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全国1卷化学试题评析与详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考全国1卷化学试题评析与详解
复习时我们有专门做⼀些STSE类的题⽬,并对纤维素、蛋⽩质、粘胶纤维、合成纤维进⾏了介绍,上新课讲到尼龙时还特意趣谈了⼀下它名字的来历。
这题充分说明积累⼀些化学常识的重要性。
8.《本草衍义》中对精制砒霜过程有如下叙述:“取砒之法,将⽣砒就置⽕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累然下垂如乳,尖长者为胜,平短者次之。
”⽂中涉及的操作⽅法是A.蒸馏 B.升华 C.⼲馏 D.萃取
杂谈:答案B。
题⽬中 “将⽣砒就置⽕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从这⼏句可知是固体在加热时直接转化为⽓体,类似于碘的升华。
2015年考了古代⽂化科学知识,然⽽2016年没考,所以在许多的⾼考模拟题中认为2017年不考此类题⽬,谁知世事难料。
这题⽬⽐2015年的难度⼤,对⽂⾔⽂的⽔平要求很⾼,中学学科⽹当时抢先版给出的答案就是错的,专家们去做都翻了车,那考⽣就更加迷茫。
复习时我们觉得此类题⽬不能忽视,毕竟传统⽂化知识是⾼考的导向,当时⼆轮复习时有专门做“步步⾼”中的⼀个专项训练,但此题要求甚⾼,复习效果达成得不是很好。
杂谈:答案D。
有机选择题如期再现,但难度⽐往年的要⼤,利⽤苯的结构发现的化学史实,综合考查了同分异构体,⼆氯代物,碳碳单键双键的化学性质,原⼦共⾯等问题。
A项中b是苯,其同分异构体有多种,不⽌d和p两种,A错误;B项中d分⼦中氢原⼦分为2类,根据定⼀移⼀可知d的⼆氯代物是6种,p的⼆氯代物是2种,B错误;C项中b、p分⼦中不存在碳碳双键,不与酸性⾼锰酸钾溶液发⽣反应,C错误;D项中苯是平⾯形结构,所有原⼦共平⾯,d、p中均含有饱和碳原⼦,所有原⼦不可能共平⾯,D正确。
答案选D。
复习时我们对有机选择题所涉及的考点都有过关,同分异构体,⼆氯代物,有机物的化学性质都⽐较重视,尤其是原⼦共⾯问题有重点强调。
原来的⾼考题都是考查单个考点,此题的综合性强,对学⽣的能⼒要求⾼。
杂谈:答案B。
实验选择题第⼀次是⽤⼀道综合性的实验⼤题⾯⽬呈现,出乎⼤家的意料。
制备氢⽓的启普发⽣器许多学⽣没见过,但是学⽣对于H2还原CuO的实验还是⽐较熟悉的。
我们复习时对此类考点是复习得⽐较到位,⽐如⽓体进⾏加热实验前⼀般都是要⼲燥的,H2的验纯⽅法,使⽤H2还原时,H2都是“早出晚归”的,关于启普发⽣器我们多次看了实物模型,对其可制备的⽓体与⽓密性检查原理作了重点介绍。
杂谈:答案C。
电化学的选择题没有考新型的原电池,也没考带各种膜的电解池,⽽是考查了⼀个实际应⽤——外加电源的阴极保护法。
2017的考试说明有⼀处明显的修订就是将⾦属的腐蚀与防护由“掌握”降为“了解”,这题⼀出⽼师们争论不休,答案也是众说纷纭。
其实做题注意题⼲信息,即⾼硅铸铁为惰性辅助阳极,关键字眼是“惰性”,性质不活泼,不会被损耗。
复习时,做了许多新型的原电池,带各种膜的电解池,对于⾦属的防腐做题不多,做过⼀道上海的⾼考题有关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的,以及⽤开关转换的外加电源的阴极保护法题⽬,还有⼀些填空题中有涉及,但是这两种⽅法是重点强调,学⽣也是⽐较熟悉。
12.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序数依次增⼤,W的简单氢化物可⽤作制冷剂,Y的原⼦半径是所有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最⼤的。
由X、Y和Z三种元素形成的⼀种盐溶于⽔后,加⼊稀盐酸,有黄⾊沉淀析出,同时有刺激性⽓体产⽣。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的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W强
B.Y的简单离⼦与X的具有相同的电⼦层结构
C.Y与Z形成化合物的⽔溶液可使蓝⾊⽯蕊试纸变红
D.Z与X属于同⼀主族,与Y属于同⼀周期
杂谈:
所有化学选择题中,只有此题是中规中矩,与学⽣备考的类似的,但其中涉及的硫代硫酸钠有些同学不是很熟悉。
复习时,我们对此类题⽬还是花了许多时间,尤其是受2016年同类题的影响,认为此题会与框图推断结合,并贯通有机物与⽆机物,许多⾼考模拟题也是乐此不疲,我本有甚⾄推测会考查光⽓,结果考出来平平淡淡。
当然对于硫代硫酸钠这⼀物质我们还是特别注意的,没有让它逃脱。
杂谈:
所有化学选择题中,此题综合性强,难度最⼤。
题⽬是延续了去年的思路,考查酸碱中和的图
像问题,但它是⼆元弱酸,横坐标是离⼦浓度⽐值的对数,这样⼀来难度就上去了。
复习时我们有训练此类图像题,但是没有⼆元弱酸的,就是简单的酸碱中和滴定曲线,学⽣的对数知识在数学科⾥应⽤可能没问题,到了化学科⾥的对数就有点头疼了。
以⽐值的对数作为横坐标在2015年的题中现过。
总之,7道选择题中只有第7、12题两题⽐较平实,其余5道虽然说考查的都是核⼼知识,也延续了往年的考点,但是由于题设的情境新颖,考点的综合,信息的提取等⽅⾯给学⽣带来许多障碍,考试中⼼的评价很⾼,作为⼀线教师来说这个选择题的难度还是很⼤的,是客观存在的,⽐全国卷的其它2份都要⼤。
备考⽅⾯我们总体来说考点是把握到位的,学⽣提取信息,使⽤信息等现场学习能⼒的培养要加强,碰到新情境题⽬的⼼理调适能⼒要提⾼。
【杂谈】本题借助凯⽒定氮法这⼀实验素材,考查了仪器的名称与作⽤,操作的原理与解释,⽅程式书写,有关实验计算等。
明确实验原理是解答实验题的关键,凯⽒定氮法是测定蛋⽩质中氮含量的经典⽅法,其原理题⽬中说得很清楚,是⽤浓硫酸在催化剂存在下将样品中有机氮转化成铵盐,然后碱化蒸馏使氨⽓逸出,⽤硼酸吸收后再以盐酸标准溶液滴定。
这题所考查的就是⽤如图装置处理铵盐,然后硼酸吸收氨⽓。
其中b为蒸汽发⽣瓶、c为汽⽔分离管、e为反应管使氨⽓完全逸出、g为氨⽓吸收装置。
(1)a管插⼊⽔中起安全瓶作⽤,若烧瓶内⽓压过⾼⽔会进⼊a管中维持压强平衡。
(2)b中放⼊少量碎瓷⽚的⽬的是防⽌暴沸,f的名称是直型冷凝管。
(3)清洗仪器时,停⽌加热,关闭k1,c中⽔蒸⽓冷凝为⽔后,装置内⽓体压强⼩于外界⼤⽓压,在外界⼤⽓压的作⽤下,g中蒸馏⽔由e倒吸进⼊c中,起到清洗仪器的⽬的。
这处的倒吸原理解释在2016年也考过。
(4)d中保留少量⽔可以防⽌氨⽓逸出,也可以⽤PH试纸试馏出液是否为碱性检验氨是否完全蒸馏出来。
e采⽤中空双层玻璃瓶的作⽤是减少热量损失,有利于铵根转化为氨⽓逸出。
(5)由题意可知⽢氨酸中n(C2H3NO2)=n(N)= n(HCl)=cV×10—3mol,则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为14×cV×10—3/m ,样品的纯度≤75×cV×10—3/m 。
其实此题的难度不⼤,只是素材新颖,学⽣没见过,⽹传说此题均分为5.6分,还是⽐较正常的。
其实有关蛋⽩质中氮含量的测定在苏教版必修2中有涉及原理,只是没有出现相关的实验装置。
题⽬中的设问在平时训练中都有做过,但是放在这样⼀个陌⽣的情境下考查,⽆形中增⼤了学⽣的压⼒,如果学⽣是按顺序做题的话,前⾯的物理⼤题计算已是焦头烂额,到这⾥⼀看是反常规的实验装置图,⼼理上受到打击。
我们复习时觉得2016年考过了氨⽓,今年可能不考,但就是考出来了,推测考SO2、绿矾受热分解⼀类的,可惜是全国卷3考了,看来不能瞎预测,⼤放厥词。
这题其实与实验选择题是⼀个整体,互为补充,第10题已考过有关氢⽓性质⽆机综合实验,这⾥有些13、14年有机实验的影⼦,考查得更充分全⾯,也说明⽓体性质综合实验还是以后复习的重点。
【杂谈】本题是⼯艺流程题,由于化学与技术选考题已删除,这题如期出现。
(1)由图⽰可知,“酸浸”时下铁的净出率为70%时所需要的时间最短,速率最快,则应选择100℃、2⼩时进⾏,另外90℃、5⼩时净出率也达到了70%。
(2)“酸浸”时⽤盐酸溶解FeTiO3⽣成TiOCl42-时,发⽣反应的离⼦⽅程式
FeTiO3 4H 4Cl - = Fe2 TiOCl42- 2H2O;
陌⽣⽅程式书写是复习的重点,反应物都告诉了,⽣成物知道了⼀种,只有铁元素去向不知,可依据反应原理发现这个⽅程式化合价没有改变,铁元素变成Fe2 ,也可以通过后⾯的流程加⼊了双氧⽔可推知是Fe2 ,最后配平。
(3)温度原因的解释有专门训练过,从低于⾼于两个⾓度出发说原因。
低于40℃时TiO2·x H2O 的转化率随温度升⾼⽽增加,⾼于40℃时H2O2分解加快和氨⽓挥发导致TiO2·x H2O转化率反⽽减⼩了。
(4)Li2Ti5O15中Li为 1价,O为-2价,Ti为 4价,过氧根(O22-)中氧元素显-1价,设过氧键的数⽬为x,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知( 1)×2 ( 4)×5 (-2)×(15-2x) (-1)×2x=0,解得:x=4;这问较难,平时训练中有做过(NH4)2S2O8提到过其中的过氧根问题。
(5)Ksp[FePO4]=c(Fe3 )×c(PO43-)=1.3×10-22,则c(PO43-)= =1.3×10-17mol/L,Q c
[Mg3(PO4)2]= c3 (Mg2 ) ×c2 (PO43—) = (0.01)3×(1.3×10¯17)2 =1.69×10¯40
<1.0×10¯24;⽆沉淀⽣成。
有关K的计算是我们重点复习的内容,其核⼼就是列好表达式,代⼊数据计算,此问难度中等。
加上选择题13题A项也是K的计算,可见K的计算是重中之重。
(6)⾼温下FePO4与Li2CO3和H2C2O4混合加热可得LiFePO4,根据电⼦守恒和原⼦守恒可得此反应的化学⽅程式为
2FePO4 Li2CO3 H2C2O4⾼温LiFePO4 H2O 3CO2↑。
这个陌⽣⽅程式书写也不难,酸性环境下C元素的去向可推知是CO2,配平即可,由于题⽬中所给的物质过于陌⽣,学⽣可能由于⼼理巩惧,把它放弃了。
有关这题的复习我们做了许多⼩专题训练,注重培养从图表中提取信息的能⼒。
这题中前⾯3问都是从图表中找到答案,陌⽣⽅程式书写、K的相关计算这两处考点平时都有训练,但是过氧键的数⽬的计算是个难点,总体来说这题是中等难度,考场上⼼平⽓和,正常发挥还是可以做得好的。
⽹传说此题均分为4.4分,可能我们的教学效率还是有待提⾼。
【杂谈】本题是化学反应原理题。
(1)A项氢硫酸不能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亚硫酸可以,说明酸性:H2SO3> H2CO3>
H2S;B项氢硫酸的导电能⼒低于相同浓度的亚硫酸,说明同浓度的氢硫酸溶液中的氢离⼦浓度⼩于亚硫酸,即H2SO3> H2S;C项0.10 mol·L−1的氢硫酸和亚硫酸的pH分别为4.5和2.1,说明同浓度的氢硫酸溶液中的氢离⼦浓度⼩于亚硫酸,即H2SO3> H2S;D项氢硫酸的还原性强于亚硫酸,与酸性强弱⽆关。
答案选D。
(2)由题给⽰意图可知系统(Ⅰ)制氢⽓为:H2O(l)=H2(g) 1/2O2(g) ,只要将三个已知反应相加,即①②③,整理可得H2O(l)=H2(g) 1/2O2(g) △H= 286KJ/mol;
由题给⽰意图可知系统(II)制氢⽓为:H2(g)S() H(g) ,
也只要将三个已知反应相加,即②③④,整理可得H2(g)S() H(g) △H= 0KJ/o。
根据系统I、系统II的热化学⽅程式可知:每反应产⽣1mol氢⽓,后者吸收的热量⽐前者少,所以制取等量的H2所需能量较少的是系统II。
(3)①利⽤三段式计算即可。
由于该反应是反应前后⽓体体积相等的反应,可能直接⽤物质的量计算,2.5 L这⼀数据还⽤不上。
②根据题⽬提供的数据可知温度由610K升⾼到620K时,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的物质的量分数由0.02变为0.03,所以H2S的转化率增⼤。
a2>a1;根据题意可知:升⾼温度,化学平衡向正反应⽅向移动,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升⾼温度,化学平衡向吸热反应⽅向移动,所以该反应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故△H>0;
③A项增⼤H2S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但加⼊量远远⼤于平衡移动转化消耗量,所以H2S转化率降低,错误;B项增⼤CO2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使更多的H2S反应,所以H2S转化率增⼤,正确;C项COS是⽣成物,增⼤⽣成物的浓度,平衡逆向移动,H2S转化率降低,错误;D 项N2是与反应体系⽆关的⽓体,充⼊N2,不能使化学平衡发⽣移动,所以对H2S转化率⽆影响,错误。
原理题没有采⽤常见的脱硝、脱硫、甲烷、合成氨等,⽽是⽤H2S这⼀素材,H2S在以前福建,上海、江苏⾼考命题都涉及过,这题原理题⽐较简单,⽹传均分是6.4,是4个⼤题中均分最⾼的。
第⼀⼩问⽐较酸性强弱设置的选项明显,第2⼩问考查盖斯定律,给出信息表⾯看起来复杂,解答题⽬时却⽐较简单,第3⼩问也是很基础,此题得分是最⾼的。
有些同学由于做题顺序等原因,最后来做这题时间不够,错失得分机会,也有同学是看到那个系统图⼼虚放弃。
【答案】(1)A;
(2)N;球形:K的原⼦半径⽐Cr的原⼦半径⼤且价电⼦数少,⾦属键较弱;
(3)V型;sp3;
(4)0.315,12;
(5)体⼼、棱⼼。
【杂谈】本题考查物质结构与性质。
(1)第1⼩问⼀出来,⼀道闪电,电瞎了许多考⽣,光光光。
物理学得好的同学运⽤物理知识可推出答案,也可利⽤常识“⾚橙黄绿青蓝紫”推出紫⾊光对应的则是波长可能最短。
这⼀知识在⼈教、苏教版的插图中有出现,但考出来,出乎所有⼈的意料,从整个试卷,命题有处处避
免“题海战术”之嫌。
(2)这⼀⼩问⽐较常规。
K原⼦的价电⼦排布式为4s1,所以最⾼能层是N,4s电⼦云为球形。
K和Cr都是⾦属晶体,从价电⼦数与原⼦半径去考虑问题。
Cr原⼦的价电⼦排布式为3d34s1,因为Cr原⼦的价电⼦数⼤于K原⼦,K的原⼦半径⼤于Cr的原⼦半径,所以⾦属Cr的⾦属键⼤于⾦属K,⾦属K的熔点、沸点等都⽐⾦属Cr低。
(3)I3离⼦空间构型与杂化类型都得较难,学⽣⼀般不哪⼀个中⼼原⼦,我们可⽤等电⼦体进⾏转化,它与Cl2O互为等电⼦体,这样问题就简化了。
对于基础薄弱的学⽣利⽤猜的⽅法,毕竟只有3个原⼦的离⼦。
(4)由题意可知晶胞中K、I、O分别处于顶⾓、体⼼、⾯⼼位置,与K紧邻的O个数为12,这⼀点平时常见。
K与O间的最短距离为⾯对⾓线的⼀半,即0.315nm。
(5)根据KIO3的化学式,由晶胞中K、I、O分别处于顶⾓、体⼼、⾯⼼位置可推知,若I处于各顶⾓位置,则必然有K处于体⼼位置,O处于⾯⼼位置。
本题考查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的相关知识,除了第1、3两⼩问,其它问题还是可以做的,⽹传均分是5.7,得分不是很理想,我们选考物构的学⽣多,⼤多数是中等偏下的学⽣选考,选考有机同学都是⼀级达标校的学⽣,有机选考题⽹传均分是5.2,这也说明物构题得分还是⽐有机好得。
以上是个⼈看法,主要是从应试备考的⾓度出发,层次较低,其实这就是我们⼀线⽼师的现状,你不应试,不提⾼学⽣的成绩,就是不合格的⽼师,我们要清楚⾃⼰的⾓⾊定位。
同样是全国卷1,河北衡⽔的状元720分,遥遥领先。
这次我们省某地有⼀考⽣,⾃⾝也⽐较优秀,⾼⼀⾼⼆在福建,⾼三这年到衡⽔,考了当地市的状元。
这些事例多多少少反应了⼀些问题。
我觉得在我们在应试备考中要引导好,⽬标明确,让学⽣少⾛弯路,事半功倍,教学时也不忽视⼈⽂素养的培养,注重学⽣⼼理,不搞⼈为的题海战术,让学⽣苦不堪⾔。
能做到这样⾜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