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备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备课
众所周知,备课就是教师为课堂教学做准备的过程。

从广义上说,教师的学习、生活都应该是这个过程的一部分,因为教师也是以自己的所有生活感受和知识储备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思索。

狭义上的备课是为课堂设置预案,设定程序,以完成教学任务,其书面表现形式就是写教案。

传统意义上的备课仅包含狭义的一部分,把备课等同于写教案,这是不科学的,新课程标准下语文教学的备课,应该是符合新课标要求的广义的备课。

长期以来,不少语文教师将备课等同于写教案,设计的教学过程不是帮助学生解决生字词和梳理文章脉络,就是逐句逐段的分析,或是总结文章特色之类,最多也就是再加上一些与课文有关的资料罢了。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备课除了备知识,更要备学生的“可能”。

也就是说,教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应尽可能多地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考虑在内,学生不仅应该成为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也应该是我们备课的出发点和归属点。

一、阅读教学的备课
阅读教学中学生所表现出的“可能性”最多,这种“可能性”就是学生独特的阅读经验和感受,这是语文教师备课时不能忽视的。

我们过去备课常以教师的阅读感受代替学生的阅读感受,甚至将其预置成“教学目标”强行灌输给学生,现在大家都认识到了这样做的弊端。

新课标下教学目标的设置已经发生了变化:变单一知识目标为多元目标,语文教学不应单纯要求学生掌握知识,而应该在学生的知识、
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有提高。

在培养学生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和学科思维的同时,给学生以丰富的内心体验和个人感悟。

变统一目标为多层目标,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变固定目标为开放目标,教师要设身处地关注、呵护、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自主学习和探究,给学生更广阔的学习空间。

所以,新课标下的备课可以用“教师搭台,学生唱戏”这句话来概括,“搭台”就是教师要洞悉学生心理和时代精神,构建适合学生智力发展的问题情境,以便更有效地组织学生“唱戏”。

教学环节的预置、课堂组织方式的确立,都要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前提,不能搞生硬的牵引,教师应灵活地发挥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在备课时设计好的切入点和提问方式,应当是教师备课的重要内容。

新课标对教师的角色进行了重新定位,而这种定位必然影响到我们的备课。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提到“对话”,我们不禁会想起中央电视台的《聊天》、《实话实说》,主持人的亲切笑容、连珠妙语首先给观众营造了一个和谐愉悦的氛围。

我们的课堂教学也需要这种氛围。

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该把自己定位成“知识型主持人”。

作为知识型主持人,教师当然要“备知识”,充分地占有多种资料;还要备“知识的呈现形式”,这里的知识不是孤立静态的知识,因为新课程标准已“不再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
和完整”。

针对不同的内容,教师还要设计与课堂内容相符的个人形象。

教师举手投足、言谈话语中自然流露出的儒雅风度、对真善美的诗意追求、对社会的责任感和正义感、对弱者的同情和对他人的友善,都对学生良好素质的形成起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学生长期耳濡目染,定会受益无穷。

因课、因时而异采用不同的语言风格也是备课时应考虑的内容。

教师应将经过锤炼的口语用于课堂,使课堂语言逻辑清晰、通顺流畅、平实精练、生动风趣。

还要备口语交际技巧,如《东方之子》的主持人因人而异采用独具匠心、不落俗套的提问方式和谈话技巧。

面对各路精英,他们能成功“诱导”专业人士把很专业的话说得深入浅出,令普通观众大为满意;也能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提出涉及对方背景或专业的话题,使被访者对他们刮目相看,视为知音,侃侃而谈。

这是一切语文学习者应追求的境界,也是语文教师备课时应该努力的方向。

这些“内功”要天天备,月月备,年年备,这也是教师成为风格教师的基础。

为适应新课标下教师身份的这种变化,教室的环境设置也应该成为备课的对象。

传统的教室都把教师定位在讲台上,教师站着,居高临下,仿佛真理在握,是一个管理者的形象。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最好能让自己的视线与学生保持在同一平面,可以走到学生中间去,也可以坐下来,即使有讲台也不要那么高。

备环境也是备课的一部分,那些不符合新课标的教学环境其实是应该改变的。

而且,教室的处延可更为宽广,大自然、工
厂、农村……也是教室,我们要确立“大课堂”的观念!
备课时间其实更应是有始无终:对整个教学活动的预设是备课的开始,而在目标达成的实际操作中对预设的调整、修正,对课堂新情况的随机应变是备课的继续和提升,课后的总结则是对整个备课的缝合和沉淀,是备课的后续和攀升,并且这还将在新的备课活动中延续、再上升。

在信息社会的今天,学生往往和教师拥有着同样的信息源,有时甚至因为学生的视角独特而使问题的答案更接近本质,只不过他们没有更多的时间加以筛选,也缺乏教师的学识和阅历,难以形成完整的认识。

所以,我们绝不能轻视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水平。

我们应积极顺应信息时代的这种变化,把过去教师单向封闭的备课和学生孤立的预习变成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备课”。

如果我们备课时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引导和组织学生借助网络等现代媒体参与备课,那么课堂的空间将会开掘延展得更加深广,教学效果将会更佳!这也是落实新课标“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精神的重要举措。

二,作文教学的备课
新课标要求写作知识的教学“精要有用”,“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那么教师在作文备课中究竟备什么?我认为教师的首要责任是使学生“对写话有兴趣”,“有表达的自信心”。

教师要很好地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写作资源,或集中展示,或引导观察。

首先应该为作文指导课备可预备性资源。

比如让学生走出课堂,去采访工人、
农民、个体户,也可以让生活的强者走进课堂,使学生直接感知生活的艰辛和奋斗的快乐,引发他们对生活的思考,激发他们的生活热情,诱发他们的创作愿望,这是作文备课中对可预备性资源的开发。

其次,教师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稍纵即逝的即时性写作资源。

当我们碰到学生的“动情点”、“兴奋点”乃至“情感火花”时,就可以“借机生文”。

一次我看到我校一位班主任老师带病坚持工作,学生们没有察觉。

我就把这位班主任老师的事迹讲给学生听,学生们深受感动,班长提议以《*老师,我爱你》为题写一篇周记。

面对这一道人文风景线,这位老师流下了激动的泪水,其效果已经远远超出作文本身。

这些资源其实都直接来自生活,教师备课就是引导学生进行以真实生活为情感演绎点,以生活为原版,用生活的原色原调、原汁原味来点化、滋润自己的心灵,让学生在生活的基础上产生表达的愿望。

写作教学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表现出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

其实,触发他们情感火花和动情点的资源、方式除了原生态的生活本身,电影、电视、广播、布告、广告等既是阅读教学的资源,也是写作教学的资源,它可以诱发我们对生活的关注,其本身也可以成为我们分析、评价的对象。

如《东方时空》的《生活空间》因其“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而家喻户晓,它切近生活的平民意识、原汁原味生活形态的提炼,以及匠心独运、极具表现力的镜头语言,都是极为鲜活的作文指导材料。

教师可精选这类节目中经典性的镜头,制成录像作切中肯綮的分析,这些音像材料完全可以成为成熟的教学产品。

新的作文教学。

不仅作文的内容是开放的,作文的要求是开放的,
作文的时间也可以是开放的,我们没有必要在训练时就限定时间。

我们甚至可以尝试作文过程的开放,在学生写作过程中,通过有组织或自发的交流,使学生相互启发,相互催生,共同提高。

一篇作文大家边写边讨论边切磋,“在游泳中学会游泳”。

当然,写作本身是十分个性化的,相互启发并不是要达到千人一面,而是让学生将自己的思维优点展示出来。

教师备课的功夫就在于他能不能为学生“搭好台”,让学生“唱好戏”。

总之,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学习,学生只有在开放的语言学习环境中才能真正建立起稳固的学习兴趣,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愈是封闭的环境愈不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

我们要把过去备课中只关注具体课文的肢解和知识填塞转变为关注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这才是语文教学的唯一出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