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4章第3讲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新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讲河流地貌的发育
细化课标
素养要求
1.识记主要的河流地貌类型,会描述其主要特征。
2.理解掌握主要河流地貌的发育过程及特点。
3.结合实例分析,理解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1.综合思维:结合具体的河流地貌分布示意图,分析其演化过程,说明不同的河流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特点。
2.区域认知:结合区域分布图,判断分析典型的河流地貌的发育特点,比较河流不同河段的地貌差异及流水作用的差异。
3.人地协调观:观察当地聚落分布,分析地形对聚落选址的影响。
一、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
1.河流侵蚀地貌——河谷的发育过程是什么?
时期作用过程地貌类型
侵蚀地貌(河谷发育)
初期
以向下和向源头侵蚀为主,侧
蚀为辅
河谷不断加深和延长,形成“V”形
谷
中期
下蚀减弱,侧蚀加强,凹岸侵
蚀,凸岸堆积
河谷弯曲,出现连续的河湾
成熟期以侧蚀作用为主河谷进一步展宽,呈槽型
分布作用过程地貌类型
堆积地貌
山前
泥沙堆积
洪(冲)积扇
河流中下游河漫滩平原
河流入海口的海滨地区三角洲
1.河流对聚落形成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
(1)提供充足的生产、生活用水。
(2)方便对外联系和运输。
(3)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
2.河流对聚落规模有何影响?
地区耕地状况乡村规模
河网密布区破碎相对较小
河网稀疏区连片较大
3.河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有何不同?
(1)平原低地区:聚落一般沿河成线状分布。
(2)山区河谷中:聚落一般分布在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的地带。
[知识拓展] 沿河城市的区位因素
(1)戊:河口处,既可与河流相通,也可与海洋相通,如上海、广州。
(2)乙、丙、丁:河流交汇处,有多个方向水运优势,如重庆、武汉。
(3)己:水陆交通转运点,如伦敦、南京。
(4)甲:水运起点,如赣州。
1.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A、B处谷地对应的甲、乙断面是:A________,B________。
(2)该河流________资源丰富,判断的根据是____________。
(3)该河源头主要以流水________侵蚀为主,在B以下的河段既有________(侵蚀)作用,也有________(侵蚀)作用。
[答案](1)乙甲(2)水能河流落差大(3)溯源
下蚀侧蚀
2.读某地地质构造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地质构造①为________,②为________,③为________。
(2)地质构造②在地表处易形成河谷,是因为______________。
(3)河流地貌甲地为__________,主要分布在_______。
乙地为____________,甲乙地貌形成的共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
(4)a处河段常形成_______型河谷,主要原因是_______作用。
[答案](1)向斜断层背斜(2)断层线(处)岩石破碎,容易被流水侵蚀(3)冲积扇(洪积扇) 河流出山口
河口三角洲流水堆积(流水沉积) (4)V 河流侵蚀(河流源头以下蚀作用为主)
不同河段地貌类型及成因
[例1](2020·全国卷Ⅱ)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研究表明,金沙江流域金矿较多,多呈带状分布并与断裂的空间分布一致。
金沙江因河中有大量沙金(河床沉积物中的金)而得名❶。
下图示意金沙江云南段。
(1)从板块运动的角度解释图示区域断裂发育的原因。
(2)简述图示区域河流多沿断裂分布的原因。
(3)说明图示区域金矿石出露较多的原因。
(4)说明出露的金矿石转变成金沙江中沙金的地质作用过程。
[思维流程]
第一步:提取信息
❶研究表明,金沙江流域金矿较多,多呈带状分布并与断裂的空间分布一致,金沙江因河中有大量沙金(河床沉积物中的金)而得名。
❷图中显示金沙江流域位于我国西南横断山区,从等高线分布看,流域内地势起伏较大;从气候看,流域内降水较多,流水的外力作用明显。
第二步:调用知识
我国西南横断山区因位于板块交界处而地壳运动活跃,断层发育;西南地区气候湿润,流水作用显著。
河流流速随河道变宽而降低,河流所挟带的物质会逐渐堆积,形成河流堆积地貌。
第三步:综合判断
第(1)题,注意审题,空间关键词“图示区域”,读图可知,图示区域地处我国西南横断山区,区域断裂发育显著。
根据板块构造学说理论可知,断裂发育是由于板块运动的压力超
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使岩层发生断裂;该地处于从地势第一级阶梯的青藏高原向第二级阶梯的云贵高原、四川盆地过渡地带,板块运动活跃,受印度洋板块向亚欧板块挤压的影响,造成板块运动的压力超过该地岩石的承受能力而导致断裂发育。
第(2)题,由上题分析可知,图示区域断裂发育显著,断裂沿线岩石破碎,易受外力侵蚀,在流水侵蚀作用下发育成河流,故河流多沿断裂分布。
第(3)题,读材料
“金沙江流域金矿较多,多呈带状分布并与断裂的空间分布一致”可
知,断裂空间分布处金矿石出露较多,图示区域受地壳抬升、河流深切影响,形成山高谷深的地貌形态,河谷出露的岩层较多,多沿断裂分布,故金矿石出露几率较大;且图示地区山
河相间,纵列分布,河流众多,使金矿石可出露的空间范围较大。
第(4)题,由上题分析可知,河谷出露的岩层中金矿石出露几率较大。
金沙江中沙金的形成地质作用过程,首先是河流两岸出露的金矿石,受外力作用岩石风化侵蚀破碎,矿石掉入到比降大的金沙江,随急流搬运,磨蚀矿石,使矿石进一步破碎;随后河流流速减小,搬运能力减弱,河水挟带的金在河床不断沉积,逐渐累积而形成沙金。
[尝试解答] (1)受印度洋板块向亚欧板块挤压的影响。
图示区域处于从青藏高原(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向云贵高原、四川盆地(第二级阶梯)的过渡地带,构造运动活跃。
板块(地壳)运动的压力超过这里岩石的承受能力,断裂发育。
(2)断裂沿线岩石破碎,易受流水侵蚀,发育河流。
(3)金矿与断裂空间分布一致。
图示区域山高谷深(地壳抬升,河流深切),河谷出露的岩层较多,金矿石出露的概率增大;河流较多,金矿石出露的空间范围增大。
(4)金沙江及其支流两岸出露的金矿石,在外力作用下风化,或崩塌、破碎,随流水进入金沙江。
金沙江比降大,水流急,搬运能力强,磨蚀矿石,使矿石进一步破碎。
当河流流速减小时,河水挟带的金在河床不断沉积、富集,形成沙金。
1.河谷的形成
河谷是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它是由沟谷发育而成的。
其形成过程如图所示:
2.河流堆积地貌
组成
部分
分布形成地貌特点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洪积
|
山前
水流流出山口,地势趋于平缓,
水流变慢,泥沙沉积,形成冲积
以谷口为顶点呈扇
形,冲积扇顶端到
土壤深厚肥沃,既
不旱也不涝,是高
冲积
平原
扇或洪积扇,各个洪积扇或冲积
扇连接形成洪积—冲积平原
边缘地势逐渐降
低,堆积物颗粒由
粗变细
产田所在地
河漫
滩平
原
河流
中下游
河流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加
强。
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形
成堆积体,堆积体在枯水季露出
水面,形成河漫滩。
如果河流改
道,河漫滩被废弃,多个被废弃
的河漫滩连在一起形成河漫滩
平原
地形平坦宽广
土壤肥沃,易旱易
涝,粮食产量不稳
定
三角
洲
河流入
海口的
海滨地
区
河流到达海岸入海口时,流速极
缓,河流携带的泥沙便会堆积在
河口前方,加上海潮顶托,形成
三角洲
多呈三角形,地形
平坦,河网稠密,
河道由分汊顶点向
海洋呈放射状
土壤肥沃,易盐碱
化,影响农业生产[方法技巧]_河流侵蚀岸(陡坡岸)与堆积岸(缓坡岸)的判别方法
(1)河流直道段,根据南北半球判别侵蚀岸与堆积岸
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河流直道段的右岸侵蚀严重,为侵蚀岸,坡度陡;左岸为堆积岸,坡度缓。
南半球反之。
(2)河流弯道段,根据“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判别侵蚀岸与堆积岸
河流流经弯道时,表层水流趋向凹岸,冲刷凹岸,使凹岸水面略高于凸岸,因此,底部水流在压力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形成弯道环流,在弯道环流的作用下,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
如下图所示:
(3)根据聚落和港口分布判别侵蚀岸和堆积岸
堆积岸泥沙堆积,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可以作为农业用地和聚落用地;侵蚀岸河道较深且少泥沙淤积,可以筑港,据此可反推侵蚀岸和堆积岸的分布。
考向一剖析示意图,考查河曲地貌的发育特点
(2020·衡水中学三调)迂回扇是在河湾侧向蠕移过程中产生的。
因侧向运动是脉动式而不是连续均匀地发生的,故当河湾侧蚀较慢时,凸岸边滩外缘的滨河床沙坝不断加高,当河湾侧蚀加快后,凸岸边滩迅速淤长。
若侧蚀再度减缓,则在凸岸边滩外缘新的位置上又会出现相对高起的滨河床沙坝,该过程反复进行,便形成完整的迂回扇。
下图为迂回扇形成过程
示意图。
据此完成1~2题。
1.迂回扇形成过程中河流凹岸地区发生坍塌的规律是( )
A.匀速坍塌B.加速坍塌
C.减速坍塌D.间歇坍塌
2.在迂回扇形成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导致河流长度增加、弯曲度变大②河流沙坝之间沼泽、洼地增多③图中沙坝的形成时间顺序是4→3→2→1
④河流纵比降变小,流速变慢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1.D 2.C[第1题,因侧向运动是脉动式而不是连续均匀地发生的,迂回扇形成过程中河流凹岸地区发生坍塌的规律是间歇坍塌,故D正确,A、B、C错误。
第2题,在迂回扇形成过程中,导致河流长度增加、弯曲度变大,①正确;河道弯曲,流速减缓,泥沙堆积,河流沙坝之间沼泽、洼地增多,②正确;图中沙坝的形成时间顺序是数字增大顺序,③错误;河道变长,河流纵比降变小,流速变慢,④正确。
故C正确,A、B、D错误。
] 考向二分析相关统计图,考查河流堆积地貌的发育特点
我国东部某河流下游干流河床受径流与潮流共同影响:枯水期,河床上升;洪水期,河床加深。
河心滩大小也会随之变化。
下图示意该河上游建库前后某水文站实测多年平均径流变化状况。
据此完成3~5题。
3.该河可能位于( )
A.辽宁B.广西
C.山东D.浙江
4.河流下游干流河心滩形成于( )
A.流水搬运B.流水堆积
C.潮流侵蚀D.潮流堆积
5.近年来河流下游干流河心滩减小甚至消失,主要原因是( )
A.上游引水灌溉B.流域降水增多
C.上游植被恢复D.下游人为采砂
3.D 4.D 5.D[第3题,从该河建库前的多年平均径流变化看,其5~6月径流量大,而到7~8月份时,径流变小,说明该河所在区域受梅雨、伏旱天气的影响明显,由此可判定可能位于浙江。
第4题,由材料可知,我国东部某河流下游干流河床受径流与潮流共同影响:枯水期,河床上升;洪水期,河床加深,河心滩大小也会随之变化,所以主要来自潮流堆积,D对;河心滩是泥沙等沉积物堆积作用形成的,排除A、C;河心滩大小会随之变化,其主要形成原因并非河流的流水堆积作用,更多的是径流和潮流的影响,B错。
第5题,近年来河流下游干流河心滩减小甚至消失,更多的是人为的作用,下游采砂会急剧减少河心滩的堆积泥沙,影响面积大小,D对;上游引水灌溉,水量减小的话,更有利于河心滩面积的增大,A错;流域内的降水不会出现明显的变化,B错;河心滩主要是受潮流堆积作用影响,上游植被影响有限,C错。
]
考向三观察景观图,考查河流堆积地貌的发育特点
(2020·东城区一模)北京密云白河峡谷山高谷深,冬季雪后,景色别致(如图所示)。
据此完成6~7题。
6.密云白河峡谷地貌形成的外力作用主要为( )
A.冰川侵蚀B.流水侵蚀
C.流水堆积D.风力侵蚀
7.峡谷中河面更容易结冰的是( )
A.凸岸边B.凹岸边
C.河心区D.深水区
6.B 7.A[第6题,观察图片信息可知,该峡谷有河流发育,山高谷深,大致呈V形,应是流水侵蚀形成,B正确;冰川侵蚀形成的峡谷大致呈U形,A错误;流水堆积形成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扇等地貌,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风蚀蘑菇等地貌,两者都不会形成V形峡谷,C、D错误。
第7题,河流的凸岸边沉积作用比较明显,流速较缓、河水较浅,最易结冰,A正确;凹岸边和河心区河水较深、流速较快,不易结冰,B、C错误;深水区河水深,不易结冰,D错误。
]
河流地貌对聚落的影响
[例2](2020·全国卷Ⅱ)地名常和所在地特定时期的地理环境有关。
下图所示区域有1
700多个行政村,其中85%以上村名与自然要素或地理方位等有关。
该区域处于毛乌素沙地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❶。
据此完成(1)~(2)题。
(1)与图示区域中地名“河”“梁”“柳”相关的自然要素依次是( )
A.水文、地貌、植被B.地貌、水文、植被
C.植被、地貌、水文D.水文、植被、地貌
(2)图示甲、乙两地区地名中“河”“沟”“湾”等出现的比例很高,表明乙地区( )
A.风俗习惯改变B.土地利用结构稳定
C.人口迁徙频繁D.自然环境变化较大
[思维流程]
第一步:提取信息
❶地名常和所在地特定时期的地理环境有关。
该区域处于毛乌素沙地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
该区域聚落较多,其中85%以上村名与自然要素或地理方位等有关。
❷图中显示了该区域的地理位置以及河流分布的水系特征。
第二步:调用知识
人类总是逐水而居,河流地貌对聚落的选址影响巨大,河流沿岸的堆积地貌常是聚落选址的理想位置。
第三步:综合判断
第(1)题,材料中明确指出地名常和所在地特定时期的地理环境有关,该区域处于毛乌素沙地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图中有河流,提供水源,河流两侧应该村落密集,所以地名“河”是水文;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是典型的黄土地貌,所以与“梁”地名相关的是地貌;“柳”是植被。
第(2)题,地名中“河”“沟”“湾”等出现的比例很高都与水有关,说明乙地区命名时的地理环境应该和甲地相似——河流较多,地表水丰富。
而图中乙地河流稀少,该地又是毛乌素沙地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可以得出乙地的气候趋于干旱,河湖干涸,地表水减少,风沙活动变强,自然地理环境变化较大。
[尝试解答] (1)A (2)D
河流地貌与聚落
一般情况下,不同地形区,河流地貌类型不同,对聚落形态、密度、成因及分布的影响不同。
具体表解如下:
地形高原
山区平原
分布深切河谷两岸的狭窄河
漫滩平原
洪(冲)积扇、河
漫滩平原
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
形态多呈狭长的带状条带状团状、带状聚落密度小较小大
成因地势低,气候温暖,土
壤肥沃,水资源丰富
地形平坦,地下
水或地表水丰
富,土壤肥沃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
丰富,农业发达;河网密布,
有便捷的内河运输和海上运输
举例青藏高原地区的雅鲁藏
布江谷地
甘肃兰州市及其
人口的分布
四大文明古国发祥地、长江中
下游平原等
[方法技巧] 图示法理解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及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一般而言,河流上游多位于高原、山地,以侵蚀为主,中游搬运,下游堆积。
因此,上游为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为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
受此影响,聚落分布也不同(如图所示)。
考向一结合聚落选址,考查地表形态的影响
青木川镇发轫于明中叶,成型于清中后期,鼎盛于民国年间,距今已有600余年,古木建筑保存完好,为国家4A级景区。
回龙场是青木川老街的传统称谓,民国时期曾是繁荣的商业、文化交流场所。
图1示意青木川镇位置,图2是回龙场老街景观图。
据此完成1~2题。
图1 图2
1.发轫期,青木川古镇先民的选址主要考虑( )
A.河宽水深,便于航运B.冲积平原,地形平坦
C.依山傍水,风景优美D.位置优越,便于陆运
2.当前,回龙场古建筑群的日常维护主要防范( )
A.洪涝B.地震
C.滑坡D.火灾
1.B 2.D[第1题,由材料“青木川镇发轫于明中叶”可知,明朝为农业社会,选址主要考虑地形,地形平坦便于农耕,故B项正确。
第2题,由材料可知,青木川镇为古木建筑,国家的4A级景区,从图中看建筑较为稠密,所以日常维护应主要防范火灾,故D项正确;日常维护对防范地震、洪涝和滑坡的作用很小,故A、B、C项错误。
]
考向二结合统计分析,考查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澜沧江—湄公河发源于中国青海省唐古拉山脉,向南流至云南省南腊河口出境,在越南胡志明市以南注入太平洋。
读该流域人口密度、人口总量与高程分布图及澜沧江流域居民点分布比例与坡向关系图,完成3~5题。
3.图示信息显示( )
A.人口密度随高度变化并不明显
B.0~400 m人口分布随高程增大迅速增加
C.5 000 m以上可能有大片无人区
D.流域人口分布的态势是南疏北密
4.与人口密度分布关系最密切的是( )
A.太阳辐射能B.土地利用方式
C.水能资源D.年降水量
5.由澜沧江流域居民点分布与坡向的关系可知( )
A.与村级相比,乡镇居民点选址更趋向采光好的方向
B.坡向对居民点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降水时间上
C.居民点在坡向的选择上与山体走向无关
D.乡镇级居民点分布比例最少的是正北方向
3.C 4.B 5.A[第3题,由图可知,该河流流域人口密度随高度变化明显,故A项错误;0~400 m人口分布随高程增大迅速减少,故B项错误;5 000 m以上的河流源头地区人口数量接近0,所以可能有大片无人区分布,故C项正确;从图中无法得出流域内人口南北分布的态势,故D项错误。
第4题,人口分布密集地区,土地生产力水平一般比较高,所以与人口密度分布关系最密切的是土地利用方式。
第5题,读图可知,在东南、正南、西南三个向阳方位,乡镇级居民点更多,乡镇级居民点对坡向的选择较村级居民点更趋向采光好的方向,故A项正确,B项错误;坡向对居民点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采光时间上,较长时间的采光不仅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也有利于居民家庭能源的节省,因此澜沧江流域居民点分布在坡向的选择上会明显受到流域内山体走向的影响,故C项错误;乡镇级居民点分布比例最少的是西北方向,故D项错误。
]
地形影响
地理要素主要影响
气候①迎风坡降水多,多地形雨,背风坡降水少;②随着海拔升高,气温降低,降水也发生变化,形成高山、高原气候;③对冬季风的阻挡,使部分区域比同纬度气温高,如四川盆地;④对热力环流的影响,如山谷风的形成;⑤影响气候类型的分布及走向
河流①河流流向,从高处流向低处;②河流的落差及水流速度;③河网密度及河流长度,一般平坦地形河网密度大,山地地形河流短小
土壤一般冲积平原、冲积扇、河口三角洲、部分冲积盆地、山间谷地等地区土壤肥沃、水分条件好
农业平原、盆地及山间谷地等平坦地形区,适宜发展种植业,便于机械化操作,而山区适宜发展牧业或林业,便于保持水土,含蓄水源
工业大气污染严重的工业应布局在开阔的地形中,封闭的地形污染物不易扩散,加重污染
交通①海港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受海岸线形态、沿岸水深等条件影响;②影响交通运输线的方向,对铁路影响最为明显;③影响线网密度和分布格局,平坦地
形一般交通网密度大
城市地形平坦、地势稍高、面积大的区域是建设城市的理想地形,这有利于建筑物、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可减少投资
河漫滩是位于河床主槽一侧或两侧,在洪水期被淹没,枯水期出露水面的滩地。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河漫滩分布,该地随着河漫滩的不断淤高,芦苇快速生长。
读图,完成(1)~(3)题。
(1)该段河流的水文特征是( )
A.水流急,流量大B.水流缓,流量大
C.水流缓,有凌汛D.水流急,流量小
(2)某地质爱好者在甲地取样,发现河床垂直剖面上有鹅卵石与细沙共存的现象,其原因可能是该河段( )
A.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
B.河道平直,流水侵蚀能力强
C.洪水流动过程中流速变化大
D.不同季节的洪水流速变化大
(3)近年来,甲处河流堆积物粒径变得小而均匀,原因可能是该区域( )
A.耕地面积扩大B.降水量有所增加
C.植被覆盖率提高D.大力开发旅游业
(1)B (2)C (3)C[第(1)题,本题考生若不能正确认识江心洲的形成原因就易错选A 项。
该河段有新生洲、新济洲、子汇洲、子母洲、梅子洲、八卦洲等一系列江心洲发育,说明河流沉积作用强,水流较缓;根据图中的经纬度位置判断该河段为长江下游河段,河水流量大;有结冰现象且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河流(河段)才会有凌汛现象,而根据纬度位置可知,该河段位于亚热带地区,无结冰现象。
选B。
第(2)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把握河流流速对其搬运能力的影响。
有鹅卵石存在说明河流流速大,有细沙存在说明河流流速小。
甲地位于河漫滩上,洪水期被淹没,洪水漫过河漫滩在流动过程中流速不断变化,使粗细颗粒的沉积物交替沉积,形成鹅卵石与细沙共存的现象。
选C。
第(3)题,本题考生往往因不了解
芦苇生长在靠近河床的河漫滩地带而选错。
近年来甲处河流堆积物粒径减小,说明洪水时河流流速变慢,搬运能力减弱。
该地随着河漫滩的淤高,芦苇快速生长,洪水期将部分颗粒相对较大的物质阻挡在河漫滩边缘地带,而核心区是洪水挟带的更小颗粒的物质,C正确;降水量增加会加强河流的搬运作用,沉积物颗粒变大,B错误;河漫滩易被洪水淹没,不宜扩耕和发展旅游业,A、D错误。
选C。
]
地形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对地形影响的综合考查,通常围绕着地形的形成、形态特征、人类活动特征的合理性分析展开,其背景信息通常有三种呈现方式:一是通过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呈现,同时配以区域地理事项的分布特征的文字说明,解题的关键是等高线图的解读,寻求地形特征与其对应地理事项的关系即可。
二是通过区域自然及人文地理环境的图表统计资料呈现,解题的关键是由统计资料归纳分布特征,对应区域的地形类型及特征,寻求二者之间的因果关联性。
三是通过景观图或示意图呈现,解题的关键是正确描述图中的地形特点及图中人文地物的对应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寻求二者之间的因果关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