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8
第一,在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这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实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研究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道德与法治在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可以这样进行。
第一,情感教学在教师备课的过程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教师不仅教给学生知识,更应重视文化教育。
道德教育是一个重要部分,法律和道德教育中的主体,因此,教师的教学情感可以得到体现。
比如说人教版初一《道德与法治》中的《少年有梦》的教学,教师在设计的时候应该注意加入阅读的环节。
让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感知其中的梦想和理想的联系,让他们知道这些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可以实现。
接着需要设计一些环节,让他们知道其中关于努力有哪些方法。
对于课后作业就是让学生自己对自己的人生进行规划,接着涉及中国梦的学习。
将我们自己的梦想和国家的梦想紧密相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师在上课之前将这些融入到自己教学过程中,将会很好地提高教学效率。
第二,情感渗透在上课导入的时候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情感教育使教学的环境有更多的和谐和快乐,可以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
比如说所在教学人教版初一《道德与法治》中的《学习伴成长》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在导入的时候播放视频《什么是学习》,以及歌曲《学习歌》,然后让问学生什么是学习,以及中国和西方在学习方面有什么不同,以及学生怎样看待学习。
由于学生在看完视频之后,兴致都是比较高的,
所以在回答这些问题的时候都是非常有兴致的。
教师可以请学生到讲台上进行回答,让后下面的学生进行补充。
第三,情感的课堂。
教师应充分整合情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实现“教”与“学”的统一。
最后,情感的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是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道德和法治方面,充分实现其道德和法律的重要形式,情感教学任务,这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可以组织主题报告会、演讲,才能充分显示,使得情绪得到完全的自由。
结束语
教育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教学中要实现的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的和谐。
加强情感教育长期存在的一般意义的认知和情感因素,对于不合理的教育进行校正的现象。
通过情感的轮廓分析的输入,道德和法律的现状和情感在学校教育必要性,在道德和法治的教学过程中,建议对情感进行多方面的渗透。
参考文献
[1]许有峰.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情感教育[J].学周刊,2018(13):82-83.[2]李琴.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J].内蒙古教育,2018(10):78-79.
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
■刘竹芹 (
辽宁省丹东市九连城镇中心小学 118000)【摘 要】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程,立足于以儿童的生活实际为基础,注重引导儿童如何热爱生活,如何学会做人。
小学教育处于整个基础教育的起步阶段,加强小学道德与法
治课教学,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以及学生今后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生;道德与法制;策略【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6-0068-01 一、
创设教学情境理解道德与法制在生活中运用教师创设具体有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理解道德与法制在生活中运用,很有必要。
教师要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这样才能真正体现情境教学的真实感。
教师要精心设计,广泛收集材料,将具体可感的生活情境带入道德与法治课堂课堂。
典型的情景教学创造激发学生情绪的氛围。
例如,教师可以精心构思,设计现实生活场景,让学生进入社会现实生活的情境,身临其境的去体味社会现实生活,感受现实生活中具体的生动的有教育意义的事例。
积极营造愉快学习的学习氛围。
教师实施道德与法治快乐教学中,必须教会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积极运用主动投身学习实践活动,主动进行智慧型思考的教学理念,真正实施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快乐教学,真正实现现代教学方式的大力转变,随着网络的普及,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广大教师创设“快乐”的教学氛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也为快乐教学的课堂增添了绚丽夺目的色彩。
多媒体的运用,可以做到图文并茂,影像具有动感的效果,给予学生极大的精神愉悦。
教师要关心学生的成长,让智慧的火光在小学生心中熠熠闪烁,促进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应该以学生亲身生活实践为依托,让学生从中获得修身做人的基本道理,真正使学生的情感意志、适应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逐步提升。
发挥评价机制的激励作用。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潜藏于小学生的心中,教师大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尊重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在教学中,只要学生有点点滴滴的创新意识,老师也要给予热情的鼓励,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大力激发学生内在的创造潜能。
二、发挥情感体验的载体功能,积极培养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的情感教育,这是一种具有倾向性的师生交流活动,可以让学生明确认识教师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也能够让教师深入学生心灵学生。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安排,联系学生生活,面对教学内容,设计学生参与的活动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快乐。
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属于德育教育的范畴,教材立足于以儿童的生活实际为基础,注重引导儿童树立法制意识,教学生如何学会做人。
比如,通过讲述历史故事,组织观看电视记录片,以及播放影像画面等方式,让小学生对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充分的了解。
那些道德与法治文字叙述背后的故事,让小学生从情感能够认识道德与法治的严肃性,规范人的行为的重要性,让学生从心灵深处被深深震撼。
针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学科教学现状,教师在教学过程的构思设计时,必须充分注意采取不同的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的学习热情。
教师针对小学生不同的实际,因材施教。
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借助于多媒体画面、投影录像等教学设
备,设置巧妙的教学悬念,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课外组织学生参加竞赛、收集资料等实践
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创造性的进行学习,大力激发学生的对小学生道德与法治课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究,达到快乐学习的最佳学习境界。
三、构建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学习模式教师要精心设计,广泛收集材料,将具体可感的生活情境带入道德与法治课堂课堂。
典型的情景教学创造激发学生情绪的氛围。
运用丰富多彩的方法活动构建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学习模式。
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呆板而抽象的说教,照本宣科的现象十分突出。
学生只是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相关知识单一的接受,并没有进行深入的体会,也不能具备知识迁移能力,从而教学的有效性是得不到有效保证的。
这样以来,整个道德与法治的教育教学落入死记硬背的窠臼。
因此,教师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育教学中要能够采取相应的手段,把教学情境创设、学习问题导入、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教学、多媒体技术的辅助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引入到教学实践活动之中,让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方式变得灵活起来,使得学生能够得到全面深入教学情境,理解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知识体系,进而使得教学的有效性的逐步提高。
四、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载体,开展校园活动学校组织每月的法制知识讲座,还可以开展演讲、知识竞赛等活动,做到形式新颖,内容充实。
鼓励小学生学生观看电视的法制节目,并组织引导学生对现实生活所产生的焦点问题进行认真讨论,随时组织丰富多彩的法制教育活动进行学习。
要针对班级不同学生的思想品德情况,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思想动态,在不同的成长时期召开不同的班会,对学生进行适时的思想教育。
强化快乐教学的针对性。
在道德与法治课的快乐教学中,必须注意“快乐”教学的适度,不能造成快乐教学的失控。
选取的“快乐”素材的必须切合学生实际。
“快乐”教学以快乐为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主体,实施“快乐”教学,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一步一步走向的浩瀚的知识领域。
教师要关心时事,收集与教学有关的重大事件。
例如,教学“生命健康权”时,我国矿难事件的触目惊心、涉及人们生活的食品安全相关事件,教师从中选取一些具体的事实材料,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组织学生观看录音、录像的具体画面,培养了学生理解道德与法治的课本知识的能力。
教学过程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总之,小学学生依然具有纯真质朴、活泼好动的天性,他们快乐的感受,应该成为道德与法治的快乐教学基础。
在课堂上,我们发现当初中学生喜欢某种活动时,他们便会聚精会神,进入最好的学习状态。
因此,教师为小学生创设快乐的课堂气氛,激发小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兴趣促进学生进入快乐学习的境界。
参考文献
[1]谢八声.如何提高小学生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研究,2009,(02):73-74.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教学误区及对策
■彭 辉 (
贵州省遵义余庆县钟山中学 564499)【摘 要】生活即教育,教育与生活是分不开的,尤其是新课改之后教育生活化更是受到了教师们的高度重视。
道德与法治是生活的一部分,所以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生活
化是必须的。
但在新课改推行的过程中,部分教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教学中还存在有一些质疑性的问题,常常会走进教学误区,从而影响了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误区;对策【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6-0068-02 素质教育的推进要求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要突出学生的重要性和主体性,要在教学实践中体现出教学与生活的重要关系,并能够使学生更好的理解道德与法治与生活之间的关系,以此来推进新课程标准改革的进程,促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教学的误区1.忽视教学过程与方法。
受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多数教师在教学中将成绩作为直接的教学目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和技能,忽视了教学过程和学习方法,所以很多学生在学习时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同时,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也没有得到很好的提升。
另外,还有部分教师认为学好书本中的知识就可以,没有必要将知识与生活进行联系,也不必对知识进行额外的拓展,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中十分容易出现偏科的现象,进而影响学生的
整体学习效果[1]。
2.生活案例的应用不科学。
为了更好的突出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生活化,就要在教学过程中广泛的应用生活案例,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
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没有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案例的选择,而是盲目进行案例的叠加,导致案例
的针对性不强[2]。
这种教学形式化的教学现象,教学实效性并不明显。
学生学习知识是
为了将知识理解透彻,并能够将其运用到生活中去,所以在应用案例时教师必须要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解读,使学生对案例的认识从感性上升为理想,这样才能够从案例中获取到知识和经验。
3.对探究式学习过分推崇。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