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家庭农场研究进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家庭农场研究进展
麻小燕;李小红;孔令孜;覃泽林
【摘要】家庭农场作为现代农业经营的重要主体,必将在我国农业农村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对家庭农场的内涵及特征、发展家庭农场的意义、发展家庭农场的条件、我国各地家庭农场发展现状与对策等进行综述,提出各地应根据自身的发展实际,因地因时地引导家庭农场稳步、健康发展,要重视家庭农场内涵式发展,并不断完善相关扶持政策及社会化服务体系,持续提高家庭农场的经营效益及市场主体地位,构建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期刊名称】《南方农业学报》
【年(卷),期】2014(045)010
【总页数】5页(P1892-1896)
【关键词】家庭农场;研究进展;内涵;发展条件;现状;对策
【作者】麻小燕;李小红;孔令孜;覃泽林
【作者单位】广西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南宁530007;广西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南宁530007;广西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南宁530007;广西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南宁53000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4.1
0 引言
家庭农场作为我国现阶段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一,首次被明确提出是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该决定指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将家庭农场作为创新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的重要内容再次提及,提出要在土地流转、政策法律环境、奖励补助、教育培训等方面扶持引导家庭农场的发展。
然而,从全国范围来看,台湾自20世纪50年代初完成以“耕
者有其田”为主要内容的第一次土地改革后,家庭农场便在其农业生产中占据主要地位。
赵玉榕(1984)详细介绍了台湾家庭农场面积的变化和存在的问题,以及
台湾当局为了解决家庭农场面积过小引起的一系列问题而采取的相应措施。
黄波(1987)分析了台湾扩大家庭农场经营规模的途径与成效,主要包括通过放宽农
地政策、实施优惠的金融政策、继续实施农地重划以改良土地、辅导农民离农转业等措施促进农地向核心农户手中集中,以及通过农业生产组织(集团经营、委托经营、农业生产合作社、场、农业产销班等)扩大经营规模。
其中,农业产销班能够将家庭农场的生产与运销有机联合起来,有效地推进了家庭农场经营组织化、规模化。
在大陆地区,部分省(市、区)从21世纪初也开始了家庭农场建设探索与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本文拟对家庭农场的内涵及特征、发展家庭农场的意义、发展家庭农场的条件、我国各地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对策等进行综述,以期为深化我国家庭农场研究、促进我国家庭农场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1 家庭农场的内涵及特征
关于家庭农场的内涵,黎东升等(2000)将家庭农场定义为“以农户家庭为基本
组织单位,面向市场,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从事适度规模的农林牧渔的生产、加工和销售,实行自主经营、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自负盈亏和科学管理的企业化经济实体”。
高强等(2013)从家庭农场的本质属性出发,指出“家庭农场是以家
庭经营为基础,融合科技、信息、农业机械、金融等现代生产因素和现代经营理念,
实行专业化生产、社会化协作和规模化经营的一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孔祥智和毛飞(2013)认为“家庭农场是达到一定规模并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
专业大户”。
关于家庭农场的特征,朱启臻(2013)认为家庭农场要具备3个特征:一是有一
定的规模;二是以家庭劳动力为主;三是要进行工商注册。
孔祥智和毛飞(2013)指出家庭农场“具有家庭经营、适度规模、市场化经营、企业化管理等四个显著特征”。
1.1 适度规模经营
这一特征主要是为了区别于我国传统的小农户(朱启臻,2013)。
家庭农场的适
度规模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决定:一是家庭成员的劳动生产能力与经营管理能力。
二是该规模能够确保家庭成员的收入水平与当地城镇居民相当,这是保证家庭农场稳定发展的关键经济激励。
如上海市松江区在确定家庭农场合适的“度”时,既考虑了在当时农机装备条件下以自耕为主的家庭生产能力,又考虑了当时农产品价格、生产成本、规模效益及农村非农劳动力状况,从而一方面使农业经营者的收入高于其外出务工收入,保证了家庭农场经营队伍的稳定,另一方面实现了在既有生产条件下劳动力与耕地资源的合理配置,保证了较高的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封坚强,2013)。
1.2 劳动力以家庭成员为主
这是由农业劳动的特殊性决定的,而家庭成员之间利益的高度一致性及利他性、组织劳动的灵活性可以保证其对农业劳动投入的高效性(衡霞,2013)。
家庭农场
也可以雇佣部分工人,但这种雇用仅限于季节性、临时性短期用工(袁赛男,2013),且雇工的数量以家庭劳动力能够对其实现有效的监督为限,而后者要求
家庭劳动力能够与雇工共同参与农业生产(黄宗智,2014)。
1.3 进行了注册登记
这一特征主要是为了明确家庭农场的市场主体地位,同时为进一步制定、实施扶持家庭农场的各项政策奠定基础。
农业部经管司明确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率先建立家庭农场注册登记制度,明确家庭农场认定标准、登记办法,制定专门的财政、税收、用地、金融、保险等扶持政策”。
为了规范家庭农场登记注册行为,到目前为止,已有部分省(市、区),如湖北省、山东省、襄阳市、宁波市、宜昌市、衢江区、南京市等出台了相关的登记办法。
1.4 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
家庭农场作为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出现必然承载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重任,这就要求家庭农场的发展要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即要求家庭农场从事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的农业生产经营,并实行市场化经营、企业化管理(高强等,2013)。
2 发展家庭农场的意义
在发展家庭农场的意义方面,多位学者从农业生产的特点出发,提出家庭经营是我国农业发展始终要坚持的基本经营形式,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适度发展家庭农场等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是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现实、合理选择(孙新华,2013;朱启臻,2013)。
杨成林和屈书恒(2013)在分析农业、农业生产方式
及影响其效率的因素的基础上,指出家庭农场是符合农业及其生产活动根本特征的生产方式,基于中国基本国情和现实的中国式家庭农场是中国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姜长云(2013)基于前人观点和国际经验,对农户家庭经营与发展现代农业的关
系进行了广泛讨论,提出农户家庭经营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主导形式,在我国具有必要性和合理性,并将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占主导地位。
袁赛男(2013)通过对
家庭农场、传统小农户和雇工农场3种经营主体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家庭农场既
把现代农业要素融入到了传统意义上的农户家庭经营中,又避免了雇工农场大规模流转土地带来的解放劳动力过多、企业运行风险累及农民、农作精细化程度不够等
问题,是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农业的路径选择。
党国英(2013)从增加农民收入、
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农业经济效率角度出发,指出发展家庭农场是创新农业组织形式、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董亚珍和鲍海军(2009)从世界农业生产微观组织
的变迁证明家庭农场是适合农业生产的组织选择,并指出在我国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的环境进一步完善的背景下,家庭农场将是未来我国农业微观经营组织的重要形式。
朱启臻(2013)还概括了家庭农场与其他农业组织形式相比,在科学技术的
采用,耕地保护及可持续利用,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生产经营,政府支农政策的落实,农业文化的传承等方面的优势。
3 发展家庭农场的条件
家庭农场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出现的,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家庭农场的发展需要在以下条件基本具备并不断完善的前提下才能得以持续。
3.1 城镇化水平达到一定高度
只有当一个地区的城镇化率达到一定水平,非农领域能够提供足够多且稳定的就业机会,农村大量的劳动力才有可能顺利、稳定地转移出去,土地才有可能流转(徐小青,2013),家庭农场的适度规模才有可能实现。
对于“什么地区适合搞家庭
农场”这一问题,郑风田(2013)提出可以在城镇化水平高、非农就业比率高的
地区适当发展家庭农场,并需要建立农民工市民化后的土地退出机制以确保家庭农场能够获得一定规模的土地。
党国英(2013)也指出,在城镇化速度快的地方,
家庭农场的发育速度会快一些,其他地方则会慢一些;某些条件差的山区,土地集约经营比较困难,家庭农场的发育会更慢。
3.2 土地产权清晰
土地产权清晰是实现土地有效流转,进而使家庭农场稳定获得适度规模经营土地的前提条件。
土地产权不清晰导致的土地流转难是现阶段制约我国家庭农场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朱立志和陈金宝,2013;衡霞,2013)。
此外,要在明晰土地产权
的基础上,创新土地流转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土地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引导农民土地有序流转,实现土地适度规模集中(高强等,2013)。
3.3 新型职业农民的形成
家庭农场作为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一,其经营效益及市场主体地位的提升需要主要经营者具备新型职业农民的特征。
朱启臻(2013)指出,新型职业农民与家庭农场相互依存,没有家庭农场就没有新型职业农民存在的基础,没有新型职业农民家庭农场也难以形成活力;新型职业农民除了符合农民的一般条件,还须具备以下三方面条件:首先,是市场主体;其次,具有高度的稳定性,把务农作为终身职业,而且后继有人;其三,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现代观念,新型职业农民不仅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还要求其行为对生态、环境、社会和后人承担责任。
4 我国各地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对策
我国家庭农场首先出现在沿海及东部省份。
冯昕(2006)对黑龙江省虎林市家庭农场的适度规模经营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该市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经营的现状,并利用计量模型对该市家庭农场的适度经营规模进行了测度;在分析影响该市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经营主要因素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蒋辉(2008)介绍了苏南地区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分析了苏南地区进一步发展家庭农场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结合国内外家庭农场发展经验,提出了苏南地区进一步发展家庭农场的对策。
上海市松江区的家庭农场建设实践始于2007年,盛亚飞(2009)详细介绍了松江区对家庭农场经营模式的探索实践情况,并提出了进一步创新、完善的方向。
赵维清(2010)通过对浙江省慈溪、瑞安、建德等3市的实践调查及问卷分析,总结了3市家庭农场的发展状况、特点及政策导向,解析了制约家庭农场发展的难点问题及政策期望,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王东荣等(2011)对上海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剖析,总结了上海发展家庭农场的主要做法及取得的成效。
凌永建等(2012)在调研的基础上,对宁波市家
庭农场发展的主要特点、作用、面临的困难与问题进行了总结分析。
各地对家庭农场开展广泛研究则是在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出台之后,且研究内容不再局限于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制约因素、发展对策等,还围绕家庭农场发展对金融的需求、土地流转、对农业技术服务的需求、对人力资源的需求等主题开展专题研究。
在家庭农场对金融的需求方面,陈卫东(2013)以湖北省荆州市首批认定的121
个家庭农场为样本,采取全面调查和重点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剖析了家庭农场经济发展中对金融服务的客观需求和现实障碍,据此围绕土地经营权提出了相关金融扶持策略。
郭安东和党宝喜(2013)基于对陕西省富平县81个家庭农场
的调查,归纳了该地区家庭农场金融需求特点和金融服务面临的主要问题。
金为华和吴竞择(2013)从海南省18个市(县)抽样选取89个家庭农场作为样本,调查了海南省家庭农场金融服务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家庭农场金融服务的对策建议。
在家庭农场的土地流转方面,陈明鹤(2013)分析了土地流转与家庭农场的关系,指出在我国现行土地制度下,土地流转对家庭农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在介绍辽宁省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土地流转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土地流转促进辽宁省家庭农场发展的对策,即在对农户承包土地确权登记的前提下,引导和鼓励农民参与土地流转,政府经管部门需要加强监管及服务,尤其要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市场。
在家庭农场对农业技术服务的需求方面,张文明和刘飞翔(2014)基于对福建省
5个地市开展的家庭农场问卷调查结果,总结了家庭农场的基本特征与发展现状;重点分析了家庭农场发展对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需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供给情况及家庭农场主对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满意度;最后,从构建“一主多元”农业推广服务模式,建立“三位一体”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机制,加强对职业化新型农民的培
养与教育,加大农村科技服务投入力度等方面,提出创新农业推广服务的对策建议。
在家庭农场对人力资源的需求方面,刘雪梅(2013)在总结成功家庭农场应具备
的特征、家庭农场成员应具备的能力的基础上,探讨了中国家庭农场人力资源开发途径,并提出中国家庭农场真正的目的应该是培育一批职业农民,让农业真正成为一种有利可图的行业。
浙江省富阳市在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基础上,通过相关政策设计,积极探索推动新型职业农民建设家庭农场(王志成,2013)。
5 展望
随着我国“四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家庭农场作为现代农业经营的重要主体,必将在我国农业农村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根据各地的发展实际,因地因时地引导家庭农场稳步、健康发展,更加重视家庭农场内涵式发展,不断完善相关扶持政策及社会化服务体系,持续提高家庭农场的经营效益及市场主体地位,是构建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陈明鹤.2013.土地流转与家庭农场的关系探讨——以辽宁为例[J].党政干部学刊,(8):45-50.
Chen M H.2013.Discussion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d transfer and family farm——A case study on Liaoning Province[J].Journal of Party
and Government Cadres,(8):45-50.
陈卫东.2013.金融扶持家庭农场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基于荆州市首批121个
家庭农场的调查[J].武汉金融,(9):59-61.
Chen W D.2013.Empirical study o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finance-supported family farm——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first 121 family farms in Jingzhou City[J].Wuhan Finance,(9):59-61.
党国英.2013.积极稳妥发展家庭农场[J].农村工作通讯,(7):19-20.
Dang G Y.2013.Developing family farm positively and steadily
[J].RuralWork Communication,(7):19-20.
董亚珍,鲍海军.2009.家庭农场将成为中国农业微观组织的重要形式[J].社会科
学战线,(10):95-98.
Dong Y Z,Bao H J.2009.Family farmswill become the important form of Chinese agriculturalmicrostructure organization[J].Social Science Front,(10):95-98.
封坚强.2013.松江家庭农场的探索与发展[J].上海农村经济,(4):12-14. Feng J Q.2013.Exploring and developing family farms in Songjiang
[J].ShanghaiRural Economy,(4):12-14.
冯昕.2006.虎林市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经营问题研究[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 Feng X.2006.Studis on moderate family farm scale management in Hulin City[D].Haerbin: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高强,刘同山,孔祥智.2013.家庭农场的制度解析:特征、发生机制与效应[J].
经济学家,(6):48-56.
Gao Q,Liu T S,Kong X Z.2013.Analysis on the family farm system:characteristics,occurrence mechanism and effect[J].Economist,(6):48-56.
郭安东,党宝喜.2013.西部欠发达地区金融创新支持家庭农场浅议——基于陕西省富平县家庭农场金融需求情况的调研[J].西部金融,(11):75-76.
Guo A D,Dang B X.2013.The discussion on the support of financial innovation for the family farm in western less developed areas[J].West China Finance,(11):75-76.
衡霞.2013.简论家庭农场[J].农村经济与科技,24(11):136-138,179.
Heng X.2013.Brief introduction to family farm[J].Rural Economy and Science-Technology,24(11):136-138,179.
黄波.1997.台湾扩大家庭农场经营规模的途径与成效[J].世界农业,(2):17-18.
Huang B.1997.Path and achievements of expansion of family farm management scale in Taiwan[J].World Agriculture,(2):17-18.
黄宗智.2014.“家庭农场”是中国农业的发展出路吗?[J].开放时代,(2):176-194.
Huang Z Z.Family farm:the developmentway outof Chinese agriculture?[J].Open Times,(2):176-194.
姜长云.2013.农户家庭经营与发展现代农业[J].江淮论坛,(6):75-80. Jiang C Y.2013.Household operation and moder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J].Jianghuai Tribune,(6):75-80.
蒋辉.2008.苏南地区进一步发展家庭农场的探讨[D].苏州:苏州大学.
Jiang H.2008.The discussion about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family farms in the south of Jiangsu[D].Suzhou:Suzhou University.
金为华,吴竞择.2013.海南省家庭农场金融服务特征、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J].海南金融,(7):79-81.
Jin W H,Wu JZ.2013.Characteristics,problems and suggestions of financial services of family farms in Hainan Province[J].Hainan Finance,(7):79-81.
孔祥智,毛飞.2013.农业现代化的内涵、主体及推进策略分析[J].农业经济与管理,(2):9-15.
Kong X Z,Mao F.2013.Analysis on connotation and subject of agricultural
moderinization and its promoting strategy[J].Agricultur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2):9-15.
黎东升,曾令香,查金祥.2000.我国家庭农场发展的现状与对策[J].福建农业大
学学报:社会科学版,3(3):5-8.
Li D S,Zeng L X,Zha JX.2000.Current status of China’s fa mily farm development and its suggestion[J].Journal of Fujian Agriculture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3(3):5-8.
凌永建,朱秀丽,胡然挺,林建军,项益锋.2012.家庭农场发展亟待多方扶持——浙江宁波家庭农场发展情况调研[J].农村经营管理,(11):26-28.
Ling Y J,Zhu X L,Hu R T,Lin J J,Xiang Y F.2012.More support for family farm——Based on family farm investigation in Ningbo,Zhejiang
[J].RuralManagement,(11):26-28.
刘雪梅.2013.我国家庭农场人力资源开发的途径探索[J].农业经济问题,(10):103-106.
Liu X M.2013.Exploring the path of human resources development of China’s family farms[J].Issues in Agricultural E-conomy,(10):103-106.
盛亚飞.2009.松江区对家庭农场经营模式的探索与思考[J].上海农村经济,(3):4-6.
Sheng Y F.2009.Exploration and thought on the family farm managementmode in Songjiang District[J].Shanghai Rural Economy,(3):4-6.
孙新华.2013.农业经营主体:类型比较与路径选择——以全员生产效率为中心[J].经济与管理研究,(12):59-66.
Sun X H.2013.Agricultural production operator:comparison of types and path choice——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overall production efficiency [J].Research on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12):59-66.
王东荣,方志权,章黎东.2011.上海家庭农场发展研究[J].科学发展,(4):
54-58.
Wang D R,Fang ZQ,Zhang LD.2011.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of
family-farms in Shanghai[J].Scientific Development,(4):54-58.
王志成.2013.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与家庭农场建设的探讨[J].浙江农业科学,(12):1702-1703.
Wang ZC.2013.Cultivation of new type of professional farmers and construction of family farms[J].Journal of Zhejiang A-gricultural Sciences,(12):1702-1703.
徐小青.2013.家庭农场不能靠行政推动[J].农村经营管理,(5):28.
Xu X Q.2013.Family farm development can’t depend on administrative push[J].RuralManagement,(5):28.
杨成林,屈书恒.2013.中国式家庭农场的动力渐成与运行机理[J].改革,(9):82-89.
Yang C L,Qu S H.2013.Dynamic formation and operation mechanism of Chinese family farm[J].Reform,(9):82-89.
袁赛男.2013.家庭农场:我国农业现代化进路选择——基于家庭农场与传统小农户、雇工制农场的比较[J].长白学刊,(4):92-97.
Yuan SN.2013.Family farm:the choice of China’s agriculture modernization——Based on the comparison of family farm with traditionalsmallholderand employment farm[J].Changbai Journal,(4):
92-97.
张文明,刘飞翔.2014.家庭农场变化视角下农业推广服务适应性研究[J].福建农
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7(1):1-6.
ZhangW M,Liu F X.2014.Suitability of agricultural extension servic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amily farm change[J].Journal of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17(1):1-6.
赵维清.2010.浙江省慈溪、瑞安、建德三市家庭农场发展状况分析[J].生态经济:学术版,(2):171-174.
Zhao W Q.2010.Family development of Cixi,Ruian,and Jiande city in Zhejiang Province[J].Ecological Economy:Academic Edition,(2):171-174.
赵玉榕.1984.台湾家庭农场经营面积的扩大与笫二次土地改革[J].台湾研究集刊,(1):73-77.
Zhao Y R.1984.The expansion of family farm managementarea in Taiwan and the second land reform[J].Taiwan Research Quarterly,(1):73-77.
郑风田.2013.发展家庭农场要因时因地制宜[J].农村经营管理,(5):28. Zheng F T.2013.Developing family farm according to time and place [J].RuralManagement,(5):28.
朱立志,陈金宝.2013.郎溪县家庭农场12年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农业信息,(7):12-16.
Zhu L Z,Chen JB.2013.Exploration and thought on the development of family farm in Langxi County over the past 12 years[J].China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7):12-16.
朱启臻.2013.新型职业农民与家庭农场[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30(2):157-159.
Zhu Q Z.2013.New types of professional farmers and family farms [J].Journal of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30(2):157-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