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说课稿(精选8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草船借箭》说课稿(精选8篇)
《草船借箭》篇1
一、教材内容
《草船借箭》是人教社第10册第三组教材的一篇重点讲读课文。

文章讲述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十天内选出十万支箭,以此来陷害他。

诸葛亮为顾全大局,与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暗算的故事。

说明诸葛亮有胆有识、谋划周密、才智过人。

这是一篇落实本单元重点训练项目,发展语言、启发思维、启迪智慧、激发热爱祖国古典文学的好课文。

二、教学目标
1、解课文内容,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并试着了解诸葛亮、周瑜、鲁肃、曹操各自的性格特点。

2、能够结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体会出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

3、在感受文章内容及人物性格特点的基础上进行思想教育。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设计宗旨
1、一题绕文,串珠引线,使学生避免由于思维的过于分散,影响了对文章的体会。

在回顾课文内容以后,抓住“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由这一个问题就能使学生把文章的前后因果联系起来,并在阅读标画的过程中体会,把诸葛亮前前后后的巧妙安排网络在自己的脑海中,每个人物的性格也会在大脑中落下痕迹。

2、从重点段入手,加强字、词、句的训练:
避免面面俱到,使学生深刻地理解课文感受人物的特点。

“多媒体投出: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

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排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去受箭。


在反复阅读研讨过程中让学生真正的体验到文本所给我们的感受,
多层面,多联接的体会文章。

3、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在学生研读时,结合所展现的雾中借箭情景,进一步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当时情景怎样,鲁肃和诸葛亮有什么不同?你怎样知道的?”(“鲁肃会感到很害怕。

那么大的雾,船要是误进了曹军的水寨怎么办?”)诸葛亮他笑什么?学生说一说,从中又进一步体会了人物的特点,突出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引导学生读出此情此景。

4、采用实物演示法和简单图解法教学:
演示图解起着直观的作用。

使用实物演示的方法,帮助学生悟出各法的奥妙:“绳索连接”使雾中的船不会离散,“一字摆开”是为了扩大受箭的面积,“掉转船头” 既能船两面受箭,使船保持平衡,又为迅速撤兵做好准备;对“驶回南岸”配以简图,让学生充分体会诸葛亮晓地理的神机妙算。

这一环节的教学,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以上是不成熟的想法,在教学中还要认真探索总结,避免存在的失误。

《草船借箭》说课稿篇2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组第2课《草船借箭》。

一、说教材
本单元主题是“中国古典名著之旅”。

本组编排是和五年级上册第一组“我爱阅读”以及六年级下册第四组“外国名篇名著”一脉相承的。

编写本组教材的意图就是要让学生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本组课文都是节选或改编的,教学时,要注意由此为学生打开学习古典名著的大门,激发学习兴趣,创造一个交流学习古典名著的平台。

《草船借箭》一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小说《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的情节改编的。

课文写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来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
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神机妙算。

课文结构严谨,故事以“借”为主线,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情节环环相扣,人物个性鲜明,刻画栩栩如生,结尾与开头照应,增强了故事的完整性和严密性。

二、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大多数对《三国演义》有一些了解,有的读过少儿版,有的看过电视剧。

第一课时质疑环节学生还存在以下疑问,所以他们对本课的学习比较感兴趣。

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引导学生基本掌握了写人记事类文章的阅读方法,所以本节课重点是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在阅读中解决疑问,感悟人物形象。

三、说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对本学段的要求、本单元及本课教学内容和对学情分析,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体现在知天文、懂地理、识人心。

2、体会文章表达的特点,感受原著的文学魅力。

重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体现在知天文、懂地理、识人心。

难点:体会文章表达的特点,感受原著的文学魅力。

三、说思路
回顾导入,切入中心----探究课文,感悟“神妙”----总结全文,引读原著
四、说过程
(一)回顾导入,切入中心
本节课以回顾课文内容导入,学生回忆,以“借”为线索,说出借箭的原因、准备、经过和结果。

接着出示词语“神机妙算”,学生说意思,进入文章的中心问题:“课文中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
(二)探究课文,感悟“神妙”
此环节,先让学生默读全文,找到最能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
子,画下来。

然后用心体会诸葛亮到底算出了什么?为后面感悟“神妙”做好铺垫工作。

根据学生汇报交流的结果,组织学生进行深入探究,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1.从知天时方面感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这部分内容虽然是借箭成功的必要条件,但不是难点。

首先出示描写大雾天气的句子: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抛出探究问题:只读这句话就能看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吗?也许是凑巧赶上大雾满天呢?
要求学生用联系上文的方法,找到依据。

预设:从第二自然段和第六自然段中找到相关句子。

在找依据的过程中组织学生讨论,感受诸葛亮对时机把握准确。

所以才敢在周瑜面前立下军令状说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

同时反馈质疑中关于诸葛亮草率立军令状的疑问,学生更加叹服诸葛亮的博学多才。

2.从晓地理方面感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借箭经过的句子。

引导学生默读思考这样精心安排的巧妙所在。

在研读句子表达的意思中体会诸葛亮算得准,考虑缜密、安排周密,布局巧妙,感悟诸葛亮这个人物足智多谋。

3.从识人心方面
这是学生感悟全文中心的难点,也是学生质疑最多的内容。

①知曹操
首先,从出示整个第七自然段内容切入,指名读第七自然段。

再分角色读诸葛亮与鲁肃的对话,组织学生研讨从“一定”中你读出了什么?“一定不敢”说明什么?引导学生联系下文验证“一定不敢”,体会诸葛亮对曹操多疑、谨慎性格的熟悉。

其次,引导学生理解此处诸葛亮会是怎样地笑?对笑的不同含义
的理解,让诸葛亮这个形象在孩子的心中更加鲜明。

此时的分角色朗读已是学生与文本的深层对话。

②信鲁肃
由质疑问题入手,出示原著45、46回中鲁肃与诸葛亮交往的内容,重点部分用描粗字标出。

原著这部分内容学生能够看懂,加上教师的解释,人物关系更加明朗,也就理解了鲁肃这个人物的忠厚老实,是借箭成功的前提,也是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又一体现。

③识周瑜
对周瑜这个人物的剖析,直接指向借箭这件事的首尾,体现文章首尾呼应的写法。

学生通过读第一自然段,很容易找到周瑜妒忌心强的特点。

此处主要通过对话描写刻画人物的性格。

于是出示周瑜与诸葛亮和鲁肃的对话,通过补白周瑜说话时的神态和心理,引导学生理解周瑜故意设计陷害诸葛亮;还通过观察描写周瑜和诸葛亮议事时语句所使用的三个问号,进一步体会周瑜表面上和和气气,实际上诱导诸葛亮自己立下军令状,周瑜同鲁肃的谈话中更把他内心的险恶暴露无疑。

与周瑜的较量中,诸葛亮不露声色、胸有成竹、有胆有识,这组对话塑造出周瑜和诸葛亮不同的形象,所以在这部分教学中,重点是通过引导学生感悟语言来感受人物,从而也让学生能够理解语言描写在人物刻画中的重要作用。

把自己感悟到的人物形象,要求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演绎出来,实现与文本,与作者的对话。

④带领学生总结诸葛亮在知、信、识方面的神机妙算,由部分回到整体。

(三)总结全文,引读原著
此环节总三个层次。

一是结合板书总结全文的主题与表达特点。

二是让学生读一读原著中一首赞叹诸葛亮的小诗。

三是介绍其他片段,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五、与以往相比的特点
1.以往的教学设计大都以“神机妙算”这个词语展开研讨,紧扣
文本展开层层深入探究。

我在进入本课时也沿用这个大问题,但在带领孩子理解故事情节时,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做到了瞻前顾后,最后由部分再回到整体,学生对人物感受是逐步丰满起来的。

2.在感悟人物形象时引入原著,学生第一课时留下的疑问自解。

教学的第三个环节,分层次引用原著内容,突出本单元教学重点,目的也是通过一篇课文的学习,走进一部名著,走近一位作者,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3.本文中有大量的人物对话,教师以补白和关注标点符号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人物心理,实现学生与文本,与作者的深层对话。

《草船借箭》说课稿篇3
【学习课标析教材】
《草船借箭》是人教版第十册第五组中的一篇课文。

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情节改写而成。

本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先写了草船借箭的原因,接着写了诸葛亮做草船借箭的准备,然后重点写了草船借箭的经过,最后诸葛亮如期如数交付周瑜,周瑜自叹不如。

本文浓墨重彩的人物是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在与周瑜的智斗中,诸葛亮冷静从容,显现了大家风范。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本班实际情况,我运用课改理念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识记7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领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3、分角色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把握课标议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因此,我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读书探究为主线的原则,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1、合作学习法:
教师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讨论,有利于师生、生生间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调动学生学习热
情,主动地获取新知。

2、扶放教学法: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教师在教学中应激发学生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着重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教学时,我通过“扶”让学生掌握知识和学法,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学,在“放”中了解学情,做到“以学定教”,在“学会”的同时又“会学”。

3、体验学习法:
学习不仅要用脑子想,还要用眼睛看,耳朵听,用嘴说话,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感悟,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生命活力,促进学生成长的需要,鼓励学生对教材的自我解读,自我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

【培养能力谈学法】
1、学会自主求知:
只有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才能保证学生充分发挥其主体性,真正实现自主学习。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很多,在重点内容的理解上,更注重自主探究,自主参与学习,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2、学会交流表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让学生树立表达的自信心,引导他们积极参加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逐步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在课堂中,让学生充分的发表见解,既有兴趣,也提高能力。

在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同时,也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

【体现课标说程序】
本课共安排六个环节。

一、课前准备
1、让感兴趣的同学读一读关于《三国演义》的书,欣赏一些电影、电视,初步感知三国故事。

2、师生共同搜集一些三国时期的资料,充实学生的知识,为学文打下基础。

二、交流资料,疏通障碍
1、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和读书,看电影、电视后的感悟,让学生充分地说,调动起他们学习、探究的积极性。

2、老师适机补充,并在黑板上板画三国魏、蜀、吴对峙的草图,让学生感性了解三国演义的一些情况,扫除一些障碍。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比较长,但还是要留相当的时间给学生充分的读,形式可以是多样,自读、齐读、小组间互读、评读等。

2、理清脉络,找出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结果,在学生头脑里留下一个清晰的故事梗概,也为复述课外埋下铺垫。

四、合作探究,挖掘内涵
课文的层次理清后,就要着重引导学生探究课文深一层的内涵了,这个环节,我拟用小组合作、师生合作的形式,共同探讨完成,主要探讨以下几个在本文中提纲挈领的问题。

1、周瑜为什么让诸葛亮造十万支箭?
2、诸葛亮为什么会轻松的答应周瑜的要求,并自愿下军令状?
3、诸葛亮是怎样借箭成功的?
4、从课文哪些地方体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充分地讨论,充分地读,充分地想,在交流的过程中,也可以不拘一格地进行观点阐述、补充、辩解、甚至是辩论,在这个环节中,老师要全力当好学生合作者,引导者,支持者的角色,适时的点拨,适机的补充,鼓励学生人人参与,平等对话,尤其是对第三、四题更要挖掘好课文中藏而不露的内容。

五、复述课文
通过以上几个环节后,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深刻的理解,复述课文则是学生学习课文的一个小结,更是一个拓展。

在复述课文这个环节,鼓励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可以补充自己个性化的观点与评论。

也可以用不同的形式来复述,如讲个故事和同学合作来演一演这个故事等。

六、课后延伸
学习课文后,学生对古典文学可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鼓励学生
课后自己阅读一些名著,在晨会课或班会课时开设一个故事会或读书会,及时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激励他们的阅读行为。

【板书设计】
19、草船借箭
诸葛亮:欣然接受
下军令状
做好准备神机妙算
雾里借箭
如数交付
周瑜:“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忌妒
《草船借箭》说课稿篇4
一、分析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六年级十二册第三组11课《草船借箭》,这篇课文是一篇精读课文。

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

文章讲述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十天内选出十万支箭,以此来陷害他。

诸葛亮为顾全大局,与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暗算的故事。

说明诸葛亮有胆有识、谋划周密、才智过人。

课文结构严谨,故事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第三组教材以“中国古典名著”为主题,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

阅读名著对于增益智慧,提升素养,特别是语文素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编写本组教材的意图就是让学生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目标:
我依据《新课标》对高段语文阅读教学及本单元的学习要求,我根据三个维度将本课的教学目标预设为: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使学生领略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3、总结出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

4、从故事中具体的人和事中得到启示,体会我们祖国悠久的历史
和灿烂的文化。

从而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是“诸葛亮是怎样利用草船借箭的”让学生通过对故事情节的了解,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从而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教学难点是“了解诸葛亮借箭为什么能成功,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为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全面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要遵循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原则。

努力启发诱导,变“教”’为“导”,变为学生探索、发现的过程。

针对训练的重点项目和课文的特点,设计富有思考价值的重点项目,和符合课文特点、富有思考价值的、多层次、多梯度的问题来导读课文,引导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

充分发挥朗读、默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操的作用,加强学生对语言文字感受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课前收集的有关《三国演义》的人物、、故事
二、说教学思想
《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课标对语文课程的定位可以概括为:“两个基础,一个重要”。

由此我确定的教学指导思想是:①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做主人的学生观;②坚持文道统一,重视方法指导的教学观;③革新、开放的大语文教育观。

三、说教法、学法
随着课改的深入,现在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是“要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

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一直在默默的思考:怎样教才能有效,怎样教才会有效呢?通过实践、反思,我慢慢的明白:语文教学要遵循“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

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本课时的教学方法为:
1.采用启发式教学。

即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在读中思考、领会、划词划句,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弄懂弄通课文的内容。

2.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

3、情感教学,用感情朗读贯穿全课程。

4、用朗读贯穿始终。

学情分析:课文写了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是周瑜不得不为之叹服,称诸葛亮“神机妙算”。

教学时,教师就引导学生围绕“神机妙算”这个词展开教学。

教学中以读为主,采用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的形式使学生形成能力。

旨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创新意识的语文综合素质。

四、说课堂教学程序
(一)、交流资料,走近名著
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三国演义》的人物、歇后语、故事。

然后教师小结并简单说明故事发生的背景,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一环节我设计任务型的初读方法,要求学生带着“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草船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的任务进行初读。

目的是落实字音教学,在此基础上概括课文内容,这样,既降低了难度,也提高了环节操作的实效性。

(三)、品读课文,理解感悟
这一部分教学,我打算抓一个关键词“神机妙算”来展开。

因为崔峦老师说:“提高课堂教学,问题不在多而在精。

问题要提在课文内容、形式的特点上,提在语文训练的重点上,最好能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

”通过钻研教材,我发现“神机妙算”就是这一课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词语。

因此,我让学生默读课文,看看能从哪些地方感受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划出有关句子并写体会。

我并以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几个方面作为教学主线,组织教学。

此时我让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读完后再小组合作,这样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开阔了学生思维的空间。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中了解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他们在读中思考,读中领会,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

学生在思考、探究、交流中才会对问题有更深入的认识,这也
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原则。

《教学建议》又强调:“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


通过自主阅读,合作交流,同学们很快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有关材料,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充当质疑者、并以合作者的身份提出这个问题,犹如向学生的心海投下了一颗巨石,激起了学生思维的浪花,学生的探究欲望被激发起来了,他们就会更主动,更细致地研读语言文字,深入理解诸葛亮巧妙安排之处。

同学们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对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方面已经有了充分的理解。

五、说板书设计
14、草船借箭
诸葛亮周瑜
知天文
神机妙算晓地理自叹不如
知人心
这样板书,显示了故事的主要人物,又显示了借箭成功的条件,显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看过板书就能对文章内容一目了然。

《草船借箭》说课稿篇5
【说教材】
《草船借箭》是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故事发生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了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

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也赞扬了他顾全大局的广阔胸怀。

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是“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所以我把理解课文内容,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作为教学的重点。

这一重点是下单元的“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一个基点。

又根据教材特点(即明暗线平行,表面上军中需箭,造箭合情合理,实际上是妒忌才干,用军务为难陷害)。

我把理清明暗线索,体会课文诸葛亮的借箭成功原因是有知识,有计谋,有胆略作为教学的难点。

依据试用修订版大纲对高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结合单元训练重点及本课教材特点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联系上下文着重理解“神机妙算”,练习用“委托”、“轻易”造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这一教学既巩固了词句段的训练,又体现了在语言文字训练中进行思想教育;既重视语文知识的传授,又不忽视技能、能力的培养。

【说教法】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

”要做到大纲的这一要求,关键在于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我根据本课故事性较强,学生较感兴趣读的特点,主要采用“自学研讨法”理解课文,通过“扮演法”来复述,深化理解课文,突出人物形象,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突破难点。

自学研讨法也叫“引导法”,即自读课文,按照教师教给的读书方法、步骤或提出的思考题,在阅读实践中,从整体入手,再探究理解文章的内容,领会文章的感情。

而教师要根据教材自身的重难点,引导学生按“读通──读懂──读会”。

【说学法】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教给学生朴素的学习方法──“读”和“议”。

“读”要正确、通顺,直至有感情,同时通过有感情地读,来理解课文内容,领会字里行间的感情。

“议”中要有自己的见解,善于从互相讨论、合作中获得启发,启发自己的思维,又巧妙地组织语言表达出来,从而内化了课文语言,之后学到“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的方法。

【说教学程序】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新的课程改革的突破口”。

这节课我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