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3000字大全(精选6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书笔记3000字大全〔精选6篇〕
读书笔记3000字大全〔精选6篇〕
读书笔记是指读书时为了把自己的读书心得记录下来或为了把文中的精彩部分整理出来而做的笔记。

下面我们来看看读书笔记3000字大全,借鉴。

读书笔记篇1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钦佩的作家之一。

扶轮问路,便是他的一生,平淡又意味深长。

他残缺的身体支撑着所有饱满的思想,再将自身的苦难写成光辉的追索。

而在他的众多文集中,我最爱《病隙碎笔》一本。

这本书创作之时,史铁生双肾功能已经衰竭,只能依靠血液透析存活。

三天透析一次,只有第二天能强忍着痛楚与疲惫动笔。

他一边与病魔斗争,一边在病痛的小小空隙里记录下自己平易而精辟的只言片语。

曾经在他的字里行间里,我读懂过人生,解析过信仰,构建了一个只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

而如今,予我这一切的人却已走远,魂归地坛。

我只能捧着这本书,想象着他的笔尖,历经了怎样的世事变迁,才能书写出这样充满哲理又乐观诙谐的句子。

这并不是一本普通的散文集。

它充满了对人生的诘问、探究与解答,解答着那些超越生命的难题。

它来自一个苦难的人生,却凝聚着精神的明朗。

在书里,史铁生老师曾经笑说,生病是他的职业,业余写一点东西。

他这一生,总是此病未去彼病又来,“铁生”二字必定是暗合了某种意思,让他一直活着。

然而,读他的东西,从来感觉不到一丝病痛的阴影,反而总是让读者沐浴在开朗的思想之中。

譬如,通过生病与游历的比较,通过生病的经历,他说: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能再加一个“更”字。

加一个“更”字,发人深省,教人乐观。

生之为人,我们必须承受世界的全部,不能单单从中拿掉苦难。

但是,我们又何尝不是幸运的。

当你在为无法升迁或恋爱不顺而烦恼时,世界上的某个角落却有人正在为生存挣扎。

史铁生老师人生的一半都用来生病,他自己更一度认为不能直立行走是丢掉了人的特点,在大部分人看来,他是不幸的。

然而,他足够强大的内心,不屈于命运的勇气,乐观的精神,让他不卑不亢地在生命路上前行——但凡坚持走在路上的人,行走的坚决就已经是信仰的成立。

又譬如,全书中我最喜欢的这一段话:
痛苦和幸福都没有一个客观标准,那完全是自我的感受。

因此,谁可以保持不屈的勇气,谁就能更多地感受幸福。

生命就是这样一个过程,一个不断超越自身局限的过程。

这就是命运,任何人都是一样。

在这过程中我们遭遇痛苦,超越局限,从而感受幸福。

看,这本书中你可以随处找到像这样的句子。

史铁生老师是幸福的,并不是因为他不痛苦。

病痛折磨着他,残缺使他疲惫,痛楚是人之常情。

他幸福,是因为他英勇,超越了自身局限,他用残缺的身体去感受,去健全自己的智慧与心灵,饱满笔下的哲理与考虑。

他从未向神灵行贿,祈求身体的康复,他选择完善信仰,正如他写到的一样,身体的残疾不可怕,心灵的残疾才可怕。

当写到死亡的时候,史铁生老师又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你要是悲哀于这世界上终有一天没有了你,你要是恐惧于无限的寂灭,你不妨想一想,这世界上曾经也没有你,你曾经就在那无限的寂灭中。

诚然,我曾经无数次梦想过死亡,也为此恐惧苦恼,曾经因为自己终究的幻灭而感到悲伤与无奈,但读到这一段,我竟豁然开朗。

是啊,我曾经就在那无限的寂灭中,生命本就是一个轮回,我不过是回到了我来时的位置罢了。

我曾什么也不是,却有幸来人世走了一次,有幸拥有灿烂的人生,也有幸经历沉重的世事,不管是福祉还是苦难,我既然从无形
化为有形,这已经是一种幸运。

如今离去,是带着满载的收获,是另一种形式的落叶归根,这又似是应了徐志摩的那一句诗,我走了,正如我悄悄地来。

而关于轮回与继承,史铁生老师又写道:生命的意义却似轮回,每个人都得从头寻找,唯在这寻找中才可能与前贤集合。

唯当走过林莽,走过激流,走过深渊,走过思悟一向的艰途,步上山巅之时,你才能说继承。

我忍不住想,终究何时、何地,我才能走过林莽,走过激流,走过深渊,经由山水,经由时间,经由光阴,在寻找中与前贤集合,让寂寞而欲动的文思,能与窗外那不知是多少年前的明月相望呢?史铁生老师没有给我答案,也永远不会给我答案,因为人生就是在探求生命,在解那一道难题,人生因这种探求的过程而无比美丽。

史铁生老师又将生死的意义与爱结合起来,写道:假设意义只是对一己之肉身的关心,它当然就会随着肉身之死而烟消云散。

但假设,意义一旦牵系着无限之在和绝对价值,它就不会随着肉身的死亡而熄灭。

事实上,自古至今已经有多少生命死去了呀,但人间的爱愿却不曾有丝毫的减损,终极关心亦不曾有片刻的放弃!当然困苦也是这样,自古绵绵无绝期。

可正因如此,爱愿才看见一条永久的道路,终极关心才不至于终极
地完毕,这样的意义世代相传,并不因任何肉身的毁坏而停顿。

也许你会说:但那已经不是我了呀!我死了,不管那意义怎样永久又与我何干?可是,世世代代的生命,哪一个不是“我”呢?哪一个不是以“我”而在?哪一个不是以“我”而问?哪一个不是以“我”而思,从而建立起意义呢?肉身终是要毁坏的,而这样的灵魂一直都在人间飘荡,“秦时明月汉时关”,这样的消息自古而今,既不消逝,也不衰减。

生命的延续与轮回,人类的有限与无限,或许很难有准确的定义。

但是史铁生老师坚守着自己的内心,向未知与有知不断追索,不断赋予爱的意义,将世间光明与美妙的一切奉献给读者。

肉身必然会有毁坏与消失的一天,然而人的思想与爱是无止境的,是生生不息永远相传的。

这亦是他的人生收获,他看淡生死的超然物外,他经历与考虑后而得到的真谛,是光阴深处的羁绊,必将成为我一生的珍藏。

这一本书里,史铁生老师不仅是以独特的视角注视着生命,更是用朴实无华的文字,书写着鲜活无比的道理。

虽然他已经分开人世,但却将永远在精神的高度遥望我们。

他的乐观豁达,他难以想象的意志力,与他亲手写下的这一些人生的体检记录,将是我们精神上的营养补给与坚实依靠。

对于史铁生老师来说,写作不单单是一种谋生的手段,更是一种精神的寄托。

他的写作,早已超越了生命、人性,是他历经世事洗练之后的一方净土,一片乐园。

在他的笔下,文字总是乐观幽默的语调,他也时常调侃自己的病痛。

这是一种英勇的调侃,是一种坚强与释然的表现,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自己的软弱与缺陷。

窃以为,人总是破碎的,因为破碎过的人,必定真正地活过。

然而有的人,总是像祥林嫂一般向每个人哭诉自己的不幸,以为换取别人的同情便是对自己命运的救赎,试图用赚来的眼泪点燃自己灰败的人生;也有一些人,总以为藏起自己的缺陷,即能变身完美,就可以保卫他们的尊严。

前者将一生都活在破碎之中自怜自怨,而后者易碎的强势里包裹的仍然是自卑的骨架。

但史铁生老师,显然具备足够的勇气与自信。

不需要哭诉,更不用掩藏,他是人生真正的强者。

毕竟,伤心并不是几滴眼泪就可以流出来的,尊严也不是几个口号就可以呐喊出来,最动人的汉语,就是把伤口变成智慧,然后从中汲取人生的梦想与真谛。

而史铁生老师,正是这么做的,而《病隙碎笔》,正是这么做的。

这些看似破碎实那么连接的文思,就是伤口经过治愈,成为了带着油墨香味的智慧。

强者自救,圣者渡人。

历经苦难的豁达,超越苦难的人格力量,尽在书中,这一本《病隙碎笔》为我建造了一座逃避人生几乎所有不幸的避难所。

因此,哪怕世界是奥吉亚斯的牛圈,我也敢于坚守其中,更愿意担任清扫的苦役。

因为历经人生谷底,犹如死了一回,但也会因此深化地活了一场。

这是一份苦难,更是人类的福祉。

读《病隙碎笔》,是感悟历经沧桑后的明彻和超脱,是找寻苦难中的光明与希望,是发现那份悲壮中的灵性,是一种人性最纯最美的光点。

它将永远在我的精神世界,慰藉着在凡尘中疲于赶路的心灵。

也许,它就是我的精神世界。

读书笔记篇2
偶然间在一本书上看到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的这样一句话:上海是张爱玲的,北京是林海音的。

张爱玲与上海的关系不难理解,十里洋场,一城故事;然而提到北京,我更多的想到的却是老舍。

《骆驼祥子》《茶馆》《龙须沟》……那些脍炙人口的名篇,都反映了老北京的风貌与那个年代普通北京老百姓的生活。

于是,一个阳光灿烂的午后,我翻开书架上尘封
已久《城南旧事》,去探寻林海音心中的那个老北京,走进那一片斜阳古道,城南落花。

走进《城南旧事》,便深深地感受到这一个“旧”字的含义。

古城的残片,大树的几根垂落枝条,瓦隆中存留的枯叶,临街老店被涂盖的字号,半扇院门的的插闩,还有屋顶上的花盆以及飘落在皇城墙上的冬雪……简简单单的意象,一个一个的片段,像是一扇古旧的铜门,轻叩,推开,便走进了历史,走进了另一种生活。

《城南旧事》由《惠安馆传奇》、《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儿》、《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五个小故事组成,在这些故事中,作者以孩童纯真的视角记录着她自己的童年,记录着儿时自己眼中的“疯女”秀贞、小伙伴妞儿、小偷、兰姨娘、宋妈、爸爸、妈妈以及她与他们之间的故事。

《惠安馆传奇》是其中最长的一个故事,篇幅几乎占到全书的一半。

英子随宋妈打水时在井边遇到了梳一根细细辫子的妞儿,与她成为了亲密无间的小伙伴,两个人常常一起看小鸡,踢铜钱。

她偶然给英子讲逼着自己学唱戏的父亲,并许下要分开家去找亲生父母的愿望。

英子对她非常同情。

惠安馆门前总站着的蓬刘海红裙子的姑娘也令英子很好奇,她就是人们口中的“疯女”秀贞。

一个午后英子悄悄溜到惠安馆,秀贞的
得意与亲切让英子忍不住想要与她亲近,和她一起玩儿。

渐渐地英子知道了秀贞的故事,她与大学生思康相恋又不得不分开,他们的孩子被她的父母抱走扔掉……英子觉得她可怜,要帮容许她找到女儿小桂子,并把自己钟爱的钻石表送给小桂子。

故事继续展开,英子知道了妞儿就是秀贞日思夜想的小桂子,于是一个下雨的黄昏,英子带着妞儿去找秀贞,并把一个金镯子送给她们,帮助她们去找远在南方的思康。

《我们看海去》是我最喜欢的一个故事,英子用她平实而安静的文字,为我们讲述了她与一个小偷之间的真挚友谊。

英子送走妞儿和秀贞后大病一场,病好后父母带着英子搬到了一个新的胡同。

新家附近有一座空房子,空房子对面有一片空地,长满了一人高的荒草。

英子草地里帮同学找球时与一个小偷偶遇,他有着厚厚的嘴唇。

英子起初有些害怕,但想起会看相的李伯伯曾经告诉她“嘴唇厚墩墩的人为人忠厚老实”时,便觉得他很仁慈。

那个人常夸英子聪明、伶俐、厚道,并鼓励她好好读书,一来二去,他们成为了朋友。

那个人喜欢给英子讲自己的故事,讲自己的不肖,讲自己成绩优异的弟弟,语气里有着些许的无奈。

他的弟弟与英子在同一个学校读书,每次提到弟弟时,他都非常自豪,他要尽哥哥的责任,要供弟弟飘洋过海去念书。

英子有个愿望是去看海,那个人也有这个愿望,于是他们立下了“我们看海去”的约定。

那个人常常对英子说“我也是好人” 、“记住,我可不是坏人啊”,后来还将自己珍藏的一串佛珠送给了英子。

年幼的英子不懂什么是贼,也不懂那个人为什么这样说。

直到他因盗窃被抓,英子仍然相信他不是坏人,不愿按妈妈说的那样把他当做坏人。

“我们看海去!我们看海去!蓝色的大海上,扬着白色的帆。

金红的太阳,从海上升起来,照到海面照到船头。

我们看海去!我们看海去!”《我们去看海》这首小诗常常被英子和小偷吟诵,贯穿于故事始末,简单的文字,却为我们勾勒出一副纯美的画面。

蓝色的大海上,白色的帆,金红的太阳,照着海面,照着他们的约定,照着英子的童年。

也许,童年,是记忆的开始,也是一个梦的符号,它代表经历沧桑后的人对纯真年代的思念。

童年,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

干净的文字,纯真的感情,读《城南旧事》,内心总有满满的温暖。

然而这种温暖背后,又有着一分淡淡的无奈与忧伤。

会馆门前的“疯女”秀贞、遍体鞭痕的小伙伴妞儿、出没在荒草丛中的小偷、斜着嘴笑的兰姨娘、不理“我们”的德先叔、朝夕相伴的乳母宋妈、沉疴染身而终眠地下的慈父……他们都曾和英子玩过、谈笑过、一同生活过,他们的音容笑貌犹在,却又都一一悄然离去……
喜欢《城南旧事》,实在不是没有道理的。

最初吸引我的,便是它那童稚、细腻、温馨的文字。

没有华美的辞藻,没有复杂的修辞,简简单单的语言,却将人深深地吸引。

《惠安馆传奇》中有这样的话:“太阳从大玻璃窗透进来,照到大白纸糊的墙上,照到三屉桌上,照到我的小床上来了。

我醒了,还躺在床上,看那道太阳光里飞舞着的许多小小的,小小的尘埃。

宋妈过来掸窗台,掸桌子,随着鸡毛掸子的舞动,那道阳光里的尘埃加多了,飞舞得更热闹了。

……窗外很亮堂,干秃的树枝上落着几只不怕冷的小鸟,我在想,什么时候那树上才能长满叶子呢?这是我们在北京过的第一个冬天。

”孩童般的语言,不华美,却会为我们营造出很强的画面感,质朴纯真。

读着这样的文字,就仿佛看到了英子的小床,看到了晒到小床上的阳光,看到了阳光中飞舞的小小的灰尘,看到了坐在窗前发呆的英子。

这文字就如同冬日的阳光,平凡却温暖,让人留恋。

读《城南旧事》,就如同与一位多年未见得老友对谈,那样自然,那样舒适。

除了那童稚、细腻、温馨的文字,更令我动容的是英子那一颗仁慈,纯洁的心。

《惠安馆传奇》的文末讲述英子在搬家途中的所见所闻时有这样一段文字:“我重新坐正,只好看赶马车的人狠心地抽打他的马。

皮鞭子下去,那马身上会起一条条的青色的伤痕吗?像我在西厢房里,撩起一个人的袖子,看
见她胳膊上的那样的伤痕吗?早晨的太阳,照到西厢房里,照到她那不太干净的脸上,那又湿又长的睫毛一闪动,眼泪就流过泪坑淌到嘴边了!我不要看那赶车人的皮鞭子!我闭上眼,用手蒙住了脸,只听那得得的马蹄声。

”车夫赶马,在常人眼中普普统统的一个细节,却让英子如此难过,仿佛皮鞭子不是打在马的身上,而是打在英子身上,她不由得闭上眼睛,蒙住脸,不忍相视。

其实又何止是对马儿呢?无论是“疯女”秀贞,她的伙伴妞儿,小偷,还是与她朝夕相伴的乳母宋妈,她们都是不完美的,然而英子总可以带着一颗充满爱的与他们相处,并与他们成为朋友。

从《城南旧事》中,亦可以看到老北京的风貌。

“这是条死胡同,做买卖的从汤匙的把儿进来,绕着汤匙底儿走一圈,就还得从原路出去。

这时剃头挑子过来了,那两片铁夹子“唤头”弹得嗡嗡地响,也没人出来剃头。

打糖锣的也来了,他的挑子上有酸枣面儿,有印花人儿,有山楂片,还有珠串子,是我最喜欢的”英子是这样描绘新家的胡同的。

“胡同”,“剃头挑子”“糖锣”“印花人儿”……从这些独具京味儿的物件中,可以看到一个渐渐远去的老北京和老北京人的生活,也明白余光中先生为什么说“北京是林海音的” 了。

假设说散文是一杯茶,小说是一杯咖啡,那么《城南旧事》就是一杯温润的牛奶,在那些阳光灿烂的午后细细品读,
心头会漾起一丝丝的温暖。

她是那样的精致,并不刻意表达什么,只一幅场景一幅场景地沉着描绘一个孩子眼中的老北京,就像生活在说它自己。

那样地不疾不徐,温厚淳和,那样地纯洁淡泊,弥久恒馨,那样地满是人间烟火味,却无半点追名逐利心。

一滴水可以折射一个纷繁的世界,一扇窗可以通向一颗温暖的心。

而《城南旧事》就是一扇门,走进它,便可以走进一片落花与斜阳,走进英子的童年,并在她的童年中回忆我们自己的童年。

读书笔记篇3
“孤独于爱,无爱的人不会孤独。

”这是周老先生在《爱与孤独》中写到的。

在这个充满爱的世界里,我们是爱者,同时也是被爱者,我们单独感受着亲情的温暖、友谊的真挚、爱情的浪漫,也许对于我们这些阅历不太丰富的大学生来说爱像一缕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像一泓出如今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像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我们无法把孤独想象成爱的一部分。

读了《爱与孤独》后,我感触颇深。

孤独是人的,一切人间的爱都不能解除形而上的孤独。

周老先生从生命、爱情、婚姻、女性等方面谈起,对我们情感世界加以剖析,让我们重新
领悟了过往的人生,同时,对我们今后的将来是一个很好的借鉴。

使我在情感的世界中又成长和成熟了不少。

我们人是复杂的感情动物,每一天都有各种情感围绕在身旁。

世上有多少人每时每刻为自己喊着“我要幸福”的口号,可是,却很少有人成功。

幸福就像一个摔碎的玻璃球,我们这些寻求幸福的人就是在不断的拾起地上的碎片,不过无论我们如何努力,都无法拾起所有的碎片来组成那个原有的玻璃球。

人们总是喜欢把幸福和婚姻、爱情联络在一起,因为他们相信:幸福的爱情是一种能不断地激起梦想,又不断地被自身所激起的梦想改造的事实。

我认为一个人只要曾经拥有和活在当下,就是幸福的,我们不必为了结果而忽略过程。

要学会珍惜和回忆,因为浩渺的宇宙间,任何一个生灵的降生都是偶然的,离去却是必然的。

人类永远活在未完成中,无论是在事业上还是在生活方面,我们总是期待下一次成绩的进步,事业的更上一层楼,我们不会满足于现实,总是认为这一切并不完美;在现实生活中,最浪漫的爱情似乎都没有圆满的结局,一切真正的爱情都是未完成的。

就像人生一样,当遇到分岔路时,总是想象着先走一条,把另一条留给下次,可是再也不会有下次了,因为走上的这一条路又会分股,如此下去,没有可能回头来走那条未
定的路了。

这就是人生,我相信,只要此时此刻我们做出了自己认定的选择,就不会有太多的懊悔和遗憾留下。

“生命纯属偶然,所以每个生命都要依恋于另一个生命,相依为命,结伴而行。

生命纯属偶然,所以每个生命都不属于另一个生命,像一阵风,无牵无挂。

每一个问题至少有两个相反的答案。

”前者可能就是人们追求爱情和婚姻的理由,茫茫人海中,两个有情人相遇即是一种缘分,当一个生命被另一个生命所领悟、所理解,此时的两个人不再孤独,他们从所谓的孤儿中解放出来,去完成更大的使命。

他们用一切爱的手段去保护这来之不易的相遇与结合,但由于两人之间的关系太严密,失去了原有“间隔产生美”的欣赏,因为沟通的限度,他们之间产生了隔膜。

因此,他们的婚姻让双方感到窒息,最终导致关系的破裂。

这可能就是后者所谓的一个生命不会属于任何另一个人的,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主宰。

孤独从此在爱中愈演愈烈。

孤独于爱,无爱的人不会孤独。

也许孤独是爱的最意味深长的赠品,受此赠礼的人从此学会了爱自己。

人们常说:知识是财富。

当我们学富五车,功成名就那天,我们可以骄傲地说我们是富有的。

但是,芸芸众生有几个是出类拔萃的英雄?难道其别人都贫困潦倒吗?我想不是的,年轻就是财富,灵魂深处的爱也会使人富有。

爱是奉献,但爱的奉献不是单纯的付出,同时也必是有收获的。

当一个孤独的
人寻找另一个孤独的人时,便有了爱的欲望。

虽然爱情不能消除孤独,但却使爱成了永无止境的寻求;当一个受挫者受到另一人的安抚时,便有了友谊的纯真;当年少的你得到无微不至的母爱和宽宏伟大的父爱时,便有了亲情的温暖。

爱丰富了人生,爱的体验丰富了心灵。

爱是我们生活的泉和动力,无论爱的经历是否顺利,对于我们的灵魂和内心都是珍贵的收入和财富。

世界上有爱者,也有被爱者,爱还是被爱是人们在恋爱中常遇到的问题。

往往,被爱者仅仅是爱者心底蕴积了好久的那种爱情的触发剂。

他在灵魂深处感到他的爱恋是一种很孤独的情感,他逐渐体会到一种新的、陌生的孤寂,正是这种发现使他痛苦。

他必须尽可能深地把他的爱情禁锢在心中;他必须为自己创造一个崭新的内心世界。

而爱者,他是爱情的主动方,借用爱情自带的一种盲目力量,使他不顾一切地追求心目中的偶像。

爱是一个从痴迷到依恋的过程,看似是指向被爱者的感情,而本质上,占优势确实是爱者,在这一过程中,他们真正体会到了爱的幸福和快乐。

至于心在别处的被爱者,却单独感受着孤独。

爱者一直用欣赏的目光在赞美自己的恋人,享受着无与伦比的美丽。

爱情不是人生中的一个凝固点,而是一条流动的河,河的两岸是爱者和被爱着,层层的浪花是他们共同创造的美丽的爱情风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