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广东省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测试卷(一)(解析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测试卷(一)
(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一、本大题11小题,共33分
1.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治裁
B. 琉璃
C. 轻歌慢舞
D. 惊涛骸浪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字形的能力。
A项,“治裁”的“治”应为“制”;
C项,“轻歌慢舞”的“慢”应为“曼”;
D项,“惊涛骸浪”的“骸”应为“骇”。
故选B。
2.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那花袅娜地开着,如一个娉.(pīng)婷的少女。
B. 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piē)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
C. 但这些顾客大抵没有这样阔绰.(cuō)。
D. 我是你簇.(cù)新的理想,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
C项,阔绰(cuō)——chuò。
意思是奢侈,有派头。
故选C。
3. 下面语段中,填入“()”处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他的一生,不断地与奇迹相遇。
这双眼见证过越王勾践剑出鞘时的锋芒,两千年一遇绝无仅有( )这只手温柔地拂去了云梦秦简的尘埃,澄清了历史,将真相揭开!
A. 句号
B. 分号
C. 叹号
D. 逗号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从语境来看,这段话第一句“他的一生,不断地与奇迹相遇”是总领句,后面从“眼”和“手”的角度来说明“与奇迹相遇”;“这双眼见证过越王勾践剑出鞘时的锋芒……”和“这只手温柔地拂去了云梦秦简的尘埃……”结构相似,属于并列关系,从两个方面来说明“与奇迹相遇”,这两个方面是并列关系,所以使用分号。
故选B。
4. 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
对于日渐流行的“共享自习室”,舆论________颇多,莫衷一是。
看好者认为,“图书馆位置难抢”“家里学习太懒散没有氛围”,而置身写字楼的“共享自习室”,能够________教育公共资源短缺,将成为城市白领或学生的新________。
A. 争执缓和抉择
B. 争议缓解选择
C. 争执缓解选择
D. 争议缓和抉择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第一处,“争执”指争论中各持己见,互不相让。
一般是指近距离的。
“争议”指争论,未达成一致结论。
可以是近距离的,也可以是远距离的。
根据语境,主要讲关于“共享自习室”的争论,此处应选“争议”。
第二处,“缓解”指剧烈、紧张的程度有所减轻,缓和。
“缓和”指(局势、气氛等)和缓。
根据词语搭配,下文有“痛点”,这里选“缓解”。
第三处,“选择”的语气较轻,用来表示一般的方向性决定,比较日常。
“抉择”代表性质比较严重,对事物方向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用于较正式的场合或书面语。
结合“成为城市白领或学生的新”分析,指一般性的决定,用“选择”。
故选B。
5.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危言危行
....,只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B. 人们提到秋白同志,总会说起他是那样大公无私,光明磊落,求全责备
....自己。
C. 回首分手的时候,你我风华正茂
....,曾几何时,双鬓已然秋霜!
D. 白居易在地方为官时很注意接近民众,不管是乡间农妇还是下里巴人
....,他都能谈得来。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A项,危言危行: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结合“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只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分析,与文意不符,此处望文生义。
B项,求全责备:苛责别人,要求完美无缺。
结合后面“自己”分析,此处应该主要讲严格要求自己,不合语境。
C项,风华正茂:意思是正是青春焕发、风采动人和才华横溢的时候。
形容青年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
结合“回首”“曾几何时”“双鬓已然秋霜”分析,主要讲以前的青春活力等,使用正确。
D项,下里巴人:①战国时代楚国民间通俗歌曲。
②泛指通俗的文艺作品。
结合“乡间农妇”“民众”分析,此处望文生义。
故选C。
6.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尽管很多网友对“土豪”这个词潜藏着对人的讽刺等负面情绪提出了种种质疑,但并不能阻止它在全国的流行。
B. 《与台湾关系法》是美国的国内法,它不能超越国际法准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等国际条约成为干涉中国内政的法律依据。
C. 朋友曾经送过他一本《时尚家庭菜谱》,他只粗略地翻了一遍彩页,便对华而不实的菜式表示了嗤之以鼻的不屑。
D. “心想事成”是近年来使用频率最高的祝辞,它不仅普遍用于节日,而且被广泛用在书信里,还经常见诸于报端,成为一种“廉价礼品”。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修改病句的能力。
A项,“提出了种种质疑”重复赘余,“质疑”即“提出疑问”,与前面的“提出”重复。
C项,“嗤之以鼻的不屑”重复赘余,“嗤之以鼻”和“不屑”语义重复,都有轻视的意思。
D项,“见诸于报端”重复赘余,“诸”意思是“之于”,与“于”表意重复,删除“于”。
故选B。
7. 对下列句子所运用修辞方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②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③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A. ①顶真②排比③互文
B. ①顶真②拟人③反复
C. ①对比②拟人③互文
D. ①对比②排比③反复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
①中前一句的句末为“卷”字,下一句的第一个字为“卷”,此句使用的顶真的修辞手法。
②句三个结构相似的句子排列在一起,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③四个句子写了四个虚位,实则表现木兰准备的有序,是互文的修辞手法。
故选A。
8.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普通心理学和文艺心理学关系最为密切,。
而文艺心理学更多采用体验和内省的方法。
①同时,它们又是两门学科,有不同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
②后者比前者更为复杂和微妙,它有自己鲜明的特征和独特的内容。
③它在文艺心理学研究中占有特殊地位,文艺心理学的研究离不开普通心理学。
④从研究方法看,普遍心理学的研究更多采用实验方法,力求定量定性。
⑤普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普遍的心理,文艺心理学研究对象是人类的特殊心理——审美心理。
A. ③①⑤②④
B. ③⑤④②①
C. ⑤③④①②
D. ⑤①②③④【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做此类试题,要注意从“语意连贯”入手,抓住下下句之间“交接”部分形成的勾连。
③句中的代词指的是“普通心理学”,所以应为首句。
②句中的“后者”“前者”指的是⑤句中提到的内容,所以②紧跟⑤。
④的内容与结尾构成转折关系。
然后再用排除法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9. 下面文字中画线句子的表达,都不得体的一组是( )
尊敬的王老师:
您好!
时光如梭,转眼高中毕业已一年有余。
①今天,我登门造访。
一则受家父嘱托,②前来表达感恩之情;③二则您敬赠给我的佳作,已经拜读完毕,④前来请教。
不想老师您不在家中,⑤特留下此便条,望知悉。
学生:张华
9月19日A. ①③⑤ B. ②③⑤
C. ①②⑤
D. 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
侧重考查得体方面内容。
①“登门造访”,去对方家里拜访对方,比较客气的说法,一般用于地位低的人拜访地位较高的人。
语境是学生去看望老师的,可以改为“前来看望您”。
③“敬赠”,解释为赠送礼物表示尊重敬意钟爱或钦慕。
此处是称老师赠送礼物给学生的,改为“惠赠”。
⑤“望知悉”,一般用在上级对下级之间,删除“望知悉”。
故选A。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春节那天,全家去酒店吃团年饭。
饭后,只喝了一点儿酒的爸爸坚持要自己开车。
女儿要劝阻爸爸的酒驾行为。
10. 下列告示,表达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爸爸,酒后驾车是违法的,你必须做一个守法公民!
B. 爸爸,这个时候警察还在岗,万一被抓呢?别开了!
C. 爸爸,酒后驾车会造成车毁人亡的悲剧,你不要命了吗?
D. 爸爸,既然喝酒了,为了大家的安全,就别开车了。
11. 在上题的劝说中,选择不恰当的一项,把序号填入答题卡上,分析其不恰当的原因。
()不恰当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0. D 11. (1). A (2). A 原因:女儿劝阻的语气太强硬,命令式的语气令人感觉不舒服。
B 原因:容易让人产生“如果警察不在岗就可以酒驾”歧义。
C 原因:女儿将后果说得太严重,劝说的方式太粗暴,容易让只是喝了一点酒的爸爸产生逆反心理。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
侧重对表达得体方面的考查。
题干材料提示“只喝了一点儿酒的爸爸坚持要自己开车”“女儿要劝阻爸爸的酒驾行为”,劝阻爸爸不要酒后驾驶,语气要委婉含蓄,要入情入理,不能生硬。
A项,“必须”语气太强硬。
B项,“这个时候警察还在岗,万一被抓呢”容易引起误解,有歧义。
C项,“酒后驾车会造成车毁人亡的悲剧”,将后果说得太严重;“你不要命了吗”,容易让爸爸产生逆反心理。
故选D。
【11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
需要建立在第一题的基础上解答。
题干要求“在上题的劝说中,选择不恰当的一项,把序号填入答题卡上,分析其不恰当的原因”,需要明确选择的选项,然后分析原因。
如选择A项,原因为“必须”,表示事理上的必要和情理上的必要,副词,有强调的语气,多作状语。
女儿劝阻的语气太强硬,令人感觉不舒服。
如选择B项,原因为“这个时候警察还在岗,万一被抓呢”,容易误解为“要是警察不在岗,喝酒也可以开车”,劝阻效果不明显。
如选择C项,原因为“车毁人亡”,将后果说得太严重;“你不要命了”,不符合女儿的身份,也容易让爸爸产生逆反心理。
二、本大题6小题,共3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登南昌滕王阁赣大水西来注北阁与水称杰然大观。
然不若武昌黄鹤楼。
虽水与滕王来去不殊,而楼制工巧奇丽,立黄鹄矶上,且三面临水,又西对晴川楼、汉阳城为佳。
总之有不如岳州岳阳楼。
君山一发,洞庭万顷,水天一色,杳无际涯,非若滕王、黄鹤眼界可指,故其胜为最,三楼皆西向,岳阳更雄。
(节选自王士性《广游志》)
1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登南昌滕王阁/赣大水/西来注北阁/与水称/杰然大观
B. 登南昌/滕王阁赣大/水西来注/北阁与水称/杰然大观
C. 登南昌滕王阁/赣大水西来注北/阁与水称/杰然大观
D. 登南昌/滕王阁赣大/水西来注北阁/与水称/杰然大观
13. 下列四组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
一项是( )
A.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渔人甚异之.
B. 南极.潇湘 此乐何极.
C.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杰然大观..
D . 感极而.悲者矣 鸣之而.
不能通其意 14. 下列对文言文选段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甲段“微斯人,吾谁与归”表达了作者对古仁人的向往和对朋友的劝勉之情。
B. 甲段中提到的“古仁人之心”既包括为人处世的旷达胸襟,也包括高尚的政治抱负。
C. 乙段中“洞庭万顷,水天一色,杳无际涯”与甲段中所写“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所写之境界相同。
D. 乙段作者认为:在三大名楼中,黄鹤楼的景色最为雄伟壮观。
15.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2)君山一发,洞庭万顷,水天一色,杳无际涯。
【答案】12. C 13. C 14. D
15. (1)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为什么呢?(2)君山一点青,洞庭湖碧波万顷,水天一色,远远看上去无边无际。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登”的宾语为“滕王阁”,不应该断开,排除B项、D项。
“赣大水”作为“西来注北阁”的主语,不需要断开,排除A项。
句意:登上南昌的滕王阁,赣江大水从西面而来流向北方,滕王阁与水相对,非常高大,雄伟壮观。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含义的能力。
A项,第一个是助词,定语后置标志;第二个是代词,指桃花源。
B项,第一个是直到;第二个是穷尽,尽头。
C项,都是“景象”。
D项,第一个是连词,表顺接;第二个是连词,表转折。
故选C。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D项,“在三大名楼中,黄鹤楼的景色最为雄伟壮观”错误。
结合“然不若武昌黄鹤楼”“总之有不如岳州岳阳楼。
君山一发,洞庭万顷,水天一色,杳无际涯,非若滕王、黄鹤眼界可指,故其胜为最,三楼皆西向,岳阳更雄”分析,通过膝王阁、武昌黄鹤楼与岳阳楼对比,突出强调了岳阳楼“洞庭万顷水天一色、杳无际涯”“岳阳更雄”的特点。
故选D。
【15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的能力。
(1)“尝”,曾经;“求”,探求;“仁人”,指有德行的人;“心”,想法,思想感情等;“何哉”,为什么呢。
(2)“一发”,形容远山微茫;“万顷”,意思是百
万亩,常用以形容面积广阔;“杳”,远;“际涯”,边缘,边际。
【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
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
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
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
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
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
参考译文:
(甲)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
它连接着远处的山,吞吐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无边无际,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
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
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
虽然如此,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降职的官吏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
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兰花,草木茂盛,青翠欲滴。
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在朝廷里做高官就应当心系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间也不能忘记关注国家安危。
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
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乙)登上南昌的滕王阁,赣江大水从西面而来流向北方,滕王阁与水相对,非常高大,雄伟壮观。
然而却比不上武昌的黄鹤楼。
虽然江水的走向与滕王阁没有差别,但是黄鹤楼楼体的建造工巧奇丽,立在黄鹄矶上,并且三面临水,又以对着晴川楼、汉阳城的西面那一面为最佳。
总之黄鹤楼和滕王阁又都比不上岳州的岳阳楼。
君山一点青,洞庭湖碧波万顷,水天一色,远远看上去无边无际,不像滕王阁和黄鹤楼,视力所能看到的范围就能看完,所以岳阳楼的风景最好,三座楼都面向西,岳阳楼更加雄伟。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各题。
城东早春
杨巨源
诗家①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②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注】①诗家:诗人。
②上林:古代皇家园林。
16. 赏析诗中“清”字的妙用。
17.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说明。
【答案】16. “清”不仅指早春景色本身的清新可爱,也兼指这种景色刚刚开始显露出来,还没引起人们的注意,所以环境也很清幽。
17. ①反衬。
用芳春(或晚春)的秾丽景色来反衬早春的“清景”(或以“喧闹”来反衬“清景”),表达作者对早春清新之景的喜爱之情。
②对比(对照)。
“看花人”对“上林花似锦”的追求与“诗家”对“绿柳才黄半未匀”的欣赏形成强烈对比(对照),突出强调了二者不同的审美情趣。
③虚实结合(以虚写实、以虚衬实)。
一、二句是实写,描绘出美丽的初春之景。
【解析】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语言的鉴赏能力。
这是炼字题,通过关键字把握妙处。
既然是炼字,一般是词类活用,或者运用了修辞手法,做题时首先应该指出这点,再从景与情两方面说明其效果。
结合“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柳树刚冒出绿芽,也许没有似锦的鲜花美丽,可是诗人看到这幅景象却非常欣喜,因为他发现春天来到了。
“新春”就是早春。
“诗家”是诗人的统称,并不仅指作者自己。
一个“清”字很值得玩味。
这里不仅指早春景色本身的清新可喜,也指美好的早春景色刚刚开始显露出来,别人还没有
注意到,所以显得环境很清幽很可爱很美好。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句艺术手法的能力。
解答此题,考生要在平时了解表达技巧的相关知识,解题时抓住题干关键词,然后结合诗句意思,把握诗句意象、特点、手法、情感等,进而准确答出表达技巧的种类。
本诗前两句已将早春之神写出,如再做具体描绘,必成累赘。
故后两句用“若待”两字一转,改从对面着笔,用芳春的浓丽景色,来反衬早春的“清景”。
后两句“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是假设,属于虚写,与前两句中作者清晨见到“绿柳才黄半未匀”的实景相对,虚实结合,描绘出初春的魅力。
同时,后两句中,繁花似锦,写景色的艳丽已极;游人如云,写环境的喧嚷若市。
与前两句中“诗家”对“绿柳才黄半未匀”的欣赏正好构成对比,反衬出作者对早春清新之景的喜爱。
【点睛】炼字题的常见答题步骤: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或指出这个字特殊的语法现象或修辞手法,如词类活用、拟人、通感、化静为动等。
(释含义、明手法)第二步,展开联想和想象,把该字放入到句中描述景象(描景象)第三步: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在整体上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点情境/表感情/谈效果)
18.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声声慢》)
(2)无边落木萧萧下,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
(3)千古江山,________________。
舞榭歌台,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答案】 (1). 这次第 (2). 怎一个愁字了得 (3). 不尽长江滚滚来(4). 万里悲秋常作客 (5).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6).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
注意重点字的写法。
如“第”“常”“谋”要理解字义去记忆。
三、本大题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在历史上几乎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却又极其坦然地与平民百姓相伴共存。
从史实去考察,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先民的“本源文化”,然后随着经济、政治的发展而分化为“上层文化”和“民间文化”。
民间艺术的共同主题是歌颂生命,歌颂生殖繁衍。
这些观念,是由阴阳相交而生万物的古代哲学来的。
如甘肃各地出土的葫芦瓶等,即是与葫芦有关的人类繁衍传说的体现,而葫芦又与传说中中华民族的始祖伏羲、女娲有关。
伏羲、女娲在民间艺术中是以葫芦中的一对人首蛇身、阴阳合体的形象出现,这与本源艺术的葫芦瓶造型惊人地暗合。
随着社会阶级的产生,一部分民间的工匠被吸收去为上层社会服务,参加上层艺术的创造,形成了非民间艺术,即所谓的“上层艺术”。
这些非民间艺术品除了在工艺上精益求精外,大部分在内容与造型上,离民间的思想形态不远,而仍具有民间艺术那种朴厚、阳刚的风格。
如霍去病墓前的石雕、西汉初期和东汉晚期的一部分画像石刻等。
在上层社会的需求下,一部分工匠向专业化发展而成为技师,另一批工匠仍留在民间。
但这两类工匠的作品风格已开始有明显的分野。
由民间工匠派生出来的百工,渐渐走专业化的道路;作品也由群体制作而变为细致的分工,由此派生出的个性艺术,促成了专业艺术家地位的提高。
专业艺术家的诞生,使作者及其作品被列入史册,顾恺之、吴道子、杨惠之等即为代表。
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造型,并不考虑表现对象的科学属性;只要能表现作者心中的意念,任何自然界的或外在的客观形象都可加以改造、变形或组合。
只要作者认为美,便都合情合理,却不必符合科学之理。
民间艺术的意念不是沿袭本源艺术的阴阳哲学、生殖繁衍观念,就是结合民俗习尚的祈福消灾、趋吉辟邪思想。
因此,民间艺术所选取的形象,有一部分是从先人传承下来的,诸如鱼、蛙、葫芦、十二生肖等;另一部分是从生活中来,随意念而组合。
当然,民间的物质条件和时间都有限,民间艺术不可能像上层艺术那样事事讲求精细。
但工多艺熟,以瓷绘为例,经过大量一实践之后,便发展出一个富于韵味、以少胜多的大写意系统。
中国民间艺术的色彩,主要是根据华夏民族古老的五行、五色观进行组合配搭的。
历代的中国平民百姓,觉得只有强烈的色彩才可以与大自然匹配,与天地协调。
往往喜爱对比强烈、鲜艳明亮的颜色。
因此,原色是民间艺术的基调,但五行、五色观和民俗的影响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民间艺人会根据需要去突出某一种颜色,以表达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