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样作业指导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篇一:取样作业指导书
样业指导取作书目的
1.1 熟悉取样操作步骤和所使用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
1.2 熟悉油品的特性及其危害性。
1.3 识别操作中的潜在危险,确定预防措施,提高操作安全性。
2 责任与培训
2.1 由质检员实施取样操作。
2.2 由值班主任实施现场管理。
2.3 任何与作业指导书不符的偏差必须得到控制和纠正,并及时向值班主任报告。
2.4 分管数质量副每年组织一次质检员培训。
3 潜在危险及预防措施
3.1 取样作业存在以下潜在风险:
3.1.1
3.1.2
3.1.3
3.1.4 油轮、罐车、油罐发生火灾、爆炸。
人员中毒。
人员滑跌、坠落。
油样不具代表性,违反国家法规及公司制度。
3.2 预防措施
3.2.1 作业时穿戴防静电工作服、工作鞋、安全帽、手套。
油轮取样时穿救生衣,禁止带火种、
手机进入作业区。
3.2.2
3.2.3
3.2.4
3.2.5
3.2.6
3.2.7
3.2.8
3.2.9 夜间作业必须使用防爆灯具照明。
取样作业过程中禁止使用非防爆器具。
雷电、暴雨天气不得进行取样作业。
严禁敲击油船或船舱、罐车、油罐,以免产生火花。
谨慎取放样品瓶等器具,避免碰裂、划伤。
进码头时应触摸静电接地扶手,以消除人体静电。
上、下罐车、油罐时一手扶防护栏,一手拿器具,以防坠落。
上、下油轮时,取样器具由质检员、码头人员传递,禁止携带器具上、下。
运送油样过程中应防止日晒、洒漏。
4 操作步骤
4.1 准备工作
4.1.1 上岗前穿着防静电服、防滑鞋,戴好安全帽、防护手套,关闭手机、脱下手表或戒指等
金属物,上油轮时穿救生衣。
4.1.2
4.1.3 备齐取样器、样品瓶等相关工具。
取样器须采用导静电绳。
4.2 油轮取样4.2.1
4.2.2 质检员接收《油品入库检验通知单》。
上油轮 4.2.2.1 等船岸悬梯连接紧固、防护网装设能正常行走才可登船质检员通过悬梯上船。
4.2.2.2 质检员、码头人员传递取样工具。
4.2.3 开启舱盖
4.2.3.1 提示船方打开舱盖,人应站在上风位置,避免吸入过多油气。
4.2.4 取样
4.2.4.1 按附件1《关于规范油轮及槽车化验取样方法的通知》
4.2.4.2 每舱取样:一般油高小于3m时,中部取1份点样;油高大于3m时,取油高1/6、1/2、5/6点样,等比例混合。
4.2.4.3 检查确定取样器绳索完好,样品瓶须完好无损、清洁干燥。
4.2.4.4 用油品洗涤取样器、样品瓶。
4.2.4.5 把取样器上部端口用塞子密封。
4.2.4.6 把取样器降到指定液位,快速拉动绳子,打开取样器的塞子,待取样器内充满油后(液面气泡停止冒出),提出取样器。
4.2.4.7 从上部到底部依次取样,避免扰动下部液面。
4.2.4.8 将油样缓缓注入样品瓶。
4.2.4.9 取样时质检员应检查油品气味、颜色、外观等,与质检报告、入库检验通知单核对油品品种(汽、柴油)。
发现异常应逐仓检查。
4.2.5 标签、密封
4.2.
5.1 填写、粘贴标签。
标签应包括以下内容:名称牌号、日期、取样者、取样地点(船名)、检验类型。
4.2.
5.2 配置油品取2份,一份试验,一份密封后留存。
密封时须2名质检员签字。
4.2.
5.3 自采油品取4份样品,1份试验。
另外3份密封(密封时须2名质检员签字):1份送莆田质检所、1份留存,1份根据需要送外检验。
4.2.6 对不合格油品应二次取样,取样后现场密封,由质检员、船方、值班主任签字确认。
取
样份数按《石油液体手工取样法》(gb4756-1998)执行。
4.2.7 清理现场
4.2.7.1 用棉纱布将器具擦拭干净并收好。
4.2.7.2 带油污的棉纱布不得随意丢弃,应集中存放,统一处理。
4.2.7.3 提示船方盖上舱盖。
4.3 油罐取样
4.3.1 上罐4.3.1.1 核对罐号。
4.3.1.2 触摸静电消除装置。
4.3.1.3 携带器具从盘梯上罐、注意扶好扶手,防止滑倒摔伤。
4.3.1.4 停稳呼吸正常后、站在上风向开计量口,避免吸入过多油气。
4.3.2 取样
4.3.2.1 检查确定取样器绳索完好、样品瓶须完好无损、清洁干燥。
4.3.2.2 用被取的油品洗涤取样器、样品瓶。
4.3.2.3 把取样器上部端口用塞子密封,通过沿计量槽缓慢放下。
4.3.2.4 把取样器降到指定液位,快速拉动绳子,打开取样器的塞子,待取样器内充满油后(液面气泡停止冒出),提出取样器。
4.3.2.5 将油样从取样器缓缓注入样品瓶中,避免溅出。
4.3.2.6 从上部到底部依次取样,避免扰动下部液面。
4.3.2.7 取样位置、数量按附件1《各式容器取样部位和份数、数目(gb/t4756-1998)》
确定,一般油高小于3m时,取中部1份点样;油高大于3m时,取油高1/6、1/2、5/6处点样,等比例混合。
4.3.3 标签、密封
4.3.3.1 填写、粘贴标签。
标签应包括以下内容:名称牌号、时间、取样者、代表数量、取
样地点(罐号)、检验类型。
4.3.3.2 油品取2份,一份试验,一份密封后留存。
密封时须2名质检员签字。
4.3.4 清理现场
4.3.4.1 用棉纱布将器具擦拭干净并收好。
4.3.4.2 带油污的棉纱布不得随意丢弃,应集中存放,统一处理。
4.3.4.3 盖上计量口盖。
4.3.4.4 将油罐上的油污清理干净。
4.3.4.5 一手拿器具,一手扶盘梯扶手下罐。
4.4 油罐车取样
4.4.1
4.4.2 质检员接收《油品出库检验通知单》。
上油罐车
4.4.2.1 记录油罐车牌号。
4.4.2.2 上罐车,要佩戴安全带,人站在计量口上风处、打开计量口盖。
4.4.3 取样
4.4.3.1 用被取的油品洗涤取样器、样品瓶。
4.4.3.2 确定取样器绳索完好,把取样器沿计量口缓慢放下。
4.4.3.3 把取样器降到液位中部位置,装满后提出取样器。
(根据需要,可取底部样品)。
4.4.3.4 将油样从取样器缓缓注入样品瓶中,避免溅出。
4.4.4 下油罐车
4.4.4.1 拿好工具,下罐车。
4.4.5 标签、密封
4.4.
5.1 填写、粘贴标签。
标签应包括以下内容:名称牌号、时间、取样者、取样地点(车号)、检验类型。
4.4.
5.2 油品取2份,一份试验,一份密封后留存。
密封时须2名质检员签字。
4.5 样品登记
4.5.1
4.5.2 将留存样品放在样品室。
填写"样品保管登记表"。
5 特殊情况的处置
5.1 当油轮、油罐、油罐车发生火灾等事时,按《油库应急预案》处置,注意以下几点:5.1.1
5.1.2
5.1.3
5.1.4
5.1.5
5.1.6 保持镇静,停止取样。
用石棉毯覆盖取样口或关闭取样口。
利用周围消防器材及时对初起火灾进行扑救。
呼叫附近其它人员,立即通知值班主任、消防人员。
尽可能准确地估计事故形势。
必要时,值班主任启动应急预案。
6 相关文件、记录
6.1 gb/t4756-1998《石油液体手工取样法》。
6.2 样品保管登记表、样品标签、入库检验通知单、出库检验通知单。
6.3 附件1《关于规范油轮及槽车化验取样方法的通知》。
篇二:各种材料取样作业指导书第一章:混凝土取样方法
第二章:混凝土外加剂取样方法
第三章:建筑砂浆取样方法
第四章:水泥取样方法
第五章:骨料取样方法
第六章:钢材及其焊接取样方法
第七章:钢材化学分析取样方法
第八章:墙体材料取样方法
第九章:基础回填土取样方法
第十章:防水材料取样方法
第十一章:建筑幕墙取样方法
第十二章:建筑门窗取样方法
第十三章:室内环境污染试验取样采样方法
第十四章:地基基础工程程桩的抽检方法
第十五章:主体工程结构混凝土抽检方法
第十六章:主体工程砌筑砂浆抽检方法
第十七章:预制构件抽检方法
第十八章:钢结构无损检测抽检方法
第一章混凝土的取样方法
一、普通混凝土试样取样的依据
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2、《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2002)。
二、普通混凝土试样标准
1、普通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抗冻性和劈抗拉强度试件为正方体,试块尺寸按表1采用,每组3块。
混凝土抗压强度试块允许最小尺寸表表1混凝土强度等级<c60时,用非标准试件测得的强度值均应乘以尺寸换算系数。
当混凝土强度等级≥c60时,宜采用标准试件;使用非标准试件时,尺寸换算系数应由试验确定。
在特殊情况下,可采用?150×300mm的圆柱体标准试件或?100×200mm和?200×400mm的圆柱体非标准试件。
2、普通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试验和静力受压弹性模量试验,采用150mm×150mm×300mm的棱柱体作为标准试件,前者每组3块,后者每组6块。
3、普通混凝土抗折(即弯曲抗拉)强度试验,采用150mm×150mm×600mm小梁作为标准试件,每组3块。
4、普通混凝土抗渗性能试验试件采用顶面直径为175mm,底面直径为185mm,高度为150mm 的圆台体或直径与高度均为150mm的圆柱体试件,每组6块。
试块在移入标准养护室以前,应用钢丝刷将顶面的水泥薄膜刷去。
5、普通混凝土与钢筋粘结力(握裹力)试件为长方形棱柱体,尺寸为100mm×100mm×200mm,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得超过30mm;棱柱体中心?6光圆钢筋,表面光滑程度一致,粗细均匀,钢筋一端露出混凝土棱柱体端面10-20mm,钢筋另一端露出混凝土棱柱体端面50-60mm,每组6块。
6、普通混凝土收缩试件试件尺寸为100mm×100mm×515mm,(两端面)预留埋设不锈钢珠的凹槽。
装上钢珠后,两钢珠顶端间距离(变即试块总长)约为540mm。
每组3块。
7、普通混凝土中钢筋锈蚀试验,采用100mm×100mm×300mm的棱住体试件,埋入的钢筋为直径6mm,长299mm的普通低碳钢,每组3块。
三、普通混凝土试件的取样
(一)现场搅拌混凝土
根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规定,混凝土试样应在混凝土浇筑地点承受机抽取,取样频率应符合下列规定:
1、用于检查结构构件混凝土强度的试件,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抽取。
2、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m3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3、每工作班拌制的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4、当一次连续浇筑超过1000m3时,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每200m3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5、每一楼层、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6、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一组为3个立方体试件)标准养护试件,同条件养护的留置组数,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并符合下列要求:
(1)同条件养护试件所对应的结构构件或结构部位,应由监理(建设)、施工等各方共同选定;
(2)对混凝土结构工程中的各混凝土强度等级,均应留置同条件养护试件;
(3)同一强度等级的同条件养护试件,其留置数量应根据混凝土工程量和重要性确定,不宜少于10组,且不应少于3组;
(4)同条件养护试件拆模后,应放置在靠近相应结构构件或结构部位的适当位置,并应采取同样的养护方法。
7、对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结构,其混凝土试件应在浇筑地点随机取样。
同一工程、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应少于一次,留置组数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二)预拌(商品)混凝土
预拌混凝土(商品混凝土),除应在预拌拌混凝土厂内按规定留置试块外,(商品)混凝土运至施工现场,还应根据《预拌混凝土》(gb/t14902-2003)规定取样:
1、用于交货检验的混凝土试样应在交货地点采取。
交货检验的混凝土试样的采取应在混凝土运送到交货地点后按《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0-2002)规定在20min内完成,强度试件的制作应在40min内完成。
2、交货检验的试样应随机从同一运输车中抽取,混凝土试样应在卸料量的1/4-3/4之间采取。
3、每个试样量应满足混凝土质量检验项目所需用量1.5倍,且不宜少于0.02m3。
4、用于交货检验的混凝土强度检验试样,其取样频率可按现场搅拌混凝土中2-6条进行。
5、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检验试样的取样频率应与混凝土强度检验的取样频率一致。
6、对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进行抗渗检验的试样,用于交货检验的取样频率应为同一工程、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次。
留置组数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7、对有抗冻要求的混凝土进行抗冻检验的试样,用于交货检验的取样频率应为同一工程、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次。
留置组数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8、预拌混凝土的含气量及其他特殊要求项目的取样检验频率应按合同规定进行。
(三)防水混凝土
根据《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02),混凝土抗渗试块取样即试块留置按下列规定:
1、试件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制作。
2、连续浇筑混凝土每500m3应留置一组标准养护抗渗试件(一组为6个抗渗试件),且每项工程不得少于两组。
采用预拌混凝土的抗渗试件,留置组数应视结构的规模和要求而定。
3、混凝土在浇筑地点的坍落度,每工作班至少检查两次。
(四)建筑地面工程水泥混凝土
根据《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建筑地面工程水泥混凝土试块取样按下列规定:
1、检验水泥混凝土度试块的组数,每一层(或检验批)建筑地面工程不应小于1组。
当每一层(或检验批)建筑地面工程面积大于1000㎡时,每增加1000㎡应增做1组试块;小于1000㎡按1000㎡计算。
2、当改变配合比时,应相应地制作试块组数。
(五)粉煤灰混凝土
粉煤灰混凝土的质量,应以坍落度、抗压强度进行检验。
现场施工粉煤灰混凝土的坍落度的检验,每班至少应测定两次,其测定值允许偏差应为±20mm。
对于非大体积粉煤灰混凝土每拌制100m3,至少成型一组试块;大体积粉煤灰混凝土每拌制500m3,至少成型一组试块。
不足上列规定数量时,每班至少成型一组试块。
(六)试件制作要求
试模应符合《混凝土试模》(jg3019)中技术要求的规定。
应定期对试模进行自检,自检周期宜为三个月。
1、在制作试件前应将试模清擦干净,并在其内壁涂以脱模剂。
2、试件用振动台成型时,混凝土拌合物应一次装入试模,装料时应用抹刀沿试模内壁略加插捣并使混凝土拌合物高出试模上口,振动时应防止试模在振动台上自由跳动。
振动应持续到混凝土表面出浆为止,刮除多余的混凝土并用抹刀抹平。
3、振动台应符合《混凝土试验室用振动台》(jg/t3020)中技术要求的规定。
4、试件用人工插捣时,混凝土拌合物应分两层装入试模,每层装料厚度应大致相等。
插捣用的钢制捣棒应为:长600mm,直径16mm,端部磨圆。
插捣按螺旋方向从边缘向中心均匀进行。
插捣应穿入下层深度约20-30mm。
插捣时振捣棒应保持垂直,不得倾斜,并用抹刀沿试模内壁插入数次。
每层的插捣次数应根据试件的截面而定,一般为每100cm2截面积不应少于12次。
插捣完后,刮除多余的混凝土,并用抹刀抹平。
5、采用标准养护的试件,应在温度为20±5℃的环境中静置一昼夜至二昼夜,然后编号,拆模。
拆模后的试件应立即放在温度为(20±2)℃、温度为95%以上的标准养护室中养护或在温度为20±2℃的不流动的ca(oh)2饱和溶液中养
护。
标准养护室内,试件应放在架上,彼此间距应为10-20mm,并应避免用水直接淋刷试件。
(七)混凝土试件的见证送样
混凝土试件必须由施工单位送样人会同建设单位(或委托监理单位)见证人(有见证人员证书)一起陪同送样。
委托时,应认真填写好"委托单"上所要求的全部内容,如工程名称、使用部位、设计强度等级、捣制日期、配合比、坍落度等。
第二章混凝土外加剂的取样方法
一、混凝土外加剂
混凝土外加剂按《混凝土外加剂》(gb8076-1997)标准适用于普通减水剂、高效减水剂、早强减水剂、缓凝减水剂、缓凝高效减水剂、引气减水剂、早强剂、缓凝剂和引气剂共九种混凝土外加剂。
生产厂应根据产量和生产设备条件,将产品分批编号,掺量大于1%(含1%)同品种的外加剂每一编号为100t,掺量小于1%的外加剂每一编号为50t,不足100t或50t的也可按一个批量计,同一编号的产品必须是混合均匀的。
篇三:取样作业指导书
南通通润机械铸造有限公司石港分公司 no:1210-28
篇四:抽样作业指导书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虽然摸不着,看不见,但的的确确是一杆实实在在的秤。
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尽在秤杆上可以看出;人心的大小,胸怀的宽窄,拨一拨秤砣全然知晓。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不可太近。
与人太近了,常常看人不清。
一个人既有优点,也有缺点,所谓人无完人,金无赤足是也。
初识时,走得太近就会模糊了不足,宠之;时间久了,原本的美丽之处也成了瑕疵,嫌之。
与人太近了,便随手可得,有时得物,据为己有,太过贪财;有时得人,为己所用,也许贪色。
贪财也好,贪色亦罢,都是一种贪心。
与人太近了,最可悲的就是会把自己丢在别人身上,找不到自己的影子,忘了回家的路。
这世上,根本没有零距离的人际关系,因为人总是有一份自私的,人与人之间太近的距离,易滋生事端,恩怨相随。
所以,人与人相处的太近了,便渐渐相远。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不可太远。
太远了,就像放飞的风筝,过高断线。
太远了,就像南徙的大雁,失群哀鸣。
太远了,就像失联的旅人,形单影只。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有时,先远后近;有时,先近后远。
这每次的变化之中,总是有一个难以忘记的故事或者一段难以割舍的情。
有时候,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忽然间近了,其实还是远;忽然间远了,肯定是伤了谁。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如果是一份信笺,那是思念;如果是一个微笑,那是宽容;如果是一句问候,那是友谊;如果是一次付出,那是责任。
这样的距离,即便是远,但也很近。
最怕的,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就是一句失真的谗言,一个不屑的眼神,一叠诱人的纸币,或者是一条无法逾越的深谷。
这样的距离,即便是近,但也很远。
人与人之间最美的距离,就是不远不近,远中有近,近中有远,远而不离开,近而不相丢。
太远的距离,只需要一份宽容,就不会走得太远而行同陌人;太近的距离,只需要一份自尊,就不会走得太近而丢了自己。
不远不近的距离,多像一朵艳丽的花,一首悦耳的歌,一首优美的诗。
人生路上,每个人的相遇、相识,都是一份缘,我们都是相互之间不可或缺的伴。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虽然摸不着,看不见,但的的确确是一杆实实在在的秤。
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尽在秤杆上可以看出;人心的大小,胸怀的宽窄,拨一拨秤砣全然知晓。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不可太近。
与人太近了,常常看人不清。
一个人既有优点,也有缺点,所谓人无完人,金无赤足是也。
初识时,走得太近就会模糊了不足,宠之;时间久了,原本的美丽之处也成了瑕疵,嫌之。
与人太近了,便随手可得,有时得物,据为己有,太过贪财;有时得人,为己所用,也许贪色。
贪财也好,贪色亦罢,都是一种贪心。
与人太近了,最可悲的就是会把自己丢在别人身上,找不到自己的影子,忘了回家的路。
这世上,根本没有零距离的人际关系,因为人总是有一份自私的,人与人之间太近的距离,易滋生事端,恩怨相随。
所以,人与人相处的太近了,便渐渐相远。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不可太远。
太远了,就像放飞的风筝,过高断线。
太远了,就像南徙的大雁,失群哀鸣。
太远了,就像失联的旅人,形单影只。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有时,先远后近;有时,先近后远。
这每次的变化之中,总是有一个难以忘记的故事或者一段难以割舍的情。
有时候,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忽然间近了,其实还是远;忽然间远了,肯定是伤了谁。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如果是一份信笺,那是思念;如果是一个微笑,那是宽容;如果是一句问候,那是友谊;如果是一次付出,那是责任。
这样的距离,即便是远,但也很近。
最怕的,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就是一句失真的谗言,一个不屑的眼神,一叠诱人的纸币,或者是一条无法逾越的深谷。
这样的距离,即便是近,但也很远。
人与人之间最美的距离,就是不远不近,远中有近,近中有远,远而不离开,近而不相丢。
太远的距离,只需要一份宽容,就不会走得太远而行同陌人;太近的距离,只需要一份自尊,就不会走得太近而丢了自己。
不远不近的距离,多像一朵艳丽的花,一首悦耳的歌,一首优美的诗。
人生路上,每个人的相遇、相识,都是一份缘,我们都是相互之间不可或缺的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