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三轮复习 专题培优 专题二 高考必备图表 图表二 地理剖面图练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表二地理剖面图
1.基本特征
剖面图是沿某一特定方向垂直断面所做的图形,可显示内部结构状况。
能直观、形象地反映地理现象、规律和本质,主要有地形剖面图、地质剖面图、地租剖面图、土壤剖面图、天气剖面图等。
其中以地形剖面图(图甲)和地质剖面图(图乙)最常见。
2.读图技巧
首先确定剖面图为地形剖面图还是地质剖面图,或两者重叠图。
(1)地形剖面图的判读方法
①仔细读图例、比例尺(包括垂直比例尺和水平比例尺)、剖面线的方向和经纬度位置、注记及图例说明
②根据地势起伏状况,读出沿剖面线各点的海拔、相对高度,分析海陆分布和地形分布特征
③确定剖面线所在的大洲、大洋、国家或地区位置
④将地形剖面图所显示的地势起伏状况、海拔、地貌类型及地形特征等与该地区的地形进行对照,判断地形区的名称
⑤最后根据该地形剖面图所示位置及地形等,判断其气候类型、自然带类型等各种地理事象,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2)地质剖面图的判读方法
(2019·江苏高考)下图为某次地质野外考察时拍摄的照片。
照片中界面M之上的“甲”是一水平岩层,界面M之下的“乙”是一向斜,“丙”是地表沟谷,N是岩层层面。
读图回答(1)~(2)题。
(1)界面M反映的地质含义不同于N的是( )
A.沉积物变化B.古气候变化
C.古环境变化D.构造运动变化
(2)该区域( )
A.甲抬升前持续接受沉积
B.乙形成时代晚于甲岩层
C.乙形成后经历长期侵蚀
D.丙是背斜受侵蚀的结果
答案(1)D (2)C
(2018·全国卷Ⅰ)下图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
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
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洪水期河水能淹没T0。
据此完成1~3题。
1.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 )
A.T0B.T1
C.T2D.T3
答案 A
解析据材料可知,洪水期河水能淹没T0,说明平坦面T0仍在接受河流泥沙的堆积,因而平坦面T0面积仍在扩大,故A项正确。
2.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 )
A.T3形成时期B.T2形成时期
C.T1形成时期D.T0形成时期
答案 A
解析河流流速越大,搬运能力越强,沉积砾石的平均砾径越大。
据材料可知,平均砾径T3最大,故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T3形成时期,A项正确。
3.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 )
A.持续下降B.持续抬升
C.间歇性下降D.间歇性抬升
答案 D
解析据材料可知,目前接受沉积的断面海拔最低,较早时期的断面海拔较高,说明地壳不断抬升,排除A、C两项;四个沉积断面不连续,说明地壳经历了间歇性抬升,故B项错误,D项正确。
特色专项增分练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9·湖北宜昌元月调研)地下水库是利用天然含水层、储水构造、溶洞或建筑地下截水坝截蓄地下水而形成的贮水空间,并可与地表水联合调度,是人类利用水资源的一种新途径。
下图为华北某滨海地下水库示意图。
读图,完成1~3题。
1.下列关于地表水库与地下水库相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均需建筑截水坝
B.将水储存在峡谷、洼地中
C.水源补给方式相同
D.调节了水资源的季节分配
答案 D
解析据材料可知,可利用天然地下空间建设地下水库,也可建筑地下截水坝截蓄地下水而形成贮水空间,因而地下水库不一定需要建筑截水坝,A项错误;地表水库将水储存在峡谷、洼地中,地下水库将水储存在地下空间,B项错误;水源补给方式不同,分别是地表水补给和地下水补给为主,C项错误;均调节了水资源的季节分配,D项正确。
2.图中地下水坝的主要功能有( )
①拦截地下径流②防止海水入侵③减少海水侵蚀
④抬高地下水水位⑤缓解土壤盐碱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③⑤ D.②③
答案 B
解析地下水坝能够拦截、蓄积地下径流,①正确;该地下水库位于沿海地区,可防止
海水入侵,②正确;坝外地下水水位降低,海水侵蚀增加,③错误;根据图中建坝前后水位可知,水坝抬高地下水水位,④正确;地下水水位升高,可能加重土壤盐碱化,⑤错误。
3.下列地区最适宜建筑地下水库的是( )
A.花岗岩为主体的某大型山谷
B.云贵高原某大型地下溶洞
C.多孔质石灰岩为主体的某背斜山
D.渤海沿岸某淤泥质湿地滩涂
答案 B
解析据材料可知,地下水库一般有良好的地下空间储存地下水,云贵高原某大型地下溶洞可储存地下水,故B项正确;花岗岩为主体的某大型山谷适宜储存地表水,背斜不是储水构造,沿海淤泥质湿地滩涂不适宜建地下水库,A、C、D三项错误。
(2019·北京石景山期末)下图为某河谷地质、地貌剖面图,图中地层年代由①到③变老。
图中阶地(用T表示,数字下标表示阶地的级数)指由河流作用形成的高出洪水位的阶梯状地貌。
此河段阶地主要由于地壳抬升形成。
读图,完成4~5题。
4.对河谷处地质构造类型及两侧地壳抬升幅度的判断,正确的是( )
A.向斜东侧大B.背斜东侧小
C.向斜西侧大D.背斜西侧小
答案 C
解析从题干上看,地层年代由①到③变老,图中河谷处的岩层呈现中间新、两翼老的特点,说明该河谷的地质构造为向斜。
图中河谷西侧的阶地较东侧陡,说明西侧地壳抬升幅度大。
5.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乙比甲更可能出现聚落
B.丙比丁更可能出现溶洞
C.阶地T2的抬升晚于T1
D.甲地点以侵蚀作用为主
答案 A
解析河流沿岸的聚落要考虑洪水灾害。
甲地海拔低,在丰水期易被洪水淹没,乙地海
拔较高,乙比甲更可能出现聚落,A项正确;溶洞岩石类型是石灰岩,图中丙是页岩,丁是石灰岩,B项错误;T1和T2都有沙、卵石,但T1上覆盖有黏土,说明了阶地T2抬升早于T1,C项错误;甲地点有大量的黏土,说明了以流水堆积作用为主,D项错误。
“江流在前,雪峰镇后,沃土环绕。
一楼住牛羊,二楼做厨房,楼顶晒谷粮,三楼为居室,四楼敬神明,顶上建碉房。
农耕、畜牧、生活、贮藏、战斗,你所需要的一切,都在这里。
高可超过50 m,屹立于不可能之处,经历地震、战争,千百年不倒。
”这是对右图示意的我国某少数民族传统建筑的描述。
据此完成6~8题。
6.该建筑可能位于( )
A.华北平原B.塔里木盆地
C.横断山区D.内蒙古高原
答案 C
解析读材料可知,该建筑为我国少数民族传统建筑,即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可把华北平原排除掉;再读图文材料可知,当地有农耕、畜牧、经堂、佛龛,塔里木盆地位于新疆南部,当地居民主要信奉伊斯兰教;该地区“江流在前,雪峰镇后”,有雪峰、有大江,横断山区山河相间的地貌最符合该特征,C项正确;内蒙古高原地势平坦,平均海拔1 000米左右,没有雪峰存在。
7.图示建筑特点与其原因对应正确的是( )
A.牛羊住室内—夜晚气温低
B.窗户较小—太阳辐射强
C.打麦场在楼顶—农业单产低
D.楼顶设置水槽—缺水
答案 A
解析根据上题分析可知,该区域地势高,空气稀薄,夜间大气的保温作用弱,气温低,为预防牲畜冻伤,牧民将牛羊召回室内,A项正确;该区域窗户较小,是因为寒冷风大,B项错误;因为这里土地缺乏,半农半牧,农业生产规模不大,小麦等农作物可运回家中,在屋顶堆放和脱粒,C项错误;该地为横断山区,有大江和雪峰,不缺水,D项错误。
8.农业社会时期,制约该地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 )
A.地形、热量B.水源、地形
C.土壤、光照D.热量、水源
答案 A
解析根据上题分析,该地区为横断山区,地势起伏大,平原面积小,耕作农业面积小。
且海拔高、热量不足,影响农作物生长,所以在农业社会时期,制约该地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和热量。
(2019·宁夏大学附中一模)草原犬鼠(土拨鼠)白天活动,善于挖掘洞穴。
其洞穴有两个出口,一个是平的,而另一个则是隆起的土堆(如下图),使地面上的风吹进了洞穴,形成了“穿堂风”,给犬鼠带去了习习凉风。
据此完成9~11题。
9.上图犬鼠洞穴的“穿堂风”()
A.甲为气流出口
B.甲洞口气压比乙洞口较高
C.乙处气温较低
D.甲洞口地面气流流速较快
答案 B
解析其洞穴有两个出口,一个是平的,而另一个则是隆起的土堆,隆起的土堆使乙洞口处气流抬升,形成上升气流,气压较低。
甲洞口没有气流抬升,气压较高。
所以地面上的风吹进了洞穴,形成了“穿堂风”。
甲洞口气压比乙洞口较高,B项正确。
甲为气流进口,A 项错误;乙处受洞内气流影响,气温较高,C项错误;乙洞口地面气流流速较快,D项错误。
10.与“穿堂风”成因吻合的地理原理是( )
A.热力环流B.狭管效应
C.焚风效应D.温室效应
答案 A
解析来自洞穴内的上升气流,使洞内气压降低,图中甲处气流下沉补充。
与“穿堂风”成因吻合的地理原理是热力环流,A项正确;狭管效应受地形影响形成,不是热力因素形成,B项错误;焚风效应受地形影响形成,C项错误;温室效应指的是大气的保温作用,不能形成“穿堂风”,D项错误。
11.最有利于我国南方山区房屋形成“穿堂风”的是( )
A.房屋东西朝向,房前石质地面,屋后河流
B.房屋东西朝向,房前河流,屋后山林
C.房屋南北朝向,房前山林,屋后河流
D.房屋南北朝向,房前石质地面,屋后山林
答案 D
解析最有利于我国南方山区房屋形成“穿堂风”的是房屋南北朝向,房前石质地面,是阳面,受热升温快,气流上升;屋后山林是阴面,升温慢,气温低,气流下沉。
风由屋后吹向屋前,形成“穿堂风”,D项正确;房屋东西朝向,房前、屋后受热差异小,A、B两项错误;房前山林,屋后河流,前后受热产生的差异小,不易形成“穿堂风”,C项错误。
二、综合题(共56分)
12.(2019·河北保定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34分)
吐鲁番盆地是新疆天山东部南坡的一个古老的凹陷盆地,中部有火焰山横穿境内,把吐鲁番盆地分割成南、北两个部分。
山北为博格达山山麓的倾斜淤积平原,山南为下陷盆地。
吐鲁番盆地属于干旱的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干燥、多风,北部山地降水在300~400毫米之间,高山有冰雪,为盆地主要灌溉水源。
吐鲁番是我国重要的葡萄种植基地,但冬季低温对葡萄造成的冻害,严重危害葡萄生产。
图一为吐鲁番盆地位置示意图,图二为吐鲁番盆地地形地质剖面示意图。
(1)在吐鲁番盆地内部,火焰山山南地势明显低于山北,分析主要原因。
(10分)
(2)吐鲁番盆地气候干旱,但地下水资源十分丰富。
请解释原因。
(6分)
(3)吐鲁番盆地的绿洲多分布在盆地中部偏北的地方,为什么?(8分)
(4)分析吐鲁番葡萄冬季冻害严重的主要自然原因。
(10分)
答案(1)火焰山山南属于断裂下沉区域(下陷盆地)(或山北相对上升);由于火焰山的阻隔作用,从天山被流水携带下来的风化(或碎屑)物质在山北堆积,而山南受到保护(或山北为天山山麓的倾斜淤积平原,接受来自天山的流水沉积,而山南受火焰山的阻挡,沉积少);南部的觉罗塔格山(或南部山地)阻挡了来自山地以南的沙尘,盆地内风力大,山南风力沉积作
用较弱,所以地势较低。
(2)夏半年,北部高山有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下渗形成地下径流,吐鲁番盆地地势低洼,地下水汇集,所以地下水丰富。
(3)盆地内降水稀少,沙漠广布,但北部山地降水较多,高山常年积雪,有冰川发育,冰雪融水和大气降水汇流成河,通过地下径流向盆地渗流过程中,被火焰山所截,在山间沟谷呈泉涌出地面,(并汇流成河,)形成绿洲。
因此盆地的绿洲多位于接近水源的中部偏北的地方。
(4)吐鲁番盆地地处中纬度大陆内部,距离冬季风源地近,冬季降温幅度大;冬季太阳高度较小,昼长时间较短,气温较低;大气的保温作用差,昼夜温差大;地面沙漠、戈壁广布,降温快,冬季气温低;气候干旱,冬季降雪量小,积雪少,对葡萄的保温作用小。
因此吐鲁番葡萄冬季冻害严重。
解析第(1)题,结合材料信息“山北为博格达山山麓的倾斜淤积平原,山南为下陷盆地”分别分析南北地形的成因。
第(2)题,地下水丰富的原因从高山冰雪融水和雨水下渗条件等方面分析。
第(3)题,根据水源的差异分析绿洲分布。
第(4)题,冻害严重的主要自然原因主要分析影响气温的因素。
13.(2019·江西南昌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2分)
相关部门对云南省西部山区某自然村进行了农业普查,下图是该村地形剖面图,下表是该村不同海拔土地利用结构(%)。
该村面积约1.5平方千米,2018年户籍人口362人,常住人口286人。
农作物以水稻为主,20世纪80年代以来,水稻生产的熟制逐步发生改变,大部分由一年两熟改为一年一熟,海拔1 000米附近稻田一直保持一年两熟,成为该村的基本农田。
海拔(米) 700以下700~900 900~1 100 1 100以上
稻田86 91 51 0
住宅0 0 9 0
菜园0 0 22 0
(1)
(2)表中,该村“其他”土地包括多种利用类型,请列举其中3种主要类型。
(6分)
(3)说明海拔1 000米附近稻田成为该村基本农田的有利条件。
(6分)
(4)分析该村水稻熟制改变的积极意义。
(6分)
答案(1)少年儿童及老年人口比重高;青壮年人口比重小。
(2)林地(果园,茶园),水域(草地,荒地),交通用地(建筑用地,厂房,商店)。
(3)海拔高,昼夜温差大;位于阳坡,光照强(地形平坦,便于耕作);距离村庄较近,利于耕作和管理(耕作历史悠久,土壤肥沃)。
(4)减少劳动量,缓解劳动力不足的矛盾;改善水稻生长期水热条件,提升稻米品质;减轻土地压力,改善土壤肥力。
解析第(1)题,该村2018年户籍人口362人,常住人口286人,说明有大量劳动力人口外出务工。
该村常住人口的年龄结构特点是少年儿童及老年人口比重高,青壮年人口比重小。
第(2)题,土地利用类型除稻田、住宅、菜园外,其他类型还有林地,如果园、茶园等,有水域、草地、荒地等,有交通用地、厂房、商店建筑用地等。
第(3)题,该村海拔1 000米附近稻田一直保持一年两熟,成为该村的基本农田。
农业生产条件主要从气候、地形、土壤、历史等方面考虑。
海拔高,昼夜温差大,利于养分积累。
结合图中文字,该稻田位于阳坡,光照强。
根据剖面曲线形态,该海拔坡度较小,说明地形平坦,便于耕作。
根据横轴数值,该稻田距离村庄较近,利于耕作和管理。
该地耕作历史悠久,土壤肥沃。
第(4)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水稻生产的熟制逐步发生改变,大部分由一年两熟改为一年一熟。
熟制减少,对劳动力需求减少,能缓解劳动力不足的矛盾。
能够选择最佳生产时段,改善水稻生长期水热条件,提升稻米品质。
有利于减轻土地压力,改善土壤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