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非十二子第六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荀子》非十二子第六

非十二子第六

[题解]

本篇主要列举了六种学说、十二个代表人物,逐一进行了评论和批判;

同时也兼及其他一些学说与人物,表白了作者的观点。它实是一篇全面总结

春秋战国时代各家学说的文章,在中国思想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原文]

6.1 假今之世(1),饰邪说,文奸言,以枭乱天下(2),矞宇嵬琐(3),使天

下混然不知是非治乱之所存者有人矣。

[注释]

(1)假:如。假今之世:如今之世,指战国时代。(2)枭:通“挠”,扰。(3)矞(ju6 决):同

“谲”,欺诈。宇:通“谲”(x&虚),夸大。嵬(gu9 归):通“傀”(gu9 归),怪诞,怪异。琐:

委琐,鄙陋庸俗。

[译文]

如今这个时代,以粉饰邪恶的说法,美化奸诈的言论来搞乱天下,用那

些诡诈、夸大、怪异、委琐的言论,使天下人混混沌沌地不知道是非标准、

治乱原因的,已有这样的人了。

[原文]

6.2 纵情性,安恣睢,禽兽行,不足以合文通治(1);然而其持之有故,

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众。是它嚣、魏牟也(2)。

[注释]

(1)文:见1.8 注(8)。(2)它嚣:人名,生平无考。魏牟:即战国时魏国的公子牟,《汉书·艺

文志》将他归入道家,著录有《公子牟》四篇。

[译文]

纵情任性,习惯于恣肆放荡,行为像禽兽一样,谈不上和礼义合拍、和

正确的政治原则相贯通;但是他们立论时却有根有据,他们解说论点时又有

条有理,足以欺骗蒙蔽愚昧的民众。它嚣、魏牟就是这种人。

[原文]

6.3 忍情性,綦谿利跂(1),苟以分异人为高(2),不足以合大众、明大分

(3);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众。是陈仲、史也(4)。

[注释]

(1)綦(q0 其):《穀梁传·昭公二十年》:“两足不能相过,齐谓之綦。”即一只腿瘸了而踮

着走路。谿:通“蹊”,小路。綦谿:指在人生的道路上节制自己而只在小路上行走。利:通“离”,

跂(q!企):通“企”,踮起脚跟。利跂:指背离世俗而独行。参见6.14 注(3)。(2)苟:苟且,不正

当,指不合礼义。分异人:即“分于人、异于人”,与别人区别、与别人不同。(3)大分:见1.8 注(7),

这里指忠孝的大义(杨倞说)。(4)陈仲。史:见3.14 注(4)。

[译文]

抑制本性人情,偏离大道,离世独行,不循礼法,以与众不同为高尚,

不能和广大民众打成一片,不能彰明忠孝的大义;但是他们立论时却有根有

据,他们解说论点时又有条有理,足以欺骗蒙蔽愚昧的民众。陈仲、史就

是这种人。

[原文]

6.4 不知壹天下、建国家之权称(1),上功用(2),大俭约而僈差等(3),曾

不足以容辨异、县君臣;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众。是

墨翟、宋钘也(4)。

[注释]

(1)权:秤锤。称(ch8ng 秤):同“秤”。权称:等于说“权衡”,即秤,喻指法度。(2)上:

同“尚”。(3)大:重。僈:轻慢。(4)墨翟(d0 敌):战国初鲁国人,一说宋国人,墨家学派的创始

人,主张“节用”、“节葬”,反对礼乐,主张兼爱、平等。宋钘(ji1 n 坚):他书又称宋■、宋

荣子,战国时宋国人,主张“禁攻”,认为人的本性是少欲的。

[译文]

不懂得统一天下、建立国家的法度,崇尚功利实用,重视节俭而轻慢等

级差别,甚至不容许人与人间有分别和差异的存在、也不让君臣间有上下的

悬殊;但是他们立论时却有根有据,他们解说论点时又有条有理,足够用来

欺骗蒙蔽愚昧的民众。墨翟、宋钘就是这种人。

[原文]

6.5 尚法而无法,下修而好作,上则取听于上,下则取从于俗,终日言

成文典,及紃察之(1),则倜然无所归宿(2),不可以经国定分;然而其持之有

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众。是慎到、田骈也(3)。

[注释]

(1)紃(x*n 循):通“循”、“巡”。紃察:来回考察。(2)倜(t@惕)然:远离的样子,此形

容迂阔而远离实际。参见12.12 注(6)。(3)慎到:见2.6 注(3)。田骈(pi2n 胼):战国时齐国人,

与慎到同一学派。

[译文]

推崇法治但又没有个法度,卑视贤能的人而喜欢另搞一套,上则听从君

主,下则依从世俗,整天谈论制定礼义法典,但反复考察这些典制,就会发

现它们迂远得没有一个最终的着落点,不可以用来治理国家、确定名分;但

是他们立论时却有根有据,他们解说论点时又有条有理,足够用来欺骗蒙蔽

愚昧的民众。慎到、田骈就是这种人。

[原文]

6.6 不法先王,不是礼义,而好治怪说,玩琦辞(1),甚察而不惠(2),辩

而无用,多事而寡功,不可以为治纲纪;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

以欺惑愚众。是惠施、邓析也(3)。

[注释]

(1)琦:通“奇”。(2)惠:恩惠,好处。(3)惠施、邓析:见3.1 注(8)。

[译文]

不效法古代圣明的帝王,不赞成礼义,而喜欢钻研奇谈怪论,玩弄奇异

的词语,非常明察但毫无用处,雄辩动听但不切实际,做了很多

事但功效却

很少,不可以作为治国的纲领;但是他们立论时却有根有据,他们解说论点

时又有条有理,足够用来欺骗蒙蔽愚昧的民众。惠施、邓析就是这种人。

[原文]

6.7 略法先王而不知其统,然而犹材剧志大(1),闻见杂博。案往旧造说

(2),谓之“五行”(3),甚僻违而无类(4),幽隐而无说,闭约而无解,案饰其

辞而祗敬之曰(5):“此真先君子之言也。”子思唱之(6),孟轲和之(7),世俗

之沟犹瞀儒嚾嚾然不知其所非也(8),遂受而传之,以为仲尼、子游为兹厚于

后世(9)。是则子思、孟轲之罪也。

[注释]

(1)然而犹:《集解》作“犹然而”,据宋浙本改。材:通“才”。剧:繁多。(2)案:通“按”。

(3)五行:即五常,指仁、义、礼、智、信。(4)僻违:见2.6 注(6)。类:见5.18 注(1)(5)案:语助

词。祗(zh9 知):恭敬。(6)子思:战国时鲁国人,姓孔,名伋,孔子的孙子,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

唱:同“倡”。(7)孟轲:战国中期邹国人,字子舆,是子思的学生(一说是子思学生的学生),他是

孔子之后最有影响的儒家代表人物,过去一直被尊为“亚圣”。

(8)沟(k^u 寇)瞀(m4o 冒):通“怐

愗”(k^um4o 寇冒),愚昧。犹:语助词。嚾嚾(hu1n 欢)然:喧嚣的样子。(9)仲尼:见5.4 注(4)。

子游:见6.18 注(7)。荀子在本篇结束时批判了他,所以这里说“子游”明显有矛盾。本书“仲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