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三角形内角和》评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数学《三角形内角和》评课稿
四年级数学《三角形内角和》评课稿
今天上午听了《三角形内角和》一课,片断随感,权当学着评课吧!
首先感觉最深的还是教学的基本功,无论是课堂的语言,还是表情、态势语以及一些即性课堂生成的问题,都处理得很好,很到位,给人一种亲切随和、轻松自如的感觉。
(有点儿羡慕这样的感觉!也希望自己能够努力之后做到!)其次,对整个课的设计,觉得很不错!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是三角形的一个特征,这部分的内容如果简单说,可以作为一个重要的知识点,让学生接受式地学习,也能掌握。
但现代教育看重的不仅仅是教育的结果,也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
布鲁纳说:“知识是过程,不是结果。
”杜威也曾指出“除了探究,知识没有别的意义”。
而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之中,培养学生在学习数学、探究数学的过程中相应的情感态度、方法与技能显得尤为重要。
该老师的这节课,充分体现了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主动建构生成,这样一个数学教学的重要原则。
1、由特殊到一般,见证事物研究的一般进程
整课之中,由两次经历了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进程。
(1)从特殊直角三角表到普通直角三角形。
课的开始在教学完内角的概念之后,由一把常用的三角尺引入内角和的概念,让学生通过计算得出这个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当时就有学生由此联想到另一种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也是180度。
进而顾老师又提出了新的问题,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那其他的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不是也是180度呢?我们可以怎样去难证。
在此情形之下,学生自然地想到通过使用量角器去测量直角三角形每一个角的度数进行验证。
每位学生课前都准备好了一个直角三角形,在四人小组内,选择一个直角三角形进行测量,四人小组,选择一个,体现了分工合作的理念。
(测量、记录、做加法、代表小组发言,必然要进行小组人力资源的调度与分配,相互之间的协作与交流。
)
(当每个学生举起自己准备好的直角三角形时,我看到每个直角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已标出了,个人认为可以不标出。
虽然内角的概念不是本节课的重点,但在此也可利会机会,要求学生先标出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再进行测量。
)学生交流的发言很精彩,多数小组经过验证都发现是180度,但如果仅仅是这样,还是一次不完全归纳,并且是一次不真实的验证。
于是,顾老师适时地关注那些经过测量之后不是180度的小组,有三组,分别是195度、181度、
179度。
正因为有了这三组的回答,更体现出了科学研究实事求是的精神。
进而也引发了学生的思考,不通常量角,能不能说明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呢?有两位学生提出了自己的方法。
A、折。
(把三个角折到一起,可以证明)B、把一个正方形或长方形沿对角线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可以看出每个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能想到这一点很不简单。
)
(2)由直角三角形到其他的三角形。
明确了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接着把研究向更一般的三角形推进。
这里面有这样几层意思。
A、以前面直角三角形的研究过程作为学生下一步学习、探究的拐杖、工具,进一步明显研究的方法。
再次研究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内角和时,学生已能主动地开展自己小组的探究活动,且在这样的小组活动之中,学生再一次地感知了研究的方法与一般步骤。
B、由简单的测量验证进化到选择适当的、更高层次的研究方法。
第二次小组活动时,很多小组就已经不再选择用量角器量这样一种方法来研究内角和,而是思考之后,自觉地使用了更准确、更优化的方法进行证证。
如生1的把三个角撕下来,再拼到一起。
生2的沿着高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等。
说明此时学生的思维水平跟前面相比,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提
高。
从感性、直观认知的角度上升到理性、抽象的角度。
c、部分相加等于整体,体现了系统性。
研究了直角三角形,再去研究锐角、钝角三角形。
体现了部分相加等于整体这样一个数学研究的原则。
因为三角形这样一个集体,可以分成三部分,锐角、直角、钝角三个子集合,因而研究了这三种三角形的内角的状况,事实上也就验证了三角形这样一个大集合的内角特征。
相信学生从这样的过程中也感受到了这样一点。
2、猜想、验证、应用、反思,深化,数学学习所需经历的过程。
在短短四十多分钟的时间之内,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之下经历了猜想、验证、应用、反思、深化的数学学习过程。
而这样的过程,可以说正是现阶段孩子们所必需的。
小学阶段孩子们更需学习的,是方法、兴趣,这些远比弄懂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来得更重要些。
而本节课从猜想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开始,通过测量进行验证。
在验证的基础上,又将直角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这样一个验证无误的知识应用于后面三角形的证明,对学生而言,是一次思维的大提升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深化。
相信学生在这里感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间的联系,更多的还是数学的方法、数学的文化和数学带来的乐趣。
3、巧妙设计,蕴含新知生长点。
在课堂练习部分,习题的设计也匠心独具,既体现了双基的要求,同时又蕴含了新知的生长点。
如第三题,已知三角形两个内角的度数分别是60度,40度,要求对应的外角的度数。
一方面既考查了学生对三角形内角和及平角知识的应用与灵活转化,同时也为后继学习几何中的三角形一个外角等于所对应的两个内角度数和埋下了新知生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