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历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从空想到科学(333年)
❖第二阶段从理论到实践(70年)
❖第三阶段从一国到多国(29年)
❖苏联、蒙古、南斯拉夫、波兰、匈牙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捷克斯洛伐克、民主德国、朝鲜、中国、古巴、越南、老挝、柬埔寨(共16国)
❖第四阶段从一种模式到多种模式(1949年-1991年)
❖朝鲜主题思想社会主义、南斯拉夫自治社会主义、匈牙利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越南社会主义等等
❖第五阶段全方位改革开放(1992年——)
❖全球化+市场经济+民主化+知识信息化+改革创新
❖世界共产党力量的发展与变化
❖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及成败,与共产党的力量变化密切相关。
❖世界上第一个共产党——共产主义者同盟(1847.6-1852.11,共5年半)成立时,仅有成员400多名党员,来自欧洲8个国家。
❖到第一国际(国际工人协会)时(1864.9.28-1876.7.15,活动12年),会员达到40万人,基层组织遍布欧亚非三大洲18个国家。
❖到第二国际时(1889.7.14-1914.8,共15年)成员达到300万人,来自四大洲28个社会主义政党。
❖到第三国际成立时(1919.3.2-1943.6.9,共24年),成员达到400万人,来自六大洲76个政党和组织。
❖二战后,截止苏东剧变前,全世界有223个政党组织自称共产党,分布在四大洲150多个国家,其中,一度有16个国家是直接由共产党执掌政权,共产党员总数9100万人。
共产党参政的国家有几十个。
❖苏东剧变后,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由15个减少到5个,另有2个共产党执政的非社会主义国家(摩尔多瓦、尼泊尔),参政的共产党还有17个,全世界共产党数量减少到149个,分布在四大洲102个国家,党员人数减少到不足8000万人,党员超万人的共产党有36个。
❖社会主义批判视域不断拓展的历程
❖空想社会主义时代
❖批判对象:封建主义+萌芽期及早期资本主义
❖路径选择:等待英雄或是区域实验
❖马克思和恩格斯时代
❖批判对象:自由资本主义+ 封建主义
❖路径选择:无产阶级革命或是合法议会斗争
❖马恩之后的三分路径:
❖社会民主主义
❖资本主义+苏联道路+法西斯主义
❖合法议会斗争
❖列宁主义
❖垄断资本主义+封建主义+小农经济
❖无产阶级革命
❖西方马克思主义
❖资本主义+苏联道路+法西斯主义
❖社会文化革命
❖中国社会主义: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思想
❖批判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路径选择:无产阶级革命
❖毛泽东社会主义思想
❖批判对象:党内资产阶级+“黑五类”
❖路径选择:阶级斗争为纲+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革命浪漫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批判对象:自由主义+封建主义+苏联模式
❖路径选择: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科学发展观
❖中国共产党人对于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
❖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
❖僵化封闭不能发展社会主义,照搬外国也不能发展社会主义!
❖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没有法制也没有社会主义!
❖不重视物质文明搞不好社会主义,不重视精神文明也搞不好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探索进程中对现代性的趋附与疏离
❖马恩:批判+捍卫
❖列宁:脱离+复归
❖斯大林:大部脱离+小部分捍卫
❖毛泽东:捍卫+脱离
❖邓小平:回归+ 重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民主政治;突破市场经济禁区)
❖第三代领导集体:进一步重建(市场经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以人为本)❖21世纪的总体方向:重建资本文明
❖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六大教训
❖放大了理性主义(理性有限性、以革命的名义)
❖看近了共产主义(简单化)
❖高估了社会主义(落后国家)
❖贬低了资本主义(两个“绝不会”)
❖忽视了封建主义(东方专制主义)
❖误读了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与发展生产力、议会斗争)
⏹一、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世界面临的新挑战
⏹1、新科技革命(尤其是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挑战;
(1)提高人类与自然界之间物质变换的能力,人类开始告别商品短缺时代,进入消费社会;(2)社会生产和生活的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弱化了物质资料因素和劳动力(人)因素的最生产过程中的作用;
(3)拓展人类认知及生存的时空,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
(4)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带来生产的非物质化和软化,以及社会工作和生活的虚拟化,社会生产方式和人们生活方式均发生根本变化。
(包括战争形式的变化)
2、资本主义新变化及其挑战(人民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后资本主义等)
3、全球性问题及其挑战(资源、环境、人口、粮食、疫病、毒品、恐怖主义、原教旨主义等)
4、全球化及其挑战(为突破地域性共产主义创造条件;两制关系:合作中的竞争;后冷战思维与新殖民主义)
5、苏联模式及其伴生问题的挑战
6、苏东剧变和转型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挑战
7、现实社会主义改革实践的挑战
8、民主社会主义实践的挑战
⏹(二)多元社会理论思潮带来的挑战
1、自由主义的挑战(有限理性、自发秩序、人性自私、个人主义、人权[尤其是财产权]、宪政民主)
2、民主社会主义的挑战(发达国家实践)
3、市场社会主义的挑战(发达国家理论界的探讨;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实践)
4、后现代主义的挑战(挑战整个现代文明的根基;批判文艺复兴以来的现代主义,核心人类认识能力及理性作用等的夸大;否定启蒙运动和启蒙精神)
⏹二、21世纪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特点
⏹(一)马克思主义研究重新悄然升温。
⏹表现:
⏹ 1.报刊杂志发表的有关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文章大量出现;
⏹ 2.有关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著作逐年增多;
⏹ 3.有关马克思主义著作的整理出版、对马克思主义文本的研读著作也稳步增加;
⏹ 4.新一代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学者纷纷出现。
⏹(二)新涌现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派别十分活跃。
⏹主要派别:
在欧美主要有:
英美的分析马克思主义学派、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学派、女权主义马克思主义学派、世界体系的马克思主义学派,以及“后马克思主义”的各个派别,“马克思学”的众多学者
在日本主要有:
重视《资本论》研究的宫川派、重视黑格尔的见田派、新古典马克思主义派、宇野派、市民社会派、制度学派、演化学派、讲座派、调节学派和民主革命派等
⏹(三)大型的国际性马克思主义研讨会频繁举行
⏹现已成为例行会议的有:
1.法国《当代马克思》杂志主办的“国际马克思大会”每两年或三年举办一次(始于1995年)
2.美国纽约的“世界社会主义学者大会”每年举办一次(始于苏东剧变后)
3.伦敦马克思大会(始于21世纪)
4.莫斯科社会主义大会(始于苏东剧变后)
⏹其他接近于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左派大会还有:
1.在南美巴西阿雷格里港发起的“世界社会论坛”,继之响应的有“欧洲社会论坛”、“非洲社会论坛”和“亚洲社会论坛”等(有的是“世界社会论坛”的分会场)。
这些会议规模都很大,参会人数少则上千,多则数千、上万甚至十多万人
2.“社会论坛”被誉为“老百姓的论坛”,完全是左派倾向的论坛。
例如, 2004年英国举行的“欧洲社会论坛”,会上有数万名左翼人士参加,其中有切•格瓦拉的女儿阿蕾达•格瓦拉,她的参加把会议推向高潮;2006年的“拉美社会论坛”专门在委内瑞拉首都加拉加斯举行,并请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在大会上作报告,他痛斥新自由主义全球化带来的恶果,同时介绍委内瑞拉实践社会主义所取得的成绩。
会议之前,印共、希腊共、英共和德国《马
克思主义杂志》等代表还举行了一个关于社会主义观的讨论会。
以上情况说明了人们并没有放弃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
⏹复习思考题
⏹马克思主义在当今世界主要面临哪些新挑战?
⏹21世纪以来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出现哪些新特点?
⏹三、21世纪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关注的问题
⏹(一)马克思、恩格斯著作整理、出版及其著作文本的研究(如《马克思恩格斯全
集》历史考证版MEGA2的编辑出版及文献研究)
⏹(二)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前途命运的研究(如英国罗纳尔多·蒙克《马克思在21
世纪》等著作)
⏹(三)20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历史的回顾和总结研究(如英国戴维·沃尔克和南非
达里尔·格雷泽合著《20世纪的马克思主义》等)
⏹(四)马克思的科学性和时代价值的研究(如沃尔夫和伊格尔顿等人的相关著作)
⏹(五)马克思思想与西方政治、经济和文化传统之间关系的历史追溯研究(如英国
伯尔基的《马克思主义的起源》、美国卡麦锡的《马克思与古人:古典伦理学、社会正义和19世纪的政治经济学》等)
⏹总之,尽管苏东剧变对马克思主义在西方国家的研究和发展等均带来较大冲击,但
马克思主义研究在西方国家依然在稳步推进,特别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西方甚至再次出现马克思热。
⏹一、两个主义均根源于西方思想传统
(一)西方思想传统概述
⏹这里讲的西方思想即指欧洲思想,溯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
⏹欧洲思想有两种基本视角:理解性视角和超越性视角(或者称两个传统:理解性传
统和超越性传统)
⏹二者都肯定主体能动性,内在隐含主客二元论框架。
⏹这两个传统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体现为四种精神:
⏹理性精神(人类从经验中进行概括以及使经验接受思想引导)
⏹运动精神(接受无限和变化,承认人类历史流程无确定目标)
⏹斗争精神(为确保理性有效,人类必须不断去对抗现实)
⏹自由精神(这是最迷人、最有特色和最艰深的欧洲传统精神)
(表示一种积极价值,它依附于人类面对现实时的特殊不确定性)
(二)自由主义与西方思想传统
⏹自由主义者都是理性主义者
(充分肯定人的主体地位、认识能力和创造能力)
⏹自由主义者都是维护人权的斗士
(自然法学说、天赋人权论、社会契约论、主权在民论)
⏹自由主义者都把自由价值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
(“不自由,毋宁死!”)
(三)马克思思想与西方思想传统
⏹马克思思想的价值追求:实现每个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亦即人类解放学说)。
⏹为此必须解决三对矛盾:
⏹人与自然之间矛盾(生产力尺度—科学技术——理性精神)
⏹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矛盾(生产关系尺度—社会形态和体制—社会主义—斗争精
神——外在自由)
⏹个人内心矛盾(道德和信仰尺度—修养—人本主义和人文精神—内在自由)
⏹二、两个主义共同推动人类社会转型
(一)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时代
⏹时间:14世纪—19世纪
⏹发源地:欧洲—美国
⏹形式:一系列领域的革命(思想观念革命、政治革命、科技革命、经济革命)
⏹结果:结束封建专制统治,取而代之的是现代社会的两种形态,即资本主义和
社会主义
(二)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走向
⏹世俗化(反对宗教神权)
⏹理性化(肯定人的认识和创造能力)
⏹民主化(反对封建专制)
⏹科学化(反对迷信愚昧)
⏹契约化(打破血缘宗法关系)
⏹城市化(告别乡村田园社会)
⏹全球化(终结地域主义)
⏹三、两个主义的分歧点
分歧点一:
⏹人本性恶还是性善?
⏹人本自私还是无私?
⏹人本利己还是利他?
⏹利己与利他能否双赢?(利己必损他?利他必误己?)
分歧点二:
⏹人是理性动物?还是非理性动物?抑或二者混合体?
⏹人是绝对理性的?相对理性的?
⏹人类理性有无边界?
⏹多大程度上是理性动物?多大程度上是非理性动物?
分歧点三:
⏹人类是个体动物?(竞争)
还是群体动物?(合作)
⏹人类该崇尚个人主义?
还是崇尚集体主义?
⏹个人主义就绝对的坏?(个人主义=利己主义?)
集体主义就绝对的好?(集体主义=利他主义?)
(“群己权界”)
分歧点四:
⏹私有制还是公有制
(私有制真是万恶之源?公有制就一定是人间福祉?)
⏹市场经济还是计划经济
(唯利是图一定不好吗?不追逐个人利益一定好吗?逐利行为对人类社会发展发挥何种作用?)
⏹效率优先还是公平优先
⏹法治还是德治
(自由主义三重乌托邦:市场经济——法治——绝对个人)
⏹四、两个主义在当代的命运
1989年日裔美国人弗朗西斯·福山在美国著名杂志《外交季刊》发表《历史的终结》一文,提出“历史终结论”,认为人类文明终结于自由主义价值时代。
(一)体制趋同化
⏹更多相互学习和借鉴,共享人类文明成果
(二)利益交融化
⏹利益交叉融合越来越多,更多追求利益双赢,形成利益共同体
(三)分歧对话化
⏹分歧更主要通过对话和协商来解决
格斯卓克-布伦德尔的“四元分析”
⏹复习思考题
⏹请从西方文化传统视域分析自由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的关系。
⏹在人类社会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过程中,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分别扮演了什么样的
角色?
⏹如何认识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在当代的命运?
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历程回顾
本讲主要涉及五个问题:
一、社会主义改革的源头之争
二、社会主义改革的最初探索
三、社会主义改革的全面兴起
四、社会主义改革的三次浪潮
五、社会主义实践的六大教训
⏹世界社会主义改革起点的争论
⏹第一种观点:从列宁时期开始;
⏹第二种观点:从二战后南斯拉夫开始;
⏹第三种观点:从苏共二十大开始。
⏹我们认为第一、三种观点不合理,应坚持第二种观点
⏹一、社会主义改革的最初探索
(一)东欧多国主张走本国道路
1.波兰领导人哥穆尔卡提出走社会主义的波兰式道路,实行多党议会制和人民民主制,反对大搞重工业和农业集体化。
2.捷克斯洛伐克领导人哥特瓦尔德、斯兰斯基提出必须寻找自己“特殊的道路”,苏联道路并不是唯一可行道路。
3.保加利亚共产党领导人季米特洛夫强调各民族应根据自己特点实现社会主义,不一定完全效法苏联。
但这些主张均遭到苏联的反对、指责和批判。
⏹(二)南斯拉夫探索自治社会主义道路
⏹最初照搬苏联模式的教训(1945-1948)
(1)过度集权带来官僚主义作风;
(2)中央指令性计划不利于调动基层积极性
⏹探索自治社会主义道路(1948—)
(1)反法西斯战争中解放区发展经济的经验
(2)马列主义“劳动解放”、“国家消亡”、“自由人联合体”思想
⏹与苏联模式的主要差别在于强调工人自己管理自己,是一种自下而上的经济社会管
理模式。
这种探索遭到苏联的谴责,并利用欧洲情报局开展批判,导致苏南关系彻底破裂。
欧洲九国共产党工人党情报局:
1947年9月在波兰西里西亚成立,其任务是交流经验,协调立场和行动,总部设在贝尔格莱德。
1956年4月,情报局解散。
这九个国家是苏联、波兰、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法国和意大利。
实际上是控制东欧各党,推广苏联模式的工具。
情报局指挥处理的东欧各国党领导人:
波兰:哥穆尔卡等
匈牙利:拉伊克、纳吉、卡达尔等
捷克斯洛伐克:斯兰斯基等
保加利亚:科斯托夫等
阿尔巴尼亚:科奇·佐泽等
⏹二、社会主义改革的全面兴起
(一)斯大林逝世及苏共权力交接
⏹斯大林指定接班人并保留尸体
⏹斯大林逝世后苏共内部权力之争
⏹赫鲁晓夫在党内地位的确立
(二)苏联为全面改革做准备
⏹苏共20大(1956年2月)
⏹赫鲁晓夫“秘密报告”
(《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
(三)苏联的思想解放运动及其国际影响
⏹波兰事件和匈牙利事件
⏹保留尸体的十一位国家领导人:
⏹苏联的列宁(1924)
⏹保加利亚的季米特洛夫(1949)
⏹蒙古乔巴山(1952)
⏹前苏联的斯大林(1953)
⏹前捷克斯洛伐克的哥特瓦特(1953)
⏹越南的胡志明(1969)
⏹安哥拉的尼特(1979)
⏹中国的毛泽东(1976)
⏹圭亚那的巴楠(1985)
⏹朝鲜的金日成父子(1994和2011)
⏹三、社会主义改革的三次浪潮
第一次改革浪潮(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
⏹ 1.赫鲁晓夫领导的苏联改革及其经验教训
⏹政治方面:批判个人崇拜;平反冤案;健全民主法治;“两全”理论与“三和”战略
⏹农业:提高农产品价格;垦荒;解散拖拉机站
⏹工业建筑业:中央和地方分权改革
⏹全面改革:探索运用经济杠杆管理经济
⏹赫鲁晓夫改革的经验教训:
⏹开启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风气
⏹主观主义,急躁冒进;重蹈个人崇拜覆辙
⏹ 2.南斯拉夫探索自治社会主义道路
(1)从修正主义到社会主义改革
(2)自治社会主义发展阶段
⏹工人自治——社会自治——联合劳动自治
(3)南斯拉夫自治社会主义的主要特点
⏹强调发挥党的引导作用
⏹发展社会所有制作为公有制的主要形式
⏹实行代表团制以充分落实社会主义民主
(4)南斯拉夫自治社会主义的贡献和问题
⏹最早探索不同于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模式
⏹没有重视市场作为配置资源基础作用的发挥
第二次改革浪潮(60年代下半期到80年代上半期)
1.匈牙利道路探索
(1)1956事件后的反思
(2)探索匈牙利道路的历程
(3)匈牙利模式的特点
⏹推行联盟政策
⏹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
⏹探索计划于市场结合之路
(4)匈牙利道路的成就与问题
⏹使匈牙利经济社会发展去的较辉煌成绩
⏹没有真正解决计划于市场的关系问题
⏹ 2.波兰式道路的教训
(1)波兰式道路的最大特点:
⏹五年一小乱,十年一搭乱,周期性动荡
(2)探索波兰式道路的历程
⏹哥穆尔卡改革的不作为引发动乱
⏹盖莱克改革生不逢时终致动乱
⏹右翼势力葬送波兰社会主义
(3)波兰式道路的主要教训:
⏹必须重视社会政策可行性论证与预警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必须注意和研究宗教势力的社会影响
⏹ 3.中途夭折的捷克斯洛伐克改革
⏹1968年杜布切克当选捷共第一书记,组成以切尔尼克为总理的新政府,开始推行大
刀阔斧的改革。
⏹改革措施:
⏹政治上:提出建立符合本国国情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人道面貌的社会主
义”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新民主”。
⏹经济上:实行党政分开,政企分开,企业独立经营;成立工人委员会管理企业,任
命企业领导人;取消行政命令,扩大企业自主权
⏹文化上:实行舆论自由,取消出版审查,允许媒体报道和讨论社会问题及阴暗面。
⏹1968年8月20日夜苏联出兵镇压。
第三次改革浪潮(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
⏹ 1.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
⏹1985年3月上台成为苏联再次探索改革的转折点
(1)戈尔巴乔夫改革方案
⏹1986-1987年上半年为改革准备阶段
⏹1987年下半年-1989年为建立新经济体制阶段
⏹1990年以后为新经济体制完善阶段
(2)戈尔巴乔夫改革实际历程和效果
⏹1988年召开苏共十九次代表会议,将改革重点转向政治体制改革,推行民主化、多
党制、增大政治透明度,填补历史空白点等政策,贻误改革时机,引发政治动乱和民族分裂,最终葬送苏联。
⏹ 2.东欧国家80年代改革与探索
⏹最大共同特点:
⏹强调政治经济相配套的全方位改革
⏹认为以往长期改革没有收到预期效果的根本原因就在于经济体制改革孤军深入
⏹全方位改革的实质是突出和强调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性,最终走上民主化、公开性、
多党制、议会制的发展道路,终于被全盘西化。
⏹各国共产党改名,社会民主党化,并在大选中丧失权力,导致剧变和解体。
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在思想观念层面的深刻教训:
⏹放大了理性主义(理性有限性、以革命的名义)
⏹看近了共产主义(简单化)
⏹高估了社会主义(落后国家)
⏹贬低了资本主义(两个“绝不会”)
⏹忽视了封建主义(东方专制主义)
⏹误读了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与发展生产力、议会斗争)
四、值得思考的问题
⏹为什么战后历时半个世纪的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始终没能从根本上解决自身在经济
社会体制及发展战略方面存在的致命问题呢?
⏹主要障碍在哪里?最深刻的教训是什么?
⏹从中我们应该获得何种启示?
⏹一、两个主义均根源于西方思想传统
(一)西方思想传统概述
⏹这里讲的西方思想即指欧洲思想,溯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
⏹欧洲思想有两种基本视角:理解性视角和超越性视角(或者称两个传统:理解性传
统和超越性传统)
⏹二者都肯定主体能动性,内在隐含主客二元论框架。
⏹这两个传统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体现为四种精神:
⏹理性精神(人类从经验中进行概括以及使经验接受思想引导)
⏹运动精神(接受无限和变化,承认人类历史流程无确定目标)
⏹斗争精神(为确保理性有效,人类必须不断去对抗现实)
⏹自由精神(这是最迷人、最有特色和最艰深的欧洲传统精神)
(表示一种积极价值,它依附于人类面对现实时的特殊不确定性)
(二)自由主义与西方思想传统
⏹自由主义者都是理性主义者
(充分肯定人的主体地位、认识能力和创造能力)
⏹自由主义者都是维护人权的斗士
(自然法学说、天赋人权论、社会契约论、主权在民论)
⏹自由主义者都把自由价值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
(“不自由,毋宁死!”)
(三)马克思思想与西方思想传统
⏹马克思思想的价值追求:实现每个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亦即人类解放学说)。
⏹为此必须解决三对矛盾:
⏹人与自然之间矛盾(生产力尺度—科学技术——理性精神)
⏹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矛盾(生产关系尺度—社会形态和体制—社会主义—斗争精
神——外在自由)
⏹个人内心矛盾(道德和信仰尺度—修养—人本主义和人文精神—内在自由)
⏹二、两个主义共同推动人类社会转型
(一)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时代
⏹时间:14世纪—19世纪
⏹发源地:欧洲—美国
⏹形式:一系列领域的革命(思想观念革命、政治革命、科技革命、经济革命)
⏹结果:结束封建专制统治,取而代之的是现代社会的两种形态,即资本主义和
社会主义
(二)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走向
⏹世俗化(反对宗教神权)
⏹理性化(肯定人的认识和创造能力)
⏹民主化(反对封建专制)
⏹科学化(反对迷信愚昧)
⏹契约化(打破血缘宗法关系)
⏹城市化(告别乡村田园社会)
⏹全球化(终结地域主义)
⏹三、两个主义的分歧点
分歧点一:
⏹人本性恶还是性善?
⏹人本自私还是无私?
⏹人本利己还是利他?
⏹利己与利他能否双赢?(利己必损他?利他必误己?)
分歧点二:
⏹人是理性动物?还是非理性动物?抑或二者混合体?
⏹人是绝对理性的?相对理性的?
⏹人类理性有无边界?
⏹多大程度上是理性动物?多大程度上是非理性动物?
分歧点三:
⏹人类是个体动物?(竞争)
还是群体动物?(合作)
⏹人类该崇尚个人主义?
还是崇尚集体主义?
⏹个人主义就绝对的坏?(个人主义=利己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