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路径探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路径探析摘要:一种语言反映了一个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形态,大学英语作为非英语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语言基础课程,除了简单强调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培养之外,还应融入文化教育,帮助学生更多地了解不同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切实增强语言的综合应用能力。
本文阐述了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文化意识培养的必要性,分析了文化意识培养的原则与路径。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文化意识培养路径
大学英语,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而且是一门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
纵观我国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大多数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简单强调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纯语言能力”,对文化意识的培养重视程度程度不够,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学生对语言的正确理解、准确表达和得体交流。
一、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必要性
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美国语言学家萨皮尔(e.sapir)在《语言》(language)一书中就指出:“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
”著名语言学家古德诺夫(h.goodenoygh)在《文化人类学与语言学》(cultural-anthropology and linguistics)一书中提出:“一个社会的语言是该社会文化的一个方面,语言和文化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
语言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
其特殊性表现在它是学习文化的主要工具,人类在学习运用语言过程中获得整个文化。
”由此可见,语言和文化紧密地交织在一起,相互依存,共同发展。
透过一个民族的语言,人们可以了解到该民族的社会风貌、经济状况、政治体制、历史背景、风俗习惯、价值取向、生活方式、思维特点、行为模式等丰富多彩的文化形态。
如果离开文化,语言就只剩下抽象的形式外壳。
为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满足新时期国家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强调:“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
”因此,大学英语教学,除了教授学生必要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外,还应有意加强文化意识的培养,帮助学生更多地了解不同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切实增强语言的综合应用能力。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应遵循的原则
1.关联性原则。
文化意识培养必须与大学英语教学紧密结合,即文化意识培养内容必须与所教授的教材内容息息相关,以课文为纲,为语言知识教学服务,避免出现边缘性和随意性问题。
2.适度性原则。
教师应根据所教授内容的难易程度、学生语言水平的高低程度、理解接收能力的强弱程度及教学大纲基本要求,系统地、有策略地综合把握文化意识培养的广度和深度。
3.灵活性原则。
文化内容广泛而又复杂,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语言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增强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
4.批判性原则。
大学英语教材中的各类文章均以本民族的价值观为导向,所以有些观点可能会有失偏颇。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用客观公正的态度辩证地看待英美文化,既不能随波逐流,又不能故步自封。
三、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有效路径
1.从背景知识入手。
鉴于中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我们需要有针对性地了解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将语言文字语境化,即把特定的语言表达形式放到特定的文化语境之中,否则无法准确把握语言的深刻内涵。
以《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二版)》(以下简称《新视野》)第四册第2单元text a:charlie chaplin 为例,该课文讲述的是英国电影艺术家、喜剧大师查理·卓别林的故事及他的电影,单纯从语言角度看,没有太难的语法知识,但要深刻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明白为什么卓别林虽然是一名地道的英国人,但他著名的“流浪汉”形象并不那么像英国人(...didn’t seem all that english...),甚至被认为“多少有点粗俗(a bit crude)”,就必须充分了解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英国文化,设身处地地考虑他们所属时代的精神气候和文化特征。
2.从词汇入手。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词汇作为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必然带有特定的文化信息。
英国语言学家杰弗里·利奇(geoffrey leech)在《语义学》(semantics)一书中指出词义包含“概念意义、内涵意义、风格意义、感情意义、反映意义、搭配意义和主题意义”七个方面。
除了概念意义属于基本词义外,其他各项都承载着不同层面的文化信息。
这就要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不能简单强调词汇的“音、形、义”等字面意义的掌握,还要注重文化内涵信息的引导,帮助学生全面认知词汇的多种隐含意义。
否则,语言学习就会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甚至造成语用失误。
例如,在《新视野》第四册第3单元text a:longing for a new welfare system课文中,“high-profile”一词本义是“引人注目的”,但是在了解了美国社会福利制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后,不难发现这个词在文中是讽刺那些大杂志社为了不给自己惹麻烦,对福利救济对象的态度“鲜明、毫不含糊”。
3.从习语入手。
习语从广义上讲,包括俗语、谚语、俚语、成语等,是语言的精华与瑰宝,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色彩,仅从字面上很难领悟其真实蕴意。
所以,为避免望文生义或主观臆断,我们必须熟知各民族独特文化赋予习语字面概念之上的隐含意义。
例如,以《新视野》第四册第1单元text a: the tail of fame为例,在“...‘don’t quit your day job!’is advice frequently given by understandably pessimistic
family members and friends to a budding artist who is trying hard to succeed....”句中,“day job”不是“一天或全日工作”,而是指“普通的日常工作”,“budding artist”也不是“布丁艺术家”,而是指“新生的年轻艺术家”,翻译成中文即对一名正努力追求成功并刚刚崭露头角的艺术家,其亲朋常常会建议“正经的饭碗不能丢”,他们的担心不无道理。
4.从原版影视入手。
原版影视作品作为文化的一种重要载体,是现实生活的浓缩与升华,能为学生提供大量地道、准确、生动和真实的语言输入,使学生在“真实语境”中感知和体会语言。
以《新视野》第二册第3单元text a: marriage across nations为例,教师可以通过节选guess who’s coming to dinner(猜猜谁来晚餐)或者the joy luck club(喜福会)等和课文主题相关的影视片段,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为什么作者认为:“the continual source of our strength was our mutual trust and respect.(相互信任和尊重才是我们俩永不枯竭的力量源泉。
)”在跨国或异族婚姻中,夫妻双方由于国籍、风俗、习惯、观念、语言的差异,容易发生争吵,导致婚姻危机,因而夫妻之间需要彼此宽容、谅解和开诚布公(tolerance,compromise and being open with each other)。
文化包罗万象,语言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既有历史的文化积淀,又有现实的文化镜像。
想要真正学习好一门语言,不仅要掌握听、说、读、写、译等语言基本功,还必须了解这门语言特有的丰
富的文化知识。
如果缺乏目标语言的文化知识,人们通常会从母语的文化角度理解另一种文化现象,从而导致信息的理解错误。
所以,大学英语教学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和主体,积极探索与学生的认知结构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实施有效的文化输入,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水平。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2]栗亚杰.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输入的问题及策略研究[j].英语广场,2013(03).
[3]闫毓芳,张元元.英美文化融入与大学英语教学[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6).
[4]王德易.试析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与跨文化意识的培养[j].咸宁学院学报,2012(08).
[5]王晓影.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