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秋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4课《秋季》教案(3)(新版)新人教版 (2)(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秋季
[教材分析]
《秋季》是何其芳的一首明朗纯净的诗篇。
在这首诗中,诗人用最精粹的语言描述农家生活,每一句诗都是一幅画面,三节诗又组成三幅复合画面。
画面的组合造成了既流动又整合的特殊气氛。
画面清静,悠远,朦胧。
体味本文优美的语言是一种艺术享受。
[教学目标]
一、引导学生以审美的目光来朗诵诗歌,体会作者的审美情感。
二、引导学生体味出色生动的文学语言,神游优美淡远的诗化意境,培育审美想象力和审美乐趣。
三、引导学生比较、鉴赏、评判诗歌。
[指导理念]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重视培育学生的“审美情操和审美素养”,要求培育学生“初步明白得、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为了让学生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我第一从感知诗歌美的情感入手,进而引导学生欣赏美的语言,想象美的图景,体验美的意境,表达美的感受,最终达到培育美的乐趣的目的。
[设计思路]
一、诗情导入。
秋季,是一个富于诗意的季节。
多少诗人因秋的到来而取得了灵感。
在文人墨客的笔下,秋季呈现出各类各样的姿态:“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是豪迈的秋;“秋风秋雨愁煞人”是忧伤的秋;“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是寂廖的秋。
秋季还有绚丽的色彩、丰收的喜悦,有清淡的神韵,深情的怀念,今天就让咱们走进何其芳的秋季,去感受一个别样的秋。
(板书课题)
二、有情感的朗诵诗歌,体验美的情感。
1、学生试读,体验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
2、教师范读(或放录音),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
3、学生在小组内以自己最喜爱的方式读,并谈谈自己读的方式。
4、诗中刻画了几幅图画?给它们命上漂亮的名字。
三幅图: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
学生命名只要符合大致意思即可。
5、诗歌抒发了作者如何的情感?你喜爱这首诗吗?什么缘故?
总结:砍木丁丁,稻谷流香,水果肥硕,雾冷、露清、霜白,有秋虫低鸣,有蟋蟀抚琴,有溪水清冽,如此的秋季谁人不爱,如此的秋季谁不赞美。
三、欣赏美句,享受美境。
1、找出最能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并朗诵。
2、小组内体会、分析情感、语言的精妙的地方。
3、全班交流。
意在引导学生欣赏优美的诗句,进一步体会诗的情感。
砍木声飘出深谷——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深谷的深、静。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饱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写出了丰收之景;“稻香”从味觉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现丰收的图画。
秋季栖息在农家里——“栖息”运用拟人的修辞,归纳秋季在农人家里的状况,将虚无的东西
具体化,写出了松弛、文静的气氛。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轻轻”显示出渔人悠闲与自得的心情。
秋季游戏在渔船上——“游戏”一词虚实相生,渔人是在渔船上游戏,并非在意打了多少鱼,更是在感受秋季,游戏秋季,写出了那份闲适。
秋季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梦寐”是朦胧的意思,写出了少女的情怀,牧羊女
4、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还有哪些困惑?
总结:诗人采纳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将秋
写得富有神韵,富有活力。
秋似乎是一个清闲的农人在享受秋天的收成,似乎是一个悠闲的渔人正撒网归来,似乎是一个清洁纯的少女正凝神静思。
读此诗,身也变得轻灵,心也变得明净。
四、构思美图,表达美语。
1、用你的心去感受作者的心,想像每一幅图中人物的动作,神态,心理,用美的语言将它描述出来。
学生在试探的同时播放音乐与画面。
2、小组交流,推荐优秀者在班内交流。
农家丰收图:早晨朝露未唏的时候,有位农人来到深谷,丁丁的砍木声震荡山谷;田野里发散出稻香的气息,金黄的波浪此起彼伏,稻田中有个身影在挥镰割稻,晶莹的汗珠湿透衣衫;果林中还有采摘水果的人,水果飘香,沁人心脾,摘下这些沉甸甸的秋季的礼物,放进背篓,这份喜悦要与亲友一路分享……
霜晨归渔图:早晨的江面还弥漫着冷冷的雾气,能够感受到些许的凉意。
远远地有个渔人摇着船桨向岸边驶来。
依稀可见船篷上挂着层白霜,渔人熟练地撒下鱼网,网上的青鳊鱼就像乌桕叶,闪着银色的光泽。
归航了,江面上传来动人的渔歌,还有阵阵活泼的笑声……
少女思恋图:原野上一片蟋蟀的呜叫声,溪水清澈见底。
羊儿的咩咩声阵阵传来,秋季的美景让人赏心悦目,牧羊女却失去了旧日的活泼。
夏日里的笛声悠远、绵长,怎不见了那吹笛的青年?姑娘的心事谁能猜得透?
3、齐读、自背、齐背、竞赛背诵。
总结:秋已不在作家笔下,而在同窗们心中,因为作者的诗已经与同窗们真切的感受,尽情地体验,畅快的想象融合了,我相信,同窗们想象的功夫做得越充分,对作品底蕴的感受,明白得就越深刻,就越能感受作者的心。
五、比较美文,培育美趣。
1、学生朗诵美国诗人狄金森的《秋景》
2、请你用学习《秋季》的方式,谈谈你将从哪些方面去品读这首诗。
3、比较两首诗歌的异同。
意在培育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让学生知道如何读诗。
总结:诗歌,常经常使用音乐般的语言,转达出美的意境,表达美的情感。
品诗,就应该懂得体味诗的音乐美,结构美,形象美,意境美,情感美,这才真正把握了读诗的方式。
六、挑战美诗,学写美诗。
1、你曾与秋有过亲热接触吗,请用你最具情感的语言刻画你眼中的秋。
2、全班交流,评选出最优秀诗篇。
总结:秋各不相同,可它们有一个一起的特点,都表现了美,我想,这都是由于咱们受到了何其芳诗歌的美的熏陶,才有了这么耐人寻味的秋季。
“生活中并非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觉。
”此刻正值金秋十月,让咱们走进这硕果飘香的季节,到大自然中,到生活顶用一双慧眼去发觉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