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 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
──《贞观政要·纳谏 纳谏》 ──《贞观政要 纳谏》 (经过唐太宗一段统治后)天下大稔(rěn), 经过唐太宗一段统治后)
流散者咸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钱, 流散者咸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 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极五岭, 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极五岭, 皆外户不闭, 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jī)粮,取给于道 路焉。 路焉。
三省六部制
皇 帝
中书省
起草政令
尚书省
执行
门下省
审核
吏 部
户 部
礼 部
兵 部
刑 部
工 部
返回
唐律残片
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法典。 《唐律疏议》——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法典。 唐律疏议》 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法典
(贞观初期,洛阳以东直至沿海)茫茫千里, 贞观初期,洛阳以东直至沿海)茫茫千里,
李 靖
杜 如 晦
李世民手下猛将有程咬金、李靖、秦叔宝等。 李世民手下猛将有程咬金、李靖、秦叔宝等。十 八学士有多谋善断的房玄龄、杜如晦、 八学士有多谋善断的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 等人
房玄龄(579-648),博览经史, 房玄龄(579-648),博览经史, 工书善文,18岁中进士 隋末大乱, 岁中进士。 工书善文,18岁中进士。隋末大乱, 李渊率兵入关, 李渊率兵入关,玄龄于渭北投李世 民,他和杜如晦是秦王最得力的谋 他参与“玄武门之变”的策划, 士。他参与“玄武门之变”的策划, 与杜如晦、长孙无忌、尉迟敬德、 与杜如晦、长孙无忌、尉迟敬德、 侯君集五人并功第一。 侯君集五人并功第一。 贞观前,他协助李世民经营四 贞观前, 削平群雄,夺取皇位。 方,削平群雄,夺取皇位。李世民 称赞他有“筹谋帷幄,定社稷功” 称赞他有“筹谋帷幄,定社稷功”。 贞观中,他辅佐太宗,总领百司, 贞观中,他辅佐太宗,总领百司, 掌政务达20 20年 善于用人, 掌政务达20年;善于用人,不问贵 贱;恪守职责,不自居功。 恪守职责,不自居功。
返回
骁果兵变 身死江都
隋末农民大起义
赋役繁重 民不聊生 政治腐败 穷兵黩武
农民起义
隋朝灭亡(618) 隋朝灭亡( )
唐朝建立( 唐朝建立(618) )
返回
李渊
他是隋朝唐国公、 他是隋朝唐国公、太原留 守。 他在儿子李世民的帮助下 在太原起兵反隋, 在太原起兵反隋,并建立了 一个新的王朝,重新统一了 一个新的王朝, 中国。 中国。
三、贞观新政
1、贞观新政的原因: 贞观新政的原因:
唐太宗认真吸取隋朝兴亡的经验教训。 唐太宗认真吸取隋朝兴亡的经验教训。
2、贞观新政的主要内容: 贞观新政的主要内容:
政治上:沿袭和完善“三省六部制” 政治上:沿袭和完善“三省六部制” 经济上:改革赋役制度, 经济上:改革赋役制度,轻徭薄赋 法律上:修改法令,编纂《唐律疏议》 法律上:修改法令,编纂《唐律疏议》 选才上: 选才上:完善科举制
──《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
唐太宗统治期间, 唐太宗统治期间, 政治清明, 政治清明, 经济繁荣, 经济繁荣, 社会安定, 社会安定, 国力强盛, 国力强盛, 所以历史上称当时的 统治为“贞观之治” 统治为“贞观之治”。
课堂练习
误的一项是 A.唐太宗把地方州、郡、县三级改为州、 县二级 B.唐太宗注意吸取隋亡教训,轻徭薄赋,减 轻人民负担 C.唐太宗善于用人,重视纳谏,政治比较清 明 D.唐太宗重视文化教育,增建了校舍 答案 A
杜如晦(585~630), 杜如晦(585~630),唐代 (585 名相。年轻时爱读书, 名相。年轻时爱读书,喜谈文 如晦为相时, 史。如晦为相时,正值唐朝新 建不久。他与房玄龄共掌朝政, 建不久。他与房玄龄共掌朝政, 典章制度皆两人所定。 典章制度皆两人所定。每在太 宗前议事,玄龄说: 宗前议事,玄龄说:非如晦不 能决。如晦亦能尊重玄龄之策。 能决。如晦亦能尊重玄龄之策。 时称如晦长于断,玄龄善于谋, 时称如晦长于断,玄龄善于谋, 故有“房谋杜断”之说。 故有“房谋杜断”之说。两人 配合默契,同心辅佐太宗, 配合默契,同心辅佐太宗,后 世论唐代良相,首推“ 世论唐代良相,首推“房、 杜”。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 .....?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
1.时间: 时间: 时间 2.地点: 地点: 地点 3.人物: 人物: 人物 4.事件: 事件: 事件 618年、626年、 年 年 长安 唐高祖、唐太宗、 唐高祖、唐太宗、魏征 贞观新政、 贞观新政、贞观之治 新政
618年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年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唐朝 长安 李渊就是唐高祖 唐高祖。 李渊就是唐高祖。
返回
二、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 1、李世民即皇位 (时间?称号?年号?) 2、用人与纳谏 (1)原因: (2)表现:
A、虚心纳谏,鼓励臣下直言 从谏如流 、虚心纳谏, B、选贤用能, 知人善任 唯才是举 、选贤用能 知人善任,
第2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下一页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一、唐朝的建立 二、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 三、贞观新政 四、课堂练习
退出
一、唐朝的建立
根本原因
隋炀帝的暴政 隋亡原因 隋末农民大起义
地方长官、 地方长官、割据势力纷纷起兵
直 接 原 因
李渊建唐
返回
暴君隋炀帝
大兴土木 役民无度 三征高丽 民怨沸腾 奢侈腐败 荒淫无度
返回
P26自我测评: 2003广东高考问答题 P26自我测评: 2003广东高考问答题 自我测评 有的历史学家认为, 有的历史学家认为,唐太宗不过是个 中等人才,其文韬武略不及梁武帝等人, 中等人才,其文韬武略不及梁武帝等人, 之所以出现盛世, 皆时会为之, 之所以出现盛世,“皆时会为之,非尽由 于人力也” 于人力也”。 请从“时会” 人力”两个方面, 请从“时会” 与“人力”两个方面, 分析促成“贞观之治”的原因。 分析促成“贞观之治”的原因。 参考答案:(13分 参考答案:(13分) :(13 隋末农民起义为唐初社会发展扫除了障碍, 隋末农民起义为唐初社会发展扫除了障碍, 隋朝的灭亡提供了深刻的教训,为贞观之治的 隋朝的灭亡提供了深刻的教训, 出现奠定了基础。( 。(7 出现奠定了基础。(7分) 唐太宗顺应形势,调整政策、任贤纳谏, 唐太宗顺应形势,调整政策、任贤纳谏, 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 。(6 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6分)
治理国家的关键
吸取隋亡的教训。 吸取隋亡的教训。
玄武门之变 李世民626年,唐太宗,年号“贞观” 年 唐太宗,年号“贞观” 李世民
以铜为镜, 以铜为镜,可 以正衣冠;以古为 以正衣冠; 可以见兴替; 镜,可以见兴替; 以人为镜, 以人为镜,可以知 得失。——唐太宗 得失。 唐太宗
魏征
程 咬 金
下一页
♦ 1、下面有关“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错
课堂练习
♦ 2、阅读下列材料: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太宗的话) 材料一:(唐太宗的话) :(唐太宗的话 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未足, 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未足, 征求无已,亦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至之灭。 征求无已,亦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至之灭。 此皆朕所目,故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 此皆朕所目,故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 材料二:(唐太宗的比喻) :(唐太宗的比喻 材料二:(唐太宗的比喻)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为人主,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人主,可不畏惧! 为人主 可不畏惧! 材料三:(唐太宗对大臣的训示) 材料三:(唐太宗对大臣的训示) :(唐太宗对大臣的训示 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 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 ——以上摘自 《贞观政要》 贵。 请回答: 请回答: 根据材料一说明隋朝灭亡 隋朝灭亡与 贞观之治” ①根据材料一说明隋朝灭亡与“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有 否关系?理由何在? 否关系?理由何在? 材料二表明唐太宗意识到了什么实质问题 实质问题? ②材料二表明唐太宗意识到了什么实质问题?他说这番话 的意图何在? 的意图何在? 根据材料三指出唐太宗的根本目的何在? 根本目的何在 ③根据材料三指出唐太宗的根本目的何在? 答案 返回
参考答案:
①有关系。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励 有关系。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 精图治,从而出现政治清明的“ 精图治,从而出现政治清明的“贞 观之治。 观之治。 意识到人民群众的巨大力量。 ②意识到人民群众的巨大力量。意在 注意调整统治政策, 注意调整统治政策,以缓和阶级矛 盾。 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利益。 ③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利益。
“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主 观
a.吸收隋亡的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b.唐太宗雄才大略,个人作用。 .隋 的 。 . 大 的 人 的 。 , 唐
客 观
思考:(从文景之治,到光武中兴,到贞观 思考: 从文景之治,到光武中兴, 之治) 之治)为什么封建社会的治世局面大多出现 在王朝统治初年? 在王朝统治初年? 1.经过长期战乱后, 1.经过长期战乱后,社会经济遭到很大程 经过长期战乱后 度破坏,统治秩序并不稳固, 度破坏,统治秩序并不稳固,因此客观条 件要求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 件要求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 2.统治者吸收前朝灭亡教训, 2.统治者吸收前朝灭亡教训,看到人民群 统治者吸收前朝灭亡教训 众力量, 众力量,主观上迫使他对生产关系进行部 分的调整,以适应生产力的恢复和发展。 分的调整,以适应生产力的恢复和发展。 如轻徭薄赋,重视农业生产等。) (如轻徭薄赋,重视农业生产等。)
关于封建社会的盛世
1.表现: 1.表现: 表现 政治清明、社会稳定、 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恢复 和发展、 和发展、人民生活有所改善 农民起义的推动 吸收前朝灭亡的经验教训 2.出现原因 出现原因: 2.出现原因: 良好安定的社会环境 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统治者相对勤政爱民、 统治者相对勤政爱民、励精图治 3.对盛世的认识: 3.对盛世的认识: 肯定其进步作用认识其实质 对盛世的认识 4.盛世出现的启示: 4.盛世出现的启示: 盛世出现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