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化思维I泊明:巴纳姆式营销的十大黄金法则(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娱乐化思维I泊明:巴纳姆式营销的十大黄金法则(一)
巴纳姆被称为是公关之父,实际上很多人搞不清楚公关跟广告和营销的关系。
我们用一句话来说明一下公关、广告和营销关系吧。
麦卡锡有关营销的4P理论中,营销是围绕产品、价格、渠道和宣传来展开的,而广告和公关则属于宣传的两大法宝。
很多人也把宣传中的广告和公关狭义地理解为是营销,反而忽视了产品、价格和渠道。
事实上,巴纳姆所做的事情都是有关营销的,他不仅擅长制造营销事件,善于包装自己的产品,他还特别擅长做广告。
包括软文广告和硬广告。
只是后来人认为他做的是公关活动,现代公关的很多手法都是来自于他的成功,而且至今也很难超越。
所以,为了便于理解,我们暂且抛开巴纳姆的公关之父的身份,我们只当他是一位营销大师。
一起学习一下他的营销理念和方法。
在《每一分钟创造一位顾客》这本书里,作者乔·瓦伊塔尔总结出巴纳姆营销的十大黄金法则,我们在接下来的几期的文章里一一学习一下,也借机看看他的理念和手法与我们今天所倡导的娱乐化思维有什么关联。
巴纳姆营销的十大黄金法则是:
1、每一分钟创造一位顾客
2、制造噱头,俘获关注;
3、提供物超所值的服务;
4、相信媒体的力量;
5、持续地投放广告;
6、善用人际网络;
7、创造性地巧妙协商,尊重每一位雇员和表演者;
8、善有善报;
9、相信文字的力量;
10、相信演讲的力量。
今天我们先说说巴纳姆黄金法则的第一条:每一分钟创造一位顾客。
一开始看到这个十大黄金法则的第一法则时,我以为是作者总结能力出了问题。
每一分钟创造一位顾客算是什么法则?这应该是结果才对呀!
又看了几遍之后,我发现这确实算是一条营销法则,而不能简单把它理解为是一个营销的结果。
该如何理解每一分钟创造一位顾客呢?
就是要制造一种洛阳纸贵的热销状况,让顾客产生抢购。
制造每一分钟创造一位顾客的热销,本身就是一种营销手法。
巴纳姆自己有一个这样的经典营销案例。
1949年秋天,巴纳姆发现了一位歌唱天才——瑞典女高音歌唱家珍妮·林德,想签下她来美国演出。
林德长相一般但歌声出众,被称为“瑞典夜莺”。
但美国人并不认识这位瑞典歌手。
巴纳姆的做法是:让林德在当时的文化中心英国举办一场盛大的告别演出,宣布她要离开欧洲前往美国。
巴纳姆邀请了26位美国报纸驻欧洲的记者来报道这场盛大的告别表演,大肆宣传林德将要赴美国演出的消息。
为了让这个新闻更具有爆炸性,巴纳姆决定拍卖林德在美国演唱会的第一张门票。
他找到了两位好朋友,帽子制造商詹宁和医生布兰德雷恩。
让他们在拍卖时当托,把门票的价格往高了拍,最终,牙医詹宁以当时225美元的天价,拍到了第一张门票。
第二天,北从缅因州南到德州的媒体纷纷报道林德在美首场演出门票拍出2万美金,第一张门票被“帽商詹宁”以225美元拍走的消息。
结果全国各地的男士们不自觉地都把帽子取下来,看看自己戴的是不是詹宁帽。
看这个宣传效果后,在拍200美金时放弃竞价的医生布兰德雷恩后悔不已。
他说,我应该一直出到5000美元!
巴纳姆当然不是想帮帽子商詹宁做宣传,他是为了林德的美国演出做宣传。
在告别演出和门票拍卖会等一系列操作下,最终林德在美国的演出场场爆满一票难求。
这才是巴纳姆每一分钟创造一位顾客精
髓所在!
他深谙顾客有好奇之心需要满足,而且人人都厌恶损失。
于是才投其所好制造一些让人引以为奇的事件,并造成物以稀为贵的热销现象。
在巴纳姆的人生中,这种制造奇观和营造稀缺性的营销手法可为屡试不爽。
直到今天,这位公关界和娱乐化营销界的祖师爷的营销手法仍旧一直被模仿,但却很难被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