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德育经验浅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职学校德育经验浅谈
【摘要】德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是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职校学生的特殊性,职校的德育工作更具有其重要的意义,因此,如何做好职校的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是每一个职校教育工作者值得深思和探究的问题。
笔者结合自己在德育一线的经历,收集了一些真实的案例,尝试对案例进行了分析和提炼。
【关键词】职校;德育;案例;分析中职教育是职业教育的一部分,接受中职教育的学生是由职业高中、职业中专、技校等中等职业学校组成,这些学校统称职校。
中职学生是职校实施德育工作的对象,德育工作渗透在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
一定的教育案例中包含了教育教学过程的操作模式、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还包含了一定的教育思想理念、教育的方式和方法,甚至教育规律的因素。
因此,我结合自己的德育经历,尝试对收集到的真实案例进行剖析、反思,与广大教育工作者一起探讨。
1 选拔班干部
班干部是学生中具有奉献精神的先进分子,是学生思想教育、文化学习和课余生活等各项活动的直接参加者,具体组织者和管理者。
班干部在班级管理中主要起到桥梁作用,助手作用和示范作用,班干部是班集体的核心,能否选拔优秀的班干部在德育工作中至关重要。
案例1 2010年3月,我校春季招生,对象为各校初三下学期准备接受中职教育的学生,我担任中职12班班主任。
拿到新生分班名单后,我面临选拔班委的问题。
第1天开学时,把学生带到教室里,教室里地面脏,桌椅乱,这时我说:“哪些同学愿意打扫一下教室?”,说完我故意暂时离开,过了一会儿我回来,静静地观察哪些同学在做,哪些同学做得很认真,这时劳动委员及部分班委的候选人已在心中了。
接下来我又做了一件事,我没安排座位,我说自己找座位坐,我又观察哪些同学主动选择前排,通过两件事我基本确定了几位班委候选人。
开学的学前教育,地点在我校阶梯教室,由学校安排班级座位,这时我班李杰同学因为没座位,他主动地站在后排一直坚持很认真地听,(当时现场较乱,也没老师要求他站,我也没提醒他,并且时间很长,他完全可以溜掉),散会后,我在全班表扬了他,并在谈话后宣布他为生活委员。
一学期下来,我所选班委没有一个被同学要求更换的,也没有一个不受同学和科任老师喜欢的。
分析:1、做事积极主动、认真的同学一般都有一定的责任感和正义感。
让这样的同学做班委可以起到表率作用,责任感和正义感是德育教育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2、喜欢坐前排的同学,他的潜意识告诉我们,他内心是想上进的、积极的。
积极上进能使一个人健康成长。
3、李杰同学的表现让我看到了毅力和克制。
教育不仅是知识内容的传授,还包括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的规范和灵魂的启迪。
班干部是班级的骨干力量,具有导向和表率作用,要善于观察,挖掘行为表现后面深沉的、本质的优良品质。
2 引导学生
教育理论告诉我们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就要起好主导作用。
把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到正确的方向来,并以此作为突破口,促使学生全面进步。
自尊,是成功的起点;自信,是成功的秘诀;好胜,它是人生成功的动力。
案例 2 一次,我校举行学校篮球比赛,当时我班为计算机专业班,我给他们定的目标是争取第一,但在当时有相当的难度。
我班篮球队员中有1名队员是校篮球队的。
有一个汽修专业班有4名队员是校篮球队的。
这个班是我班最大的竞争对手。
我不懂篮球,但我做了这样几件事:1、关注他们的每场比赛,进行战略指导和鼓励,结果都赢了。
2、告诉他们去观看汽修专业班对其他班级的所有比赛,找他们的弱点,我也看了几场。
最后我和队长交换意见后明确地告诉我班队员,对方的最大的弱点是:个人英雄主义较强,好个人表现,配合较差。
我们班队员要加强团结和配合,听从队长的安排。
3、在和汽修专业班的比赛时,我召集篮球队员,激励鼓励他们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用百分之百的努力,去争夺冠军。
4、动员全班同学一起去加油当拉拉队,并安排好生活委员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最后我班篮球队以比对方班级多1分的成绩荣获全校男子篮球比赛冠军。
打破学校历史上汽修专业班级保持篮球比赛冠军的记录。
分析:1、这个案例是一个在实力上以弱胜强的经典案例。
2、中职学生由于以前在普通中学都是“差生”或“问题学生”,多次的失败感和挫折感使学生缺乏自信心,感到自卑。
班主任要从精神上不断激励和鼓励他们,重视他们,并给他们一个明确的目标。
3、班主任引导队员去找对方的弱点,发挥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是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感觉,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4、关注他们的每场比赛和动员全班当拉拉队,体现了老师对他们重视和鼓励
5、美国的一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
”他还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到激励后,其能力可以发挥80%~90%。
苏霍姆林斯基说:“要像保护幼苗一样保护学生的上进心。
教育要尊重、鼓励学生,方法上给学生具体、细致的指导。
3 创造德育情景,规范学生的意识和行为
新课程标准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情感体验,探究发现和创新能力,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创造一定的德育情境,是规范学生意识和行为的一条有效途径。
因此,德育工作者要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创设德育教学情境是模拟生活,使德育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如临其境,加强感知,突出体验,从而增强学生道德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建构的机能。
案例 3 这是我在高一新生主持班会的一个片段,为了矫正部分学生的不良行为,让学生理解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培养学生遵守规则的意识,我是这样设计的:3.1 我指定了吴宇豪同学和另一位同学,吴宇豪同学在班上是一个典型的爱讲小话的同学。
我让他们俩个以培养锻炼的名义认真地准备一个自我介绍,或一段话,要求3分钟。
在下午的班会课上进行演讲。
3.2 到班会课的时候,我把这两位同学叫出教室,让他们离教室远一点的地方在准备演讲内容,等我通知再进教室。
3.3 这时我交待全班同学:等吴宇豪同学进教室时,大家尽可能创造一个又闹又乱的环境,同学们可以起哄,打闹,吹牛,讲小话。
等另外一同学进来时,大家鼓掌欢迎,教室安静,很关注对方的演讲,并不时给以掌声鼓励。
(这个情景设置不能让这两位同学提前知道的)
3.4 当时演讲情况:吴宇豪同学根本没办法完成他准备的演讲,另外一位完成得很好。
3.5 等他们两位的演讲结束了,我让他们上台讲述一下各自的感受:
吴宇豪同学的感受是这个班太让他失望了,很想走出教室,没多大意思。
另一位同学的感受是非常好。
3.6 教师引导:今后同学们喜欢哪种环境呢?上课时保持安静是对人的尊重,人都希望被尊重。
结果从那后,我班的纪律好了很多,特别是吴宇豪上课很少讲小话了。
分析:1、这次活动时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教师注重活动环节的设计。
2、这个情景选择得当,从正反两个方面让学生去体验和感受,两种鲜明的对比效果,让学生在体验中去判断好的行为习惯,并形成自己的思想。
3、德国哲学家,精神病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是顿悟的艺术,
就是引导灵魂的眼睛抽身返回自身之内。
教师用情景体验的方式让学生去体会遵守规则。
教育仅靠说教是不行的,有时候需要学生在成长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
4 晓之以理,把道理讲深讲透
晓之以理就是用道理说服对方。
“晓之以理”,是言教诲人的一种方式。
“晓之以理”,是一项理性导教工作。
施教者首先要理智心明,做到察人而知情,循理而行术,在充分了解学生思想情状和行为归向的基础上,察实情,究症结,辨是非,明曲直,做好教育与疏导工作。
施之“晓之以理”,应灵活机变,根据学生不同年龄、不同思想、不同性格、不同处境,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
或疏通诱导,或直言理论;或感性启迪,或理性证辨,或坦率相陈。
案例 4 在我校的班级中,由于中职学生的素质不高,新生班级的课堂纪律都不是太好,我上第一堂课做课堂要求时,第一条也是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课堂保持安静,我是这样跟学生讲的:
师:课堂为什么要安静?(板书:一、课堂保持安静)
生:各种发言,(师生互动)
师:(板书)1: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阐述):举例说明,两颗能发芽的同样的种子,第一颗在土地肥沃的环境中,给他阳光、施肥浇水。
第二颗在土地贫瘠的环境中,少阳光、少水、少肥。
哪一颗能茁壮成长?
生:第1颗。
师:大家去图书馆感受最深是什么?
生:静。
师:假设一个情景,你过生日,邀约几个朋友甲乙丙丁聚在一起,你突然想起很开心的一件事,想要跟他们分享,当你跟他们分享时,甲在听音乐,乙与丙聊天,丁在玩手机。
你会怎样?
生:(叫几位回答,有想要打人的,有感觉不被尊重的,有感觉不够朋友的。
)
师:(板书)2:学会尊重
师问:要大家做到上课安静,容易吗?
生:不容易
师:感谢你们的真诚,但为什么还要去克制呢?主要让我们学会克制,超越自我,提升自我。
师(引导):现实生活中,很多不好的事,破坏性强的事都容易做到,但是很多有价值的、有意义的却不容易做到。
比如破坏一张桌子多容易,要做成一张桌子,却需要种树,成长后伐木,加工等很多程序。
大家都知道,人学好难,学坏容易。
我们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就是这个道理。
(板书)3:超越自我,提升自我。
之后,我的课课堂纪律都会比较好。
分析:1、通过大量的比喻,讲道理,从三个角度阐述了课堂安静的必要性。
学生也基本明白了课堂安静的作用,引起了他们的重视。
2、恩格斯说:“就个别人说,他行动的一切动力,都一定通过他的头脑,一定要转变为他的愿望的动机,才能使他行动起来。
”
经验告诉我们,如果我们对一个道理理解不够深刻或透彻,我们就不太会去重视。
就会对这个道理产生不强的信任感和责任感。
因此,在德育工作中,对学生的教育,要多角度去告诉学生为什么要这样做,而不是仅仅要求学生必须这样做。
5 教育语言的艺术
教育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造。
教育离不开语言,思想的交流、心灵的沟通、情感的表达关键在于语言的艺术。
从内容角度看,教育语言是指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工作用语,要求教师掌握一定的思想方法,做到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实事求是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既悦耳又达心。
要与人为善,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不侮辱学生的人格尊严;让学生自己从中去理解和领悟。
案列 5 我才参加工作时,每当课堂纪律不太好时,我总会对学生说:“不要讲话”,学生的表现要么回嘴:“我没讲,”要么要么一副不服气的样子盯着你。
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把“不要讲话”说成“保持安静”,突然发现教室一下安静下来,也没人回嘴。
以后我遇到同学讲话时,提醒的语言就是:“保持安静”。
经过多次实践,发现用“保持安静”比“不要讲话”的效果好。
分析:1、“不要讲话”这样的词语给人感觉有命令、指责的口吻,容易使人产生逆反心理。
“保持安静”给人一种期盼、尊重的感觉,同时也尊重别人了。
2、跟学生交流,多用肯定句子,少用或不用否定句来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曾有位心理健康老师把“不要早恋”,表达成:“保持正常的男女友谊关系”。
这样听起来更让人舒服,易于接受。
与学生交流,多用肯定的词语或期待式语言,少用否定式语句,创造良好的沟通环境,对学生多从正面引导。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一个人没遇到好老师,就可能是一个潜在的罪犯;如果遇到一个好老师,再坏也坏不到哪去。
对德育案例进行分析研究是不仅是一种教研方式,对他人起着一定借鉴、指导作用,而且还有利于德育工作更加人性化、科学化。
参考文献
[1] 杨斌编. 什么是真正的教育:50位大师论教育[M] 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
[2] 张常清著. 教育案例研究[M].
[3] 唐云增等.班主任专业化读本[M].广西:漓江出版社,2006.07.
[4] 王军伟. 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现状调查报告[R].2007.
[5] 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07.
[6]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C].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