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学》题库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理学》题库及答案
《法理学》题库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在我国的规范性文件中,表现法律原则时,法律一词一般作( ) A.狭义解释B.广义解释C.中义解释 D.普通解释
2.中国历史上关于法的本质的学说中,接近自然法思想的学派是( ) A.儒家和墨家B.墨家和道家 C.道家和法家 D.儒家和法家
3.在阶级对立社会中,法的本质属性首先是指( )
A.法的客观性 B.法的阶级性C.法的规范性D.法的强制性
4.法的最终决定因素是( )。
A.统治阶级意志
B.阶级斗争状况C.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D.历史传统
5.法的关系根源于( )。
A.思想社会关系 B.人与人的关系C.物质生活关系 D.财产关系 6.在西方历史上最早明确提出法治的经典性论述即“法治应当优于( )
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孔子 D.韩非子
7.法制一词的词义在我国历史上,特别是在( ) 后不断演变。
A.1949年 B.1982年C.1992年 D.1997年
8.资本主义社会出现法治的时间是( )。
A.17世纪后期 B.18世纪后期C.19世纪初 D.19世纪末
9.在法与经济的关系中其中与( )的关系尤为密切和重要。
A.生产力B.生产方式C.经济关系 D.经济体制10.法决定于经济基础,是在( )意义上所说的。
A.直接B.最终意义C.基础D.阶级意义11.把利益分为多数利益与少数利益、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等的标准是( )
A.利益存在的不同领域 B.计算角度的不同C.利益主体不同 D.是否为法律所承认
12..主张“恶法亦法”的学派是( )。
A.自然法学B.分析法学 C.社会法学D.政策法学
13.原始社会最基本的社会组织是( )。
A.氏族 B.胞族 C.部落D.部落联盟
14.法的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
A.阶级冲突激化 B.生产力发展C.社会分工发展 D.人文因素影响 15.法与国家( )
A.二者同时产生
B.二者产生没有内在联系C.先有国家后有法 D.先有法后有国家
16.法理学作为一个专门的学科概念出现于( )
A.古希腊B.古罗马C.19世纪初 D.20世纪初17.在西方产生最早影响最大的一种法学思想是( )
A.自然法思想 B.经济分析法学C.批判法学D.分析法学18.法理学概念从西方传人中国的中转站是( ) A.香港 B.澳门 C.日本 D.新加坡19.先秦时期与“法学”近似的知识是( )。
A.律学 B.经学 C.刑名之学D.儒学
20.科技法和证据学属于( )
A.理论法学 B。
法学边缘学科 C.国际法学D.立法学
21.法学的阶级性归根到底取决于( )。
A.法律的性质B.阶级斗争 C.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D.法律的价值 22.马克思所写的第一部法学著作是( )。
A.《法哲学原理》 B.《黑格尔法哲学原理批判》C.《共产党宣言》D.《德意志意识形态》
23.法的历史类型的种类中没有( )。
A封建制法 B资本主义法C.社会主义法 D共产主义法
24.封建社会中后期出现的带有资本主义因素的法律,从历史类型上看属于( ).
A.奴隶制法 B.封建制法 C.资本主义法 D.社会主义法
25.资产阶级在建立自己政权后,仍承认旧政权法律效力,但又根据自己的利益不断加以改
造和补充,这方面继承旧法的典型是( )。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中国
26.在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后,资本主义法律不再标榜( )。
A.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B.所有权为义务 C.国家干预经济运行D.法律社会化
27.引用19世纪德国一个评论家的话,形象地揭露资本家为了百分之三百的利润而敢犯任何罪行的思想家是( )。
A.马克思 B.黑格尔C.康德 D.恩格斯
28.除了正义之外,法所追求的诸价值目标中带有综合性的价值目标是( )
A.秩序 B.效益 C. 自由 D.人权 29.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法治”一词的是( )
A.儒家 B.墨家 C.道家D,法家
30.西方最早主张“以法为据”的学者是( )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C.西塞罗 D.苏格拉底
31.西方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法的统治”的观点的是( )
A.古希腊亚里士多德B.古罗马西塞罗 C.英国的戴雪 D.法国的孟德斯鸠
32.最早提出“法治国家”概念的是( )
A.英国的洛克 B.法国的卢梭C.德国的康德 D.美国的潘恩
33.下列关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法的影响的观点中不正确的有( )
A.扩大了法的调整范围B.促进立法体制改革
C.改变了法的本质D.科技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需要法律加以确认 34.普法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 )
A.让人们不惧怕法律 B.便于人们学习法律 C.杜绝一切违法犯罪现象 D.使受教育者养成守法的品质35.司法权在本质上是一种( ) A.创设权B.执行权 C.判断权D.监督权
36.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可以表述为司法( )_ A.合法性原则 B.独立性原则 C.平等性原则D.责任性原则
37.法律解释的正式解释包括( )
A.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宪法的解释B.国务院对宪法和行政法规的解释
C.法官在判决书中对法律的解释D.教科书中对法律的解释
38.首要的人权是( )。
A.生存 B.安全 C.民主 D.自由
39.在我国,法和共产党的政策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说明二者( )
A. 体现的意志相同 B.经济基础相同 C.适用的范围相同 D.思想理论基础相同
40.在法的价值的多种含义中,法的本质与目的问题,是属于( ) A. 法本身的价值 B.法的客体价值 C.法促进哪些价值 D.法的评价准则
41.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本质是( )
A.全国工人意志的体现
B.全国公民意志的体现
C.工人阶级和全国公民意志的体现 D.工人阶级领导的全国人民共同意志的体现
42.立法程序制度化、法律化的重要意义在于( )
A.防止公民的非法行为 B.避免执法机关的违法行为
C.防止党派、团体的非法行为 D.意味着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必须严格遵循法定程序立法,以保证立法的质量43.委托状、逮捕证、营业执照是()
A.规范性法律文件 B.非规范性法律文件 C.司法机关公文 D.证据 44.由一个国家现行法律部门所构成的有机联系的整体,在法学上称为()
A.立法体系 B.法学体系 C.法律体系 D. 法系
45.属于部门法称谓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宪法修正案 C.宪法性文件 D. 宪法 46.美国的法律属于()
A.法典法系 B.罗马一日耳曼法系 C.大陆法系 D.普通法系
47.根据法律的创制和表达形式不同,可以将法律分为()
A.国际法和国内法 B.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C.实体法和程序法 D. 普通法和根本法
48.社会主义法产生的根本前提是()
A.无产阶级夺取政权 B.总结人民革命斗争的经验 C.废除旧法 D.批判继承旧法 49.对法的作用的片面或错误认识之一是()
A.法并不是调整社会关系的唯一手段 B.法需要人的正确执行适用 C. 法的抽象性、稳定性与现实生活存在一定的矛盾 D.法是达到一定目的的唯一手段和工具
50. 保护主义原则是()
A.确立法律时间效力的原则 B.确立法律空间效力的原则
C.确立法律对人的效力的原则 D.确立法律是否有溯及力的原则
51. 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条件是()
A.违法必究 B.有法必依 C.有法可依 D.执法必严
52. 法的继承是指()
A.新法照搬旧法 B.一国立法对别国法律的借鉴和吸收
C.旧法发生了主体的变更 D.新法对旧法的扬弃关系
53. 按权利的效力范围的不同,可以将权利划分为()
A.公权利和私权利 B.对世权和对人权 C.原权利和救济权 D.专属
权和可转移权
55. 法与各种社会现象的联系中最根本的联系是( )。
A.法与正义的关系 B.法与经济的关系 C.法与国家的关系 D.法与文化的关系
56. 法对经济基础( )。
A.始终有积极的作用 B.有时有阻碍作用 C.有积极和阻碍两种反作用 D.没有反作用
57. 衡量社会文明包括法律的状态的基本标准是( )
A.是否合乎正义 B.是否公平 C.是否完善 D.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
58. 法的价值的概念( )。
A.是中国古代法学概念
B.是从某些西方法学作品中引进的
C.是美国学者创造的
D.是现代中国法学的创新
59. 形式正义也可称为“正规性正义”,也就是指( )
A.社会正义 B.个人正义 C.法治 D.法权
60. 根据义务是否可以独立存在进行划分,法律义务可分为两类,即( )
A.主义务和从义务 B.公义务和私义务 C.对世义务与对人义务D.专属义务与可转移义务
61. 划分部门法的客观标准之一是()
A.法律调整的方法 B.法律数量的多寡与宽窄适当 C.立法规划部署 D.有关法律原则
62. 在司法实践中,当新法与原有法律发生矛盾时,应当适用() A.后法优于前法原则 B.从新兼从轻原则 C.前法优于后法原则D.从旧兼从重原则
63. 当法律规定本身可能有抵触时,需要运用的推理形式是( )
A.形式推理 B.归纳推理 C.实质推理 D.演绎推理
64. 法区别于思想意识的重要特征之一是()
A.法是调整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之一 B.法具有普遍性C.法具有说服力 D.法具有约束力
65. 首先提出公法和私法划分学说的罗马帝国法学家是()
A.罗伯斯庇尔 B.柏拉图 C.乌尔比安 D.罗尔斯
66. 法系的划分标准是()
A.法的历史类型 B.法的历史传统 C.法律体系 D.法律部门
67. 民法法系通常将法律分为()
A.制定法和判例法 B.公法和私法 C.普通法和衡平法 D.成文法和法官立法
68. 在我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法律须由()
A.全国人民代表全体的过半数同意 B.到会的全国人民代表的过半数同意 C.有效票数的过半数同意 D.三分之二以上多数代表的同意
69.在成文宪法制国家,根据法律的效力等级、内容和制定程序等不同进行分类,可分为()A.根本法和普通法 B.一般法和特别法 C.普通法和衡平法 D.成文法和不成文法70.精神病人在患病期间称为() A.无行为能力人 B.有行为能力人 C.有完全行为能力人 D.限制行为能力人
二、多项选择题
1.法学研究的对象包括( )。
A.法B.法这一特定社会现象C.法与道德的关系 D.政治2.从各种类别的法律这一角度出发,法学可分为( )
A.国内法学B.国际法学C.理论法学 D.应用法学
3.研究法的本质,须区分( )。
A法的本质和现象B.法的本质属性与非本质属性 C.法的内容和形式 D.法的本体与法的价值4..法的非本质属性包括( )。
A.阶级性B.国家强制性C.规范性 D.概括性
5.正义通常又可称为( )
A.公平 B.公正C.正直D。
合理
6.亚里士多德把正义分为( )
A. 经济正义 B.分配正义C.改正正义 D。
社会正义
7.法的规范作用包括( )
A.指引作用 B.评价作用C.教育作用 D.预测作用
8.法律规范分别代表了两种指引形式,即( )。
A 个别性指引B.规范性指引 C 确定性指引D.有选择的指引
9.法具有制定、衡量人们行为的评价作用,它可以( )
A.评价人们行为是否合法
B.评价人们行为是否犯错误
C.评价人们行为是否犯罪
D.评价人们行为是否违约10.根据法律的类别不同,权利可分为() A.公权利与私权利
B.基本权利与一般权利
C.实体权利与程序权利
D.一般权利与特殊权利11.道德具有()
A.阶级性 B 强制性 C.多元性D批判继承性
12.从认识论角度出发,法学可分为( )。
A.国内法学 B.国际法学C.理论法学D.应用法学
13.下列学科属于法学边缘学科有( )。
A.法学本科 B.法医学 C.刑法学 D.犯罪心理学
14.分析法的概念,应该注意( )。
A.古代法与现代法 B.广义的法律与狭义的法律 C.外文中的法和法律 D.动态的法和静态的法15.古代汉语中法律的词源上有以下词义( )
A.公平B.神明裁判C.一致遵循D.权利
16.法的本质指( )。
A.法的内在联系 B.法体现哪个阶级意志C.法所包含的特殊矛盾D.法的规范性
17.罗尔斯所指形式正义即( )
A.实质正义 B.正规性的正义C.制度本身正义 D.法治
18.正义的概念具有( )
A.相对性 B.绝对性C.阶级性 D.普遍性
19.原始习惯的特征是( )。
A.与图腾、道德、宗教规则融合在一起 B.主要靠氏族成员自觉遵守和氏族首领的威望来维持C.有一定的强制性 D.体现氏族成员共同意志
20.债权是( )。
A.对人权 B. 对物权 C.相对权 D.私权利
21.国家离不开法是由于国家必须用法律() A.确立国家体制 B.实现国家职能 C.完善国家制度 D.组织国家机构
22.法与文化或精神文明的区别表现在()
A. 法属于制度范畴
B. 文化没有阶级性
C.精神文明中的某些内容的实施也有强制性
D.法的对象是行为,而文化的对象仅仅是思想
23.法理学所研究的法包括( )
A.实在法 B.理想法 C.国家法 D.民间法
24.19世纪西方最具代表性的法理学流派有( )
A.自然法思想 B.分析法学 C.综合法理学 D.社会学法学
25.法理学方法的现代发展趋势是( )
A.实证化 B.多元化 C一元化 D.综合化
26.我国的法理学为中国法治建设所提供的法学世界观和方方法论,
应该是( )
A.民族性与世界性相融合
B.科学性与人文性相统一
C.学术性与实践性相结合
D.本土性与普世性相结合
27.历史上关于法的本质的学说中,属于意志说的理论有( )
A.理性意志说 B.君主意志说 C.公共意志说 D.命令说
28.马克思主义法学研究法的本质问题的方法论特征是( )
A.鉴别本质与现象 B.界定内容与形式 C.区分实然与应然 D.强调共性与个性29.法的基本属性包括( )
A.规范性 B.普遍性 C.利益性 D.稳定性
30.中国古代思想家管仲认为:“法者所以兴功惧暴也”是指法的( ) A.规范作用 B.社会作用 C.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 D.作用目的
31.法的社会作用中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 ) A.与全社会成员利益有关 B.调整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C.反映了公共意志 D.几乎没有阶级性32.法的作用的机制的内容包括( ) A.法律体系结构 B.法作用的中介 C.法作用的社会条件 D.法的作用的内部机制33.法的作用的有限性表现在( )
A.徒法不足以自行
B.法的作用的范围是有限的
C.法的优越性是相对的
D.法的涵盖性和适应性是有限的
34.法的效益价值表现在( )
A.法能规定适合于生产力性质的财产制度,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
B.法通过建立市场规则促进资源的合理流动
C.法能解决已发生的经济纠纷,使停滞的经济活动重新启动
D.法能保护自然资源,防止对其掠夺性地使用
35.在一个社会中,更可靠更真实的自由是( )
A.应有的自由 B,理想的自由 C.法律下的自由 D.受法律保护的自由
36.立法上的人人平等参与属于( )
A.实质正义 B.形式正义 C.实体正义 D.程序正义
37.历史上对实在法评价的主要的角度和层次有( )
A.合法性评价 B.合道德性评价 C.合理性评价 D.正义性评价 38.实在法的合理性评价包括( )
A.形式合理性评价 B.实质合理性评价 C.实体合理性评价 D.程序合理性评价39.法治国家的基本标志有( )
A.法律治理的普遍性和主体性 B.法律必须建立在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基础上
C.国家权力和政治权力源于法律 D.司法独立
三.名词解释 1. 法系: 2.法治: 3.法律移植 4.人治 5.法的历史类型
6. 法的价值
7. 法律的实效
8. 法的作用 9.法的局限性 10.法治
四.简答
1.法治作用有何局限性? 2.法的渊源与法的形式的关系? 3.为什么说自由离不开法律?
4.法律调整与道德调整的主要差异? 5.法律解释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6.法律推理的特征?
7.为什么说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 8.法的强制性的内涵及特征?9.现代法治社会的基本观念有哪些?
10.法治运行的主要制度是如何体现法的正义价值目标的? 11.为什么我国不宜采用判例法制度?
五.论述题
1.试论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2.试论法在市场经济宏观调控中的作用。
3.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对加强法制有什么重要意义?
《法理学》作业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B
3.B
4.C
5.C
6.A
7.B
8.D
9.C 10.C 11.B 12.B 13.D 14.B 15.A 16.C 17.A 18.C 19.C 20.B 21.C 22.B 23.D 24.C 25.B 26.A 27.D 28.D 29.D 30.C 31.C 32.C 33.C 34.D 35.C 36.A 37.A 38.D
39.D 40.C 41.D 42.D 43.B 44.C 45.D 46.D 47.B 48.A 49.D 50.C 51.C 52.D 53.B
54.C 55.C 56.B 57.B 58.C 59.A 60.A 60.A 62.C 63.A 64.C 65.B
66.B 67.A 68.A 69.A 70.A
二、多项选择题
1.ABC
2.AB
3.AD
4.CD
5.BCD
6.ABCD
7.AB
8.ABCD
9.ABCD 10.ABC 11.ABCD 12.CD 13.BD
14.BD 15.ABD 16.ABD 17.ABCD 18.ABCD 19.ABC 20.ACD 21.BCD 22.ABCD 23.ABCD 24.BD 25.ABD
26.ABCD 27.ABCD 28.ABC 29.BCD 30.BD 31.ACD 32.ABCD 33.ABCD 34.ABCD 35.CD 36.BD 37.ABCD
38.AB 39.ABCD
三.名词解释
1.西方法学家常用法学术语,根据法的某种形式特征或共同的历史传统对法的分类。
2.强调通过法制对人的行为的一般性调整,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管理的一种治理国家的制度和原则,与“人
治”对称。
3.指一个国家将处于同一时代的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某种法律或制度引进而成为本国的法律或制度的活动。
4.强调通过领导人的个人权威以及对人们行为的具体指引而治理国家的一种治国制度和原则,与“法治”对称。
5.法的历史类型是马克思主义者根据社会形态性质对法的基本分类。
可以分为奴隶制法的历史类型,封建制法的历史类型,资
本主义法的历史类型和社会主义法的历史类型。
6.法的价值是法这一事物的属性和存在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7.法律实效指法律所产生的与其本性相一致的社会效果.
8.法的作用是法这一事实对其周围的事物乃至对人类社会所发生的影响,法的作用是法的价值的一个重要表现和重要实现方式。
9.是指法本身作为一个人造物在性质和功能上的不全面性,法的局限性是任何法律都有的,带有必然性。
10.法治是相对于人治而言的
治国理论和治国方式。
四.简答
1.答:(1)法不是调整社会关系的唯一手段。
(2)“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
”法律的实行需要其它条件的有机配合。
(3)法律的抽象性、稳定性与现实生活有矛盾。
(4)法律所要适用的事实无法确定。
2.答:(1)法的形式包括法的渊源,但还包括法的分类和法律的调整的方式等。
(2)法的渊源是法的效力渊源或表现形式。
(3)法的形式和法制渊源都属于法的现象,反映法的内容和实质。
3.答:①自由是离不开必然的,法律是在认识必然的基础上所制定的行为准则②自由的真正含义是自主,法律所体现的公共意志是个人的自由意志的共同部分,依法办事就是按自己的自由意志办事。
③自由的社会性要求法律为自由划定合理界限④法律凭借国家强制力保护自由⑤法律把自由与实现自由的条件有机结合起来。
4.答:①从调整对象上看,道德通过调整人们内心信念来影响人的行为,而法律主要指向人的外部行为。
②从调整范围上看,道德调整范围广于法律。
③从调整内容上看,道德调整的重心是人的义务,而法律内容的重心是权利保障。
④从调整手段上看赖于国家强制力
5.答:①合法性原则②合理性原则③法制统一原则④历史与现实相统一的原则
6.答:①法律推理要受现行法律的约束②法律推理的主旨是为法律活动及其所形成的结果进行正当性论证③法律推理的结果直接关涉有关人员的权义和利益。
④法律推理使用的是特定的法律语言。
7.答:①市场经济是主体独立的经济,主体资格需要法律确认②市场经济是契约经济③市场经济是自由竞争、平等竞争的经济④市场经济是开放的有序的经济⑤市场经济比任何一种经济形态都更需要法律的调整。
8.答:①法是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保证实施的②国家强制力是法律区别于其它社会规范的固有特征③法的强制力不等于纯粹的暴力,它
以法定的强制措施和制裁措施为依据的④法的强制性具有间接性和潜在性,“强制可能性”是其本质⑤国家强制力不是法律实施的唯一保证力量。
9.答:①自由本位观念②恶法非法观念③宪法至上观念④法律主治观念。
10. 答:①法治运行的主要制度充分体现法的正义原则;②全国人大及常委会专有立法权以及公民参与立法等制度体现了立法的公正性;③行政诉讼制度保证了行政权行使与司法审查相结合的公正④司法独立、司法平等、司法责任等原则促进司法公正的实现⑤法律监督中权力制约机制体现了权责结合的公正原则; (从其它方面论述,只要言之有理,也可以)。
11.答:①判例法制度不符合我国形成的、实践证明是适合我国国情的人民代表大会的根本政治制度和民主集中制原则。
②判例法律制度是普通法法系国家长期形成的历史传统,我们没有这样的传统。
③我国司法人员根本上
没有受过判例法方法论的教育和训练,而思维方式的改变不是那么容易的。
④同制定法相比,判例法有许多缺点,即不够民主、溯及既往,以个案为基础有较大的片面性,判决往往由个人或极少数人匆忙做出,等等,所以,我国不应该实行判例法制度。
五.论述题
1.答:(1)法律对所有公民都统一适用;(2)公民依法享有同等的权利和承担同等的义务;
(3)不允许有不受法律约束的特殊公民和任何法外特权的存在。
司法实践中贯彻这一原则,必须反对形形色色的封建特权思想,审理刑事案件时,必须依事实和法律,决不能因人而异,在审理民事和经济、行政案件时,应切实保障诉讼当事人的诉讼地位。
(4)坚持这一原则的意义:
①可以使一切公民的合法权益都能有法律上的保障;可以防止任何
人有超越法律之外,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特权;可以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保证法律的正确适用;
②是实现市场竞争的基础和保障,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公正平等观念的集中体现。
2.答:在实现宏观调控的种种方式或工具中,法是主要的一种。
其作用在于:
(1)对市场经济的运行起引导作用。
国家通过法的规范,引导市场经济主体在遵循市场经济机制自身的要求的同时,也遵循一套统一而普遍适用的规则,使市场经济得以健康发展。
法对市场经济的引导作用,从本质上说由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决定的,正确地认识和反映这些规律并通过对市场的引导使其符合这些规律的要求,是实现法的引导作用的根本任务;
(2)对市场经济的运行起促进作用。
一方面通过直接调整市场经济的法,如民法、商法、知识产权法等,为市场发展,完善创造条件,扫除障碍,促使市场按法所反映的市场规律发展。
另一方面通过如刑法、诉讼法等不直接调整市场经济的法,间接促进市场经济发展;
(3)对市场经济的运行起保障作用。
家通过法律规范确认和维护市场经济主体的正当权益,为市场经济运行提供利益保障;确立和维护必要的平等原则,确认市场经济主体平等地享有法定权利和平等地履行法定义务,平等地对待和处理各种经济纠纷,为市场经济运行提供平等保障;建立和维护必要的法律秩序和法律环境,为市场经济运行提供秩序保障和环境保障。
3.答:(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重要条件;
(2)社会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法律意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这一部分建设,是加强法制的先决条件;
(3)一定的道德要求和文化要在一定的制度中得到反映,道德水平的提高和法律文化的发展,必然会促进法律制度的发展和完善;
(4)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使社会主义法制充分发挥其作用的重
要条件,因为法律和制度是由人来执行和遵守的,人们法律意识、道德和文化修养的提高,必然促进他们更好的掌握、运用和遵守法律和制度,充分发挥法制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