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必须注重实验,当然可能会由于农村的条件不允许缺乏很多实验器材,关于这点我认为老师可以采取自己制作一些简易实验进行教学。
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实现了实验教学生动形象同时激发起了学生的求知欲以及探索神奇自然的兴趣。
同时老师可以让同学们结合平时观察到的现象开发大脑自己去设计一些小实验。
因此我觉得在平时的教学中多注意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很重要。
一,想办法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他们进入课堂的能力。
在学习“平面镜成像”一节时,我做了一个演示实验引入,在玻璃板前面点燃一只蜡烛,后面放一个烧杯,当向烧杯中倒水,会出现一个奇特的现象,蜡烛在水中燃烧,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浮力的应用”一节的学习中,我在水槽中同时放入了一个小钢球和一个大塑料片,让学生观察到小钢球沉底和大塑料片浮在水面上,从而引发学生思考:物体在液体中的上浮和下沉仅取决于它自身的受力情况。
二、培养学生理解物理概念或得出物理规律的能力
例如,在进行“物体浮沉条件”的实验时,教材的安排是先把鸡蛋放在浓盐水中,观察它的漂浮;然后在浓盐水中加清水,观察鸡蛋的悬浮和下沉。
在加入浓盐水,观察鸡蛋上浮的实际操作中,加入清水的多少不容易掌握,会出现由于一下子倒入过多的
清水,鸡蛋就下沉到杯底,而看不到悬浮现象。
再加浓盐水时,鸡蛋又可能上浮不起来。
为此,我作了如下的改动:让学生先把鸡蛋分别浸没在清水和浓盐水中,观察鸡蛋的下沉和上浮,分析鸡蛋的受力情况,得出下沉和上浮的条件。
接着让学生缓缓地向浓盐水中加入清水,观察悬浮现象,分析得出悬浮条件。
然后讨论为什么鸡蛋在清水中和在浓盐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不同?为什么漂浮时和悬浮时鸡蛋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同而受到的浮力却相同?这样处理,不但实验成功的把握大、效果好,而且学生容易理解。
”
三、培养学生复习巩固和延伸知识的能力。
在讲“惯性”一节的末尾,我安排了一组对照实验,使同一小车从斜面的不同位置滑下,再使不同的小车从斜面的同一位置滑下,分别记录小车滑行的距离,再提问:能否得出惯性大小的影响因素呢?从而引发学生思考,也为下一节突破难点“惯性大小与速度无关”做准备。
四、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在“浮力”一课的教学中,为了揭示浮力产生的原因是水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强差对物体造成的压力差,我设计了如下浮力消失和产生的对比实验,把一蜡块的底面紧压在平底玻璃器皿的底面,使之紧密接触,然后缓慢地向容器中注水,使整个蜡块都浸没在水中,蜡块并不浮起。
如果将蜡块与器皿底接触处推开一道小缝,让水浸入,蜡块则很快就浮起来。
通过对比,学生对浮力
产生的根本原因的理解就具体而深刻了。
学生对自然界的事物怀有好奇心,对还不懂的现象总喜欢问几个为什么。
教师应该爱护学生的这种精神,可以和学生一起设计实验,组织他们观察现象,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并通过设计物理实验,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声音的特性”一节的教学中,为突破“音调和响度的区别”这一难点,我让学生自己设计钢尺振动发声的对照实验,通过反复摸索和交流,探究出规范的实验过程:先使钢尺伸出桌边不同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敲击,注意听到声音的不同;再使钢尺伸出桌边相同的长度,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注意听到声音的不同。
这样,使学生较好地区分了音调和响度的不同,并且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五、在实验教学中突出探索方法的培养。
例如,在“总电阻”一节的教学中,就可进行这两种方法的训练。
(1)应用实验归纳法探索电阻串联。
首先,教师要求学生根据欧姆定律设计一个电路,测定各个电阻的阻值,然后由学生进行实验,并从实验中归纳出R串=R1+R2的结论。
接着,教师根据串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特点和欧姆定律,从理论上加以推导,也得出同样的结果。
这样,在获得关于串联总电阻与分电阻关系的知识的同时,学生学习到自己设计电路、总结规律、从理论上论证的初步方法,即实验归纳法。
(2)应用实验验证法探索电阻并联。
在并联电路的探索中,先由教师从理论上推导出1/R并=1/R1+1/R2的关系,接着由学生自己设计电路操
作实验,然后验证这一关系。
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联系电阻与导体横截面积的关系对电阻并联作出解释。
这样,在获得关于电阻并联知识的同时,学生学习了实验验证法。
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发现问题与独立思考的意识。
爱因斯坦认为,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还要重要。
发现问题是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在观察,分析,类比,综合中发现新的问题,加上自己独到的思考与灵感,创新的火花便会喷发出来了。
2、找到物理学存在的漏洞,避实击虚。
针对物理学某个领域上的漏洞,见缝插针,大胆质疑,改动细节或环节,以完善理论。
3、学会多角度思考,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方法是问题的核心,在解决了一个问题后,要反思和总结。
反思一下这个问题能否找到其他的切入点?能否用更简单,更直观的方法去解决?能否找到新的线索或思路?运用发散思维,开拓自己的思维,提高解题的效率。
总结涉及到的知识点与方法,概括出题型,把握理论的框架,达到融会贯通,触类旁通的目的。
体会到物理学的简洁性,扩展性,统一性。
4、自己设计实验。
理论是由实验抽象概括出来的,用李政道教授的话说,物理学就是一个通过实验,去简化归纳物理现象与物理过程的学科。
把握了实验的原理与方法,设计出巧妙的实验,
可以深化对物理理论的认知。
实验没有理论的封闭性,在实验室里,可以自由的组合,联想,想像,超越理论的束缚。
5、善于化繁为简,抽象出物理模型。
学习物理,应当同时应用形象,抽象,想像,化归等思维方法与思维手段。
活跃自己的科学头脑。
6、阅读科学元典,增强科学素养。
去品读科学元典,从一定角度可以开拓自己的见识,在潜移默化中丰富自己的科学底蕴,厚积薄发。
总之,搞好物理实验的改进和补充,既加深了学生对课堂中所学知识的理解,激发了他们在知识领域中的兴趣,又培养了他们观察问题、科学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际操作动手的能力,并且增强了他们刻苦钻研的精神。
我们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灵活掌握实验操作,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