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州区中学新课程实施方案李刚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州区中学新课程实施方案
商洛市商州区中学
2007年9月,陕西省各高中将全面实施新课程教学,为了保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的顺利进行,我校按照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教育部《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工作方案》以及《陕西省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准备工作方案》的工作要求,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结合我校实际,借鉴外校课程改革的有益经验,推进创新教育,制定本方案。
本方案要对我校的新课程实施、学生选课、学分认定和管理、研究性学习、综合社会实践,学生综合评价、校本教研、课程资源开发等工作进行指导。
一、指导思想: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2007年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工作的通知》[教育厅(2007)1号]和《陕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陕教基(2007)7号]等文件的有关指示,为实现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顺应教育民主化和大众化的潮流,培养具有公民基本素养和健全人格的合格人才,构建“以学生为本,面向未来”的具有时代精神的高中新课程体系,完成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和学会生存的教育任务,实现教育教学管理向素质教育全面迈进的宏伟目标,实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位,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和个性、潜能开发为核心的育人目标。
二、基本原则:
(一)以人为本原则。
高中阶段奠定高中生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学力,养成其人生规划能力,培养公民基本素养并形成健全人格。
通过新课程实施,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自觉维护国家尊严和利益,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具有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做贡献的志向和愿望;具有民主和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维护社会主义,自觉行使公民的权利,履行公民的义务,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具有社会责任感;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的愿望,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收集、判断和处理信息,具有初步的科学和人文素养、环境意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强健的体魄、顽强的意志,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初步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职业意识,创业精神和人生规划能力,正确认识自己,尊重他人,学会交流与合作,具有团队精神,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初步具有面向世界的开放意识。
(二)个性化原则。
适应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具有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创造学生学习知识,增长经验的机会,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增强和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经验。
(三)教育创新原则。
新课程的实施本身就是教育创新,所有参与者必须转变观念,勇于探索,不断创新,引领教学教研新高度。
在新课程中应不断学习和反思,积极探索课程改革面临的新问题,及时总结新经验,在探索中创新,在探索中发展,体现批判反思力度,培养问题意识和探究的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的新观念,提高教育科研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四)因材施教原则。
新课程改革要密切联系学校实际,确保每一位学生达到国家规定的共同需要,要充分利用新课程提供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广阔空间,适应农业生产、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转移等状况,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
(五)循序渐进的原则。
高中实施新课程,在高中三学年中,应根据具体内容长期规则、统筹安排,分步推进,突出重点,因校制宜。
(六)以研促教的原则。
新课程教学倡导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
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
基于学校,为了学校,在学校中,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依托学校自身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教学研究。
通过积极有效地教学研究活动,全面落实课程改革的目标,提高课程实施和教学实践的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七)统筹合作的原则。
新课程实施既关系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又关系到家庭社会的方方面面,特别是社会实践活动,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大力协作,需要与社会各方联系,统筹安排,
加强合作。
三、目标任务
(一)严格按照高中新课程方案开足课程,做到课程编排合理有序,必修课100%开设,选修课尽最大可能开设,不低于规定模块规定学时数、学分。
学生三年获得的总学分达144分方可毕业(其中必修学分116分,选修学分28分以上,选修II至少获得6学分)。
(二)建立选课指导制度,做好学生选课指导工作。
实行选课指导制度是推行高中新课程的一项重要举措。
学校努力开设符合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的课程,鼓励学生在感兴趣、有潜能的方面选修更多的科目和模块,指导学生形成有利于个性发展和高考双向双赢的课程修习计划,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使学生尽快适应新课程。
(三)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
通过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让教师在教学研究的过程中理解新课程,接受新课程,让教师在教学研究的过程中转变观念,促进教师的专业展示和学校发展。
(四)建立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制度,本着高效、协调和共享的原则,结合我校实际,发挥教师主体作用,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因材施教,利用乡土资源和学校传统优势发挥网络作用。
(五)建立学分认定和管理制度,实行学分制管理,学生三年获
得116个学分(包括研究性学习活动15分,社区服务2学分,社会实践6学分),选修28学分(其中选修Ⅱ至少获得6学分)。
(六)建立学生全面发展综合评价制定,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根据目标多元、方式多样、重视过程的评价原则,建立与学生全面发展相适应的评价体系。
(七)建立校本教研制度。
通过校本教研制度的建立,深入研究课改实践中的各种具体问题,研究新教法、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充分挖掘并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开发校本课程,形成我校特色。
(八)加强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
综合实践活动是课程改革的结构性突破,共23个必修学分,它包括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活动和社区服务三个内容。
学校应积极争取学生家长、社会各界对活动的支持,加强指导,保证学生学分的有效性。
四、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新课程实施领导小组,负责对学校新课程实施做出正确、科学的决策和部署。
在经费投入、政策支持、办学条件、制度建设、资源开发、师资培训、舆论宣传等方面提供保障,对实施过程进行全程指导与监控。
陕西省商州区中学新课程实施领导小组:
组长:辛伯勋
副组长:王宝义王鹏黑再智
成员:吴全军侯小明程学海黄文军辛建英
胡嘉栋赵卫东刘春生苏小军赵希荣
李松岩王敏李军强侯县利田亚历
五、我校新课程实施领导小组下设分支机构及工作要求:
(一)新课程实施指导小组:
1、组织机构:
组长:王鹏
副组长:吴全军刘春生赵卫东
成员:各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对应年级行政班班主任
2、课程设置方案的制定:
(1)课程设置原则
①符合国家和陕西省的课程要求;
②符合学生的愿望;
③符合学校的实际条件;
④符合师资水平实际。
(2)课程设置的程序:
①学科组提出科目开设计划(指导意见)。
各学科组根据上级有关规定和学校软、硬件条件,在学年开始前提出下一学年本学科必修课、选修课开设建议及课程说明。
②学校确定和公布开设方案表。
③学生选课。
④学校制定课程设置方案,各年级排出下一学期正式课程表。
⑤学生制定自己的个性化选课课程表。
学校根据课程表确认和调整所选的课程,制定含有课程名称、上课时间地点、授课教师名字等要素的个性化课程表。
附表一:
陕西省商州区中学新课程设置方案
附表1:
陕西省商州区中学新课程设置方案
附表2:
陕西省商州区中学高中学段课程计划
会、科学、体育与健康、艺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等8个领域,涉及语文、外语、数学、思想政治、历史、地理、体育与健康、物理、化学、生物、音乐、美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研究性学习活动、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等科目17个。
(2)方案中语文、英语、数学以及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的必
修模块,学习内容和时间都由学校统一安排学习时间,学习内容是可以选择的。
(3)每学期分两段安排课程,每段十周,每个模块通常为36学时。
每周安排4课时。
(二)学生选课指导小组:
1、组织机构:
组长:王鹏
副组长:吴全军刘春生赵卫东
成员:各年级组长、备课组长、各行政班班主任
2、基本要求:
帮助学生选择修习的课程、指导学生完成学业,开设符合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的课程,引导学生形成有个性的课程修习计划,建立行之有效的校内选课指导制度,避免学生选课盲目性,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业成绩、成长记录、特长和潜能等个人因素以及学校实际、社会就业状况、高校招生动向等因素、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有效指导。
对毕业要求、选课程序、课程进行说明,建立顾问制度、辅导员制度,学生自我管理制度,引导家长正确对待和帮助学生选择课程。
指导与帮助学生订立研修计划(三年与一年),并报班主任和学校备案。
班主任总负责本班学生选课工作的指导、选择与汇总,为每个学生建立并保存选课档案。
(三)学分认定和管理小组
1、组织机构
组长:王鹏
副组长:吴全军刘春生赵卫东
成员:各年级组长及全体任课教师
2、学分认定的基本要求:
集中体现“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和育人为本的评价观,引导和促进学生的发展和完善。
由学校学分认定和管理小组负责认定,年级组负责具体实施,党总支、校委会监督、学分分值为整数,本省内学分互认。
3、学分认定的依据
学生认定以学科模块为单位,并按模块规定的分值进行认定。
学生修习的学时达到规定要求(占10%),课堂表现符合规定(占10%),作业符合要求(占10%),平时测验(占10%),模块考试(占60%)。
考试不合格的,必修模块允许补考,选修模块允许补考或另选。
4、学分认定的基本程序和管理。
①学校学分认定和管理小组确定课程考核负责人→课程考核负责人提交学生考核成绩→学科学分认定小组审核→学分认定组审核→学分认定和管理小组审核→学分管理员记入学生学籍并存电子文档。
②严格按照新课程模块修习学分认定方案实施,严格认定程序,加强学分认定的管理和监督。
对违规认定和虚假认定行为除取消认定的学分外,还要对有关责任人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
(四)发展性评价管理小组
1、组织机构:
组长:王宝义
副组长:侯小明苏小军
成员:政教处、各年级组长、备课组长、各行政班班主任、各班班委会成员。
2、基本要求:
为学生确定个体化的发展性目标,不断收集学生发展过程中的信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判断学生存在的优势与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发现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特长,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展评价的促进功能。
3、评价内容:
反映时代特点,为社会培养合格公民和人才,使每一个学生具有追求幸福生活个性的能力。
评价包括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过程与方法记录卡、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记录卡,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与他人合作、交流与分享、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特长与发展状况记录等。
4、评价原则:坚持发展性、过程性、规范性、弹性、多元化原则。
5、评价方法:观察、口头提问、实验报告、作品展示、项目报告、纸笔测验、操作、设计实验、面谈或问卷调查、开评论会、专题研究、小论文等。
(五)研究性学习指导小组
1、组织机构
组长:王鹏
副组长:吴全军田亚历赵卫东
成员:各备课组长、科技中心、电教组成员
2、基本要求:
研究性学习课程学习可以集中使用也可分散安排,平均每周不少于2学时,保证做到准时、有序。
学生在高中阶段完成应不少于3个课时的研究。
3、基本程序:
先集中培养,后分专题开展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指导教师原则上由各年级相关任课教师担任。
4、学分认定:研究性学习活动共15学分。
学生每年都要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学分认定条件:有符合要求的课题研究方案;有完整的研究过程并有记录;有课时保证;由学生自主选择和自我完成;有课题研究成果。
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学分认定,由研究性学习指导小组负责落实,由年级组分学期将结果报研究性学习指导小组汇总和管理。
(六)社会实践领导小组
1、组织机构:
组长:王宝义
副组长:侯小明苏小军
成员:政教处、各年级组长、各行政班班主任。
2、基本要求:
社会实践由学校政教处统一组织实施,每学年安排一周(按5天工作日计算),社会实践包括参加军训、参观考察、社会调查、生产劳动等。
社区服务由学生在课余时间为社区提供公益性的义务服务的方式为主。
三年累计完成10个工作日,每个工作日不少于5小时。
学校在组织综合实践活动前,应将活动方案先知家长,家长应将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健康状况反馈给学校。
在活动中,学校应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安全防患意识,保障学生身心健康与安全。
3、学分认定
社会实践共6个学分,每学年2学分,社区服务三年共2个学分。
学分由社会实践指导小组负责落实,然后报社会实践领导小组认定,并按学期将认定结果汇总和管理。
(七)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领导小组:
1、组织机构
组长:王鹏
副组长:吴全军胡嘉栋侯县莉赵卫东
成员:教研处、艺体处、电教组、微机组、各年级组长、各备课组长及各任课教师。
2、基本要求
课程资源开发由学校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领导小组统一组织
实施,教研处、艺体处、电教组做好配合工作,各年级组负责落实,按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划分。
年级组要积极开展当代社会调查、审查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以及为实现自己目标的过程中能够从中获益的各种课程材料,研究一般青少年以及特定受教学生的情况,以了解他们已经具备和尚未具备哪些知识、技能及素质,并据此制定教学计划。
教师应发挥主体性作用,积极开展课外活动,要有针对性地设计方案,筹划活动,活动材料,开放和利用乡土资源,发挥网络资源作用。
活动结束,要有活动成果汇编,建立相应的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资源库,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课程资源。
(八)校本教研领导小组
1、组织机构
组长:王鹏
副组长:吴全军刘春生
成员:教研处、各教研组、备课组。
2、基本要求:
确立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建立校本教研制度,规范校本教研活动,提出校本教研的目标和计划,融合校内外教学研究网络,尊重保护教师的专业自主。
通过校本教研,努力把学校建成学习化组织。
教师应养成不断学习、批判反思的习惯,增强研究意识,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自己身边的教学事件,把教学与研究整合起
来,同时加强教师之间的交谈、协作与帮助,注重经验分享,防止单枪匹马搞科研及只教不研,真正营造出严谨、务实的研究氛围,努力促使教师专业化。
3、教学研究的程序:
确立课程—制订计划—收集资料—研究分析—获得结论—落实与结果展示。
六、建立学生档案(由教务处、政教处、各年级组与信息中心负责)
(一)学生档案的主要内容
学生档案包括:学籍表(含基本情况、班主任评语、学习成绩)健康状况表(体质、心理健康)。
德育考核表、学生成长记录袋,综合实践手册(研究性学习活动登记表、社区服务登记表、社会实践登记表)、学校为每个学生建立电子档案。
(二)学生档案的管理
学生档案主要以文档、图片形式反映。
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档案归教务处管理,德育社会实践档案归政教处管理。
七、新课程准备工作安排意见
新课程改革工作是一项影响深远、意义重大、时间紧迫、任务艰巨的系统工程。
为确保此项工作顺利实施,我校将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陕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精神,结合我校工作实际,加强对新课程改革工作的领导和管理;
成立商州区中学课程改革实施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课程改革工作的规划、组织和管理,为加强指导和协调工作,抓好各项具体工作落实,主要工作分配如下:
(一)校长辛伯勋同志全面领导学校课程改革的实施工作,指导审定《商州区中学新课程实施方案》,确保课改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二)副校长王鹏同志负责协调政教处、教务处、艺体处、保卫处、总务后勤处承担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学生管理方案、学分认定方案、班主任工作业绩评价方案、学生社会服务和社会实践方案及适应新课程改革需要的教育教学、活动的设备、设施规划等方案的研究制订工作;
负责协调教务处、教研处承担有关新课程培训、研究、课程实施、学业成绩评价、校本课程开发、研究性学习实施、选修课开设、教学管理,教师教学业绩评价、学生选课指导等方面的方案研讨制定工作。
(三)教务处、教研处、艺体处主要工作:
①给全体任课教师提供学科《课程标准》,相关学习资料。
②做好全员培训工作。
③制定实施新课程各项实施管理制度。
④组织实施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开发。
⑤组织、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⑥构建开设选修课和学生学课指导方案及管理体系。
⑦组织开展新课程实施研讨。
⑧组织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备课组长制定《学
科课改实施及学科成绩评价方案》。
⑨新课程档案管理。
(五)政教处、团委和保卫处的主要工作
①制定新课程实施工作相关管理办法、措施和制度。
②制定新课程德育管理和学生学分认定方案。
③制定社会实践活动计划、社会活动计划与管理办法。
④做好新课程的宣传工作。
⑤构建实施新课程环境下的学校安全管理体系。
⑥德育档案管理工作。
(六)总务处的主要工作:做好2007年秋季实施新课程的设备、器材、场地等后勤工作的筹备、保障和支持,做好《通用技术课程开设的设备和场所规划方案》。
2、工作进程
第一阶段:(2007年1月—2007年3月)
主要任务:
①加强宣传、及时了解意见、建议,为课程改革营造良好的环境。
②由教研处起草《陕西省商州区中学新课程实施方案》,并提交教代会讨论通过。
③积极参加省、市教育行政部门举办的通识培训,领会新课程的理念,进行全员培训。
④组织部分课改领导小组成员研究、布置新课改工作要点及要求。
第二阶段:(2007年4月—2007年6月)
主要任务:
①教务处制定编写《商州区中学新课程教学管理方案》、《商州区中学学生选课指导手册(草案)》、《商州区中学模块修习学分认定实施方案》。
②教研处修订完善《商州区中学新课程实施方案》、《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商州区中学校本教研计划》。
③政教处制订编写《商州区中学学生全面发展综合评价方案》、《社会实践活动计划》。
④信息技术中心制定《通用技术课程实施方案》。
⑤总务后勤制定《商州区中学适应新课程标准建设规划》
第三阶段:(2007年7月—8月)
主要任务:
①教务处制定《商州区中学适应新课改工作细则》、《商州区中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课工作细则》,为新课改实施提供操作规范。
②确定2007年岗前培训人员及培训计划,努力做到“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
”
③将各项制度与计划编印成册,发到每位教师,努力做到教师心中有数,各职能部门各尽其职。
④研究制定实验年级3个学年的课程规划和第一学年的课程表,为新学期做好一切准备工作。
3、保障措施:
①实行岗位责任制,明确职责,分工协作,形成合力。
校长是课程改革的第一责任人,分管校长是课程改革的具体责任人,各处室主任,副主任是课程改革的组织者,协调者和落实者。
②开拓创新,提高教师培训的效率和水平。
使教师尽快把握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理论依据、课程标准、内容结构,教材特色、教学方式,以适应改革的需要;提高教师推动高中新课程改革的热情与能力。
③开展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鼓励、支持教师结合教学实践和学校实际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教研活动,倡导老、中、青教师的交流与研讨,倡导不同学科教师的交流与研讨,促进校际之间教师的交流与研讨,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④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建立课程资源共享机制。
⑤建立科学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
认真研究高中毕业会考与高校招生考试之间的关系,探索建立教育质量监测机制,为新课程改革提供科学导向。
⑥落实各项制度,为课程改革提供应有的保障。
开学前,学校将根据高中课程改革的实际需要,确定新课程教学人员及各职能部门工作责任人,最大限度地配置学校专任教师。
教务处、教研处应在政策制定、工作量计算业绩评价中,充分体现课程改革的内容,进一步改进考核制度,在考核办法上,坚持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平时考核与年度考核相结合,引导教师、学生
自觉地将意识转变到新课改上来。
⑦落实课程制度,建立选修课指导制度。
开学前各职能部门及教师一定要明确责任,各司其职,保证各项工作扎实有效。
4、工作要求:
①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增强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的责任感。
新课程改革工作中做到全校上下高度重视,要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程改工作中去,努力完成既定目标。
②新课程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各处室、各学科教研组、教师必须按时限、分阶段完成好各项准备工作,努力做到责任到人,措施到位。
扎实、细致、高效运作,提早谋划落实好目标任务。
③教师要制订好业务进修计划和课程开发计划,要更新教育理念,把握课程标准,掌握与新教材相适应的教学方法。
④教务处、教研处要及时收集整理课改成果和经验,并对新课改中出现的新问题及时研究,总结教训,推广经验。
商洛市商州区中学
二OO七年九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