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河北省邢台市第十九中学等校中考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年九年级5月模拟(五)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8页,总分120分,考试时长12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3.所有答案均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卷或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答题前,请仔细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按照“注意事项”的规定答题。

4.答题时,请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题区域内答题。

5.考试结束时,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
(1~2题12分)
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共6分)
适合你的事业,不靠天赐,主要靠自我寻找。

这(甲)因为相宜的事业,并非像雨后的菌子一样俯拾即是,(乙)因为我们对自身的认识,也如抽丝剥茧,需要水落石出的流程。

你很难预知,将在18岁还是40岁甚至更(cāng sāng)的时分,才真正触摸到倾心的爱好。

当我们太年轻的时候,因为尚无法真正独立,受种种条件的制约,那附着在事业外壳上的金钱、地位,或是其他(xiǎn hè)的光环,也许会晃了我们的眼。

当我们有了足够的定力,将事业之外的赘生物——剥除﹐露出它单纯可爱的本质时,可能已耗费半生。

然费时弥久,精神的小屋也定须住进你所爱好的事业。

(1)根据文段中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2分)
①(cāng sāng)________ ②(xiǎn hè)________
(2)给文段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

(2分)
①附着________ ②赘生物________
(3)文段中甲乙两处应填入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是()(2分)A.无论都B.如果那么C.虽然但是D.不但而且
2.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共6分)
“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

”中源的云和山,是一幅无需画师捉笔蘸颜料的天然画。

云棉白,山深翠;云柔软,山();云飘逸,山沉稳。

在这里,我也看尽了一天之中不同时段的九岭白云。

清晨﹐云从山后升起,冲破黎明前的暗淡,生机勃勃□正午时分的云,饱满蓬松,洁白胜雪□傍晚,暮云四合,悠缓、凝重,寻找着无风的山谷,躺靠在那里过夜。

(1)根据语境,在文段括号处填入恰当的二字词语。

(2分)(2)在文段“□”里填入合适的标点符号。

(2分)
(3)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结合具体词语分析表达效果。

(2分)
第二部分
(3—19题58分)
一、古诗文阅读
(一)古诗文默写(7分)
3.阅读下面文字,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内容。

(7分)
许多古诗文和地域有关,有时一句诗文能使一地千载留名。

登临碣石山,会想起曹操的“东临碣石,__________”;行至泰山,会想起杜甫的“岱宗夫如何?②_________”;游览赤壁,会想起杜牧在《赤壁》中的感慨“③__________,④__________”。

去武汉﹐会想起崔颢在《⑤__________》中描写的“晴川历历汉阳树,⑥__________”的明丽之景;去杭州﹐会想起张岱写雪中西湖“长堤一痕、⑦__________”的空灵之景……美诗、美文﹐美地、美景,相得益彰。

(二)古代诗歌阅读(6分)
4.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共6分)
【甲】陈风·泽陂①
彼泽之陂,有蒲与荷。

有美一人,伤②如之何?寤寐无为③,涕泗④滂沱。

彼泽之陂,有蒲与蕳⑤。

有美一人,硕大⑥且卷⑦。

寤寐无为,中心悁悁⑧。

彼泽之陂,有蒲菡萏。

有美一人,硕大且俨。

寤寐无为,辗转伏枕。

【乙】荷花
[宋]张怡然
芳姿香可人,刚道六郎⑨似。

谁谓前哲心,爱莲比君子。

①选自《诗经》。

泽,池塘。

陂﹐堤岸。

②伤:因思念而忧伤。

③无为:没有办法。

④泗:鼻涕。

⑤蕳(jiān):莲蓬,荷花的果实。

一说兰草。

《鲁诗》作“莲”。

⑥硕大:高大,修长,⑦卷(quán):头
发卷曲而美好的样子。

⑧悁悁(yuān yuān):忧伤愁闷的样子。

⑨六郎:泛指姿容美丽之人。

(1)解释甲诗中“寤寐”的意思。

(2分)
(2)甲诗表达了抒情主人公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3)甲乙两诗都写了荷花。

甲诗写“荷”运用了________的写法﹐借所见之景﹐引出所恋之人;乙诗借”莲”抒怀,赞美了莲花________。

(2分)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5~9题。

(共14分)
顾总河琮①,太傅公八代子也。

乾隆中﹐累迁至河东总河。

公性梗直好宋儒书每日恒置一编②相对,灯火荧荧,如课读诸生也。

所期高远,以古名臣自命。

每大事,侃侃正论,不避利害,人以“铁牛”呼之。

果③于友谊,公之督河时﹐前督完颜伟病于署中,家属已先行,公为之守护汤药﹐旬日④无倦。

完颜公谢之,公曰:“吾辈共事君父,即与昆仲⑤无异,安有兄病而弟不为之经理⑥者乎?”完颜公感激垂涕。

所统河上兵卒,教以兵法技艺,皆狷捷⑦英俊少年。

尝与李敏达公⑧遇,李素以知兵自负﹐其亲随皆关西壮伟之士,笑谓公曰:“若此脆薄之物,何以御敌?”公笑曰:“狄武襄⑨以少俊为西夏所轻,故制渗金面具戴以接战,恒多奇捷。

如用吾部下兵,可效狄公之法也。

”因命与敏达公部下兵角抵,李兵将应声而倒,公大笑,李惭而谢。

其知兵也如此。

(选自《郎潜纪闻》,有删改)
①顾总河琮:顾琮,清朝大臣,任总河督。

②编:古代用来穿联竹简
的皮条或绳子。

这里用作量词。

③果:坚决,果敢。

④旬日:大约十天。

⑤昆仲:指兄和弟。

⑥经理:照顾。

⑦狷(juàn)捷:灵巧敏捷。

⑧李敏达公:李卫,谥号敏达,清朝大臣。

⑨狄武襄:狄青,北宋名将,谥号武襄。

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3分)
(1)完颜公感激垂涕涕:________
(2)何以御敌何以:________
(3)李惭而谢谢:________
6.用“/”给选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

(标两处)(2分)
公性梗直好宋儒书每日恒置一编相对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安有兄病而弟不为之经理者乎?
(2)李素以知兵自负﹐其亲随皆关西壮伟之士。

8.选文中的顾琮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9.通过李卫与顾琮相遇赛兵的故事,你获得了什么启示?(2分)二、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0~12题。

(共8分)
如何让美离孩子更近
①清代文学家李渔认为,美育“学则可以,教则不能”。

意思是,美育这种东西,靠的是熏陶,而不是直接的教学。

然而遗憾的是,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很多家长在对孩子进行美育时,总是抱着急功近利的心态。

很多家长让孩子参加艺术培训,仅仅是为了让孩子学
到一技之长,或者让孩子走艺考的路。

于是,美育就沦为一种“技”的教育,而没有上升到“道”的层面,这使得美育的效果大打折扣。

真正的美育,不应该是一般的艺术教育,也不仅是人们简单理解的音乐课、美术课,它应该是一种熏陶和化育。

②既然美育应该遵循“不教而教”的原则,那么它就应该落实到日常生活中。

③其实﹐自古以来,真正的美学都是要能通向实践、与生活相结合的。

比如,《红楼梦》里上至贾母,下至普通丫鬟,都有很高的审美鉴赏能力。

贾母领着众人畅游大观园,来到林黛玉的潇湘馆时,贾母看到绿窗纱旧了,就和王夫人说,潇湘馆里种满了翠竹,又没个桃树,再拿绿纱糊上反而不配,不如拿银红色的软烟罗来糊窗子。

想想在满眼翠绿中隐隐约约地飘荡着像烟雾一样的纱窗,的确是又仙又美。

这样的例子在《红楼梦》里比比皆是。

宝玉要送荔枝给探春,专门选了缠丝白玛瑙的碟子,白色的玛瑙配上鲜红欲滴的荔枝,可谓一绝。

④就像朱光潜先生说的那样:“生活美学源于生活。

当你拥有了什么样的生活﹐你就活在什么样的美学中。

”要真正实现美育,就必须创设一个美的环境,让孩子在美中成长。

比如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注重家装的设计。

白墙上的一幅画、角落里的一个摆件,都体现了主人的审美品位,同时也给孩子以美的熏陶。

⑤美育虽然是“不教而教”的,但对于孩子的审美反思与审美鉴赏能力,仍然需要一定程度的引导。

⑥在解读诗词的时候,可以引导孩子感悟诗词的节奏美、形式美、意
境美。

⑦在解读小说的时候﹐可以引导孩子________________。

⑧在解读传统绘画、建筑艺术的时候,可以引导孩子对中国传统艺术中的虚实、留白、藏露等艺术手法进行鉴赏。

比如看马远的《寒江独钓图》画中除了一只小舟、一个渔翁之外别无他物,可你却能感觉出烟波浩渺。

这些留白的手法体现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空灵之境”,蕴含着含蓄抒情的东方艺术之美。

⑨总之,要想更好地开展美育,就必须摒弃功利的思想,给孩子营造一个“美”的环境,并给予必要的引导,让孩子在其中感知美、体会美。

假以时日,孩子就能在感受美、鉴赏美的基础上,做到创造美,让美育迈向更高的境界。

(有删改)
10.读了选文,你认为“去游览苏州的园林”和“阅读叶圣陶写的《苏州园林》”所经历的美育途径一样吗?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

(3分)
11.文章第⑤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2分)
12.根据你的学习积累,参考上下文,在文章第⑦段的横线上补写合适的句子。

(3分)
(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3~17题。

(共16分)
一棵被描写的树
东西
①它就站在那儿,站在谷里屯风声呼呼的坳口,年龄两百多岁﹐身材
粗壮,需要两人张开手臂才能合抱,高一百多米,枝丫撑开像一把巨伞。

进村的人首先看见它,离村的人最后离开它。

小时候我到邻村读小学,每天都从它身边经过。

由于那时的心思主要用在如何才能吃饱穿暖,所以我甚至我们,都没把它当成审美对象。

那时,它只是一棵普通的枫树﹐普通得就像路边的一块石头,只是体积大一点而已。

平时我没在意它,只有上山打柴打累了,才会想为什么不把它砍来做柴火?如果用它来做柴火,一家人至少可以烧上一年吧。

然而,没有人敢去打它的主意,我以为没人动它是因为没有砍得断它的斧头。

当然,它也还有其他功能。

比如春天或夏天我们上学遇雨,就会躲到它的下面避免衣服被淋湿。

冬天,它的黄叶落满一地,我们把落叶堆到火盆里提着狂奔。

火盆冒出的浓烟像极了电影里火车头冒出来的,心头忽然有了看电影的感觉,隐约产生一丝丝自己并不觉察的浪漫。

②第一次长久地注视它,是父母到公社去交公粮迟迟不归。

一大早,他们就挑着晒干的粮食走出村庄,把我一个人留在家里。

下午还没看见他们的身影,我便担心起来,担心他们遇到麻烦,一时半会儿回不来。

太阳离落下去的地方越来越近,饥肠辘辘的我坐在家门口盯着村头,盼望他们快点从枫树下闪出来。

可是直看到太阳落山,直看到枫树的叶子由一张一张变成一团一团,直看到枫树的枝干糊成一片,他们也没有出现。

虽然小路看不见了,枫树也看不见了,眼前一片漆黑,但我的目光仍然朝着它的方向,好像还看得见它,好像只要这么长久地看着,父母就会回来得快一点。

③第二次长久地注视它,是我高考之后等待录取通知书的日子。

那年
夏天﹐我在县城参加完高考后,便回家跟着父母劳动。

为了节约用水,我剃了一个锃亮的光头﹐以为这辈子也就这样了。

但在面朝黄土背朝天、汗流如雨的日子里,心里总是隐隐腾起一丢丢希望。

那时满姐夫在大队做文书,每天傍晚都要回村。

他说了,只要在队部看到我的录取通知书,就会提前飞奔而来。

于是,每天下午我就伸长脖子遥望﹐第一次知道“把坳口望矮”是什么滋味﹐第一次晓得一个人跟一棵树可以望出伟大的友谊。

是的,那年夏天,我望着它的叶子从深绿变成浅绿,发现即使每一片树叶都是绿的,但却有一层淡淡的黄晕提前笼罩在树冠上。

我记住了它的粗枝,记住了它的整体和局部,记住了树叶如何在夕阳照耀下折射反光,而又因为风的干扰让那些反光若隐若现,记住了不同等级的风如何摇晃它,记住了夜色如何像糨糊渐渐挂满它的枝丫。

直到快把它的每个细节都倒背如流时,我才接到满姐夫带回来的录取通知书。

那份迟来的通知书,仿佛是为了腾出时间,让我更加仔细地打量树,了解它。

④那年九月,我离开村庄到更远的地方上学。

走过大枫树时我像被谁拽了一下,忽然回头,第一次从这个角度端详它。

这是另一番景象,它的两根主枝丫像巨人的手臂那样张开,树冠撑得更大,比从村庄看它时显得更为粗犷有力。

透过它的枝丫可以看见村庄零零星星的房屋,看得见站在家门口挥手送别我的亲人。

这样的情景在我的短篇小说《天空划过一道白线》中有所描述,那就是:“走着走着,他感到前方的吸力渐渐变弱,身后的吸力却越来越大,忍不住一回头。

全村人都在朝他挥手,他们的手像风里翻飞的树叶。

而他的家孤独地站在村
头,被狂风呼呼地吹着,仿佛快要被吹哭了。

”也是从我回望的那一刻起,它在我心目中不再是一棵普通的只能用于做柴火的树,而是具有了强大的牵引力。

⑤21岁那年,我到布柳河畔的平腊村做基层工作。

布柳河是红水河支流,水美鱼肥,青山隐隐。

平腊村坐落在布柳河河谷,地势平坦,水量充足,周围尽是稻田。

站在浪花翻滚的河岸,闻着树木百草的馨香,我抬头朝家的方向望去。

天哪!只一眼,我就看见它站在高高的山上,浓荫如盖,仿佛远在天边又近在眼前。

乡愁瞬间涌来,像拳头猛地捶打胸口。

我背上书包朝着它的方向拔腿就走,一会儿淹没于草坡一会儿穿行于树林,上沟下坎,爬山越岭,虽然多次迷路,但只要找个空地一抬头,准能看到它。

只要一看到它,我就把它当准星瞄准,两点一线,便又能回到正确的路上。

当时交通不便,在县城工作的我快一年没回家了。

我扑哧扑哧地走着,一刻也不想停歇,一边走一边想念父母,想象他们见到我时的惊讶表情。

从太阳初升走到日头悬顶,三个多小时,又饥又渴的我终于回到谷里。

不巧,父母下地干活去了,我家门头挂着一把铁锁。

满姐家、满哥家,家家户户都下地干活去了。

我不知道他们在哪块地头,便拨开自家的窗门,爬进屋去,炒了一碗米饭,煮了一碗鸡蛋汤,填满肚子后,留下一张字条和五块钱,又拔腿回程。

出发前我站在儿时遥望树的位置﹐呆呆地看了一会儿,想只是因为在山下多看了它一眼﹐我竟要来回走三十多公里的山路。

⑥后来我开始写作,当需要一个村庄的名称时,我脱口而出“一棵枫”,就这样,它被我写进了小说和散文。

⑦它变成了一棵被我经常描写的树,变成了一棵具有审美价值和精神力量的树。

是的,如果我要给我的家乡设计一个LOGO(标志),那一定就是它。

因为在这里只有想象的历史,却没有印证的实物;只有口口相传的过往,却没有文字的记载。

唯一大一点的物件或者说久一点的实体就是它。

它像挺立在村口的摄像头,既见证了村庄的历史,也捕捉了每个人的蛛丝马迹。

13.文章题目“一棵被描写的树”具体指哪棵树?(2分)
14.文章中“我”与一棵树的关系逐渐密切,请将这个发展过程补充完整。

(4分)
(1)读小学时,那棵树在“我”看来就是只有使用功能的树。

(2)“我”第一次长久地注视它,是________,这时它和“我”对父母的担心产生了联系。

(3)第二次长久地注视它﹐是“我”高考之后等待录取通知书的日子,这时它和________产生了联系。

(4)“我”离开村庄到更远的地方上学﹐从“我”回望它的那一刻起,它对“我”具有了________。

(5)21岁那年工作时,因为________,触发了对父母的想念“我”拔腿就回家。

(6)后来“我”开始写作,它变成了一棵被“我”经常描写的树,变成了一棵具有审美价值和精神力量的树。

15.散文的情感往往隐藏在语言里。

请根据提示,完成表格中的问题。

(4分)
提示内容思考
关注词语直到快把它的每个细节都倒背如流时,我才接到满姐夫带回来的录取通知书。

(1)加着重号的词语有何作用?
关注修辞乡愁瞬间涌来﹐像拳头猛地捶打胸口。

(2)修辞有何表达效果?
16.下面这首诗中的“寒梅”是不是“一棵被描写的树”?请说明理由。

(3分)
杂诗·其二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17.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按时间顺序,写了“一棵树”如何变成“一棵被描写的树”,抒发了浓浓的乡情。

B.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又质朴凝练﹐景色描写细致,情感描写细腻,很值得模仿借鉴。

C.文章第④段画波浪线的句子是引用“我”其他作品中的句子,与本文关系不大,应该去掉。

D.文章启发我们:不只是一棵树﹐家乡其他事物也可以被描写﹑被赋予审美价值和精神力量。

三、整本书阅读
结合整本书的阅读,回答18~19题。

(共7分)
18.《水浒传》中的“水浒”指水边。

请从下面任选一个发生在水中的
故事,写出基本情节。

(2分)
①黑旋风斗浪里白跳②活阎罗倒船偷御酒③张顺凿漏海鳅船19.阅读名著选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5分)
保尔轻轻地说:
“这件事不仅怪我,《牛虻》这部小说和其中宣扬的革命浪漫主义也该负责。

有的书描写出来的革命者一个个光彩夺目,超凡入圣,他们性格刚强、意志坚定、无私无畏,献身于我们的事业,给我留下难忘的印象,使我产生做这种人的愿望。

所以,我用《牛虻》这部小说所宣扬的方式处理了我对你的感情。

现在我觉得这挺可笑,但更多的是遗憾。


“那么说,你对《牛虻》这部小说的评价已经改变了?”
“不,A,基本上没有改变!我只是抛弃了那种用苦行来考验自己意志的毫无必要的悲剧行径。

然而我赞同主人公牛虻的性格的主要方面——他的英勇气魄、他接受各种考验时的无穷的力量。

我欣赏这种类型的人,他能忍受痛苦,既不向公众展示自己的痛苦,也不向任何一个人诉苦。

我喜欢这种革命者的典型。

在他们心目中,个人的私生活绝对不能和集体的事业相提并论。


(1)选段中的A是________(人名)。

(1分)
(2)选段中保尔的话教给了你怎样的读书方法或态度?(2分)(3)《牛虻》这本书对保尔影响巨大。

你在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后﹐受到的最大影响是什么呢?(2分)
第三部分
(20题50分)
20.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50分)
花草树木与人们生活关系密切,常常是作家写作的对象。

比如课本文章就写过紫藤萝、小桃树、白杨树等,本卷记叙文也写了一棵树。

请你联系某一种(或某些)花草树木,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可以讲述故事,可以抒发情感,也可以表达哲思。

要求:①内容健康积极;②表达真情实感;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④不要套写、抄袭;⑤不少于600字;⑥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2024年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模拟考试(二)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参考
2024.5
第一部分
(1~2题12分)
1.(6分)
(1)(2分)①沧桑②显赫(每小题1分,有错该小题不给分)(2)(2分)①fù zhuó ②zhuì shēng wù(每小题1分,有错该小题不给分)
(3)(2分)D
【解析】本题用语段的形式考查字形、字音、关联词语。

第(1)题,“沧桑”“显赫”两词较常用,但“沧”“赫”易写错。

“沧桑”联系成语“沧海桑田”会好记。

第(2)题,“着”为多音字,在这里读zhuó;“赘”读zhuì,
不要误读成“áo”。

第(3)题,通过分析可知,甲乙两个分句之间为递进关系,所以选D。

2.(6分)
(1)(2分)刚强(或者“硬朗”“坚硬”“硬实”等。

填“高大”类不得分。

词语要符合“山”的特点,且意思与“柔软”具有相对性)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解答此题,首先明确所填词语要符合“山”的特点,其次分析前后词语发现,修饰“云”和“山”的词语具有相对性,所以与“柔软”相对且能形容山的词语有“刚强”“硬朗”“坚硬”“硬实”等。

【命题立意】《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发现并积累不同语境下具有个性化特征的词句和段落,能根据自己的表达需要和习惯选择使用”,本题就是让学生感受熟悉的词语在特定语境下呈现出的表现力。

(2)(2分);;(每空1分,有错该空不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用法。

解决此类题需要分析句子间的关系,“清晨”“正午”“傍晚”三个词语表明句子是并列关系,故填分号。

(3)(2分)这句话赋予暮云以人的特征,“寻找”形象地写出了暮云飘来飘去的动态,“躺靠”形象地写出了暮云舒适,惬意的情态,表达了作者对暮云的喜爱之情。

(能结合其中一个词语具体分析,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拟人修辞手法的作用。

注意题干中提到的“结合具体词语分析”,因此作答时需要通过“具体词语”分析“表达效果”。

句子中“寻找”“躺靠”原本形容人的动作,句中用来形容暮云,故作答时结
合这两个词语(或其中一个词语)具体分析其表达效果即可。

第二部分
(3~19题58分)
一、
(一)(7分)
3.(7分)
①以观沧海②齐鲁青未了③东风不与周郎便④铜雀春深锁二乔⑤黄鹤楼⑥芳草萋萋鹦鹉洲⑦湖心亭一点(每空1分,有错该空不给分)
(二)(6分)
4.(6分)
(1)(2分)指日日夜夜。

寤:醒时。

寐:睡时。

(整体解释或对应解释皆可)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中词语的意思。

解题的关键是联想课本中学到的词语的意思,本题可联系八下课本《关雎》中“寤寐”的解释。

(2)(2分)表达了对心上人的思念之情和爱而不得的忧伤。

(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思想感情。

诗中表现抒情主人公心情的词语有;伤、涕泗滂沱、中心悁悁等,综合这些词语可以看出,抒情主人公思念心上人而不得,心情忧苦烦闷。

这与《关雎》所表达的情感有部分一致性,学生可以进行课内外迁移。

(3)(2分)起兴(或“兴”,学生若答“比兴”,也可给分)外形和品
质的美好(每空1分,第二空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比较阅读。

甲诗选自《诗经》,“起兴”是《诗经》常用的写法,这里可由课内迁移课外。

乙诗借“莲”抒怀,通过“芳姿香可人”“莲比君子”等词句,可知赞美了莲花外形和品质的美好。

【命题立意】本题可以让学生建立起关于荷花的结构性知识。

“荷”是自然之象,放到诗中,蕴含了作者情感,这才成为“意象”。

到底在诗中是何意,要靠学生的知识积累与理解能力。

甲诗关联《关雎》可促进理解,乙诗关联《爱莲说》可促进理解,所以本题又是课内外关联的典例。

(三)(14分)
5.(3分)
(1)眼泪(2)凭借什么(3)道歉(每小题1分,意思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意思。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用课内学到的词义来解答课外的文言词语。

第(1)题中的“涕”译为“眼泪”,《出师表》中有“临表涕零”,“涕”为古今异义,是“眼泪”的意思。

第(2)题中的“何以”译为“凭借什么”,《曹刿论战》中有“何以战”,“何以”即“以何”,解释为“凭借什么”。

第(3)题中的“谢”译为“道歉”,《唐雎不辱使命》中有“长跪而谢之”,“谢”为古今异义,是“道歉”的意思。

6.(2分)公性梗直/好宋儒书/每日恒置一编相对(每处1分)【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句子的意思,根据意思划分。

画波浪线的句子意思是:顾公性格刚强正直,喜
欢读宋代儒家的书籍,每天常常放置一编(书)对着看。

据此划分即可。

7.(4分)
(1)(2分)哪里有哥哥病了弟弟不对他照顾的呢?(意思对即可)(2)(2分)李卫一向凭借自己通晓军事自以为是,他的亲信随从都是关西的雄壮伟岸的人。

(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

第(1)句中注意这是一个反问句,“安”要翻译成“哪里”,“经理”是古今异义,这里参考注释可知是“照顾”的意思。

第(2)句注意“素”“皆”等词的意思。

8.(3分)热爱读书;志向高远;直率坦诚,不避利害;重友情;会练兵。

(每点1分,答出任意三点且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文章内容,明确文章写了哪些事,每件事表现了人物什么性格。

文中直接提到性格的有:“公性梗直”“所期高远”“侃侃正论,不避利害”“果于友谊”;提到的事件有:每日读书、照料完颜公、与李卫赛兵。

梳理这些内容,并用重点词概括即可。

9.(2分)
示例一:不要骄傲自负,嘲笑他人,说不定会自取其辱。

示例二:有能力的人不讲求外在条件,一样能把事情做好。

示例三:不要以貌取人,不能仅凭外表评判一个人。

(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合理的启示亦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的阅读感悟,属于开放性试题,只要言之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