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铁生: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铁⽣:死是⼀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个必然会降临的节⽇在⼀个本应横冲直撞、骄傲前⾏的年纪,⼀个名叫史铁⽣的青年残废了双腿。
于是他整⽇在⼀个叫地坛的园⼦⾥苦思冥想,对着满园荒芜真诚发问,想弄明⽩⽣死。
后来他想明⽩了,在⼀本叫《我与地坛》的书⾥写道:
'⼀个⼈,出⽣了,这就不再是⼀个可以辩论的问题,⽽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个事实;上帝在交
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
个必然会降临的节⽇。
'
这与存在主义的哲学理念———'存在先于本质'不谋⽽合。
加缪曾在《西西弗的神话》⾥写
道:'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只有⼀个,那就是⾃杀。
判断⼈⽣值不值得活,等于回答哲学的根本
问题。
'存在是上帝给的事实,存在中所经历的遭遇也是上帝给的事实,尽管史铁⽣⼀度痛苦迷
惘,最后仍然接受了这个事实。
这种接受对于他来说是深刻思考后的结果,不是从哲学史⾥摘
取⽽来的,是浸泡着苦难曲折⽣长出来的。
史铁⽣洞察苦难与存在相连, 若要彻底弃绝苦难,便意味着选择死亡。
可是死亡并不是救赎之
道,⽣与死不过是时间安排给⼈类上演的节⽬,所以⼀切都应当顺其⾃然。
由是,他从全新的
视⾓观照⽣命残缺:⽣命残缺是⼀种客观存在,残缺者的⼈⽣出路是如何承担苦难,⽽不是抱怨
命运不公;甚⾄残缺与完美是相辅相成的,残缺有可能成为残缺者⼈⽣中的⼀笔财富。
由是,
他在命运施加的冤屈⾥完成对苦难的超越,得出结论:⼈⽣的关键是过程,能否达到⽬的并不
重要;死亡是⽣命个体的终结与必由之路,但⽣命是永恒的,因为对于⼈类这个物种⽽⾔,任
何⼀个新⽣命都是我的再⽣。
'千古艰难唯⼀死',⾛上救赎之路后,史铁⽣转⽽思考⽣的问题。
他在《⾃⾔⾃语》⾥总结出了⼈⽣的三种根本困境:
'第⼀,⼈⽣来注定只能是⾃⼰,⼈⽣来注定是活在⽆数他⼈中间并且⽆法与他⼈彻底沟通。
这意味着孤独。
第2,⼈⽣来就有欲望,⼈实现欲望的能⼒永远赶不上他欲望的能⼒,这是⼀个永恒的距离。
这意味着痛苦。
第3,⼈⽣来不想死,可是⼈⽣来就是在⾛向死。
这意味着恐惧。
'
这些困境都指明⼈与⽣俱来的局限是能⼒与愿望之间的永恒距离,⽽⽣命的⽬的就是不断跨越困境的过程。
对于史铁⽣来说,跨越的⽀点就是写作。
他说:'活着不是为了写作,⽽写作是为了活着。
''只是因为我活着,我才不得不写作。
或者说只是因为你还想活下去,你才不得不写作。
'拖着残废的⾝躯,他在地坛⾥⼀遍⼀遍地思考与抉择,在'为何活'的疑问⾥,在⽣与死之间,他选择向着希望⽽⽣的结果。
在'如何活'的问题下,他选择了写作,找到⼀个活下去的⽀撑就重新找到了⽣命的起点。
⽽地坛,成为⼀个作者沉思的地点,成为作者寻找⽣命意义的场所。
在这⾥,他遇见种种⼈⽣姿态,欣赏种种世间景象,感受时间与万物,思考⼈⽣与世界的关系,每⼀次思考都是⼀次⽣命的开始,这样的⽣命才不显得那么荒凉。
周国平曾说:'史铁⽣可能是中国当代最具有⾃发的哲学⽓质的⼩说家。
⾝处⼈⽣的困境,他⼀
直在发问,问⼈⽣的意义,问上帝的意图。
对终极发问构成了他与世界的根本关系,也构成了他写作的发源和⽅向。
'史铁⽣以⾃⼰的⽣命体验为蓝本进⾏创作,写下他所悟出的⽣命哲学,他将⾃⼰经历苦难后悟出的哲理融于创作中,使得⽂章在质朴平淡的外表下却蕴含着思辨的哲学⽓息。
他从不慷慨陈词,只是在那⼀⽚平和绵延的情绪中,给予⼈启迪与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