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一年级数学下册 全册计划及一二单元计划与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计划
个人备课
一、课标要求:
●知识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理解常见的量;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在具体情境中,能进行简单的估算。

2.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

掌握初步的测量、识图和画图的技能。

3.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

●数学思考
1.在运用数及适当的度量单位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以及对运算结果进行估计的过程中,发展数感;在从物体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想象图形的运动和位置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2.能对调查过程中获得的简单数据进行归类,体验数据中蕴涵着信息。

3. 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能提出一些简单的猜想。

4.会独立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

●问题解决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2.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4.尝试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

●情感态度
1.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参与数学活动。

2.在他人帮助下,感受数学活动中的成功,能尝试克服困难。

3.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4.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尝试对别人的想法提出建议,知道应该尊重客观事实。

二、全册教材简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图形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找规律,分类与整理,数学实践活动。

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

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

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结合计算教案,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常见几何图形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安排了关于位置与拼组图形的教案内容,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探索性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空间方位和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除了安排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的认识外,
“找规律”引导学生探索一些图形或数字的简单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全册教案要求
这一册教材的教案要求是,使学生: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
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
用。

4.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7.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8.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9.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全册教案重难点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案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

五、全册课时安排:共计约 64 课时
(一)认识图形(2课时)
(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12课时)
十几减9 ……………………………………………3课时左右
十几减8、7、6 ……………………………………2课进左右
十几减5、4、3、2 …………………………………2课时左右
用数学………………………………………………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 3课进左右
(三)分类与整理(3课时)
(四)100以内数的认识(11课时)
数数数的组成…………………………………2课时左右读
数写数………………………………………2课时左右数的顺序比较大小………………………………3课时左右解决问题……………………………………2课时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1课时左右
摆一摆,想一想…………………………1课时(五)人民币的认识(5课时)认识人民币……………………………………………2课时
简单的计算……………………………………………3课时
(六)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7课时)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2课时左右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4课时左右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4课时左右
小括号…………………………………………2课时
连加、连减………………………………………… 3课时
整理和复习…………………………………………2课时左右
(七)找规律(4课时)
(八)总复习(10课时)
六、改进教法、提高教案质量的设想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教案计划
一、单元教材分析
“认识图形(二)”是在前面已经学习了《认识图形(一)》(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基础上进行教案的。

本单元的内容包括: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的初步认识。

也是进一步学习平面图形的基础。

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是通过对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面的观察抽象概括出来的。

这样安排好处有三:①能充分利用旧有知识,②能体会面与体、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联系和区别,③能得到比较标准的平面图形。

因此,学好这部分内容是非常重要的。

编排特点:
1.先利用立体图形的某个面引出平面图形,借助立体图形作为工具描画出平面图形;
2.再分类整理,把相同形状的放在一起;
3.抽象出其平面图形,给出几何名称;
4.通过操作活动帮助学生感受、认识平面图形的特点,在头脑里形成清晰的表象;
5.使学生能够在现实生活中辨认出这些平面图形,并能进行表述(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

二、单元教案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能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

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实践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3.渗透审美情趣的教育。

三、单元教案重难点
教案重点:认识四种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教案难点:体验面和体的不同。

四、单元课时安排
认识平面图形…………………………………………1课时
拼一拼…………………………………………………1课时
第1课时认识平面图形
个人备课
主备人:刘艳青庄敏时间:2018.2 课型:新

教案内容:一年级下册P2—3例1。

教案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能说出名称、能正确地分辩、直观感知其特征)。

2.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等学习活动中,体验“面在体上”。

3.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去思考、想象再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案重难点:
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体验“面在体上”。

教案用具:多媒体课件
1.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积木若干;剪刀、印泥、橡皮泥等工具
2.学生每5人一组,每人备有3支水彩笔、1把尺子、1块钉子板等
教案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媒体播放)春天来了,大自然多美呀!小白免想在这美丽的大森林里搭一座小木屋,怎么搭呢?小朋友,你能帮它设计一下吗?(学生小组合作,用台上的积木设计一座漂亮的小木屋)(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问:你们在搭时小木屋时,用到了哪些形状的积木?请大家把积木按不同的形状分一分。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请摸一摸自己的积木拿在手里,看一看,摸一摸,跟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拿的是什么体,它的面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边摸边说)
2.问:谁知道圆柱的这个面是什么样子的?
(这一个面是圆圆的,平平的)
问:你有没有办法把它记下来呢?
3.师:请你用我给你们准备的工具(白纸、印泥、橡皮泥等),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想用什么办法记下这些面,每个小朋友最好想得不一样,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办法多。

(学生开始活动,并将自己组记下的面贴在板子上,然后展示在大黑板上。

4.你们觉得哪个组的方法最多,我们就请哪个组的小朋友来介绍一下他们的方法,好不好?
(指名学生演示、操作)
师:小朋友的办法真多!(用电脑演示,从长方体、正方体、三棱体上分别移下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些图形,让我们来跟这些新朋友打声招呼吧!(生齐读图形名称)。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请你说出我们教室里哪些物体面的形状是与这些图形是相同的。

2.再一起到小白免新造好的房子去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面也是这些图形。

(电脑播放小免的家,让学生寻找并交流)
3.师:小白免家门前有一块空地,它想围一块地种萝卜,小朋友能不能用上今天学的本领,帮小白免围围呢?围好后跟你的小伙伴说一说你围的是什么图形。

(拿出钉子板,学生围一围)
4.学生活动反馈
5.请你在方格纸上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三角形吗?请你试一试。

6.学生作品展示。

7.师:小兔子的房子改好了,它把自己的房子画出了平面图,你来根据要求帮她涂一涂吧。

(课本P5第1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今天我们学的这些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可见,请小朋友课后留心观察一下,把它记下来,然后与家人一起交流一下。

第2课时拼一拼
个人备课
主备人:刘艳青庄敏时间:2018.2 课型:新

教案内容:一年级下册P3—4例2、例3。

教案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2.通过学生动手拼一拼、摆一摆七巧板,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感受图形美。

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教案重难点:
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教案用具:多媒体课件、不同图形的纸片、七巧板
教案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出示一副用图形拼成的美丽的图案。

让学生欣赏。

仔细观察这幅图,有没有你认识的图形呢?(学生欣赏后回答)
你想不想也自己创作这么美丽的图案呢?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教案例2
(1)请先拿出提前准备好的两个同样的三角形,你来拼一拼,看看可以拼出什么样的图案?
学生动手操作,回答,展示。

小组合作,用你们手中所有的三角形拼一拼,看看可以拼出什么美丽的图案?(学生小组合作,发挥想象力拼一拼。


学生展示。

(2)你还能不能用你手中的其他图形拼一拼呢?可以自己操作,也可以小组合作。

学生操作,全班展示汇报交流。

教师可以适当的选择恰当的结论写在黑板上。

你有什么发现?
(发现:用一些大小相同的平面图形可以拼成更大或者其他的平面的图形。


2.教案例3.
(1)介绍七巧板。

出示一套“七巧板”师介绍:“七巧板”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拼版玩具,由7块板组成,拼出来的变化万千。

有谁玩过“七巧板”?请他给大家介绍一下玩七巧板的经验。

(2)比一比,用一套七巧板拼三角形,看谁拼得多。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比一比,看哪个组拼得多。

全班展示交流。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你能用七巧板拼几个长方形?
学生独立操作,全班展示交流。

2、完成课本P6第4、5两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节课你学的愉快吗?有什么收获?
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案计划
个人备课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简称“20以内的退位减法”;二是用“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即“用数学”。

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对进一步学习多位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与20以内的进位加法同等重要,都是最基础的知识。

因此,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并通过合理的练习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切实为以后后学习打好基础。

学会计算并运用于生活中解决问题,对理解运算的意义,体会数学的作用,和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十分有益的。

同时在本单元的教案中,要注意:
1.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案活动,学习知识;
3.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案;
4.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习的效果;
5.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二、单元教案目标:
1.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三、单元教案重难点:
理解算理,掌握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四、单元课时安排:共12课时
十几减9 …………………………………………………3课时左右
十几减8、7、6 …………………………………………2课进左右
十几减5、4、3、2 ………………………………………2课时左右
用数学……………………………………………………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3课进左右
课时备课:
第1课时十几减九
个人备课
主备人:刘艳青庄敏时间:2018.2 课型:新授
教案内容:一年级下册第8-10页
教案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十几减9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单的计算方法。

2.鼓励学生独立探究,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呈现多种计算方法,初步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案重点:掌握十几减九的计算方法
教案难点: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
教案用具:小棒
教案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课件出示:主题图
师说:你们喜欢去公园玩吗?在公园里有许多丰富的游艺活动。

你们想一起去看看吗?
师说:仔细观察,小朋友们正在进行哪些活动呢?准备颁发哪些奖品呢?
师说:同学们,在这幅图里,我发现了许多数学问题,你们愿意和我一起解决吗?那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小明和他的小伙伴们在干什么吧!
(出示主题图)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出示教科书P10的图。

引导学生看图,提问:谁能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有15个气球,买了9个,还有几个?)
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该怎样列式?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板书:15—9
提问:如果没有图,要算15减9等于几,该怎样想?
(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互相商量。

教师可提示学生联系旧知识进行计算。

)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1)9加6得15,15减9等于6
(2)15可以分成9和6,15减9等于6;
(3)10减9等于1,l加5等于6;
(4)15减5等于10,再减4等于6。

教师对学生的不同想法,应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多思考。

进一步提问:这么多的想法都是对的,那么你觉得哪一种方法又快又好呢?
(鼓励学生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想9加几得15,15减9得6 破十法:10减9等于1,l加5等于6;)同时板书得数“6”。

2.小朋友玩套圈游戏,投了14个圈,有9个没套中,套中了几个?
提问:这是什么活动?你看到了什么?
(1)要求套中了几个,该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4—9=)
(2)得多少?怎样想的?教师板书得数“5”。

3.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十几减9)教师板书课题。

该怎样计算这些题目呢?教师指题,引导学生总结出想加算减的方法,同时也鼓励学生可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进行计算。

2.小组交流,探讨算法
四人小组代表发言,可能会出现多种计算方法,教师将算法展示在黑板上
师问:你最喜欢哪种方法?计算方法的优化。

(想加算减,破十法)。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做一做
第1题,用小棒摆一摆,算一算。

第2题,圈一圈,算一算。

(1)学生看图,明确图意
(2)独立列式
(3)说说算法,引导用想加法的方法
第3题,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订正,说说算法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小朋友们,这节课玩的开心吗?有什么收获?
第2课时十几减九练习课
个人备课
主备人:刘艳青庄敏时间:2018.2 课型:练习
教案内容:第11-12页
教案目标:
1.通过十几减9的练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20以内退位减9的口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2.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案重点:进一步掌握计算方法
教案难点:熟练计算
教案用具:多媒体
教案过程:
一、情境引入,回顾再现
数学游戏“鸽子找窝”,激发学生练习兴趣。

教师把练习二第2题做成活动学具;在讲台桌前摆8个鸽子窝,每位学生分到若干张带鸽子卡片题。

然后要求学生把卡片题投入相应的鸽子窝里,并且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
1.口算比赛(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1-9= 14-9= 18-9= 15-9= 12-9=
13-9= 19-9= 16-9= 17-9=
(1)先独立口算,同桌同学再相互批改。

(2)请你仔细观察上面的算式,你发现什么规律
2.练习二第3题
(1)教师将题目写在黑板上
(2)教师一手拿着9的卡片在黑板上移动,学生开火车口算,卡片对着十几就算十几减9
3.填数计算(联系加减之间的关系,利用关系计算)
(口算板出示)
9+()=14 9+( )=16
14-9=() 16-9=()
9+()=18 9+()=12
18-9= () 12-9=()
4.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练习二第8题。

(1)教师投影课本主题图,
(2)提问:你们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一些数学问题吗?
小组同学互相说说?再列式计算。

(3)小组反馈:哪个小组愿意把你组里所提出的数学问题给大家说说,你又是怎样解答的?其他小组还有别的问题吗?
(4)引导学生把相关算式进行比较,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三、自主检测,评价完善
1.练习二第5题
(1)教师可制作成教具,指题,学生比赛口算
(2)同桌之间可以互相提问比赛
2.练习二第7题
学生在课堂作业本上完成
3.练习二第6题
4.练习二第9题
四、归纳小结,课外延伸
学习了十几减9,你能发现十几减9里藏有什么小秘密吗?(得数比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多1)
第3课时十几减8、7、6
个人备课
主备人:刘艳青庄敏时间:2018.2 课型:新授
教案内容:第13-14页
教案目标:
1.通过独立探究和合作学习,获得十几减8、7、6的计算方法。

2.初步培养合作意识和交流意识,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

3.初步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的思想,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案重点:学会“十几减8、7、6”的口算方法,正确计算“十几减8、7、6”的题目。

教案难点:理解“十几减8、7、6”的计算算理
教案用具:口算卡片、实物投影、图片
教案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老师这儿有幅漂亮的图案,小朋友想不想看?出示例2主题图,你看到了什么?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出示例2。

(1)观察画面,理解图意,让学生复述画面内容。

(2)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分组讨论,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列出算式。

12—8=4
谈一谈你是怎样想的:
生1:8加4得12,12减8等于4
生2:12可以分成8和4,12减8等于4;
生3:10减8等于2,2加2等于4;
生4:12减2等于10,再减6等于4。

(4)小结:刚才大家动脑筋想出了四种不同的思考方法,这几种方法都很好。

其中第一种方法比较快,它采用的是“想加算减”的思考方法。

第三种算法也很好,“破十法”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也可以采用这种思考方法。

2.教案例3
出示例3。

(1)观察画面,理解图意,用自己的语言叙述画面内容。

(2)出示鱼缸画面,请学生数一数,鱼缸里有多少条金鱼?(13条)(移动画面,黑金鱼隐藏到水草后)再让学生猜一猜隐藏到水草后的红金鱼有几条?(学生分组讨论,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列出算式。

13—7=6
谈一谈你是怎样想的:(4)小结:刚才大家动脑筋想出了四种不同的思考方法,这几种方法都很好。

(5)改变题意:一共有13条金鱼,6条黑金鱼,红金鱼有多少条?
(6)学生独立列式,并说一说思考的过程。

l3—6=7
(7)教师有导向性的小结,表明自己根据大家的发言很受启发,乐意运用“想加算减”的方法,但也要肯定“破十减”等方法的合理性。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完成P13页的“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口算,全班集体订正,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

2.完成P15页“做一做”的第二题。

计算并说出上下两行之间的关系?
3.完成P14页的“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口算,全班集体订正,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

4.做一做第2题。

5.完成P14页“做一做”的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提问上下两个□间的关系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学生说说自己的收获,主要是自己用什么方法进行计算的。

第4课时十几减8、7、6的练习
个人备课
主备人:刘艳青庄敏时间:2018.2 课型:练习
教案内容:一年级下册课本第15-17页
教案目标:
1.使学生熟练掌握十几减8、7、6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迅速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

2.训练学生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案重点:进一步巩固“想加算减”或是“破十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十几减8、7、6
教案难点:熟练计算十几减8、7、6
教案用具:课件、实物投影
教案过程:
一、情境引入,回顾再现
数学游戏。

(练习三第6题)
教师准备好两套不同颜色的卡片,一套写上14—8,12—5,12—4,16—9,15—8,11—3,14—9,13—6,13—8等算式卡片;一套写上5、6、7、8等数字卡片。

开始“找朋友”游戏。

游戏开始时,教师先指定一名手拿卡片的学生到讲台上来,比如:5。

这名学生手举卡片问全班学生:“我的朋友在哪里?”下面拿“14—9”、“13—8”卡片的学生接着说:“你的朋友在这里。

”边说,边跑上讲台,站在拿5卡片的学生的两旁,再齐问台下的学生:“我们算得对吗?”全班学生判断,鼓掌表示找对了。

其余各题也按上法进行。

总结是怎样迅速计算出来的,来导入本课的练习。

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
1.基本练习
(1)练习三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看谁算的又对又快,教师看时间,掌握学生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