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学习《内经》认识痛证病机在临床辨证施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学习《内经》认识痛证病机在临床辨证施治
:学习内经对疼痛病机的阐述,认识从理论到实践的具体运用,把内经的辨证理论体系灵活运用到临床、从营卫、气血、津液、阴阳、表里、虚实、脏腑、经络、水饮、痰湿、淤血\、寒邪等对人体的影响;就《内经》痛证的病机作了分析,探讨与归纳,由此可见看出:人体因某种治病因素造成营卫气伤,导致“不通则痛”“不荣则痛”为经脉营卫血气障碍这一疼痛基本病机。

〖HT〗
【關键词】认识内经对疼痛病机阐述,分析、探讨、归纳、理解“不痛则痛”在临床辨证应用。

1、营卫损伤:《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气伤痛”。

气伤则气机阻滞不通所致;如寒湿外裂,营卫气伤,可出现头痛、身痛,给予一定量的按揉,营卫运行畅通,达到温煦肌表的效果,从而缓解疼痛,故《素问。

调经纶》:“寒湿之中人也,皮肤不收,肌肉坚紧,”“荣血泣,卫气去,故曰虚。

虚者聂辟气不足,按之则气足以温之,故快然而不通”。

2脉络缩踡:《素问。

举痛论》:“寒气容于脉外则脉寒,脉寒则缩踡,缩踡则绌急,绌急则外引小络,故卒然而痛。

”此种疼痛往往很急,客为强烈,如得热则脉络舒缓,疼痛缓解。

然复感于寒,则疼痛加剧,病程延长。

故又谓:“得炅则痛止,因重中于寒,则痛久矣。

”.
3血虚脉滞:寒气客于血脉,血气滞涩不畅,引起供血不足而致痛,《素问·举痛论》∶”寒气客于背俞之脉则脉泣,脉泣则血虚,血虚则痛“。

此种疼痛对热较为敏感,按压搓揉产热,可是凝聚的气血行散,拘急的经脉通畅,可使疼痛缓解,故又谓:“按之则热气至,热气至则痛至矣”。

4气血疑迟:《素问。

举痛论》∶”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

寒主收引,可使经脉收缩,血气相对迟涩虚滞而致痛;寒性凝滞,可使血气稽迟,凝涩不通则痛。

此种疼痛痛势亦较为急剧。

后世“寒主痛”之说即本于此。

5血涩脉急:寒气入客血脉,气血滞涩致痛;反过来,血气滞涩,引响血脉本身的供血,从而引起或加剧血脉络拘急牵引致痛。

《素问。

举痛论》:“寒气客于厥阴之脉”,“则血泣脉急故协助与少腹相引痛矣,厥气客于阴股,寒气上及少腹,血泣在下相引,故腹痛引阴股。

”若邪客浅表,血涩脉急,脉络牵引,常他处疼痛。

《《灵枢。

刺节真邪》:“其邪气浅者,脉偏痛”。

6血气稽留:《素问。

举痛论》:“寒气客于小肠膜原之间,络血之中,血泣不得注于大经,血气稽留不得行,故宿昔而成积矣”。

此原文是对“或痛宿昔而成积者”的回答,其意为:寒邪疑滞,脉络瘀阻,血气稽留疼痛经年累月不去,日久即可成“积”。

当然“积”反过来引响周围组织产生血运障碍,同样可引起疼痛。

笔者认为:脉络收缩,血气虚滞。

乃不通之渐;血气稽迟,血脉阻滞,乃不痛之厉,血气稽留,血脉堵塞,乃不通之及。

总因经脉营卫血气产生不同程度的障碍,即可引起疼痛,故后世有“不通则痛”之说。

结合具体的病邪特点,疼痛的性质和表现,理应由所不同。

如因寒者急痛、、剧痛、因热者灼痛、满痛,因风者窜痛,痒痛,因湿者闷痛。

重痛,因燥在者涩痛,干痛,因痰者酸痛,因虫者绞痛,因食滞者胀痛,因外伤着剧痛。

但不同层次的病变,所产生的疼痛表现亦有所不同。

如营卫气伤常表现为周身疼痛;脉络缩踡常表现为拘挛性疼痛;血气虚滞常表现为缓慢性疼痛或痛无定处;血气凝迟常表现为剧痛,痛有定处;血涩脉急常表现为牵引疼痛;血气稽留常表现为疼痛固定不移,迁延日久不愈;痛在气分者多见胀痛。

或时作时止,痛无定处;痛在血分者多见刺痛。

呈持续性。

不离其处。

7聚沫斥裂:《灵枢·五癃津液别》∶“寒留于分肉之间,聚沫则为痛”。

《灵枢·周痹》∶“,风寒湿气客于分肉之间,迫切而为沫,沫得寒则聚,聚则排分肉而分裂,分裂则痛”。

寒凝肌腠,间液凝聚成沫状,排斥肌肉,筋膜,斥裂致痛,此种疼痛常表现为胀痛、酸痛,甚至疼痛较为剧烈,如风湿结节、痰核、腱鞘炎等
8脉满纷争:《素问·举痛论》:“寒气客于经脉之中。

与炅气相薄则脉满,脉满则痛而不可按也,寒气稽留,炅气从上,则脉充大而血气乱,故痛甚不可按也”,寒气入侵,炅气(人体卫气、正气)奋起抵抗,正邪相争,脉络满盛,血气缭乱,肿胀充血,引起剧烈疼痛,扪之抵抗拒按。

9阳热亢盛:不论何种病因,只要造成阳热纷争,邪热亢盛,热灼伤经脉血气,皆可致痛。

《灵枢·痈疽》:“阳留大发,消脑留项,名日脑烁,其色不乐,项痛而如刺似针”。

此种疼痛常呈现火辣烧样感觉,局部红肿。

扪之灼热,一般痛势比较剧烈。

10五脏气血逆乱:《素问·方盛衰论》:“ 气上不下,头痛巅疾”,气血逆上致痛,常呈突发性疼痛。

《素问·举痛论》:“寒气客于五藏,厥逆上泄”,“故卒然痛”。

五藏气机逆乱,气血厥逆,故卒痛不省人事,当然,此类疼痛应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是移默化,血气久逆所造成的。

《素问·通评虚实论》:“暴痛、巅疾、厥狂,久逆之所生也”。

临床所见,此类疼痛常表现为头胀痛,甚或头痛如破,比较剧烈。

11、六腑气津失常:《素问,举痛论》:“寒气客于肠胃,厥逆上出,故痛而呕也。

寒气客于小肠,小肠不得成聚,故后泄腹痛矣”。

寒邪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失于温运而致痛,常表现为胃肠痉挛,肠鸣切痛,并见呕吐,腹泻等症状,又谓:“热气留于小肠,腹中痛,热焦渴则坚干不得泄,故痛而闭不通矣”。

热结伤津,腑气不通而致痛,常表现为腹内胀痛,满痛,此类疼痛不仅在腹部。

可出现头与腹部发生疼痛。

《素问,腹中论》:“病热者,阳脉也,以三阳之动也”;夫阳入于阴,故病在头与腹,乃胀而头痛也”。

12、阳衰阴盛:《素问·疟论》:“阴阳上下交争,虚实更作,巨阳虚则腰背头项痛”;三阳俱虚则阴气胜,阴气盛则骨寒而痛”;正邪交争,导致阳衰阴盛或
阴盛阳衰的格局,脏腑经脉失于温胸而致痛,此类疼痛再逐步分述。

(1)时令影响:《素问·脉解篇》:“正月阳气出在上而阴气盛,阳末得自次也,故肿腰脽痛也”。

“九月阳气尽,而阴气盛,故心胁痛也。

”人体经脉血气与自然界变化是相输应,通应的,在时令气候影响下,引起经脉血气阴盛阳衰的变化,即可出现一定部位的疼痛,如风湿风寒性腰痛,关节痛真心痛等。

(2)水停藏府:《素问·脉解篇》:“所谓胸痛少气着,水气在藏府也,水者,阴气也,阴气在中,故胸痛少气也”。

如水停心下或两胁,痰饮病,心包积水等病证中出现胸痛,胁痛,脘腹痛,即属阴盛阳衰或阳衰阴盛的病机的表现。

13、阳微阴竭∶对部分痛症、厥症等病证,当正邪交争导致人体阴阳双方衰竭,往往可突然出现激烈疼痛,甚至因剧痛而致昏死。

当然,疼痛而遂致昏死,如能及时救治也是可以阳回阴复而得生的。

故《素问·举痛论》;“厥逆上泄,阴气竭,阳气未入,故卒痛死不知人,气复返则生矣”。

本文就《内经》痛证的病机作了分析,探讨与归纳,于此可见看出:人体因某种治病因素造成营卫气伤,脉络缩腃而急相引,血气虚滞,或凝迟,或稽留,血涩脉急,肌腠间液凝聚,脉满纷争、邪热亢盛,五脏气血逆上,六腑气津失常,阳衰阴盛及阳微阳竭等,均可产生某种性质和程度的疼痛,其疼痛的表现,可因病变的不同层次和具体病机而有所不同。

并且《内经》高度概括了寒邪与热毒《阳留》等成痛的过程中血脉生理机能的改变是导致疼痛的基本病理变化。

“寒主痛”为寒邪的特性所决定的,“不通则痛”为经脉营卫血气障碍这一疼痛基本病理变化所决定的,进一步说明了寒邪的治病特点,和导致疼痛的常见病证。

参考文献
[1]程士德主编《内经讲义》高等医药院校教材,[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年6月100页。

[2]丛书主编宋兴(主编)马烈光张新渝《黄帝内经。

素问》[M]四川出版集团.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8年6月。

63,305,337,339,416 ,417,418,340,354,495,829页。

[3].丛书主编宋兴(主编)张新渝马烈光《黄帝内经。

灵枢》[M]四川出版集团.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8年6月,222,262,496,553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