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课件:16.古诗两首【第2课时】《出塞》王昌龄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释】此诗为王昌龄所作《从军行》中第四首,这是边 塞题材的著名绝句,表达了边塞将士在漫长而严酷的战斗 生活中誓死杀敌的坚强意志和决心。
1.解释下列字词在诗中的意思。 磨破 铁衣,战袍 穿:__________ 金甲:________________ 青海长云暗雪山, 2.诗中表现将士戍边生活孤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黄沙百 孤城遥望玉门关。表现将士战争艰苦的诗句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这是一首边塞诗。那秦汉时的月亮,依然明亮,
依然照耀着如今的边关,而万里出征的将士却踪影难
寻,永远长眠在了异乡。在深沉的感慨中暗示当时边 防多事,表明诗人对久戍士卒的深厚同情。
这两首诗各是从什么角度出发写战争的?
参考答案:《十五从军征》是从一个退役老兵回乡 后的悲惨情况来描写战争的。《出塞》是从戍边将 士感叹无良将保卫国家安全的角度出发来写战争的。
战穿金甲 。表现身经百战的战士们豪壮的誓言的诗句是: __________ 不破楼兰终不还 。 ________________
3.说一说,这首诗表达的感情和本课中的《出塞》有什么不同? 示例:《从军行》表现边关生活艰苦、战争艰难,表达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士们不畏艰难、抗争到底的积极的战斗精神;而《出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了作者希望朝廷起用良将镇守边关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拓展
当堂检测
出塞
[唐]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认识到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重点) 2.品味两首古诗的写作手法及特点,如在叙事中抒情、 互文、引用典故、对偶。(难点)
走进作者
王昌龄:(约694—约756),唐代 著名边塞诗人。他擅长七绝,其七 绝与李白的齐名,被后人称为“七绝
四、 根据古诗内容填空。 乐府诗集 》,题目的意思是________ 十五岁 1.《十五从军征》选自《___________ 应征去参军 兔从狗 __________。诗中描写老兵家中荒凉景象的诗句是:________ 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描写老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回乡后生活孤苦无依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通过这些描写,揭露了________ 封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诗的前两句以明月和边关衬托了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这两句诗的时间和空间的跨度极大,反映了边境烽火不
断,旷日持久,边塞将士不堪其苦、有家不得归的状况。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思考(难点):运用“飞将”这一典故有什么作用?
诗中运用此典故,一方面是希望朝廷起用良将,使
得边患消除,将士还乡,黎民安居乐业;另一方面也委 婉地讽刺了戍边将帅的骄惰无能,朝中良将匮乏的现实。
阅读方法解密:认识典故
什么是典故? 诗文中引用过去的有关人、地、事、物的史实, 就叫典故。《出塞》中引用了一处典故,“但使龙城 飞将在”中的“飞将”,指汉朝名将李广。匈奴人都
惧怕他,称他为“飞将军”。用“龙城飞将”讽刺了
万里长征人未还 。寄予 中描写戍边将士思念家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但使龙城飞将在, 作者起用良将,收复失地的愿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不教胡马度阴山 。 ________________
五、 课外阅读。 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凄凉地挂在天上,漠然地看着人世间的悲欢离合;
它是家乡的象征,寄托着边关将士们对家乡和亲人 的无限思念之情,表现了边关将士们在艰苦军旅生 活中无法排遣的孤独之感。
课文结构
同情——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
出 塞
长征人未还
期盼良将 渴望太平
愿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
胡马度阴山
课文主旨
《出塞》通过对戍边将士们的描写,表达了诗
这首诗主要是通过对景物和动作的描写来刻画
人物的悲剧命运的。如作者选取了象征死亡的松柏、 坟墓来暗示老兵亲人已死亡;通过对谷葵丛生的庭 院的描写,来说明老兵家园的残破。而“羹饭一时 熟,不知贻阿谁”则表现出老兵的孤苦伶仃;尤其 是“泪落沾我衣”这一动作,更写出了老兵悲痛万 分的情态,催人泪下。
3.三品:“秦时明月汉时关”中的“明月”有什么寓意? “明月”是古诗中常常出现的意象,往往寄托 着思念亲人、盼望团聚等情感。《出塞》一诗中的 “明月”,是边关将士眼中的明月,它是那样冷清、
3.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拿着,用来。 持:______________
汤。 羹:__________
句意:拿些野谷舂米来做饭,摘些葵叶煮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返回。 还:__________ 依旧是秦汉时的明月和边关,可是去万里 句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之外征战的将士还未返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王昌龄 ,他 七 言绝句,作者是____ 唐 朝诗人________ 2.《出塞》是一首____
李广 。诗 素有“七绝圣手”之称。诗中的“飞将”指的是_______
圣手”。其主要作品有《从军行》
《塞下曲》《芙蓉楼送辛渐》等。
我会写
yí
贻
书写指导
左窄右宽。“口”上宽 下窄。
qín
秦
书写指导
上部三横间距要均匀, 撇捺舒展。
多音字
sài(出塞
塞外) 塞满) 堵塞)
塞
sāi(赛车 sè(塞责
教
jiào(教育)
jiāo(教书)
理解词语
但使: 如果。 不教: 不叫,不让。教,让。 阴山: 山名,指阴山山脉,在今内蒙古境内,汉 时匈奴常常从这里南下侵扰中原地区。
发写战争的。 《十五从军征》是从一个退役老兵的角度出发
写战争的,这首诗以老兵的见闻、感受为依托,表 达了对封建社会兵役制度的批判;《出塞》则是从
戍边将士的角度出发写战争的,这首诗表现了诗人
对戍边将士的同情,以及希望朝廷起用良将,早日 平息边塞战争的美好愿望。
2.二思:《十五从军征》是怎样表现人物悲剧命运的?
同情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期盼良将渴望太平出塞出塞课文结构愿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出塞通过对戍边将士们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戍边将士远离家乡的同情以及希望朝廷起用良将平息边塞战争让人民早日过上安定的日子的美好愿望
16 古诗二首
第二课时
出塞
[唐]王昌龄
助读资料
字词精讲
初读感知
品读释疑
结构主旨
点击 听朗读
听范读,边听 边思考“核心 问题”“串珠 问题”。
梳理文意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如今明月还是秦汉时的明月,边关还是秦汉时 的边关,离家万里外出征战的将士,还没能回来。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要是有李广那样的猛将戍守边关,匈
奴的骑兵就不敢南下进攻。
整体感知
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 兰。前两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用白描手法写眼前之景;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已, 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对朋友的劝慰。
现在将帅的骄惰无能。 如何运用典故? 根据声韵文字的需要调整典故。
核心问题: 同为战争题材,两首诗各自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串珠问题: 1.一读:读古诗二首,弄清这两首诗各是从什么角度出
发写战争的。
2.二思:《十五从军征》是怎样表现人物悲剧命运的? 3.三品:“秦时明月汉时关”中的“明月”有什么寓意?
人对戍边将士远离家乡的同情以及希望朝廷起用良
将,平息边塞战争,让人民早日过上安定的日子的 美好愿望。
推荐阅读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国学诵读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从军行》王昌龄)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夏日绝句》李 清照)
走进中华传统文化
【我国十大元帅】 朱德 罗荣桓 彭德怀 林彪 刘伯承 贺龙 陈毅
徐向前
聂荣臻(zhēn)
叶剑英
拓展积累 有关战争的古诗
春
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拓展积累
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从军行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核心问题:
同为战争题材,两首诗各自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十五从军征》是对战争的残酷性的批判,对战 争所导致的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的控诉,揭露了汉代 兵役制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出塞》则表达了诗 人希望朝廷任用良将,驱逐敌人,早日平息战乱,使
百姓过上安定生活的美好愿望。
串珠问题: 1.一读:读古诗二首,弄清这两首诗各是从什么角度出
我们已经了解了作者和字词,为了更 深入地理解古诗,老师送给大家一把金钥
匙,这就是核心问题和串珠问题。让我们
带着这些问题理解词句。
核心问题: 同为战争题材,两首诗各自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串珠问题: 1.一读:读古诗二首,弄清这两首诗各是从什么角度出
发写战争的。
2.二思:《十五从军征》是怎样表现人物悲剧命运的? 3.三品:“秦时明月汉时关”中的“明月”有什么寓意?
1.家中有阿(ā ē)谁? ﹒ √ 2.松柏(bǎi ﹒ √ bó)冢累(lěi ﹒ √ lâi 3.万里长征人未还(huán hái)。 ﹒ √ 4.出塞(sāi sâ sài) √ ﹒
lãi)累。
二、看拼音,写词语。 kuí huā qí n guó
葵
yí
花
秦
gēng
国
贻
赠
羹
匙
三、 先解释句子中加点的字,再解释诗句。 1.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才 始:__________ 返回。 归:__________ 十五岁就被征兵去打仗,到了八十岁,才 句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以回到故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洞。 野鸡。 窦:__________ 雉:__________ 句意:兔子在狗洞里进出,野鸡在屋梁上飞来飞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 拓展积累。
读一读,背一背。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1.解释下列字词在诗中的意思。 磨破 铁衣,战袍 穿:__________ 金甲:________________ 青海长云暗雪山, 2.诗中表现将士戍边生活孤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黄沙百 孤城遥望玉门关。表现将士战争艰苦的诗句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这是一首边塞诗。那秦汉时的月亮,依然明亮,
依然照耀着如今的边关,而万里出征的将士却踪影难
寻,永远长眠在了异乡。在深沉的感慨中暗示当时边 防多事,表明诗人对久戍士卒的深厚同情。
这两首诗各是从什么角度出发写战争的?
参考答案:《十五从军征》是从一个退役老兵回乡 后的悲惨情况来描写战争的。《出塞》是从戍边将 士感叹无良将保卫国家安全的角度出发来写战争的。
战穿金甲 。表现身经百战的战士们豪壮的誓言的诗句是: __________ 不破楼兰终不还 。 ________________
3.说一说,这首诗表达的感情和本课中的《出塞》有什么不同? 示例:《从军行》表现边关生活艰苦、战争艰难,表达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士们不畏艰难、抗争到底的积极的战斗精神;而《出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了作者希望朝廷起用良将镇守边关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拓展
当堂检测
出塞
[唐]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认识到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重点) 2.品味两首古诗的写作手法及特点,如在叙事中抒情、 互文、引用典故、对偶。(难点)
走进作者
王昌龄:(约694—约756),唐代 著名边塞诗人。他擅长七绝,其七 绝与李白的齐名,被后人称为“七绝
四、 根据古诗内容填空。 乐府诗集 》,题目的意思是________ 十五岁 1.《十五从军征》选自《___________ 应征去参军 兔从狗 __________。诗中描写老兵家中荒凉景象的诗句是:________ 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描写老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回乡后生活孤苦无依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通过这些描写,揭露了________ 封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诗的前两句以明月和边关衬托了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这两句诗的时间和空间的跨度极大,反映了边境烽火不
断,旷日持久,边塞将士不堪其苦、有家不得归的状况。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思考(难点):运用“飞将”这一典故有什么作用?
诗中运用此典故,一方面是希望朝廷起用良将,使
得边患消除,将士还乡,黎民安居乐业;另一方面也委 婉地讽刺了戍边将帅的骄惰无能,朝中良将匮乏的现实。
阅读方法解密:认识典故
什么是典故? 诗文中引用过去的有关人、地、事、物的史实, 就叫典故。《出塞》中引用了一处典故,“但使龙城 飞将在”中的“飞将”,指汉朝名将李广。匈奴人都
惧怕他,称他为“飞将军”。用“龙城飞将”讽刺了
万里长征人未还 。寄予 中描写戍边将士思念家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但使龙城飞将在, 作者起用良将,收复失地的愿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不教胡马度阴山 。 ________________
五、 课外阅读。 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凄凉地挂在天上,漠然地看着人世间的悲欢离合;
它是家乡的象征,寄托着边关将士们对家乡和亲人 的无限思念之情,表现了边关将士们在艰苦军旅生 活中无法排遣的孤独之感。
课文结构
同情——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
出 塞
长征人未还
期盼良将 渴望太平
愿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
胡马度阴山
课文主旨
《出塞》通过对戍边将士们的描写,表达了诗
这首诗主要是通过对景物和动作的描写来刻画
人物的悲剧命运的。如作者选取了象征死亡的松柏、 坟墓来暗示老兵亲人已死亡;通过对谷葵丛生的庭 院的描写,来说明老兵家园的残破。而“羹饭一时 熟,不知贻阿谁”则表现出老兵的孤苦伶仃;尤其 是“泪落沾我衣”这一动作,更写出了老兵悲痛万 分的情态,催人泪下。
3.三品:“秦时明月汉时关”中的“明月”有什么寓意? “明月”是古诗中常常出现的意象,往往寄托 着思念亲人、盼望团聚等情感。《出塞》一诗中的 “明月”,是边关将士眼中的明月,它是那样冷清、
3.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拿着,用来。 持:______________
汤。 羹:__________
句意:拿些野谷舂米来做饭,摘些葵叶煮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返回。 还:__________ 依旧是秦汉时的明月和边关,可是去万里 句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之外征战的将士还未返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王昌龄 ,他 七 言绝句,作者是____ 唐 朝诗人________ 2.《出塞》是一首____
李广 。诗 素有“七绝圣手”之称。诗中的“飞将”指的是_______
圣手”。其主要作品有《从军行》
《塞下曲》《芙蓉楼送辛渐》等。
我会写
yí
贻
书写指导
左窄右宽。“口”上宽 下窄。
qín
秦
书写指导
上部三横间距要均匀, 撇捺舒展。
多音字
sài(出塞
塞外) 塞满) 堵塞)
塞
sāi(赛车 sè(塞责
教
jiào(教育)
jiāo(教书)
理解词语
但使: 如果。 不教: 不叫,不让。教,让。 阴山: 山名,指阴山山脉,在今内蒙古境内,汉 时匈奴常常从这里南下侵扰中原地区。
发写战争的。 《十五从军征》是从一个退役老兵的角度出发
写战争的,这首诗以老兵的见闻、感受为依托,表 达了对封建社会兵役制度的批判;《出塞》则是从
戍边将士的角度出发写战争的,这首诗表现了诗人
对戍边将士的同情,以及希望朝廷起用良将,早日 平息边塞战争的美好愿望。
2.二思:《十五从军征》是怎样表现人物悲剧命运的?
同情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期盼良将渴望太平出塞出塞课文结构愿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出塞通过对戍边将士们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戍边将士远离家乡的同情以及希望朝廷起用良将平息边塞战争让人民早日过上安定的日子的美好愿望
16 古诗二首
第二课时
出塞
[唐]王昌龄
助读资料
字词精讲
初读感知
品读释疑
结构主旨
点击 听朗读
听范读,边听 边思考“核心 问题”“串珠 问题”。
梳理文意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如今明月还是秦汉时的明月,边关还是秦汉时 的边关,离家万里外出征战的将士,还没能回来。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要是有李广那样的猛将戍守边关,匈
奴的骑兵就不敢南下进攻。
整体感知
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 兰。前两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用白描手法写眼前之景;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已, 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对朋友的劝慰。
现在将帅的骄惰无能。 如何运用典故? 根据声韵文字的需要调整典故。
核心问题: 同为战争题材,两首诗各自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串珠问题: 1.一读:读古诗二首,弄清这两首诗各是从什么角度出
发写战争的。
2.二思:《十五从军征》是怎样表现人物悲剧命运的? 3.三品:“秦时明月汉时关”中的“明月”有什么寓意?
人对戍边将士远离家乡的同情以及希望朝廷起用良
将,平息边塞战争,让人民早日过上安定的日子的 美好愿望。
推荐阅读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国学诵读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从军行》王昌龄)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夏日绝句》李 清照)
走进中华传统文化
【我国十大元帅】 朱德 罗荣桓 彭德怀 林彪 刘伯承 贺龙 陈毅
徐向前
聂荣臻(zhēn)
叶剑英
拓展积累 有关战争的古诗
春
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拓展积累
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从军行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核心问题:
同为战争题材,两首诗各自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十五从军征》是对战争的残酷性的批判,对战 争所导致的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的控诉,揭露了汉代 兵役制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出塞》则表达了诗 人希望朝廷任用良将,驱逐敌人,早日平息战乱,使
百姓过上安定生活的美好愿望。
串珠问题: 1.一读:读古诗二首,弄清这两首诗各是从什么角度出
我们已经了解了作者和字词,为了更 深入地理解古诗,老师送给大家一把金钥
匙,这就是核心问题和串珠问题。让我们
带着这些问题理解词句。
核心问题: 同为战争题材,两首诗各自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串珠问题: 1.一读:读古诗二首,弄清这两首诗各是从什么角度出
发写战争的。
2.二思:《十五从军征》是怎样表现人物悲剧命运的? 3.三品:“秦时明月汉时关”中的“明月”有什么寓意?
1.家中有阿(ā ē)谁? ﹒ √ 2.松柏(bǎi ﹒ √ bó)冢累(lěi ﹒ √ lâi 3.万里长征人未还(huán hái)。 ﹒ √ 4.出塞(sāi sâ sài) √ ﹒
lãi)累。
二、看拼音,写词语。 kuí huā qí n guó
葵
yí
花
秦
gēng
国
贻
赠
羹
匙
三、 先解释句子中加点的字,再解释诗句。 1.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才 始:__________ 返回。 归:__________ 十五岁就被征兵去打仗,到了八十岁,才 句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以回到故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洞。 野鸡。 窦:__________ 雉:__________ 句意:兔子在狗洞里进出,野鸡在屋梁上飞来飞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 拓展积累。
读一读,背一背。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