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总复习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复习资料
第一章: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的对象和任务
一、选择判断
1.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是以预算资金管理为中心的信息系统;P1
2.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是指政府财政部门、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核算和监督政府财政资金、单位业务资金活动情况的会计;P1
3.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既是国家预算管理的重要信息系统,又是各单位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P1
4.会计按其适用范围和核算对象,可以分为企业会计和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两大体系。
P1
5.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是反映和监督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分配领域、社会福利领域和精神产品生产领域中的各级政府财政部门、行政单位和各类事业单位资金活动过程和结果的会计体系。
包括政府财政会计、行政单位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
适用政府与事业会计的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各级行政单位和各类事业单位,一般不直接生产物质产品,而是通过预算资金业务活动,为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服务。
6.政府财政机关以各级政府为会计主体,对其财政收支进行核算和管理。
P2
7.预算会计包括:政府财政会计、行政单位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
P2
8.政府财政部门、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的业务活动,不同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其资金活动主要表现为预算资金活动。
P3
9.政府财政部门、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基本上是非物质生产部门,属于非营利组织,其业务目标在于谋求最大的社会效益。
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以收支结余核算为中心。
P3
10.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主要是反映和监督国家预算、单位预算执行和单位收支情况的会计。
它以预算为基础,以预算收支和业务收支为主要核算内容,这就要求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的会计指标体系、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的设置,要同预算的收支科目保持一致,以反映国家预算的执行情况。
P3
11.以收付实现制为结账基础,这是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的主要结账基础。
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中,为了对收入、支出进行配比核算,考核业务成果,可采用权责发生制。
即:经营收入的确认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P4
12.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主要区别在于:确认收入、费用的归属期。
P5
13.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的主要职能是核算、监督和分析。
P5
14.经常保持资金需求与供应的协调,是保证预算财务收支顺利实现的条件。
资金收支的波动性决定了资金收支的不平衡性。
P6
15.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是适用于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和各类独立核算的事业单位的会计。
P7
16.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的组成体系决定于政府财政、国家行政和事业单位的组织体系,并与国家预算的组成体系相衔接。
P7
17.我国政府财政的组织体系与国家政府体制是一致的,凡一级政府便设有一级财政,从而形成一级政府财政会计;我国行政单位的划分决定于国家建制,凡是按建制设立一级行政单位,便形成一级行政单位会计。
P7
18.政府财政会计与行政单位会计同属于政府会计。
这样,政府及事业单位会计可由政府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所组成。
政府会计是政府财政部门与行政单位,核算和监督国家预算执行情况的会计。
事业单位会计是核算和监督各事业单位预算执行与财务收支情况的会计。
P7
19.我国国家预算组成体系,是根据国家政权结构和行政区划建立的。
P7
20.政府会计也可分为总预算会计和单位预算会计。
P7
21.总预算会计是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反映和监督总预算执行情况的会计,包括中央财政总预算会计和地方财政总预算会计。
单位预算会计是各级人民政府所属行政事业单位反映和监督单位预算执行情况的会计,是同级财政总预算会计的一个组成部分。
P8
22.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采取分级管理与核算的组织形式。
P8
23.政府财政会计分为中央财政会计和地方财政会计。
中央财政会计核算和监督中央总预算的执行情况,由财政部办理,也称中央财政总会计。
地方财政会计核算和监督地方总预算的执行情况,由各级地方财政部门办理,又称地方财政总会计。
地方财政会计又分为省、市、县、乡等各级财政会计,分别核算各级地方总预算的执行情况。
P8
24.行政单位的会计组织形式,根据国家建制和经费领报关系,划分为行政主管单位会计、二级行政单位会计和基层行政单位会计。
P8
25.凡是向同级财政部门领报经费,并发生预算管理关系的行政主管单位所实行的独立会计核算,称为行政主管单位会计。
P8
26.凡是向行政主管单位领报经费,并发生预算管理关系,且有下属单位的行政单位所实行的独立会计核算,称为二级行政单位会计;P8
27.凡向上级行政单位领报经费,并发生预算管理关系,且无下属单位的行政单位所实行的独立会计核算,称为基层行政单位会计。
P8
28.事业单位的会计组织形式,根据国家建制、经费领拨关系或财务隶属关系,划分为事业主管单位会计、二级事业单位会计和基层事业单位会计。
P8
29.凡是向同级财政部门领报经费、发生预算管理关系或者财务隶属关系的事业主管单位所实行的独立会计核算,称为事业主管单位会计。
P9
30.凡是向事业主管单位领报经费,发生预算关系或者财务隶属关系,且有下属单位的事业单位所实行的独立会计核算,称为二级事业单位会计;
31.凡是向上级事业单位领报经费,发生预算管理关系或者财务隶属关系,且无下属单位的事业单位所实行的独立会计核算,称为基层事业单位会计。
P9 32.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的对象是其反映和监督内容的理论抽象和概括,按其概括的程度不同,可分为一般对象和具体对象。
一般对象是会计反映和监督内容的一般性概括,简称会计对象;具体对象是构成会计对象之内容的具体概括,即会计反应和监督的要素,简称会计要素。
P9
33.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的一般对象,是政府财政部门、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的资金活动过程和结果,即这些部门和单位的资金运动过程。
这里的资金活动一般指国家预算资金活动,同时,也指单位的业务资金活动。
P10
34.组织好预算的编制和加强预算的执行和管理,是预算管理的重要内容。
P10
35.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的一般对象,就是预算资金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即预算资金运动过程。
P10
36.由财政部门集中的国家预算称为总预算,因此,政府财政会计的一般对象,
就是在执行总预算过程中各级预算资金集中、分配和结果的预算资金运动过程。
国家集中的预算收入,形成资金来源、分配使用的预算拨款和预算支出形成资金运用,尚未使用的资金,即收支结余形成资金结余,这就是政府财政会计反映和监督的一般内容。
P11
37.行政单位会计的一般对象,就是单位预算资金的领拨,使用及其结果的资金运动过程。
它反映和监督的一般内容便是单位预算资金活动过程中的资金来源、资金运用和资金结存。
P11
38.事业单位会计的一般对象,就是事业单位预算资金的领拨、使用及其结果,以及收入的取得、成本费用的发生和收益的形成等资金运动过程。
P12
39.事业单位形成的资金来源,资金运用和资金结存构成事业单位会计反映和监督的内容。
P12
40.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的具体对象,是指对一般会计对象的具体归类,即会计要素。
会计要素是指构成会计对象的必要元素,它是对会计对象所做的具体划分,是对会计对象进行分类的名称。
P12
41.政府财政会计的资产是指一级财政掌管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
42.政府与事业单位的出资人不要求投资回报和投资回收,所投入的资金不具有权益的性质,但要按规定用途使用,所以,不设“所有者权益”要素,而设“净资产”要素。
P13
43.政府与事业单位不以营利为目的,其收支差额不具有经营成果的性质,只表示收入在使用后的结存情况,所以不设“利润”要素,而设“结余”要素。
P13
44.事业单位会计中的收入是一种非偿还性资金。
P15
45.事业单位会计的结余是指事业单位在一定期间各项收入与支出相抵后的余额
46.在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要素中,资产、负债和基金属于静态要素;收入、支出和结余属于动态要素。
其中,动态要素随着经济活动的持续进行,处于显著变动之中。
它是静态要素形成的动因,而静态要素的存在则是引起显著变动的条件,是动态要素变动的结果。
各种会计要素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P15
47.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既是国家预算管理的重要工具,又是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手段,在国家预算管理和单位财务管理中担负重要任务。
P16
48.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的任务决定于预算财务管理的要求,体现其会计目标,并受其会计对象所制约。
P16
49.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具有很强的政策性。
P17
50.政府会计包括中央财政会计和地方财政会计两部分。
二、简答题
1.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的特点:P3
(1)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应与国家预算管理相适应,以预算和业务收支为主要核算内容;
(2)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实行以收付实现制为主,兼有权责发生制的结账基础;
(3)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主要核算有关收支结余,一般不进行成本核算。
2.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的意义:P5
(1)正确组织预算财务收支核算,有利于促进预算收支任务的顺利实现;
(2)严格监督预算财务收支活动,有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果,执行国家财经方针、政策;
(3)认真分析预算财务收支执行进度,有利于调节资金供求,合理调度资金。
3.政府财政会计的会计要素:P12
(1)资产;包括:财政性存款、有价证券、暂付及预收款项、各项拨款、专用周转金贷款以及在途款等;
(2)负债;包括:应付、暂收款项和按法定程序及核定的预算举借的债务;(3)净资产;包括:购入有价证券、预算周转金和专项周转基金等;
(4)收入;包括:预算外收入、预算收入、自筹收入和资金调拨收入等;(5)支出;包括:预算支出、预算外支出、自筹支出和补助支出、上解支出、返还支出和调出资金等支出;
(6)结余;包括:预算资金结余、预算外资金结余和自筹资金结余。
4.政府与事业单位的会计目标:P16
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是服务于国家预算管理和单位财务管理的专业会计,其主要目标是为预算管理部门和单位提供预算财务收支活动过程及其结果的有关财务会计信息。
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主要提供以下财务会计信息:
(1)反映国家预算和单位财务收支情况的信息;
(2)反映预算执行和资金使用情况的信息;
(3)反映国家财经方针、政策执行情况的信息。
5.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的任务:P17
(1)反映和监督预算财务收支情况,确保国家预算收支任务的顺利实现;这是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的首要任务。
(2)监督预算执行,检查资金使用情况,提高资金使用效果;
(3)分析预算执行进度,确保预算资金供求;
(4)检查预算收支活动,正确执行国家财经方针、政策。
这是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的根本任务。
三、业务综合题
1.各个会计要素的相互关系式:
(1)静态:资产=负债+净资产;
(2)动态:收入—支出=结余。
在收入与支出尚未结转的情况下,上述关系式可以表示为:
(1)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
或:资产=负债+净资产+结余
本章小结:
本章内容都以低分值题型出现,包括选择、判断及业务题。
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
第二章: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的原则和方法
一、选择判断
1.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原则是规范政府及事业单位会计工作,评价其工作质量的准绳。
它是以最佳会计实务为标准,对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实务所做的总结、提高和理论概括。
P19
2.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的基本假设是组织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前提条件,又称会计的基本前提,会计的基本假设是建立会计原则的基础。
P20
3.能使政府与事业单位采用的会计方法和程序保持稳定的前提基础是:持续经营。
P21
4.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的基本假定规定了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的空间范围、期间范围、计量尺度及其币值稳定与否的限制条件。
P21
5.政府与事业单位的会计主体假设是其会计对象及会计工作的空间范围所做的限定,其基本内容是:政府与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应当以特定的政府与事业单位的预算资金活动过程和结果为对象,只记录、反映和报告其主体本身的各项业务活动。
P21
6.会计主体是一个独立的整体,它具有独立性和整体性。
对外它是一个独立的主体,对内是一个完整的主体。
P21
7.会计主体假设对会计工作的基本要求是:严格区分会计为之服务的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和其他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的界限。
P21
8.持续经营假设明确了会计工作的时间范围。
P21
9.政府与事业单位的会计分期假设是对持续经营假设的一个必要补充,它限定了会计工作的时间界限。
通常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季度和月份。
P22
10.会计分期假设对会计工作的基本要求是:会计核算应当按照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会计报表。
P22
11.币值不变假设是货币计量的一个附带假设。
它的基本含义是:用作计量单位的货币的购买力是稳定不变的。
P23
12.会计的一般原则是建立在会计基本假设基础之上的,它是对会计核算提供信息的基本要求,是处理会计业务的基本依据。
P24
13.一贯性原则对会计工作的基本要求是:会计核算方法和程序应当前后一致,确有必要变更时,要通过会计报告说明变更的情况、变更的原因,以及对单位财务收支和结果的影响,以免引起信息使用者的误解。
P25
14.坚持重要性原则,必须在保证会计报表和会计信息质量的前提下进行。
P26
15.在政府会计中原则上实行收付实现制。
在事业单位会计中原则上实行权责发生制。
P26
16.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的配比原则是指支出应与相关的收入相互配合比较。
它是相关性原则的补充,主体从事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其收入必须联系支出,在相同的会计期间予以确认。
配比原则的核心就是要确定收入与支出之间的因果关系。
P26
17.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的历史成本原则,是指政府与事业单位的各项财产物资应当按照取得或购建时的实际成本核算,市价变动时,除国家另有规定者外,
一律不得调整其账面价值。
P26
18.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科目按其提供指标的详细程度,可分为总账科目和明细科目两种。
P28
19.总账科目应由财政部制定统一的会计科目表。
在会计科目表中,会计科目可按提供指标经济内容分为资产类、负债类、基金类、收入类、支出类和结余类等六大类。
P28
20.明细科目可由主管部门和基层单位根据经济业务内容和内部管理要求自行确定,可分设一级明细科目和二级明细科目。
P29
21.会计科目编号可以有不同方法,但一般采用“数字编号”。
在我国,现行会计制度中规定的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科目编号都采用三位数编码。
其中,从左至右第一位数码表示会计科目性质,如:“1”表示资产类科目、“2”表示负债类科目、“3”表示净资产类科目、“4”表示收入类科目、“5”表示支出类科目。
第三位数码表示会计科目在该类中的顺序号。
如“101现金科目、102银行存款科目等。
在各类会计科目的编号之前,应预留适当的空号,以便于增添新的会计科目。
P29
22.账户是对会计科目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工具,会计科目仅是对会计要素分类的项目。
P29
23.在某一具体账户中,哪一方记录增加额,哪一方记录减少额,期末余额在哪一方,则取决于所采用的记账方法和账户的类别。
P30
24.一个账户中到底是借方记录表示增加,还是贷方记录表示增加,这不取决于借、贷项本身,而是由账户的性质决定的。
P30
25.净资产类账户,贷方记增加,借方记减少,余额在贷方。
P31
26.收入类账户,贷方记增加,借方记减少,余额在贷方。
P31
27.支出类账户,借方记增加,贷方记减少,余额在借方。
P31
28.记账程序是指记载经济业务,登记账簿到编制报表的程序。
它涉及会计凭证、账簿和会计报表。
P37
29.原始凭证审核,主要是审核其真实性、正确性、规范性和合法性。
P39
30.账簿是以会计凭证为依据,序时、分类地登记全部经济业务的簿籍。
会计账簿按其用途可以分为序时账、分类账和备查簿。
会计账簿按其外表形式可以分为订本式账簿、活页式账簿和卡片式账簿。
P40
31.总账一般采用订本式账簿。
总账应根据记账凭证或科目汇总表进行登记。
总账的格式通常采用借、贷、余三栏式。
P41
32.政府与事业单位应设置以下账簿:总账、明细分类账和日记账。
P41
33.明细账根据记账凭证及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进行登记。
明细账的格式一般采用三栏式或多栏式。
P41
34.支出明细账是反映具体开支项目的明细账。
支出明细账的格式一般采用多栏式,按国家预算支出的“目”级科目设置账户,按主管部门或财政部门规定的“节”级科目设专栏。
P41
35.往来款项明细账用来反映债权、债务结算情况的明细账。
各单位一般应对暂存款、暂付款、合同预收款、合同预付款、借入款、借出款等分别设置往来款项明细账,按外来单位或个人名称设置账户。
P41
36.固定资产明细账是具体核算各种固定资产增减变化和结存情况的明细账。
按固定资产的类别和名称分设账户。
其格式采用三栏式,根据原始凭证逐笔登记。
37.凡总账设置“库存材料”账户的单位,均设置库存材料明细账,用来具体核
算各种材料的收、发和结存情况,按材料的类别、品名设置。
P43
38.日记账包括: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P44
39.目前政府与事业单位仅设置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这两种反映特定经济业务的特种日记账,而不设置反映全部经济业务的普通日记账。
P44
40.银行存款日记账通常采用三栏式,经费存款日记账采用特定的五栏式。
各单位还可根据需要设置备查簿。
P44
41.总账和日记账应采用订本式,明细账可采用活页式。
固定资产的明细账可采用卡片式。
P45
42.红色墨水只能在冲销错帐、登记负数(发生额或余额)和划线(改错或结账)时使用。
P46
43.原始凭证填制时发生错误,应采用划线更正法。
红字更正法适用于记账后发现记账凭证中对应关系错误或者记账后发现的记账凭证对应关系正确但金额错误,并且错误金额大于正确金额。
P47
44.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大多采用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
P49
45.经济业务较少的单位,可以采用记账凭证记账程序,即直接根据记账凭证登记总账,不编科目汇总表。
P49
一考通
46.会计核算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应当有助于信息使用者正确作出经济决策,是指会计一般原则中的有用性原则。
P10
47.会计核算提供的信息应以实际发生的经济活动为依据,体现了客观性原则。
48.有用性原则指会计提供的信息应与决策相关联。
P10
49.政府和事业单位的各项财产物资应当按照历史成本作为计价基础。
P12
50.可比性原则要求各单位以及同一单位的不同会计期间,指标口径一致,要求各单位的会计处理应遵循规定或公认的方法和程序。
P15
51.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的一贯性原则是指各单位在连续的会计期间,前后各期会计处理的程序和方法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
P15
二、简答题
1.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原则的意义:P19
(1)规范会计行为,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2)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有利于经济的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
(3)借鉴国际会计惯例,有利于适应国际经济发展的需要。
2.持续经营假设对会计工作的基本要求是:P22
(1)按照公认的原则和制度的要求,对政府与事业单位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的记录、计量和报告;
(2)会计要素的计价,特别是资产的计价,应当按正常的程序和方法进行。
3.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的一般原则:P24
(1)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一般原则;包括:有用性原则(又称相关性原则)、统一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可比性原则、一贯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明晰性原则和重要性原则。
(2)对确认、计量要求的一般原则;包括: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和历史成本原则。
4.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P28
(1)会计科目的名称和核算内容应具有统一性;
(2)会计科目应从单位的实际出发,适应预算管理的要求;
(3)会计科目要简便易行,适应内部管理的要求。
5.会计科目与会计账户的联系:P30
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名称,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开设的,设置会计科目和开设账户是为了分类核算会计信息,二者反映的经济内容是一致的。
6.会计科目与会计账户的区别:P30
会计科目是会计要素分类项目的名称,即账户的名称,没有结构和格式,账户是分类核算的工具和载体,既有其名称又有具体的结构和格式。
7.政府与事业单位的原始凭证主要有:P38
(1)存款、取款和拨款单据;如银行进账单和支票存款、信汇委托书等。
(2)借款单据;
(3)经费报销单据;
(4)收款收据;
(5)其他能够证明会计事项发生的单据、表册和文件等;
(6)个别确实无法取得原始单据的开支,应由经手人出具书面证明。
数额较大的应由单位领导人批准;零星开支可由业务部门负责人签证,视同原始凭证。
8.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应设置哪些明细分类账?P43
(1)各种预算拨款明细账;
(2)支出明细账;
(3)往来款项明细账;
(4)固定资产明细账;
(5)库存材料明细账;
9.科目汇总表的记账程序:P49
(1)根据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填制记账凭证;
(2)根据收、付款凭证,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3)根据记帐凭证及原始凭证登记明细账;
(4)根据记帐凭证,定期汇总编制科目汇总表;
(5)根据定期编制的科目汇总表登记总账;
(6)期末日记账与总账、总账与明细账相互核对;
(7)根据总账和明细账资料编制会计报表。
三、业务综合题
1.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借贷记账法的平衡公式是:
资产=负债+净资产
年度预算执行期间,在收入和支出不结转的情况下,则平衡公式是:
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
本章小结:
本章内容都以低分值题型出现,包括选择题和判断题。
本章考核的重点是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原则、会计科目和记账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