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浦东新区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
高三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卷前,务必用钢笔或圆珠笔在答题纸正面清楚地填写校名、姓名、准考证号。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4.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一、积累应用10分
1. 按要求填空。

①饭疏食,饮水,___________,乐亦在其中矣。

(《<论语>七则》)
②此地有崇山峻岭,__________,_________,映带左右。

(王羲之《兰亭集序》)
③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与柳永《雨霖铃》中“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描写的情景相似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曲肱而枕之(2). 茂林修竹(3). 又有清流激湍(4). 相顾无言(5). 惟有泪千行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肱、修、激湍、惟。

按要求选择。

(5分)
2. 今年是建党一百周年,小红参加了对联征集活动,所拟上联为“百载英雄凝碧血”,下联最合适
...的一项是()。

A. 万里山河展新貌
B. 九曲高风汗青天
C. 千秋日月映朱颜
D. 几代先驱搏沧海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拟写对联的能力。

首先分析上联的结构。

“百载”是数量词,“英雄”是名词,“百载英雄”构成偏正结构,“凝”是动词,“碧血”是偏正结构,“凝碧血”构成动宾结构,“血”是仄声,下联的尾字一般为平声,这样才能符合
仄起平收的原则。

从平仄的角度来看,“貌”和“海”都是仄声,不符合仄起平收的原则,排除AD。

从词性或结构的角度来看,“碧”意思是“绿”,“青”意思是“蓝”,“朱”意思是“红”,“绿”自然对“红”,这就排除B。

从对联本身来看,“九曲”是形容迂回曲折,“高风”指高尚的风操,二者搭配不当。

故选C。

3. 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从传统的观念看,音乐只是自然界和人类所发生的声响中的一部
分,,,,,因而计算机音乐继乐器声、歌唱声形成了音乐声的第三大领域。

①过去常常以传统的乐器和人声为模本,用电声模拟他们的音色
②而计算机音乐则可以独树一帜,在音律上,冲破传统的五声、七声、十二律、二十四律等规范,而有了无限自由的天地
③利用音的数字合成,还把许多效果声引入音乐
④而计算机则可以制造出自然界中从未有的声音,音乐的范围一下子就得到无限的扩展
A. ④③①②
B. ④①②③
C. ②③①④
D. ②①④③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排序的能力。

“一部分”提到的是范围,所以后面应该是④,这个范围得以扩大,然后是追溯过往电音的合成①,然后是写出计算机音乐的特色②③,所以其排序为④①②③。

故选B。

二、阅读70分
(一)(16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在公共生活中的“说理”是一种理性交流、表达看法、解释主张,并对别人可能有说服作用的话语形式。

说服就是运用语言来对具体的他人作劝说、解释、说明,以期对他们有所影响。

“说服”一词的拉丁词源原义是“敦促”和“甜”,也就是好言相劝,与希腊语“劝说”一词的“令人欢愉”和“甜”是相同的。

在古希腊的伊索寓言中有这样一则《太阳与风》的故事:太阳与风相互夸口说自己最强,于是他们进行一场比赛。

风看到一个穿着外套的行人,就说,“谁能使这个人脱掉外套就算赢了”。

风刮了又刮,
但刮得越凶,那个行人就把外套裹得越紧。

然后太阳出来了,照在行人的身上,行人感到身体出汗了,就把外套脱下来,搭在手臂上。

②人们经常有一个误解,以为对什么事情有一个想法或信念,只要说出来,就是说理,因为“理”已经在他的话里了,或者他说的话就是“理”。

这是不对的。

看法或信念只是结论,人们可以凭印象、偏见、习惯对许多事情有看法和下结论,既没有考虑到别人可能有不同的看法,也没有想过要如何才能说服与自己看法不同的他人。

说理则是明述道理,也就是把你领会、理解并相信是正确的主张清楚地讲给别人听。

道理可以默会,但说理必须明述;默会是自己想清楚,明述是以适当的方式来向别人讲清楚。

自己想清楚了才有可能对别人讲清楚,理由、证据、逻辑、别人可能提出的质疑或反驳,都在要想清楚和讲清楚的范围之内。

非说理的话语也许有它自己的用途,但那些用途都不是说理。

③说理是文明的产物。

约翰·洛克把人类的心灵看成是一张空白的书写板,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说:“最终在儿童心灵上写下什么内容,这个重任便落到了家长和学校的身上,一个无知、无耻、没有规矩的孩子代表着成人的失败,而不是孩子的失败。

”然而,在孩子长大成人,智力成熟以后,如果他还是不学习说理,或者根本拒绝说理,那责任便是他自己的了。

一个文明社会把这样的人视为失败之人,是有充分理由的。

④说理由哪些主要因素构成?就修辞术来说,首先就是亚里士多德所说的“逻辑”,意思是“用语言表达思想”,诉诸“理智”和“理解力”。

亚里士多德称逻辑是存在于证明本身之中的,因而,逻辑是说理中最重要的说服手段。

⑤说理的另一个因素是“情绪”,这个字的意思是哀婉、同情、同感。

亚里士多德称“情绪”是“存在于听众那里的东西”。

说理不只是晓之以理,而且还需要动之以情。

所谓情,当然不只是哀婉,还可以是怜悯、快乐、崇敬、热爱、愤怒等等。

人们常常凭感情接受说服,并不需要先弄清道理。

有时,虚假的宣传有巨大的“说服”效果,起决定作用的便是听众的“动情”。

⑥逻辑说理是理性论证的主要力量,但是单单依靠这种力量往往并不能起到预想的说服效果。

有的哲学家甚至认为,单纯逻辑的说理是枯燥无味的,很难引起人们愿意被说服的意愿。

哲学家罗蒂就曾因此提出“背弃理论,转向叙述”的说理主张。

所谓叙述,就是要让听众运用他们的想象,这是一种诉诸情绪的说理方式,它甚至显得不是在说理,而是在说故事。

就是引导对方想象一种具有普遍性的、你我他都能认同或感同身受的境遇,由此形成的共识是被创造出来的,而不是推理出来的。

梁启超为了作“新民”的国民启蒙,曾说,“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

用小说来说服读者接受“新民说”,主要依靠的就是情绪的力量。

⑦在说理中,逻辑、动情都是必要的手段,但也要防止被滥用或不当运用。

一般来说,正确的逻辑是在避免形式逻辑的谬误上建立起来的。

说理者需要能够对讨论的问题有比较全面、深入、独特的了解,有比较成熟、周详的思考,能够持论客观公正,不偏激,不光表述自己的理由,而且也了解和尊重对方的看
法。

同时,还要正确使用打动人心的说理方式,增强说服力。

(徐贲《明亮的对话》,中信出版社,2014年第一版,有改动。


4. 根据文意,以下表达最符合
...公共说理特征的一项是()
A. 小区为进一步推进垃圾分类,巩固成果,在垃圾站附近张贴标语:垃圾分类我能行,绿色生活我先行。

B. 网友在贴吧上留言公开批评为犯人辩护的代理律师:如果犯人伤害的是你的亲人,你还想为罪犯辩护吗?
C. 教师志愿者在分享会上深情讲述:张桂梅校长带着十七位老师,将床从山下抬到山上教室,铺上新被褥。

D. 高考前,小明在班会上举手发言,激励同学们努力学习:尽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5. 简析第①段引用伊索寓言的用意。

6. 对本文写作意图推断不正确
...的一项是()
A. 批评随意发表看法却不阐释理由的做法。

B. 指出类似张贴标语的做法是毫无价值的。

C. 告诫学生学习说理在文明社会的重要性。

D. 提醒人们不要轻易被煽情的话语所蒙蔽。

7. 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

8. 教育部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说,从2021年开始,要逐步增加中考体育科目的分数。

以下是立场不同的
两位学生表达的看法,请结合本文观点,任选一则进行评析。

甲:这对青少年的成长绝对是一件好事。

如果说学习这件事情是一个磨练意志力的过程,那么体育不但能够提升一个人的体魄和精力,而且是最能够磨练一个人的意志力的。

同时,体育教育也最方便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在体育竞赛中学生会反复地经历失败,反复的前进,能够很好的磨炼意志。

乙:这件事真的让人感到崩溃。

本来考文化课已经很难了,学生每天都要学习繁重的课业知识,还要参加各种补习班。

现在还要把剩余的时间拿出来锻炼身体,这不是减负,这是增加学生的负担。

【答案】4. D 5. 以寓言故事阐述了“说服”一词的原义,表明说服是具有“好言相劝”“令人欢愉”的特征,意在是与“说理”的特征进行辨析,让读者明白“公共说理”的内涵;这个说理形象生动,深入浅出;开篇寓言故事说理,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任答3点即可) 6. B
7. 文章①②两段先通过辨析“说理”和“说服”的概念,引出论题“公共说理”,并明确它的内涵,再和人们对“说理”的误解进行比较,指出“说理”必须包含主张和理由,然后第③段阐述“说理”的意义和价值,④⑤⑥段进一步通过引用论证,指出“说理”的主要构成因素是逻辑和情绪,最后第⑦段强调要正确运用“逻辑”“情绪”进行说理。

8. 示例一:甲的说法符合本文的“说理”要求。

本文的观点是:“说理”是理性交流、表达看法、解释主
张的话语形式,甲同学首先鲜明地表达了个人主张,增加体育科目的分数是一件好事,接下来进一步解释主张,指出学习是一个磨练人的意志力的过程,而体育最能够起到磨练人意志力的作用,且体育最方便在挫折教育中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意志力。

但是本文的观点也包含:能够持论客观公正,不偏激。

甲同学的说法在语言表达上2个“最”字的使用,在情绪上略显偏激,比较绝对。

示例二:乙的说法不符合本文的“说理”要求。

本文的观点是:“说理”是理性交流、表达看法、解释主张的话语形式,乙同学的看法是明确的,但是他没有解释持这种看法的理由,看似在说明理由,实际上是为宣泄自己的不满情绪,而且不合逻辑,增加中考体育科目的分数,意在减轻文化课的比重,而不是在原有基础上增加学生的负担,锻炼身体本身并不是一种负担。

而且他并不了解和尊重对方的看法,不理解政策想要解决的问题,缺乏比较成熟、周详的思考。

【解析】
【分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依据原文第①和⑦等可知:在公共生活中的“说理”是一种理性交流、表达看法、解释主张,并对别人可能有说服作用的话语形式;说理的主要构成因素:逻辑和情绪。

A.“垃圾分类我能行,绿色生活我先行”只表述了自己——“我”的理由,没有了解和尊重对法的看法,不符合“说理的主要构成因素:逻辑和情绪”。

B.“如果犯人伤害的是你的亲人,你还想为罪犯辩护吗”说法过于偏激,不符合“说理的主要构成因素:逻辑和情绪”。

C.“教师志愿者在分享会上讲述:张桂梅校长……”错误,选项内容表达属于叙事,而不是在说理。

D.选项内容既符合第①段“公共说理”的特征,又包含说理的主要构成因素:逻辑和情绪。

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语段的作用的能力。

首先,在第一段中,作者在“‘说服’一词的拉丁词源原义是‘敦促’和‘甜’,也就是好言相劝,与希腊语‘劝说’一词的‘令人欢愉’和‘甜’是相同的”后,接着引用了伊索寓言中《太阳与风》的故事,表明了“说服”是具有“好言相劝”、“令人欢愉”和“甜”的特征。

其次,作者引用寓言《太阳与风》的故事,太阳与风相互夸口说自己最强,要进行一场比赛,比试谁能把人的外套脱下来,这也就是“说理”比赛,而风刮了又刮,但刮得越凶,那个行人就把外套裹得越紧,但太阳出来后,照在行人的身上,行人感到身体出汗了,就把外套脱下来。

这里风的“说理”不是“好言相劝”,也不“令人欢愉”,而太阳的“说理”既体现出“好言相劝”,又“令人欢愉”。

作者通过这则寓
言,对“公共说理”的特征进行了辨析,让读者更容易明白“公共说理”的内涵。

再次,作者运用寓言故事的形式进行说理,使抽象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形象生动,更便于读者理解,从而接受和认可。

最后,从结构上来看,作者运用寓言部分位于文章开头,通过寓言的形式来说理,这样可以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吸引读者。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讨作者创作意图的能力。

B.“类似张贴标语的做法是毫无价值的”推断错误,依据原文“非说理的话语也许有它自己的用途,但那些用途都不是说理”可知,张贴标语不存在说理的两大构成因素:逻辑和情绪,但这并不是代表张贴标语毫无价值。

故选B。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可将文章分三部分:
本文前两段可以看出是文章的论题,“公共说理”,并明确它的内涵,即:“说理”必须包含主张和理由。

第③段阐述“说理”的意义和价值,即:说理是文明的产物和一个文明社会把这样不会说理的人视为失败之人;④⑤⑥段进一步指出“说理”的主要构成因素是逻辑和情绪。

注意这里运用引用的论证方法。

最后一段作出总结:要正确运用“逻辑、情绪”进行说理。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注意题干中的“评析”,先分析后点评,首先指出“说理”是理性交流、表达看法、解释主张的话语形式,其次分析甲和乙中是否符合说理的话语形式并进行点评。

比如,如果说甲的说法符合本文“说理”的要求,首先联系本文的观点,即:“说理”是理性交流、表达看法、解释主张的话语形式;“说理”的主要构成因素是逻辑和情绪。

接着分析甲同学的主张,即:增加体育科目的分数是一件好事,接下来进一步解释主张,指出学习是一个磨练人的意志力的过程,而体育最能够起到磨练人意志力的作用,且体育最方便在挫折教育中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意志力。

将文章观点和甲同学观点对照可以看出:甲同学的语言表达中“体育最能够起到磨练人意志力的作用”“体育最方便在挫折教育中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意志力”,其中的两个“最”字,显得有些偏激,不太符合“说理”的要求。

如果说乙的说法不符合本文的“说理”要求。

首先联系本文的观点,即:“说理”是理性交流、表达看法、解释主张的话语形式;“说理”的主要构成因素是逻辑和情绪。

接着分析乙同学的主张,即:增加体育科
目的分数真的让人感到崩溃,接着解释其原因,“学生每天都要学习繁重的课业知识,还要参加各种补习班。

现在还要把剩余的时间拿出来锻炼身体,这不是减负,这是增加学生的负担”,这种解释看似在说理,实际上是在宣泄自己的不满情绪,而且,其解释并不符合逻辑,教育部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说的“增加中考体育科目的分数”意在减轻文化课的比重,而不是在原有基础上增加学生的负担;再者说,锻炼身体本身并不是一种负担。

由此可见,乙同学并没有完全“了解和尊重对方的看法”,不理解政策想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缺乏比较成熟、周详的思考”,也不能“持论客观公正”,言论“偏激”。

这些都不符合“说理”的特征和“说理”的主要构成因素。

(二)(15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有伤疤的月亮
刘云芳
①狗狂吠。

我透过门缝往外看,什么也没有。

②我推门出来,满天都是星星,月亮只有半个,像被一把钝刀切开,切口上还留着不太整齐的曲线。

它安静地挂在院子的正上方,成了我们家的私有财产。

我对母亲说,现在才知道,月亮原来是我家院子的肚脐眼儿。

母亲笑,忍不住钻进窗帘贴着玻璃往外边瞧。

③肚脐眼儿是胎儿与母体连接的地方,这座院子的母亲难道是天空吗?
④似乎很多年没有跟母亲独处过这么多天。

一早,她起床,用左手穿衣服,穿鞋,用左手扶稳一把榆木拐杖,高一步低一步,走出屋子,用脚印把院子丈量两遍,再回来,用左手生火,煮粥。

她喜欢提醒我:和面要用温水;你得再去拿根柴,饭才能做好;别忘了把这盆食端给狗,还有鸡的食也送给它,顺道把鸡蛋也收了吧……她坐在那里指使我干这干那,仿佛二十多年前的光景:她要教会我各种生活的本领,把自己的各种经验倾倒给我,就像月光洒满院子。

⑤她在饭桌上展示为我积攒的各种吃食:红薯、油糕,箱子里有上一年自家地里摘取的苹果和山楂。

冰箱里有上一年八月冻的白瓤嫩核桃,一个纺织袋里也是核桃,不过是晒干的,吸足了去年秋天的阳光。

我在炕沿上坐着,她便满屋子里转悠,从这里找找,那里寻寻,把储藏的物品聚集在一起,看着我吃。

⑥她不让我洗碗,不让我扫地,她要用那半个身子,释放出对我全部的爱。

白天,她怕我在屋子里阴冷,喊我去晒太阳。

晚上,她喊我快点去睡。

我总是要在睡前为她按摩。

她平躺着,身体展现在我面前。

她的右胳膊僵硬,右手不由自主地攥起来,右腿明显比左腿短一截。

它们都萎缩得厉害。

我注意到了她肚脐下边竖着的刀口。

我知道这是与我有关的一次手术。

她注意到了我的目光,解释道,那会儿也是没办法。

⑦那时,她只有二十一岁,怀了我之后,又紧张,又幸福。

她感受到我在腹部一天天长大,肚子很快就鼓起来。

大家都说她怀的可能是双胞胎。

然而,与我一同长大的并不是什么手足,竟是一个肿瘤。

母亲经历了手术,大夫从她腹部取出的肿瘤装了一小盆。

之后,他们怀着忐忑的心任我自然生长。

哪怕我出生
后非常健康,她也总是对当时的选择心怀愧疚。

⑧我查看她的身体,像在观察一棵老树的年轮。

她的虎口有一道伤疤。

有次,她拿着镰刀去割草,在一条细窄的小道上,前边忽然来了一头小牛,她往旁边一躲,不小心摔了一跤,镰刀的刀刃正好割在了虎口上,顿时血流不止。

她包着一大块白布去邻村找大夫,缝了好几针。

⑨她脚上也有一道伤疤。

那一年,不知道为什么脚上忽然多出了一块骨头,它去城里看,大夫说那是骨质增生,需要做手术。

术后,她坚持没有住院,为了省钱,她坐班车到山下,硬是爬上了山。

⑩我说,你脖子上有块伤疤。

她脑出血之后,昏迷了多日,脑袋下边敷着冰块。

每天都需要输液,两双手被扎得青一块紫一块的。

后来护士实在无处下手,说要做一个置留管,找来找去,选择在脖子下边的位置。

我眼睁睁看见他们在母亲的皮肤上下刀子,那种感觉很不好受。

几天之后,母亲忽然双目圆睁,上下牙紧紧咬合,从牙齿的隙缝里分泌出白沫。

她犯了癫痫。

大夫说这可能是脑出血后遗症。

⑪母亲对那二十多天的经历几乎没有记忆,却记住了那痛苦的感觉,她的身体也替她记下了,在那里长了一枚比指头肚略小的伤疤。

⑫我按摩她的每一寸肌肤,像一阵风抚摸一个村庄。

母亲的身体便是我肉体的故乡。

⑬母亲终于睡着了。

窗外的月亮好像不那么明亮了,我隐约看见,它已经斜了过去,去往右边的山梁上方。

那里,春天正从一些干枯的枝头上伸出眼睛、耳朵来,虽然暗处仍然有积雪,但有些野草已经开始变绿,有些昆虫已经准备鸣唱,等着打破乡村无风之夜的安宁。

多少生命在这样的季节里等待着,期盼着。

我在母亲身边,也像一棵躲避风雨的小树苗。

为了冲刷她的悲伤,我不得不先把自己的悲伤放下,我总是抱她,总是逗她笑,好像我从未长大。

⑭我想起生小儿子时,肚子胀得滚圆,生大儿子时留下的那道伤疤几乎要被撑开,成日里心惊胆战。

最后的几天,我在灯光下照着镜子,肚皮反着光,我感觉自己像是托着一轮圆月亮,一轮有伤疤的月亮。

⑮深夜里,母亲一次次醒来,给我掖被子。

⑯有一次,我从梦里醒来时,母亲正在熟睡,听着她有节奏的鼻息,忽然觉得她的身体里贮存了满满的月光。

有她在的地方,无论多深的夜,我心里都是亮堂的。

我忍不住把头偎在她的枕边,仿佛自己还是个婴儿,仿佛她还年轻。

仿佛,前边的日子都堆积在阳光里。

(选自《散文》2020年第7期,有删改)
9. 从语言风格的角度赏析第④段。

10. 品味第⑤段画线句的妙处。

11. 分析第⑬段画线句景物描写的作用。

12. 本文的标题意蕴丰富,试作分析。

【答案】9. 语言质朴自然,生活化,作者叙述了母亲的日常生活,如“用左手穿衣服,穿鞋”,“用左手扶稳一把榆木拐杖”等,与母亲吃苦耐劳、关爱子女的农家母亲的形象相契合,如母亲“喜欢提醒我:和
面要用温水”等,表达了母亲对子女无微不至的关爱,字里行间表达出深情。

同时语言形象、富有诗意,如最后两句“把自己的各种经验倾倒给我,就像月光洒满院子”,写出了母亲对我的爱的深厚及无所不在。

10. “也是”,加强语气,强调冰箱里母亲为“我”储藏的各种核桃,有白瓤嫩核桃,有干核桃,种类之多;“上一年八月冻的”和“去年秋天的”等,体现了时间之久,写出了母亲为“我”积攒各种吃食的尽心尽力;“吸足了去年秋天的阳光”,写核桃的饱满,突出母亲为子女储存食物时的用心用情,以“秋天的阳光”的美好形象,描绘了母亲的爱充满了温暖,使得母亲的形象既美好,又令人感动,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感念之情。

11. 第⑬段是作者的想象,描绘了一幅春天即将来临的景象:春天从干枯的枝头上发出新芽,野草变绿,昆虫鸣唱。

由此表达对生命的感悟,引出我是母亲孕育的新生命,受到母亲的呵护,同时也给母亲带来欢乐和欣喜,来慰藉她因坎坷多难而感到的悲伤,表现我与母亲相互依赖、相依相伴的深厚感情。

12. 标题意蕴丰富,具有象征意味。

“月亮”象征母亲对“我”的爱的细腻、温柔、无微不至;“有伤疤”暗含母亲的一生充满坎坷磨难,表现母亲的坚强与隐忍,而对“我”的爱是无私而忘我的,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无私的深深感恩之情以及对母亲深深的依恋。

同时从母女二代人身上表现了母爱的无私而伟大。

“月亮”和“伤疤”在形象上形成反差,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解析】
【分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这一段描写母亲的日常生活和与我相处的过程。

文中这样描写母亲的日常,“一早,她起床,用左手穿衣服,穿鞋,用左手扶稳一把榆木拐杖,高一步低一步,走出屋子,用脚印把院子丈量两遍,再回来,用左手生火,煮粥”,这些语言质朴自然,描写母亲的坚韧和勤劳,尽管留下了后遗症,母亲的右胳膊僵硬,无法正常使用,但是她什么都自己干,穿衣、散步、生火、煮粥,写出母亲不会闲着的特点,语言的朴实与母亲的形象相得益彰;
文中还描写了母亲指挥我做事,“她喜欢提醒我:和面要用温水;你得再去拿根柴,饭才能做好;别忘了把这盆食端给狗,还有鸡的食也送给它,顺道把鸡蛋也收了吧……”,同样用质朴自然的语言,展现了母亲对我的爱,“她要教会我各种生活的本领”;
最后一句“把自己的各种经验倾倒给我,就像月光洒满院子”,一改前面的语言特点,把母亲的爱比作洒满院子的月光,既写出母爱的温馨美好,又写出母爱的“满”与“厚”,语言形象、富有诗意,写出了母亲对我的爱的深厚及无所不在。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