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历史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试题
1.对“情”和“趣”的提倡成为明代后期诗文理论突出的现象之一。

汤显祖说“世民为情,情生诗歌”;
袁宏道说“世人难得者唯趣”,“入理愈深,然去趣愈远矣”,因此提倡“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出现
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①程朱理学的日益僵化
②商业的发展与市民阶层的扩大
③再现挑战正统、提倡个性的思想活跃局面
④西方人文主义兴起并传入中国
A.①②③B.②③
C.①②D.②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提倡“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反映了商
业的发展与市民阶层的扩大,也说明程朱理学的日益僵化,故①②项正确,故答案为C项;③中
的“再现”不符合史实,西方人文主义兴起于古希腊时期,故③④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明清思想活跃局面出现的背景
2.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革》中指出:“……中国历史上社会秩序稳定的一个伟大时期。

……欧洲却经历了一系列翻天覆地的现代化发展……如果能更好地了解这几百年来的中国历史,我们
应能发现不少的革新和发展。

”作者所说的“革新与发展”在思想领域的的表现是
A.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B.西汉时期的新儒学
C.宋明时期的理学D.明清时期的批判思潮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依据材料中文字“欧洲却经历了一系列翻天覆地的现
代化发展”可以判断出此时欧洲处于15-16世纪的社会转型时期,即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
会迈进,此时的中国正处于明清时期,故本题选择D项;其他选项时间不符合。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产生背景
3.王阳明说:“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下列
与该思想一致的是( )
A.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B.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

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C.耕稼陶渔之人即无不可取,则千圣万贤之善,独不可取乎?又何必专门学孔子而后为正脉也D.中国民不拜天,又不拜孔子,留此膝何为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中的“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
孔子者乎!的意思是不能专门学孔子而后为正脉”,和C中的“又何必专门学孔子而后为正脉也”是
相同的。

所以C与该思想就是一致的。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求之于心
4.明代学者王夫之称唐朝后期出现了“立国于西北而植根本于东南”的局面,其含义为()
A.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分离B.经济重心南移改变政治格局
C.大运河改变南北经济格局D.西北边防与东南海防的并重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古代经济重心
开始南移,到了宋代,经济重心移到了南方。

而材料中所体现的局面体现为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
的分离。

所以答案选A。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经济重心南移
5.“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

”这句话最符合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A.王守仁B.陆九渊
C.李贽D.黄宗羲
【答案】C
【解析】主要考察教材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

材料的意思是“真正的圣人,不会太过斤斤计较,以
严格的要求来衡量每一个人,所以在他看来,世界上的每个人都是圣人。

”C正确。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李贽
6.顾炎武说:“心不待传也,流行天地间,贯彻古今而不同者理也,理具于吾心而验于物。

心者,所以统宗此理而别白其是非,心学二字,《六经》、孔孟所不道。

”材料实质上表明顾炎武
A.对陆王心学持批判态度B.大力倡导“经世致用”
C.肯定心学的修身养性功能D.以拯救时代为己任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

大意是:心是用不着传的,在世界上,古往今来,最一致的就是事物的理。

他以“心”为气之心,“所以具众理而应万事”,统宗众理,区别、评判是非、贤否、得失、治乱而能在事物中得到验证(的东西),是人人同具的一种思维能力,没有什么真传,在六经和孔子孟子这些圣人所没有倡导的。

简言之,心学中的传心,已经脱离了传统儒家孔
子孟子这些圣人的本真,落入禅学的路子。

不值得提倡。

A正确;C错误;BD没体现。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顾炎武
7.中国古代一位思想家主张:穿衣吃饭就是“人伦物理”,人不能脱离基本的物质生活去空谈仁义
道德。

他是
A.李贽B.黄宗羲C.王夫之D.顾炎武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识记能力,比较容易。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穿衣吃饭,即是
人伦物理”这句话是由李贽提出的。

所以答案选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李贽
8.中国古代晚期思想也是符合世界潮流的,如黄宗羲的“贵不在朝廷,贱不在草莽”,这一观点体
现了 ()
A.变集权为分权,变专制为自制
B.主张治天下皆决于学校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工商皆本
【答案】C
【解析】四个选项都符合历史潮流,也都是黄宗羲的观点,但是A、B、D三项与“贵不在朝廷,
贱不在草莽”的信息不符。

材料体现了平等的思想,只有C项正确。

9.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明清)在这个时期,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
进展……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

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清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

这里的“反动”是指 ()
A.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丧失
B.对传统儒学地位的彻底否定
C.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
D.倡导“自由”“平等”思想
【答案】C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认识和把握历史事物本质的能力。

“反动”指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对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故选C。

A项不符合史实,B、D两项均不符合三大思想家的主张,排除。

10.明清之际有学者提出:“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

……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

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

”以下属于他的主张的是
A.反对以孔子是非为标准B.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
C.主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D.物质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天地之化日新”是指世间的变化又是每一天在更新,体现了王夫之的古代唯物思想,A项对应李贽,B项对应黄宗羲,C相对应顾炎武,物质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符合王夫之的思想认识,故选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明清批判思潮(王夫之、黄宗羲和顾炎武的思想)。

11.“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辅,而非求以相病……遁其有无,官民农商,各安其所而乐其生,夫是以为至治之极”。

与此观点相似的是
A.“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B.“生民在勤,所宝惟谷”
C.“工农商虞本为一体,皆富民之政”D.“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
【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辅,而非求以相病”可以得出材料的观点为突出农业和商业同等重要,互为补充,而C项强调工商皆本,与材料的观点相符,所以选C
【考点】中国传统主流思想文化的演变·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顾炎武工商皆本
12.黄宗羲在他所著的《学校》里指出,“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非是于学校”,“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

这说明他
①没有从根本上否定君和臣
②主张推翻君主专制
③主张学校拥有对执政者的监督权
④有近代民主政治的思想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黄宗羲的思想主张。

从材料可以看出,黄宗羲虽然批评君主专制,但没有主张推翻;他主张学校有对君权的监督功能,这一思想有近代民主政治的意味。

故C项正确。

13.明末李贽说:“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孔子而后足也。

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材料表明李贽
A.主张学以致用B.维护封建礼教
C.反对迷信崇拜D.倡导自由平等
【答案】C
【解析】明末李贽提出孔子不是天生的圣人,儒家思想也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是非标准依
照时代变化而变化,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所以选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思想活跃局面·李贽
14.戴震主张“理存于欲”“人生而有欲、有情、有知,三者,血气心知之自然也”。

与戴震主张相似
的思想家是()
A.李贽B.黄宗羲C.顾炎武D.王夫之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明清之际的思想家。

李贽强调人的正当私欲,认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这与戴震的“有欲、有情、有知,三者,血气心知之自然”一致,因此答案为A项。

15.柳宗元在《封建论》中指出,秦始皇建立帝国,以郡县取代封建,固然出自“一己之私”,却成
就了“天下之公”。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批评皇帝是“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以满足君主“一己之私”。

以下对其二人的观点,理解正确的有()
①柳宗元的目的是肯定帝制的合理性
②黄宗羲对帝制的批判符合当时的社会现实
③二人所处时代不同,评论的对象不同,但都有其合理性
④两种观点都批判了中央集权制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②③D.①②③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柳宗元肯定的是郡县制而不是帝制;黄宗羲生活在明末
清初,君主专制不断强化,社会黑暗,所以他的批判符合当时的社会现实。

16.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作出了总
结性批判,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出一个脱离程朱理学樊篱的、异质的新思想系统。

”材料所说的“异质”()
A.体现了新兴市民阶层的诉求
B.没有突破先秦儒家思想的范畴
C.是封建晚期“西学东渐”的产物
D.对当时中国的社会转型影响巨大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清时期的启蒙思想。

由题干信息,可知“异质”指的是黄宗羲等人的民主
启蒙思想,这一思想是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结果,与此对应的为A项。

17.“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宰相始也。

原夫作君之意,所以治天下也。

天下不能一人而治,
则设官以治之,是官者,分身之君也。

”黄宗羲这一思想的主旨是
A.分散君权,实行众治B.君主让权,实行立宪
C.权力分立,相互制约D.恢复礼制,设立宰相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根据材料的描述可知,黄宗羲把明朝治理的
不善,归罪于宰相撤消之故,因此主张恢复宰相制,]由宰相协助或代行皇帝批文,使皇帝不能独断,宰相也不能独行其事,最大限度地避免朝纲独揽的弊病。

所以答案选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黄宗羲
18.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孰知今日之清谈,有甚于前代者;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谈谈
孔孟……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宗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以
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

”其主张是
A.清谈误国,倡导精研心性B.弘扬理学,恢复孔孟之道
C.实行仁政,反对君主专制D.反对空谈,主张经世致用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明清之际顾炎武等人的“经世致用”思想,意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调用所学知
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由“今之清谈谈孔孟”等可知作者反对程朱理学的空谈,主张关注现实经世致用,D正确。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顾炎武
19.“二千年以来无议论,非无议论也,以孔夫子之议论为议论,此其所以无议论也。

二千年以来
无是非,非无是非也,以孔夫子之是非为是非,此其所以无是非也。

”李贽的这一观点反映了
①儒家思想曾长期占据统治地位②清代前期思想界的活跃局面
③作者否定帝权的主张④作者反对盲从孔子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二千年以来……以孔夫子之议论为议论……以
孔夫子之是非为是非”,体现出儒家思想的影响,长期占统治地位,①正确。

“此其所以无是非也”,体现出压制下的畸形发展以及作者的不满,②错误,④正确。

③材料无法体现。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李贽的思想
20.李贽批评道学家说:“阳为道学,阴为富贵,被服儒雅,行若狗彘。

”有其他人说:“属于人的
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

这是我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下列表述与这
两人的思想有关的是
①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②都宣扬了个性自由和解放
③都具有思想启蒙意义④都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愿望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从材料的描述中可知,这两个人的思想是商
品经济发展的产物,都宣扬了个性自由和解放,在当时都具有思想启蒙作用;李贽是儒学的代表
人物,代表地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所以答案选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李贽
21.(18分)阅读以下中外名人论述孔子的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虽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耕稼陶渔之人即无不可取,则千圣万贤之善,独不可取乎?又
何必专门学孔予而后为正脉也"。

——李贽《焚书》(1 590年)
(1)归纳材料一中李贽的基本观点,这种观点的出现反映了儒学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分)材料二“我全神贯注地读孔子的这些著作,我从中吸取了精华,除了最纯洁的道德之外我从未在
其中发现任何东西,并且没有些许的假充内行式的蒙骗的味道。

"。

“在这个地球上曾有过的最幸
福的并且人们最值得尊敬的时代,那就是人们尊从孔子法规的时代。


——【法】伏尔泰《哲学辞典》(1764年)
(2)材料二的观点与材料一有何不同?结合所学分析伏尔泰提出这种观点的原因。

(5分)
材料三孔子……为大地教主。

生于乱世,……改除乱世勇乱争战角力之法,而立《春秋》新王行
仁之制。

……此制乎,不过其夏葛冬裘,随时救民之言而已。

——康有为《孔子改制考·叙》(1892年)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分析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及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观因素。

(4分)
材料四总而言之,孔夫子之在中国,是权势者们捧起来的,是那些权势者或想做权势者们的圣人,和一般的民众并无什么关系。

……孔予这人,其实是自从死了以后,也总是当着“敲门砖"的差使的。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1935年)
(4)材料四中鲁迅对孔子的评价角度与其他三则材料有什么不同?列举两例史实论证鲁迅的观点。

综合上述材料,阐述我们该如何正确看待历史和评价历史?(6分)
【答案】(1)观点:认为孔子并非圣人,反对盲目崇拜孔子。

(1分)
变化:明朝后期,儒家思想受到了怀疑和挑战。

(2分)
(2)不同:材料二高度推崇孔子。

(1分)
原因:天主教会与封建专制统治的强大、愚昧与黑暗;西欧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要求在思想领域开展反封建斗争;伏尔泰借儒家思想的理性、道德为武器来抨击欧洲封建制度
(孔子提倡道德自觉,注重政治与人事,“敬鬼神而远之”的思想与伏尔泰的反对君主制度,提倡
自然神论,批判天主教会,主张言论自由的思想产生了共鸣);当时东西方文化交流不畅,伏尔
泰对中国实际情况存在认知偏差。

(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3)特点:托古改制(打着孔子的旗号宣传维新变法理论)。

(2分)
因素:利用孔子权威减少变法阻力;变法维新面临形势严峻,想依托孔子“避祸”;自幼受儒家文化
教育,信奉孔子的学说。

(2分,答出一点即可)
(4)角度:前三则材料注重对孔子本身进行评价,鲁迅则从统治者对孔子的利用角度来评价,
与真实的孔子有所区别。

(2分)
史实:①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②袁世凯尊孔复古,复辟帝制。

(2分)
认识:①真实的历史与书本上的历史(人们记载的历史)存在着主观的偏差;
②由于评价者所处的地位、立场,所掌握的史料,研究的方法或角度的不同以及时代的局限,对
历史会得出不同的解释与结论;
③人们常常利用曲解历史来为自己的主观目的服务;
④我们应该去伪存真,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历史。

(2分,本题为开放性试题,任答其中两点即可。

如答出其他观点,符合题意,也可酌情给分。


【解析】(1)依据材料中的“虽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又何必专门学孔予而后为正脉也”,可以
总结出李贽认为孔子并非圣人,反对盲目崇拜孔子。

结合所学知识,明朝中后期,儒学的正统地
位受到了质疑和挑战。

(2)依据材料中的“在这个地球上曾有过的最幸福的并且人们最值得尊敬的时代,那就是人们尊
从孔子法规的时代。

”,可以看出伏尔泰高度推崇孔子。

伏尔泰是法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其推
崇孔子的原因是为启蒙运动服务的。

故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启蒙运动的相关知识回答即可:天主教
会与封建专制统治的强大、愚昧与黑暗;西欧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要求在思想领
域开展反封建斗争;伏尔泰借儒家思想的理性、道德为武器来抨击欧洲封建制度。

(3)依据材料中“孔子……改除乱世勇乱争战角力之法,”结合所学《孔子改制考》的特点可知,
康有为是打着孔子的旗号宣传变法。

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观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是:利用
孔子权威减少变法阻力;自幼受儒家文化教育,信奉孔子的学说。

(4)第一小问依据材料四与前三则材料的对比可以看出,前三则材料注重对孔子本身进行评价,鲁迅则从统治者对孔子的利用角度来评价,与真实的孔子有所区别。

鲁迅认为孔子为代表的儒家
思想是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

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举例说明:①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②
袁世凯尊孔复古,复辟帝制。

第三小问结合材料及相关的史学理论,对于历史,我们应该去伪存真,以科学的态度对待。

由于评价者所处的地位、立场,所掌握的史料,研究的方法或角度的不
同以及时代的局限,对历史会得出不同的解释与结论。

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李贄的思想;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启蒙运动的背景;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思想·康有为的思想;新文化运动·鲁迅对儒家思想的批判
22.(26分)一个国家或文明要生生不息,就一定在多个领域有所传承和超越。

世界历史要承载
进步,各国或各文明之间就要有所联系,相互学习和借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个文明在文化上的连续性必须有以下两个方面的体现:一方面是,语言文字发展的连
续性,这是一种文化赖以流传的工具或形式的连续性;另一方面是,学术传统(其中尤其是直接
反映历史连续性的史学传统)的连续性,这是一种文化精神内容的连续性。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明清是中国历史上社会秩序稳定的一个伟大时期。

……不幸的是,在此期间欧洲却经历
了一系列翻天覆地的现代化发展……不过这并不表明明清两代便是历史的倒退,此间取得的成就
亦不容否认。

如果能更好地了解这几百年来的中国历史,我们应能发现不少的革新和发展。

中国
社会远非停滞不前,不过与西方相比其步伐较慢,程度较浅罢了。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革》
材料三:中国与外部世界的联系,……近代以后的情况与以前已有了很大的不同……如果离开这
个背景来考虑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问题,那么我们对于当时中国历史处境的认识,将不会超过道光
皇帝之流的清代统治者的水平。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四:当前,全人类正共同面临着一场新的文明转型,如果没有新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如果没
有新的全球资源配置体系的革新,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矛盾将会迅速激化,人类就有可能越不过
这次文明转型的门槛。

——潘岳《可持续发展与文明转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华文明在“语言文字发展的连续性”的表现。

(2分)(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之际在精神领域“革新与发展”的表现是什么?(2分)概括指出明清时期的社会发展相对西方而言,其步伐较慢、程度较浅的原因主要有哪些?(6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说明近代中国在政治和经济上是如何逐渐与世界联系在一起的?(6分)
(4)20世纪后半期至21世纪初,人类文明在政治、经济方面出现了什么趋势?(4分)根据材
料四,你认为中国如何做才能越过当前所面临新的文明转型?(6分)
【答案】(1)中国文字历经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等演变历程。

(2分)
(2)表现:明清之际出现的早期启蒙性质的民主思想(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批判
继承,使传统文化焕发生机)。

(2分)
原因:封建专制的强化;闭关锁国;自然经济;理学主导,思想控制;传统科技缺乏突破。

(答
出任意三点给6分)
(3)近代中国与世界的联系: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上丧权辱国;经济上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开埠通商)。

(6分)
(4)趋势:(政治)多极化趋势;经济区域集团化、经济全球化。

(4分)
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快科技进步与新技术的发展,开发新能源;参与建立全球资源配置体系的改革;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加大文明的交流与融合,促进和谐发展等。

(答出任意三点给6分,其他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但要紧扣材料)
【解析】(1)本问回答中国汉字的起源变的过程即可,中国文字由繁到简,历经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等演变历程。

(2)本问考查明清早期启蒙思想对儒学的批判与继承。

第一小问回答明清儒学思想析性质与进
步性;第二小问则应从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三个方面分析归纳明清早期启蒙思想出现的原因。

(3)本问以近代化切入考查鸦片战争的影响,从鸦片战争的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的影响来论述,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上丧权辱国;经济上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
界市场(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开埠通商)。

(4)第一小问抓住问题中的时间信息,依据时间信息分析当时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第二小问
依据材料四中的“新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全球资源配置体系的革新”、“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矛盾
将会迅速激化”等关键信息分析归纳。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汉字;中国传统文化主流
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明清批判思潮(王夫之、黄宗羲和顾炎武的思想);近代中国
的民主革命·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
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经济向全球化发展。

23.顾炎武指责李贽“无忌惮而敢于叛圣人”,黄宗羲谴责李贽“非名教之所能羁络”,王夫之以“循
礼”“秉礼”为“君子之道”,以“尊其尊、卑其卑、位其位”为理想政治局面,并强烈主张严君子、小人
之辨。

明清时期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专制主义还未进入崩溃阶段B.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
C.传统儒家思想在批判中继承D.李贽挑战理学权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