆⽣⽣物化⽯混⽣。

5. 垂向层序
总体上为下细上粗反旋回序列,顶部为下粗上细正旋回。

6. 砂体形态
平⾯上呈朵状或指状,剖⾯上呈发散的扫帚状。

7.测井曲线
分流河道多呈钟型或箱型正韵律,河⼝坝、远砂坝呈漏⽃型反韵律。

8. 地震剖⾯
不同类型的三⾓洲的形态特征和沉积特征不相同,因此,在地震剖⾯上的特征也存在⼀些甚⾄较⼤的差别:
1)海盆河控三⾓洲,最重要的标志是发育有各种前积结构,其中以S型、斜交型和复合S型前积结构;
2)海盆浪控三⾓洲以叠⽡状前积结构为特征;
3)断陷湖盆中的三⾓洲常见叠⽡状前积结构
1.后滨亚相
后滨位于海岸沙丘与平均⾼潮线之间,属潮上带。

沉积物为较粗的砂,粒度较沙丘带粗,圆度及分选较好。

具平⾏层理,可见⼩型交错层理。

当后滨中有较浅的洼地并被充填时,可形成低⾓度的交错层理。

⽣物介壳凸⾯向上。

风暴期可在后滨与海岸沙丘交界处形成砂矿。

2.前滨亚相
位于平均⾼潮线与平均低潮线之间的潮间带,地形平坦,起伏较少,并逐渐向海倾斜。

沉积物以中砂为主,分选较好。

层系平直,以发育低⾓度交错层理(冲洗交错层理)为特征。

前滨下部沉积物分选⽐上部差,并含有⼤量贝壳碎⽚和云母等,贝壳排列凸
⾯朝上,属不同⽣态环境的贝壳⼤量聚集。

极浅⽔的其他标志如冲刷痕、流痕、变形波痕、流⽔波痕、⽣物搅动构造亦
常见到。

对称、不对称波痕及菱形波痕⼤量出现。

3. 咸化泻湖出现于⼲旱⽓候条件下,蒸发量⼤于淡⽔注⼊量,⽣物种属单调。

主要是细粒沉积物。

可形成各种盐类沉积,⼀般只有⽔平层理、塑性变形层
理。

可出现泥裂、⽯盐假晶等⼲燥⽓候条件下的暴露标志。

淡化泻湖形成于潮湿⽓候条件下,注⼊泻湖的淡⽔量⼤⼤超过泻湖的蒸发
量,⽣物属种单调,数量较少,形态发⽣畸变,体⼩壳薄。

主要是粉砂岩和
页岩,还可见铁锰结核等。

主要发育⽔平层理。

在泻湖边缘及潮坪地区有⼤
量植物⽣长,可形成泥炭沉积。

4.潮坪沉积的理想层序
5.按照沉积物⽀撑机理可分为:碎屑流、颗粒流、液化流、浊流等。

浊流沉积
浊流是靠液体的湍流来⽀撑碎屑颗粒,使之呈悬浮状态,在重⼒作⽤下发⽣
流动。

低密度浊流沉积(经典浊积岩)
⾼密度浊流沉积
典型浊积岩的鲍玛序列
A段——底部递变层段:主要由砂岩组成,底部含砾⽯。

下粗上细的正粒序,
底⾯见冲刷—充填构造和印模。

B段——下平⾏纹层段:与A段为渐变关系,多为中细砂,含泥质,显平⾏纹层,粒度变化不太明显。

⽚状炭屑和长形碎屑定向分布,见剥离线理。

C段——流⽔波纹层段:以粉砂为主,有细砂和泥质,呈⼩型流⽔波纹和上攀波状层理,常
见包卷层理、泥岩撕裂屑和滑塌变形层理。

D段——上平⾏纹层段:由泥质粉砂岩和粉砂质泥岩组成,具断续平⾏纹层。

由薄的边界层流形成,厚度不⼤。

E段——泥岩段:为块状泥岩,仍属低密度重⼒流沉积。

F段——深⽔页岩段:为远洋深⽔沉积的页岩或泥灰岩、⽣物灰岩层,含深⽔
浮游⽣物化⽯,显微细⽔平层理,不属于浊流沉积,但是判断深⽔浊流沉积
的重要标志。

1.陆表海是位于⼤陆内部和陆棚内部的、低坡度的、范围⼴阔的、很浅的浅海,⼜称内陆海、陆内海、⼤陆海。

2.陆缘海位于⼤陆边缘或陆棚边缘的、坡度较⼤的、范围较⼩的、深度较⼤的浅海
3.陆表海的能量带(见书249页图12—2)
4.威尔逊模式9个相带:盆地、开阔陆棚、碳酸盐斜坡脚、台地前缘斜坡、台地边缘⽣物礁、台地边缘浅滩、开阔台地、局限台地、台地蒸发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