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现代史
第六章
一、名词解释
8.北洋军阀(清华大学1996)
北洋军阀是袁世凯建立的封建买办军事政治集团。

袁世凯为了控制北洋军,一开始就注意搜罗党羽。

其中最重要的有“北洋三杰”王士珍、冯国璋、段祺瑞等人,构成了后来北洋军阀的基干。

随着北洋军的扩充,袁世凯及其亲信结成死党,逐渐形成一个以袁世凯为头子的武装政治集团——北洋军阀集团。

1913年,袁世凯武力镇压了“二次革命”,建立专制独裁统治。

袁世凯死后,在帝国主义各国的分别收买和互相争夺下,分裂成直、皖、奉三系,后来为国民党新军阀所代替。

12.新文化运动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从第2卷第1号起更名《新青年》)。

它一出刊,便以对西方近代民主自由学说的热情宣传,对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和伦理道德的尖锐批判而引起了知识界的巨大反响,被公认为近代以来规模空前的新一轮文化启蒙运动的开始,这场文化启蒙运动史称五四新文化运动。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初期(1915-1919年)内容有三个:(一)提倡以近代西方民主政治、自然科学和人们对生活的理性态度为基本内容的民主与科学观念;(二)反对以儒学的传统伦理政治观念为核心的封建主义旧道德;(三)反对以文言文为传统形式的贵族性的封建礼教式的旧文学,提倡以白话文为新形式的现实主义的新文学。

五四新文化运动沉重地打击了辛亥之后政治思想领域的封建复古思潮,有力地抨击了从漫长的封建专制社会所承继下来的愚昧、迷信、盲从、虚伪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从而在知识界掀起了一个史无前例的思想解放潮流。

但是在新文化运动后期,马列主义的传入导致了新文化运动阵营的分裂。

新文化运动对知识界,尤其是对以大、中学校学生为主体的中等知识阶层发生了深刻的影响,大大加强了他们的国家主人翁思想和社会责任感。

知识分子的觉悟,爱国主义的张扬,必然要导致五四新文化运动所掀起的思想启蒙,向新的社会政治改造运动转化。

五四爱国运动是这个转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契机。

16.少年中国学会(华东师范大学99)
在新文化运动影响下,各地出现进步社团,宣传新思想的刊物逐渐增多。

1918年7月,李大钊等在北京发起少年中国学会。

它是五四时人数最多、存在时间最长的社团。

因为人数多,会员思想倾向并不相同。

18.和会拒约(华中师范大学2002)
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国在巴黎召开战后问题处理大会,实际上是战胜国的之间的分赃会议,作为战胜国之一的中国北洋政府当时也派出了代表团。

但在会上,掌控大会的强国竟然不顾中国合理要求,将德国在山东的权利转让给了日本。

此举大大损害了中国的主权,招致了中国各阶层的愤怒,直接引发了“五四运动”。

在各界爱国人士的抗议下,北洋政府的外交人员最后没有出席大会,拒绝在巴黎和会拟定的合约上签字,显示了中国人民的愤怒之情。

21.五四运动(北京师范大学2001、上海师范大学2002)
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北洋政府对外卖国、对内镇压,引起了国人的不满,而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更是刺激了这种不满情绪。

1919年5月4日下午,北京大学、北京高师等13所学校的学生3000多人,来到天安门前集会。

学生们手执“还我青岛”、“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等旗帜。

集会讲演后,向东交民巷使馆区进发。

至东交民巷西口,被使馆巡捕和政府军警拦阻。

游行队伍奔向赵家楼胡同曹汝霖住宅。

曹汝霖躲避起来。

正在曹宅的章宗祥被学生痛打。

学生捣毁了曹宅器具,并放火焚烧曹宅。

起火后,学生们陆续散去,军警将尚未离去的32人捕去。

“六三”以后,运动进入新阶段,工人阶级成为主力,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也参加入内。

上海掀起“三罢”运动,运动中心由北京移到上海。

声势浩大的运动给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以沉重打击,北京政府免去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三个卖国贼的职务。

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巴黎和约签字之日,中国代表没有出席会议,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这是五四运动取得的第二个成果。

这场运动外争国权、内除国贼,表现了彻底的反帝反封精神;还提高了中国人民的觉悟,哺育了一代人才;并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打下了基础,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而在其中形成的“五四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学生奋勇向前,关心着国家的兴亡。

24.中共一大(南京大学2005)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

大会通过共产党第一个纲领。

规定:党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采用无产阶级专政,废除资本私有制,直到消灭阶级差别;党采取苏维埃形式;凡接受党的纲领和政策,忠于党,由一名党员介绍,经党组织审查,经过半数以上党员同意,再经该地区执行委员会批准,可入党。

选举陈独秀、张国焘、李达组成中央局。

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张国焘为组织主任,李达为宣传主任。

中共一大标志着中共的成立。

在中国出现了一个完全新式的、以共产主义为目的,以马列主义为行动指南的工人阶级政党。

体现了中共立志在中国创建无产阶级政党和巩固同国际共
产主义运动统一的愿望。

25.新民学会(苏州大学2000、南京大学2004)
五四运动时期的重要进步社团。

1918年4月,毛泽东、蔡和森等于湖南长沙建立。

开始以“革新学术,砥砺品行,改良人心风俗”为宗旨。

1918年夏,组织会员赴法勤工俭学。

中共成立前,该会是湖南反帝反封运动的核心。

五四运动后,新民学会的多数会员接受马克思主义,学会性质发生转变。

1920年秋,毛泽东以新民学会为骨干,创办了文化书社,销售马克思主义书报。

学会宗旨改为“改造中国与世界”,并对建党建团问题进行讨论。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学会停止了活动。

27.直奉战争(复旦大学1999)
袁世凯下台以后,北洋军阀内部四分五裂,各地军阀为争权而混战。

直奉战争就是直奉两系在帝国主义支持下争夺中央政权的战争,其战争主要有两次。

第一次,奉系失败,张作霖逃回滦州。

双方接受英美的建议,在秦皇岛海面英国军舰上签订停战协定,以榆关为分界线,奉军撤出关外。

1924年江浙战争爆发后,北京政府下令讨卢。

孙中山、张作霖同卢永祥订有反直同盟,孙中山下令讨伐曹吴,张作霖起兵讨直。

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

吴佩孚任“讨逆军”总司令,迎击奉军。

双方都有海空军参战。

当两军在前方相持时,直系冯玉祥倒戈,发动北京政变,使直军被奉军打败。

28.联省自治(上海师范大学2003)
这是中国军阀混战时期,一些军阀政客、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级改良派鼓吹的主张。

前者利用自治名义,巩固地盘;后者想用自治改良政治,实现资产阶级民主。

1920年至1923年,形成大规模的自治浪潮。

代表性言论有章太炎的《联省自治虚置政府议》、胡适的《联省自治与军阀割据》等。

30.国民会议运动(复旦大学1999、安徽师范大学2006)
20年代中期反对军阀统治、要求建立民主政权的运动。

刚刚成立两年的中国共产党号召召开国民会议、结束军阀统治,制定宪法,争取成立国民政府。

这一主张被孙中山接受,1924年10月北京政变后,他应邀北上主持大计,发表《北上宣言》,号召建立国民会议预备会和正式的国民会议,以谋祖国的和平统一和建设。

在他北上途中,沿途宣传召集国民会议以定国是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并多次指派国民会议宣传员数十人分赴各省区推动全国各地的国民会议运动,各地的国民会议促成会等团体纷纷成立并通电表示坚决拥护国民会议,反对段祺瑞提出的善后会议。

1925年3月1日国民会议促成会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20多个省区的120多个国民会议促成会派出代表与会,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建立国民会议的运动。

31.迁都之争(北京师范大学2001、华中师范大学2002)
北伐军进占武汉后国民党内部关于迁都的争论。

1926年,国民党中央决定将国民政府及中央党部迁往武汉。

12月13日,在武汉成立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与国民政府委员临时联席会议,代行党和政府的最高职权。

1927年1月,国民政府明令定都武汉。

蒋介石起初赞成,但他看到两湖地区不利于他独裁,力主中央党部及国民政府暂驻南昌。

1927年1月,蒋介石乘第二批由粤迁汉人员经南昌机会,召开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临时会议,决定暂驻南昌。

共产党、国民党左派对蒋介石进行了斗争。

中央执监委员和国民政府委员扩大联席会议在武汉召开,中央党部、国民政府在汉办公。

3月,阻留在南昌的国民党中央委员和国民政府委员到武汉。

武汉在迁都问题上战胜了蒋介石,但不能实际阻止蒋介石。

32.五卅运动(华东师范大学2004)
五卅运动是由五卅惨案引发的近代中国规模最大的民族主义的民众运动。

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发生后,群情激愤。

当天深夜,中共中央再次召开紧急会议,决定由瞿秋白、蔡和森、李立三、刘少奇和刘华等组成行动委员会,具体组织领导全上海民众罢工、罢市、罢课,抗议帝国主义屠杀中国人民。

自6月1日起,上海20万工人举行罢工,5万学生罢课,大部分商店罢市,还成立了上海工商学联合会。

不久,在共产党的组织领导下,各地纷纷支持上海人民。

全国大概有1200多万人直接参加了各种抗议活动,遍及北京、天津、南京等几十个大中城市纷纷发生群众集会、游行、罢工、罢市、罢课,形成了一场波澜壮阔的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达到了一次革命大高潮。

33.《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北京大学2005、南京大学2005)
国民革命期间毛泽东的重要著作。

1927年1月到2月,毛泽东对湖南湘潭、湘乡等五县农民运动做了考察,3月发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毛泽东说农民运动“好得很”,批驳了农民运动“糟得很”的言论,也驳斥了农民运动“过火”的观点,要求革命党领导农民前进。

报告论述了建立农民政权和农民武装的重要性,强调了贫农的作用,批判了“痞子运动”“惰农运动”的说法,肯定了农民运动的意义。

34.整理党务案(四川大学2004)
国民革命时期蒋介石制造的排挤共产党篡夺国民党党权的事件。

蒋介石在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上,以改善国共关系为幌子,提出“整理党务案”: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员担任国民党高级党部执行委员的数额,不得超过该党部执行委员总数的1/3,共产党员不得担任国民
党中央机关部长;共产党将加入国民党的名册交给国民党中央主席保存;共产党发给参加国民党的共产党员的指示交国共联席会议通过等等。

中共和苏联继续妥协,提案通过。

原任国民党中央部长职务的共产党员离职,蒋介石担任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张静江代理)、中央组织部长(陈果夫代理)、军人部长、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主席、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等职,这打下了蒋介石独裁统治的基础。

35.西山会议派的政治活动。

(南京大学2004)
廖案后,反共派纷纷离粤。

1925年11月23日至次年1月4日,他们集会于北京香山碧云寺,史称“西山会议”。

国民党第一届中央执、监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中,西山会议分子约占一半。

西山会议决议开除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谭平山等9人党籍,取消所有共产党员的跨党党籍,解除鲍罗廷的政治顾问职务,取消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开除汪精卫的党籍,派定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并推举林森、罩振、石青阳、邹鲁、叶楚伦为中央常委。

西山会议还通过了其他一些决议案,并在上海另行建立中央党部。

西山会议是国民党围绕国共合作问题发生的空前规模的政治分裂。

1926年3月,伪国民党二大在上海召开,成立伪第二届中央执、监委员会。

1930中原大战时,冯、阎、桂及国民党改组派、西山会议派形成反蒋大联合。

37.国民革命(北京师范大学1999)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一大召开,孙中山改组了国民党,吸收了共产党,接受了共产党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主张,对内推翻军阀,对外推翻帝国主义,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国共第一次合作,推动了革命高潮。

在南方,广东革命政府肃清了广东境内的大小军阀势力,成立了国民政府,组建了新型的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军。

为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在中国的统治,夺取革命在全国的胜利,1926年夏,国共两党决定实行北伐,以武力打倒祸国殃民的封建军阀,在不到10个月的时间内,打垮了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将革命从珠江流域推进到长江、黄河流域,席卷了半个中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伟大胜利,北洋军阀迅速崩溃,同时工农运动更是不断高涨和深入,以湖南为中心的农民运动也席卷全国,形成了一场波澜壮阔的国民革命高潮,但结果因汪精卫与蒋介石的叛变而失败。

41.醒狮派(苏州大学2002)
醒狮派时信奉国家主义反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派别,代表人物曾琦、李璜、左舜生等都是“五四”时期少年中国学会成员,“五四”后开始信奉国家主义。

1923年12月,曾琦等在法国巴黎成立中国青年党,1924年秋移到国内。

因他们以《醒狮》周报为喉舌,称“醒狮派”。

国民革命时期,国家主义派的活动极为活跃。

1925年12月,成立全国国家主义团体联合会。

他们主张国家高于一切,宣称“全民革命”、“全民政治”、“全民福利”。

他们主张“内除国贼、外抗强权”,却把矛头指向共产党和苏联。

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对国家主义派进行了批判。

许多青年醒悟过来。

人数最多的国家主义小团体“中国少年自强会”解散。

42.首都革命(上海大学2004)
1925年10月20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共青团中央号召爱国民众反奉倒段。

11月下旬,冯玉祥国民军攻占北京、保定一带,奉系将领郭松龄倒戈。

中共北方区委和国民党左派人士决定趁此有利时机,发动一场暴力推翻段政府、建立国民政府的斗争。

11月28日下午,各学校和工厂的学生敢死队、工人保卫队及其性群众共5万多入齐集神武门前,举行示威大会。

会后进行了大规模的游行。

游行队伍按军队建置,设立了总司令、副司令,组成以臂缠红布的学生敢死队、工人保卫队为前导,大队学生和市民居中,救护队殿后的阵容,高呼着“打倒奉系军阀”“打倒段祺瑞卖国政府”等口号,包围了执政府,并占领了警察总局和邮电局等要害部门。

但由于事先联系好的国民军的临阵动摇和群众斗争经验的不足,斗争没有成功。

这是一次城市暴动夺取政权的英勇尝试,史称“首都革命。


43.中国国民党一大。

(北京师范大学1997)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

孙中山以总理任主席。

大会通过《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宣言第一部分分析了“中国之现状”。

第二部分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对外主张“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对内主张“各民族一律平等”。

民权主义主张直接的、普遍的、革命的民权。

民生主义主张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第三部分规定了“国民党之政纲”。

国民党“一大”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它与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基本一致,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大会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改组后的国民党组织很快在全国建立。

二、简答题
2.民国初期军阀割据局面形成原因简析。

(北京师范大学1996)
袁世凯死后,中国出现军阀割据。

皖系段祺瑞得到日本支持,握有中央大权。

直系冯国璋以英、美为靠山,任副总统。

日本支持的奉系也是一支重要力量。

晋系阎锡山占据山西,张勋屯兵徐州。

南方军阀中唐继尧的滇系、陆荣廷的桂系势力最大。

这是地方的农业经济和帝国主义划分势力范围的政策所致。

中国自古以来是农业国家,小农经济占主要地位,这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虽然受到了帝国主义经济势力的入侵,但在各地仍然根深蒂固,是军阀割据的经济基础。

同时,帝国主义在中国各有势力范围,为了保障自己的既得利益并取得尽可能多的利益,他们支持当地军阀。

4.简述反对《二十一条》的过程及影响。

(四川大学2005)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口本乘机扩大对华侵略,提出了旨在独占中国的“二十一条”。

招致了全国民众的反对。

1919年,中国爆发“五四运动”,学生们高举“还我青岛”、“取消二十一条”等标语,反对日本入侵。

工人、商人等阶层加入运动,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反对运动。

五四运动后,中国民众掀起抗议运动,抵制日货运动长盛不衰。

二十一条没有在中国执行。

巴黎和会之后,日本越来越受到英美方面的强大压力。

1920年后,日本同中国直接交涉解决山东问题,中国不愿同日本直接谈判。

华盛顿会议前,日本交涉时条件苛刻,遭到中国拒绝。

会议召开后,美国开始调停。

1922年2月4日,中日双方签订《中日解决山东悬案条约及附件》,日本将胶州原德国租借地归还中国。

反对《二十一条》的运动显示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入侵的决心和力量。

尤其是工人阶级力量的显示,凸显了他们成为革命主力军的可能性,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工人运动同马克思主义的传入结合起来,促成了中国无产阶级思想的发展以及其政党的形成。

同时斗争也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义革命过渡的重要组成部分。

6.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

(北师大1999)
客观方面。

中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它们联合起来绞杀中国革命;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共合作遭到破坏。

主观方面。

年幼的中国共产党缺乏革命理论修养和实践经验;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和共产国际代表,对蒋介石、汪精卫篡夺革命领导权的活动一再妥协退让,使党在大革命后期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了对革命的领导权,尤其是对革命武装的领导权
7.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影响。

(统考2007)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各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 暂时减轻了对中国的商品输出,这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遇到了短暂的春天,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发展,力量壮大;
中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受到了巨大的鼓舞。

但是巴黎和会上中国主权的被出卖导致了中国人民的愤怒,刺激了中国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五四运动爆发。

在一战中,俄国发生十月革命,这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开来,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起了启萌和推动作用。

9.简述“山东问题”的由来。

(上海大学2004)
山东地处我国北部沿海,接近京津地区,扼渤海入海之咽喉,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列强竞相争夺的焦点。

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高潮。

德国对山东垂涎已久,1897年山东巨野县德国两名传教士被杀,11月14日德国以此为借口出兵占领胶州湾,夺取青岛炮台。

最终迫使清政府签定《胶澳租界条约》,租借胶州湾,夺取了山东境内两条铁路的修主权以及铁路沿线开矿的种种特权。

在山东举办任何事业如需用外人、外资等,德国人有优先权。

山东成了德国的势力范围。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欧洲内乱,日本乘机扩大在中国的势力,借口对德宣战,并派遣军队在中国山东半岛登陆,夺取了德国在山东的侵略地位。

在日本的威逼利诱下,袁世凯与日本签定了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承认日本在山东的权利。

一战结束后,日本和中国都作为战胜国出席了1919年初的巴黎和会。

日本要求接收德国原来在山东的一切权利,得到了巴黎和会的承认,中国代表团要求归还中国山东主权等合理要求却遭到拒绝。

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使日本企图合法占领中国山东的阴谋破产。

山东问题遂成为悬案。

后来在华盛顿会议上,山东问题才得到解决。

12.简述北洋军阀混战与政府权力的更迭。

(华中师范大学2002)
(1)1915年12月,辛亥革命时曾任云南总督的蔡锷在云南起义,全国纷纷响应。

日本看到袁世凯大势已去,开始支持段祺瑞。

北洋军阀内部发生分化,冯国璋等逼袁世凯取消帝制。

1916年3月22日,在一片讨袁声中,袁世凯取消帝制。

6月,忧惧而死。

北洋军阀段祺瑞获得了胜利果实,掌握了政府权力。

孙中山等人几次讨伐,均失败。

(2)直皖战争后直系上台。

五四运动爆发后,直系与奉系、西南军阀结成反皖同盟。

1920年7月4日,总统徐世昌免去皖系将领徐树铮西北筹进使和西北边防军总司令,陆军部接管边防军。

皖系决定发动对直系的战争。

1920年7月14日,直皖双方接火。

皖军全线崩溃,段祺瑞辞职,北京政权落入直奉军阀手中。

这反映了美英势力的加强。

日本失去皖系后,开始扶植奉系。

(3)第一次直奉战争。

北洋军阀时期直奉两系在帝国主义支持下争夺中央政权的一场战争。

直皖战争后,直奉矛盾加剧。

奉系与浙江的皖系军阀卢永祥和广州的孙中山结成反直三角同盟。

1922年1月,梁士诒下台,颜惠庆组阁。

梁内阁的去留成为直奉战争的导火线。

4月,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

张作霖逃回滦州,梁士诒逃亡日本。

双方接受英美的建议,在秦皇岛海面英国军舰上签订停战协定,以榆关为分界线,奉军撤出关外。

(4)曹锟贿选。

直系控制北京之初,黎元洪任大总统。

1923年6月,在曹锟指示下,直系阁员制造内阁危机,使张绍曾内阁总辞职。

直系反而指责黎元洪干涉内阁。

黎被迫辞职。

曹锟为“选”为总统,以40万元收买国会议长,以5000到1万元每张选票贿买500多个议员。

1923年10月,受贿议员把曹锟“选”为总统。

10月10日,曹锟就职,提名孙宝琦组阁。

接着,公布《中华民国宪法》,又称“曹锟宪法”或“贿选宪法”。

曹锟贿选,遭到全国反对。

孙中山下令讨伐曹锟,通缉贿选议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