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工业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进展情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肥工业大学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
合肥工业大学是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单位,自开展“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工作以来,做了大量工作,现就主要的进展情况小结如下。

一、总体概况
合肥工业大学在长达67年的办学历程中,一直将实验、实习、实训作为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教学环节,倡导把“论文写在产品上、研究做在工程中、成果转化在企业里”,形成了“工程基础厚、工作作风实、创业能力强"的人才培养特色。

2010年6月,学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两个专业计800多学生整建制开展“卓越计划”教育部首批试点工作。

学校与200多个产学研合作基地深度融合,使企业参与到卓越工程师培养全过程,真正实现校企联合培养。

学校全面修订教学计划,重新构建课程体系,重构学生学习评价标准,设立“卓越计划”专项教研项目,系统地构建“卓越工程师”的培养体系。

2010年12月,学校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安徽建工集团、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申报并建设的3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获得批准。

2011年3月,教育部对首批试点专业实施阶段检查,学校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和“土木工程”两个专业均获优异成绩.
2011年7月,学校的资源勘查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以及自动化等4个专业又被教育部列为“卓越计划”新增试点专业。

在教育部召开的中南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研讨会上,我校的交流材料获得好评。

《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网、中国大学生在线等多家媒体对学校的经验、成绩进行了报道。

1.融大局,充分利用行业优势与特色
合肥工业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的全国重点大学,在长达65年的办学历程中,一直将实验、实习、实训作为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教学环节,倡导把“论文写在产品上、研究做在工程中、成果转化在企业里”,形成
了“工程基础厚、工作作风实、创业能力强"的人才培养特色。

学校具有明显的行业优势与特色。

2.重创新,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秉承“工程基础厚、工作作风实、创业能力强”的人才培养特色,深入进行调查和研究,针对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协调和组织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国际化视野的培养,将理论和实践、科学与人文、课内和课外、学校和企业等有机结合起来,系统地构建“卓越工程师”的培养体系。

3.求突破,重构学生学习评价标准
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是关系到工程教育是否能达到培养目标的至关重要的问题。

现行只靠理论考试评价学生能力的方法无法衡量是否达到了这一目标,因此,必须研究制定科学有效的评价指标,对学生的各种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实现多样化考核方式。

4.稳步推进专业试点工作
2010年6月,教育部正式启动“卓越计划”,首批确定了61所高校为第一批“卓越计划”实施高校,我校名列其中,我校按照“需、特、优”的原则遴选申报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和“土木工程”两个专业被列为试点专业.
2011年3月,为进一步推进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教育部对首批试点专业实施阶段检查,检查结论为“通过”和“整改”,我校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和“土木工程”两个专业均获“通过”。

2011年7月,我校的资源勘查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以及自动化等4个专业被教育部列为“卓越计划”新增试点专业,至此我校共有6个专业开展“卓越计划”试点工作。

5.学生情况
5。

1来源方式
本科工程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和土木工程2个试点专业自2010级全部新生;资源勘查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以及自动化4个试点专业自2012级全部新生。

5。

2学籍管理
依据现有的学籍管理办法,结合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特殊性,制定有针对性的学籍管理办法.
5.3学生管理
试点专业学生采取辅导员、班主任、专业导师(含企业导师)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校企共建企业工作站的管理制度,负责学生在企业学习期间的管理。

5.4培养方案制定
根据合肥工业大学的人才培养定位,吸纳企业和行业专家的意思,制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专业的培养方案过程中,树立“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工程教育理念,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

根据具体的培养目标和要求,制定培养大纲、课程体系、课程大纲、实习内容和评价方式,加强工程基础(工程通识教育)和工程实习环节,落实每门课程和每个培养环节在提升学生工程知识、工程能力和工程素质方面的作用,形成明确的对应关系。

以土木工程专业为例,2011年上半年,根据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工作部署,结合学校2011版教学计划的修订工作,学校对土木工程本科专业的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和完善。

①毕业学分从190学分减至160学分;②理论教学学时数从2300学时(145学分)降至1940学时(121学分);实践教学43周共39学分。

③课程体系由通识教育、学科专业基础、专业模块课程必修和选修课组合等。

二、组织管理
1. 成立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领导小组
成立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领导小组,其成员包括:校长,分管校长,相关企业领导、工程界专家,学校资深教授,教务部、研究生院、学工部和团委等职能部门负责人,试点学院的负责人。

其主要职能:决策重大事项,审定培养方案和培养计划,审议各种政策,协调各方关系等.
2. 成立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工作机构
由合肥工业大学创新学院具体负责“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日常事务.其主要职能:制定各种政策、措施、方案,提供信息服务,处理各种日常事务等.
三、政策措施
1。

制度保障
学校结合“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实施,进一步制定和完善招生、选拔、分流培养、学籍管理、实践实习和就业等一系列教学管理制度。

学校针对工程教育改革进一步完善和制定一系列政策,从教学资源、师资队伍、实践平台、专项基金等方面保障“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顺利实施。

2. 奖励政策保障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学生的奖学金单列,享受各种优惠政策。

对承担“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项目教学和管理工作的教师,在职称晋升、聘任等方面享有同等条件下的优先权。

3。

经费保障
设立“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项基金,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专业的办学专项经费由学校预算单列。

项目试点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所需的消耗性经费,均通过提前预算,列入专项经费,保证“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工作的实施.增加相关教学研究项目立项和研究经费(表1:合肥工业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项教研项目),为“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实施提供理论支撑。

学校校长办公会议已提出加大试点专业的经费投入,按生均2000元/年增加投入.
4. 教学资源保障
学校的各类教学资源,包括课程平台、实践平台、语言训练平台、科研平台、学术交流平台、国际交流渠道,全部优先向试点专业学生开放。

同时,通过校企人才培养联合体的企业培养基地为学生工程实践提供保障。

四、培养模式
1.本科阶段
本科阶段实行3+1模式、硕士阶段实行1+1模式.
培养应用型工程师,累计3年在校学习,1年在企业实训。

企业实训是通过在实际工作环境中的顶岗实训,使学生在学习期间能完成分层次、分类别、分岗位、分流程的实践训练,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工作水平以及创业、创新能力。

学生采用学分制进行管理,除毕业设计外,其他的课程及实训时间可由学生根据学习进程及实训基地许可进行安排。

2.硕士阶段
培养设计型工程师,累计1年在校学习,1年在企业学习工作或采用项目参与或企业合作的方式参加科研项目,进行研发工作。

企业学习工作采用“双导师制”,学校根据学生职业的发展方向和兴趣为学生配备导师,企业安排具有丰富产品研发经验和企业管理经验的设计师作为指导老师.在修订土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本科培养计划的同时,对土木工程专业硕士工程型的培养计划也进行了修订和完善。

①注重本科阶段和研究生阶段理论课程教学内容的衔接;②完成了研究生所有课程教学大纲的制定;③加强了实验教学内容、
增加了实践教学环节.
3。

教学改革
重新构建课程体系,进行整体整合,形成有利于培养工程师应具有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

学校设定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项教研项目,进行专题研究。

在专题研究基础上,学校对政治课、外语课、体育课的教学方式进行了重大改革,减少总学时,缩减课内学时,增加英语口语听力集中强化环节等;对数学、物理、力学、电工电子等系列基础课程的内容进行了改革,使之适应卓越工程师教育需求;在教学时间安排上进行了调整,便于后续专业基础课程的安排。

土木工程专业精选了建筑工程、道路与桥梁工程、地下与岩土工程3个专业模块的课程内容。

根据新的课程体系内容,重新编制了所有课程的教学大纲,包括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平台课和专业模块必修及选修课等课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也进行了重大课程改革,重构了课程体系和各培养环节。

改革教学内容,删繁就简、推陈出新,增加新兴科学技术和工程应用知识。

五、师资队伍
为适应工程教育的需要,组建校企结合、职责分明,梯队合理的工程教育师资队伍.多年来,学校倡导教师“把论文写在产品上、研究做在项目中、成果转化在企业里”;要求教师具备“企业工作经历、名校进修经历和国外留学经历” 三种经历;采取“引进来,走出去" 的措施;改革教师的业绩考核评价体系,突出教师工程能力考核,引导教师自觉提升自身的工程能力等政策,进一步推进工程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土木学院正在向学校申请成立合肥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卓越工程师教育设计分院”,利用学校设计院的工程技术人员和本专业“双师型”教师的共同指导,实行企业化管理,让学生在实战环境中学习并得到锻炼。

六、校企合作
长期以来,学校与机械制造装备行业、汽车行业、土木建筑行业、化工行业等相关行业保持有很好的全面合作关系。

产学研合作,是工程师培养的基础,学校与各地方政府和大中型企业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基地200多个,如安徽江淮汽车集团、奇瑞汽车集团、中铁四局、安徽省建工集团等国内著名企业.学校卓越工程师培养过程中使企业真正参与到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从而实现对工程人才的校企联合培养。

建立了“准工业化”校内工程训练和实践创新基地,包括工程训练中心、机械工程、新能源利用与电气控制等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12个校内实践创新基地。

第一批新签了17个卓越工程师联合培养企业基地。

学校与签订联合培养
企业组建校企人才培养联合体。

2011年8月,学校积极主动工作,联合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安徽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三个企业,申报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获得教育部批准,列入国家2011年度“本科教学工程”项目。

试点学院是校企人才培养联合体的实施主体,负责详细方案的制定与具体工作的开展。

学校与相关企业专家一起,根据社会需求和人才培养规律,设计本科工程型、硕士工程型、博士工程型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教育体系。

学校已分批次与学校产学研合作企业安徽江淮汽车集团、奇瑞汽车集团、安徽长源液压件有限公司、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合肥锻压机床有限公司、中铁四局、中国十七冶建设有限公司、东华科技有限公司、安徽建筑设计院、安徽省建工集团、安徽富煌集团等召开研讨会,共同制定相关培养计划。

学校与企业建立互动共赢,各负其责的校企人才培养联合体,共同设计和实施培养方案,共同指导,充分发挥企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重视“环境育人”。

土木工程专业与安徽省建工集团联合,共同修订细化了企业实训方案,包括企业实训内容、现场指导和考核办法等。

正在试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土木工程专业2010级本科生6个班共282人,开展了土木工程专业的认识实习,他们分别到正在建设中的合肥新桥机场、合肥地铁、高铁车站、国际会展中心、渡江纪念馆和设计院等工地和企业实训,由现场工程师和管理人员讲解,进行了参观学习,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运行情况良好.
七、下一步工作计划与建议
1. 加大试点专业的人均拨款,以弥补学院经费的不足;
2。

通过相关部委,出台校企联合培养实践中心建设政策,建立学生工程能力培养落到实处的长效机制;
3。

针对学校政策、制度改革,设立部级研究专项。

合肥工业大学
联系人:黄景荣 Tel: 0551—62901856 138********
Email:hjrhfu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