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第二单元《商鞅变法》单元检测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商鞅变法》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商鞅变法给我们的启示包括()
①合乎时宜的改革能促进社会的发展①最高统治者的支持是改革开展的必要条件①改革者往往要面临巨大的阻力①只要适应历史发展,改革都会一帆风顺
A. ①①①
B. ①①①
C. ①①①
D. ①①①①
2.观察下图,战国时期,秦国从一个落后的边陲之国到拥有“威武的秦军”,这主要得益于商鞅()
A.奖励耕织
B.实行县制
C.统一度量衡
D.推行军功爵制
3.中国古代最早提出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是()
A.魏文王
B.李悝
C.吴起
D.商鞅
4.春秋战国是我国社会制度的变革时期,春秋与战国改革的不同之处主要是()
A.改革的内容不同
B.改革的方式不同
C.改革的发动者不同
D.改革的结果不同
5.“商君遗礼谊,弃仁恩,并心于进取。

行之二岁,秦旧俗败。

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

”此现象对秦政权的积极意义在于()
A.有利于推动土地私有制以调动劳动积极性
B.有利于实行连坐法以加强政府对人民的控制
C.有利于增加户口数以提高政府的赋税收入
D.有利于刺激士兵斗志以增强军队的战斗力
6.据统计,在商鞅变法时期,秦国百姓一年收入的80%以上都要用于缴纳国家的各类赋税,这一比例远远高于当时东方六国。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秦国统治者的苛政导致了自身的落后
B.秦国建立起了强大的中央集权机构
C.东方六国君主普遍奉行儒家仁政思想
D.东方六国的经济发展程度不及秦国
7.吴起在楚国变法时重用有才能的人,赏罚严明;商鞅变法奖励军功,按军功大小给予赏赐。

这些措施()
A.彻底摧毁了贵族势力
B.使贵族子弟失去了参政资格
C.沉重打击了贵族特权
D.导致新兴地主与贵族对立
8.电视剧《大秦帝国》备受观众好评,秦孝公成为众多网友热议的对象。

当初,导致秦孝公发愤图强进行改革的直接原因是()
A.经济、政治、文化落后
B.法家学说的推动
C.诸侯会盟,拒邀秦国
D.晋国分裂,士人游说
9.《诗经》记载:周平王东迁后,“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天子之尊与诸侯无异”。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周王室内乱,元气大伤
B.诸侯势力日益发展
C.王畿缩小,经济拮据
D.诸侯国拒绝纳贡
10.下列关于秦国二十等爵制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它以军功奖赏为中心
B.它按军功大小授予二十个等级的爵位
C.它导致民间私斗盛行
D.它极大地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
11.公元前4世纪,秦国变法改革有许多有利条件,主要包括()
①国君权力集中①人们对法家思想的认同感①尚武的风气①政治、经济、文化先进
A. ①①①
B. ①①①
C. ①①①
D. ①①①①
12.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最主要目的是()
A.吸引商人把钱财投入农业
B.鼓励人民从耕织中求功名
C.防止商人和高利贷者兼并土地
D.满足发动兼并战争的需要
13.有史学家高度评价商鞅“官僚化的革新政策”,认为它使分散的权力高度集中于中央,堪称世界政治制度的“一项创举”。

这一评价的主要依据是,商鞅变法()
A.改变了权力逐级弱化的态势
B.巩固了法家文吏的政治地位
C.在法律上承认了土地私有制
D.改变了秦国国内的阶级结构
14.《史记·商君列传》中关于商鞅说服秦孝公变法记载说,“吾说公以帝道,其志不开悟矣。

……吾说公以王道而未入也。

……吾说公以霸道,其意欲用之矣。

”其中,关于“帝道、王道、霸道”对应的思想分别是()
A.法家、道家、儒家
B.道家、儒家、法家
C.墨家、法家、道家
D.儒家、法家、墨家
15.商鞅变法之所以能够成为一次较为彻底的改革,并促进了秦国的社会进步,主要原因是() A.创建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
B.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C.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
D.强化了基层管理的户籍什伍制
16.世人对秦国人有着“薄恩礼,好生分”的印象,这与商鞅变法哪一措施有关()
A.奖励军功
B.奖励耕织
C.焚烧诗书
D.连坐法和告奸制度
17.导致秦孝公发奋图强进行改革的直接原因是()
A.经济、政治、文化落后
B.法家学说的推动
C.诸侯会盟,拒邀秦国
D.晋国分裂,士人游说
18.“初税亩,初者始也。

古者什一,藉而不税。

初税亩,非正也。

”对这段材料的认识正确的是()
A.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B.公开承认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C.初税亩废除世卿世禄制度
D.标志着井田制的彻底结束
19.根据你对春秋战国时期经济状况的了解,X处应填( )
A.铁器牛耕的使用
B. “相地而衰征”的实行
C.各诸侯国的变法
D.宗法分封制解体
20.商鞅变法规定,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其目的除了改革旧的社会习俗,还有() A.增加赋税收入
B.提高军队战斗力
C.严格控制人民
D.打击贵族势力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公元前422年,刚过“而立”之年的李悝被魏文侯任命为相国,主持变法。

李悝在魏文侯的支持下,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改革主张,对魏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了一场深刻而全面的社会改革,揭开了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序幕。

李悝变法方案,首先以法律形式公开宣布废除自商周以来一千多年的奴隶制世卿世禄制度,一大批新兴地主阶级的“士”进入国家统治机构,上升为统治阶级。

该措施为建立封建官僚制奠定了基础。

李悝变法还制定维护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统一法律——《法经》。

这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第一部法典,是集先秦法制的大成者,它不仅为李悝变法提供了法律保障,而且成为后世法典之蓝本。

李悝变法还以法律形式宣布在魏国废除井田制,在魏国首先确立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开战国时期确认土地私有制之先河,确立了小农经济,巩固地主阶级的经济基础。

——摘编自尚志迈《李悝变法的意义及启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李悝变法的背景及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李悝变法的影响。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夫范、中行氏不恤庶难,而欲擅晋国,今其子孙将耕于齐,宗庙之牺(作祭品用的毛色纯一的牲畜),为畎亩之勤。

——《国语·晋语》
材料二管子曰:“……今铁官之数(办法)曰:一女必有一针、一刀,若其事立;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铫,若其事立;行服连轺辇者(制造车马的手工业者)必有一斤、一锯、一锥、一凿,若其事立。

不尔而成事者,天下无有。

” ——《管子·海王》
材料三初税亩,初者始也。

古者什一,籍而不税。

初税亩,非正也。

古者三百步为里,名曰井田。

井田者,九百亩,公田居一。

……初税亩者,非公之去公田,而履亩十取一也。

——《谷梁传·宣公十五年》
材料四乌云遮满了半天,井田上润遍了雨点,这场久旱的甘霖啊!多多洒上我的私田。

——译自《诗经·大田》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反映出在当时社会生产中出现了什么新的现象?材料二中的“铁官”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2)你怎样理解材料三中“初税亩,非正也”?材料四反映的情况是在“初税亩”实行前还是实行后?为什么?
(3)“初税亩”的实行对促进新的生产方式的产生有什么作用?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周的赋税是以井田为单位征收的。

在井田制下,每户土地都是百亩,所以每井土地,无论好坏,产量高低,所出的赋税和劳役都是一样的。

《孟子》说“周人百亩而彻”。

材料二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管仲帮助齐桓公实行“相地而衰征”的赋税政策……无论公田、私田,一律按照土地多少和田质好坏而分等征赋。

材料三公元前548年,楚国令尹(最高行政长官)子木在整顿楚国军赋时,推行“量入修赋”的原则。

具体做法是:登记全国土泽田地的具体情况,度量山林水泽的出产,分清丘陵高土,注明盐碱地,计算水淹地,划分小块耕地,并规划肥沃土地上的井田等,实际上是根据不同的土地情况及其产
品种类和数量来确定赋税。

(1)根据材料一、二,与西周时期相比,管仲的赋税制度有何变化。

如何看待这一变化?
(2)根据材料二、三,说明赋税政策有何一致性。

这反映了什么样的时代特征?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故治国者欲民之农也。

国不农,则与诸侯争权不能自持也,则众力不足也……事商贾,为技艺,皆以避农战;民以此为教,则粟焉得无少,而兵焉得无弱也……苟能令商贾技巧之人无繁(多),则欲国之无富不可得也。

——摘自《商君书》
材料二在梭伦改革后的80年间,雅典社会就逐渐采取了一个它在以后数百年中都遵循着的发展方向。

在梭伦以前的时代盛行的农村高利贷,以及地产的无限制的集中,都受到了节制。

商业以及靠奴隶劳动日益大规模发展起来的手工业和工艺,都成了流行的职业……由货币、奴隶以及商船构成的财富日益增加,但是,这些财富已经不是仅仅用来购置地产,它已经变成人们所追求的目的本身了。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1)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商鞅与梭伦所采取经济政策的主要指导思想。

(2)据材料一,概括“事商贾”带来的危害。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在梭伦改革后的80年间,雅典社会就逐渐采取了一个它在以后数百年中都遵循着的发展方向”?
25.材料一
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

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史记·李斯列传》
(1)材料一中图片反映了商鞅变法的哪些历史信息?
(2)材料二对商鞅变法如何评价?
(3)材料三评论商鞅变法主要着眼于什么?与材料二的观点有何不同?
(4)你认为评价商鞅变法的主要着眼点是什么?
答案解析
1.【答案】A
【解析】
2.【答案】D
【解析】推行军功爵制,极大地激发了秦人当兵和参战的积极性,增强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

3.【答案】B
【解析】重农抑商产生于战国时代,最早由李悝在魏国改革内容中体现,商鞅变
法中第一次明确提出。

4.【答案】D
【解析】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不同之处较多,其中最主要的是改革的结果不同。

其中春秋时期的改革并没有改变社会性质,而战国时期的改革则改变了社会性质。

各诸侯国逐渐向封建社会过渡。

5.【答案】C
【解析】“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的效果是增加户口数,从而达到提高政府赋税收入的目的。

6.【答案】B
【解析】
7.【答案】C
【解析】由“重用有才能的人,赏罚严明”“奖励军功,按军功大小给予赏赐”可知用人依据才能和军功,沉重打击了贵族特权,故本题选C;其他三项说法错误。

8.【答案】C
【解析】A,B,C,D四项都是秦国改革的因素,A项是不利因素,B、D两项是有利因素,C项被秦孝公视为耻辱,因而发愤图强,进行变法,这是直接原因。

9.【答案】B
【解析】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诸侯与王室的力量对比发生变化,诸侯力量超过了周王。

因此选B。

10.【答案】C
【解析】商鞅变法规定,严厉禁止私斗,凡擅自私斗者,视情节轻重处以不同的刑罚。

11.【答案】A
【解析】当时秦国落后于中原地区的各国,尤其是政治、经济、文化落后。

12.【答案】D
【解析】商鞅变法是为了使秦国在争霸中取得胜利,“重农抑商”是发展经济增强国力的需要。

13.【答案】A
【解析】建立县制改变了权力逐级弱化的态势,从而使分散的权力高度集中于中央,所以选A项;商鞅变法并未起到巩固法家文吏的政治地位的作用,B项不符合题意;材料不涉及土地私有制问题,排除C项;材料不涉及阶级结构的信息,排除D项。

14.【答案】B
【解析】帝道即无为而治、王道即实行仁政、霸道即暴力统治。

15.【答案】A
【解析】商鞅变法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等多个方面,正是这些措施的综合作用,才促进了秦国的社会进步,B、C、D三项仅涉及商鞅变法的某一个方面,因此,A项正确。

16.【答案】D
【解析】秦国实行连坐法和告奸制度,加强了人们的防范心理。

因此,D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17.【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能力。

A、B、D三项都是秦国改革的因素,A项是不利因素,B、D两项是有利因素,C项被秦孝公视为耻辱,因而发奋图强进行变法,这是直接原因。

18.【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改革,增加了鲁国的财政收入,有效地实现了国家对私田的控制和管理。

也标志着国家对私田合法性的承认,奴隶社会的井田制度开始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开始萌芽。

据此本题选B项,A项是商鞅变法的重要意义;C项初税亩不涉及废除世卿世禄制度;D项战国时期井田制结束。

19.【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春秋战国随着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提高,为开垦荒地、扩大耕种面积和兴修水利提供便利条件,出现了大量的私田。

与之相伴,出现了封建生产关系和封建剥削方式,奴隶社会的生产关系(经济基础)走向瓦解。

本题X处应选A项“铁器牛耕的使用”。

20.【答案】A
【解析】“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意在刺激小农户数的增加及生产的积极性,进而增加国家的赋税收入。

B、D两项与题干没有联系。

C项“严格控制人民”的措施是户籍制度和连坐法。

21.【答案】(1)背景:新兴地主阶级经济力量壮大,要求进行政治变革;激烈的兼并战争,使各诸侯国掀起改革浪潮;井田制瓦解、分封制崩溃;“士”阶层的兴起;思想上,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特点:以维护新兴地主阶级利益为基础;以立法的方式推行;内容较为全面。

(2)影响:成为后世立法的典范;确立了小农经济,维护了地主阶级的利益;增强了竞争意识,为
其他诸侯国的改革树立了典范。

(答出三点即可)
【解析】第(1)问“背景”结合所学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特征,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角度分析即可;“特点”依据材料中“对魏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了一场深刻而全面的社会改革”(全面深刻)“李悝变法方案,首先以法律形式公开宣布……《法经》”(重视立法)“在魏国首先确立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巩固地主阶级的经济基础”(维护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等信息综合分析作答。

第(2)问“影响”依据材料中《法经》的地位和影响、李悝变法的影响综合分析作答。

22.【答案】(1)农业生产中牛耕出现,并开始使用铁制农具。

“铁官”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各行各业的人掌握和使用铁制工具。

(2)春秋以前我国的土地制度主要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国家不承认私田的合法性,也不向私田征税,因此说“非正也”。

“初税亩”实行前。

从诗中可以看出,奴隶主贵族重视私田,其原因就是私田不需交税。

(3)“初税亩”的实行,国家承认了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出现了封建的剥削方式,标志着鲁国等诸侯国井田制的瓦解。

【解析】综合本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理解每则材料的主要内容。

材料一主要叙述了牛由原来的祭品而变成了耕地的动力,材料二叙述了管仲在齐国推广铁制工具,材料三叙述了鲁国的“初税亩”的基本情况,材料四主要叙述了私田的出现,人们更多地关注私田。

第(1)小题主要是通过归纳总结材料得出答案。

第(2)小题是对“初税亩”的理解以及分析材料三、四之间的关系,主要考查同学们的分析能力。

第(3)小题需要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总结。

23.【答案】(1)变化:西周按井田以户征收,管仲以土地多少和田质好坏征收,即征收标准不同。

看法:改变旧税制,按土地等级征税,既可以增加国家赋税收入,又有利于公平、公正,客观上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具有进步性。

(2)一致性:都是适应新情况采用的新税制;征收标准和方法相似。

时代特征:反映了春秋时期的社会转型。

【解析】第(1)问“变化”需根据材料信息概括出西周和春秋时管仲赋税征收的标准,然后对比分析回答其变化,对变化的“看待”应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调动积极性以及促进井田制瓦解和封建制形成等方面肯定其进步性。

第(2)问“一致性”需从征税标准或内容上思考分析,其“时代特征”要抓住春秋时期井田制瓦解、封建制形成这一社会转型解答。

24.【答案】(1)商鞅;重农抑商;梭伦:农商并重。

(2)导致农业劳动力减少,影响农业生产和兵源;难以实现富国强兵,在诸侯争霸中将处于不利地位。

逐步消除贵族特权,为雅典民主政治和工商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一、二的信息,概括指出古代中国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和古代雅典农商并重的不同。

第(2)题,先根据材料一信息简要指出商业发展会减少农业劳动力和国家兵源,
不利于诸侯争霸事业。

再结合材料二信息指出,古代雅典梭伦改革发展农工商经济,为雅典政治民主和社会繁荣奠定了物质基础。

25.【答案】(1)统一度量衡、奖励耕织、奖励军功、进行军事改革。

(2)肯定了变法富国强兵的实际作用。

否定了阶级关系的新变化及变法对奴隶制统治秩序的破坏作用。

(3)着眼于变法取得的实际效果,看到了变法为秦统一奠定了基础。

与材料二不同的是肯定了变法所建立的新秩序。

(4)主要的着眼点是生产力的发展。

【解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