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听课记录范文物理听课记录及评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听课记录范文物理听课记录及评析
科目:物理
课程章节:圆周运动
教学过程及方法:
1、让学生了解做圆周运动的物体的共性和个性,展示一些物体的圆周运动情景。

2、通过生活实例或多媒体资料,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做圆周运动的物体有运动快慢与
转动快慢及周期之别。

3、根据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引导学生认识弧长与时间的值保持不变的特点,进而引
出线速度的大小与方向。

优点:老师在课堂中采用实验演示、多媒体、电脑动画模拟辅助手段,帮助学生建立
形象直观的认识,降低难度。

结合课件引导学生认识到“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间的关系”这几个物理量,之间是有联系的,并引导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缺点:1、学习线速度的概念,应向学生指出线速度就是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瞬时
速度。

2、练习时应放手让学生做题,老师不应在旁边指点。

建议:在讲解圆周运动快慢与转动快慢及周期时,有必要引入相关的物理量加以描述。

1整体感觉
老师从新课程的理念出发,采取了分阶段逐渐深入的教学模式,由浅入深给学生创设
了一个开放的课堂,动态的课堂,充分让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

在轻松,平等的
氛围里让学生小试牛刀,初步品尝了科学探究活动中成功的喜悦,又通过教师的例题讲解
和习题落实了知识与技能目标。

从引入游戏,比较大象和芭蕾舞演员的压力作用的效果,
到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应用,还有课后留下的关于路面损坏情况的调查报告,无一不体
现了教师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在课堂教学中穿插了控制变量法和类
比法。

李老师落落大方,亲切自然,板书规范。

本节课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教学过程中的亮点
1引入——以竞赛的形式创设了男女生比赛切萝卜的情景,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眼球,激发了他们的兴趣。

因为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源源不断的
动力。

在进入新课时,怎样把一个切萝卜的秘诀转化成一个具体的物理问题呢?李老师体
现了课堂引导者的作用,通过三张图片,引导学生通过图片中的共同点得出了压力的概念,
并强调了压力在什么情况下等于重力,为学生提出问题和猜想与假设做了知识与技能的铺垫。

2探究部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生亲身体验,观察自始至终。

例如:利用身边随手可得的铅笔的笔头和笔帽做了效果不同的对比实验,贴近生活,给学生的体
会深刻。

再比如在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中,虽然课本对这个内容进行了介绍,但李老师并
没有拘泥于课本,纸上谈兵,而是让学生充分经历这个阶段,提高了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有的同学就设计了利用同一块橡皮泥,比较拉力不同的时候绳对橡皮泥拉痕深浅不同的实验,非常不错。

在设计实验时,老师充分融入到学生中,成为他们的合作伙伴。

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及
时的帮助和指导。

如:在进行实验时应该采用什么方法?怎样显示出压力作用的效果?
在这几个过程中,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运用科学方法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

课堂的
气氛和谐,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学生收集信息,积极寻求着现象中的因果关系,并
归纳总结,最后两个同学一组上台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口
头表达能力。

3在知识的传播中注重方法。

如: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启发学生用控制变量法设计进
行实验,在引入压强概念的时候又让学生类比速度的观念和表达式。

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教
师的方法中得到了逐步的提高.
4规范化。

李老师在讲授例题和学生通过视频展示平台展示解题过程时,对书写、单位、科学记数等等方面,做了进一步的规范和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严谨的科学
态度。

5多媒体辅助与板书相得益彰。

多媒体展示精美的图片和受力分析,视频展示平台展
示解题过程,板书规范、美观,三者相互配合默契。

课件只能展示教师预设的教学资源,
而课堂是动态的,利用合理规范的板书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补充,课堂因此真实而生动。

3改进意见
但是教无定法,每一位老师对每节课都有自己的看法和做法。

我谈谈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觉得几个值得商榷的地方和我的改进建议。

1在课堂的引入部分,用游戏和竞赛的方式能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但是要注意实验
的方便和安全性。

学生对刀具的使用并不熟练。

在日常的生活中,关于压强的例子随处可见,我建议可以用细线和细绳来比较切割肥皂的难易程度来比较压力作用的效果。

2在概念的教学上,要注意学生的理解,突破难点。

在本节内容中,压力和压强的概
念是难点,学生也容易弄错。

所以在教学中要予以强调。

如:压力的概念中有两个关键词:
垂直和表面。

在压强中,对压强表达式中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应该用有效的
教学方式进行巩固和理解。

3在探究流程中,李老师是先要同学思考什么影响压力作用的效果呢?在让学生体验铅笔实验,我认为这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是否改为先让学生体验实验,在体验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进行猜想。

4在学生提出猜想时,老师不应该对猜想带有过多的指向性痕迹,否则探究性实验就可能变成验证性实验。

我在上这节课时,就有的同学提出压力作用的效果可能与接触面的材料有关等可能。

在充分展示了学生的多种猜想之后,老师在从主要因素、次要因素,因素有关部门因素和无关因素等方面逐步筛选,确定探究的课题。

不能因为教师的种种原因而使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

5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老师和学生可以充分交流和合作,使一些现象更加的直观和明显。

如学生实验中海绵的形变效果不明显,可以选择质地松软的体积更大的海绵块,并且在海绵的侧面画上一些黑白相间小格,通过格子形状变化的情况来显示出压力作用效果的不同。

一节物理实验课的各个课堂教学环节到底有多少东西值得探究,通过参加泰安市初中物理实验优质课评选活动观摩,我找到了答案。

3月13-15日,泰安市初中物理实验优质课评选活动在泰安市东岳中学进行,我有幸被学校选派去参加了观摩,真是受益匪浅,下面是个人的一些体会。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对学习物理教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新教材中演示实验和探究实验贯穿初中物理教学的始终。

这次为参赛教师设置的课题是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3节《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探究实验。

本节是在学习了欧姆定律以后,对欧姆定律的一个重要应用,也就是伏安法测电阻。

老师们在这节实验课的设计上可谓是各有千秋,亮点纷呈,主要有一下表现:
一、导入方式多样
1、由问题导入。

比如“物理学中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用什么物理量来表示”“电阻”,“小灯泡是我们比较熟悉的用电器,那么一个小灯泡的电阻会有多大呢,同学们想不想知道?”。

2、实验现象引入。

利用实验演示滑动变阻器改变灯泡的亮度,学生观察,老师提出问题:小灯泡在亮度改变的过程中有哪些物理量发生了变化?下面同学们多数会想到电流和电压,但是电阻会不会发生变化,同学们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那么到底电阻会不会发生变化,提出问题,引入实验。

二、矛盾问题的处理技巧
1、有没有直接测量电阻的工具。

在这个问题上有的老师说没有,这是不对的,肯定是有的,但是这里产生一个问题,如果说有,同学们会说,既然有直接测量的工具,那就像测电流和电压一样去测量电阻不就完了吗,还要做什么探究实验。

所以这个问题,有的
老师处理的就很好,他首先承认有,但是他说我们条件有限现在我们实验室不具备,那么
除了直接测量
以外,我们还有没有办法间接测量呢,引入伏安法的原理,很科学,过度也很自然。

2、测量结果求平均值的问题。

定值电阻随温度变化很小,可以认为电阻不变,可以
按照“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消除误差,得到电阻大小。

但是小灯泡有所不同,它的电阻随
温度变化明显,每次测量的数值实际也是不同的,而且是温度越高电阻越大,这个时候,
就不能求平均值了。

有的老师没有提这个问题,有的老师就讲的很清楚。

三、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明显
参赛老师在这方面都做得很好,不管是导入新课,还是展开实验,理顺实验环节,明
确注意事项,设计电路,设计数据表格,分析数据,总结结论等等各个环节,都以学生的
主观认识为基础,放手让学生去想,去设计,教师以问题为引导,但答案都是从学生口中
讲出来的,推动了学生的思维,完成了思维过程,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效果明显。

四、现身说法,自我展示,对比提高
在本节课中老师们都利用了分组实验的基本模式,有的老师就充分利用了这种小组之
间对比竞争的有效基础,在每个问题和实验环节上都设计展示和对比,让学生自己就找到
了好答案的优点和坏答案的不足,从而警醒自己,完善提高。

比如在设计实验电路和数据
表格时,有的老师就对其中两组的设计结果进行了展示对比,让同学们自己比较谁好谁坏。

这样一展示效果不言而喻,使学生便于理解,印象深刻。

五、评估交流部分重要性的体现
这次参赛的多数老师多数都对实验探究的前期准备和中期过程做了细致认真甚至精妙
的设计,但是对结论得出后的评估交流几乎没有涉及。

有一位老师就注意到了这个环节,
她把学生在实验中已经出现的和可能出现
的错误利用投影作为案例一个个做了展示,针对性很强,与学生产生共鸣,让学生一
下就找到了自己数据测量产生错误的原因,这样一方面使学生加深了对整个实验探究的理解,另一方面,错误展示清晰明了,便于学生纠正自己在试验中的问题,规范实验操作,
顺利完成实验。

六、其他值得借鉴的地方
1、教师教态。

同一节课,不同的老师来上,效果确实是不同的,这里面与老师的教
学习惯,特别是教态,有很大关系。

有的老师在讲课时,落落大方,声音洪亮,掷地有声,配合适当的肢体语言,带动效果明显,掌控课堂的能力很强,学生专注度高。

而有的老师,总是走来走去,说话轻声细语,缺少力度,使学生找不到教师的规律,摸不清步调,师生
配合效果欠佳,学生参与度和积极性大大的受到影响。

还有我发现,老师在走动当中说的话,学生很少能听进去,只有站定不动郑重其事的讲话,学生才认为是该听的而且是重要的。

2、变抽象为形象。

在这节实验课中,在探究实验的最后,通过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小灯泡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之后,稍一总结这节课就可以结束了,多数都是这
样设计的。

但有一个老师在实验最后,为了更加直观形象的证实这一规律,她又亲自做了
一个演示实验,自己准备的灯丝,就把这根灯丝连接到电路里,用酒精灯直接给灯丝加热,然后观察与它串联的电流表的示数变化,确实看到电流表示数变小了,说明自身电阻变大了,给听课学生一个不容置疑的物理规律。

像这个规律,如果学生没有亲眼看到,直接告
诉他,往往学生对温度对电阻的影响程度没有概念,理解不深,甚至似信非信。

以上是我此次听课活动的一点感受,也是收获,对我的教学工作有很大启示,我在今
后的教学中我会积极借鉴运用,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同学们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