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山文化PPT精选文档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山文化玉器。商代玉器的双勾阴线只是龙山文
化玉器工艺的第一步;西周玉器双勾阴线加斜刀
“一面坡”也只是龙山文化玉器工艺的一步半。
直到现代制玉也因其工艺复杂、要求高而很少使
用阳纹。
12
龙山文化代表玉器
❖ 附图的环形玉 器,廓外雕玉 鹰,乃具山东 龙山文化的特 色,其透雕技 巧使人惊异, 赞赏不已。
山东龙山文化出土的玉鹰 13
型龙山文化,通称之为龙山时代文化。这一时期文化的最显
著的特征便是城址的发现。如在山东地区,除城子崖龙山城
址之外,还有日照尧王城遗址,寿光边线王城址,茌平三县
发现的八座城址,临淄田旺村城址等。在河南则发现有淮阳
平粮台城址、鹿邑栾台遗址、登封王城岗城址、郾城郝家台
城址、辉县孟庄城址等。 龙山文化处于中国新石器时代晚
❖ 玉器纹样特点 ❖ 龙山文化代表性玉器 ❖ 总结
5
简介
汉族的先民据先秦文献 记载的传说与夏、商、 周立都范围,汉族的远 古先民大体以西起陇山、 东至泰山的黄河中、下 游为活动地区;主要分 布在这一地区的仰韶文 化和龙山文化这两个类 型的新石器文化,一般 认为即汉族远古先民的 文化遗存
6
❖ 1928年的春天,考古学家吴
应是龙山文化时期富贵人家享用的随葬礼器
3
这件高柄杯高22、6厘米,口径9厘 米;为泥质黑陶,器表乌黑光亮; 宽斜口沿 ,深腹杯身,细管形高柄, 圈足底座;杯腹中部装饰六道凹弦 纹;细柄中部鼓出部位中空并装饰 细密的镂孔,貌似笼状。
其内放置一粒陶丸,将杯子拿在手中晃动时, 陶丸碰撞笼壁会发出轻脆的响声,杯子站 立时,陶丸落定能够起到稳定重心的作用, 设计十分巧妙。这件高柄杯的造型体态轻 盈,挺拔秀丽,制作技艺美妙绝伦,是一 件绝无仅有的古代艺术珍品。
嵌绿松石玉簪
15
❖ 青玉鹰攫人面佩,也叫鹰 攫人面玉佩,或鹰攫人首 玉佩,青玉质,呈灰黄色。 是中国新石器时代龙山文 化的代表性玉器。
❖ 玉佩高6.8厘米,宽3.7厘 米。体扁平,雄鹰展翅, 双爪攫持人面。构图对称, 镂雕、浅浮雕技法娴熟。 玉佩上部是镂雕和浅浮雕 的展翅雄鹰,翅下与人体 相连,双爪攫持人面。镂 雕技术纯熟精湛,隐意奥 秘,极为珍贵 。
组员: 沈秋霞 陈淑仪 梁柳梅 彭嘉露
龙 山 文 化
1
❖ 龙山文化泛指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约当 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类文化遗存。铜石并 用时代文化,因首次发现于山东省济南市 章丘市龙山街道(原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县 龙山镇)而得名,距今约4600-4000年。分 布于黄河中下游的山东、河南、山西、陕 西等省。大汶口文化出现的快轮制陶技术 在这一时期得到普遍采用,磨光黑陶数量 更多,质量更精,烧出了薄如蛋壳的器物, 表面光亮如漆,是中国制陶史上的鼎峰时 期。
人称为“中国考古学奠基人”的李济先生是中国
第一位人类学及考古学博士,正是他在1930年主
持了城子崖遗址的第一次大规模发掘。就这样,
城子崖考古取得了重大的成果———发现了龙山
文化。
9
龙山文化的主要分布
❖ 大部分龙山文化遗址,分布在山东半岛;而陕西、 山西、河南、 河北、辽东半岛、江苏、湖北等 地区,也有类似遗址的发现。这个文化以许多薄、 硬、光、黑的陶器,尤其是蛋壳黑陶(分布日照、 章丘)最具特色,所以也叫它“黑陶文化”。
雕人首等。
11
玉器纹样特点
❖ 龙山文化玉器工艺上最突出的特点是剔地阳纹,
也叫压地或减地阳纹。这种工艺做一条阳线,首
先要刻出两条阴线作为阳线两边的轮廓,再分别
剔除两边多余的部分将阳线凸起,最后还要平整
除去部分的表面,工序相当复杂。同时代的良渚
文化玉器以细如发丝的单阴线为特点,红山文化
玉器以宽而浅的U形粗阴线为特点,工艺远不及
❖ 这类器物超薄的器壁如同蛋壳一般,因此有“蛋壳黑陶”之美誉。龙山文化制作蛋壳黑陶 使用的陶泥全部是经过了反复淘洗的细泥,陶胎内不见任何杂质,其质地细密坚硬,几乎 没有渗水率,说明龙山文化时期的制陶工匠对陶土的选择和烧窑技术的掌握均已达到了十 分高超的境地。今天的研究人员模仿烧制如此轻薄的陶器也是相当困难,可见龙山文化时 期掌握烧制蛋壳黑陶技术的工匠,一定是当时的尖端人才。 蛋壳黑陶高柄杯是由大汶口 文化晚期的黑陶高柄杯发展而来,多在墓中发现,但并非凡墓皆有,而是出自较大型的墓 葬,在墓中也往往是单独摆放,不与其他的随葬物品混杂,其位置显要。蛋壳黑陶高柄杯 的造型一般都是头重脚轻,器壁超薄易碎。因此推断这类器物不可能是生活中的日常用品,
征的文化遗存。根据这些发
现,考古学家于是把这种以
黑陶为主要特征的文化遗存
命名为“龙山文化”。
7
遗存
❖ 龙山文化距今约4350─3950年,自龙山遗址发现以来,考古
学家分别在山东、河南、陕西、山西等地发现了这一时期的
文化遗存。但因其文化面貌不尽相同,所以又分别命名为河
南龙山文化、陕西龙山文化、湖北石家河文化、山西陶寺类
除了出现高浮雕和镂刻的高难度精美琢法外,更常见 线脚用阳文或阴文并行线,亦有“减地”阳线;图形辄喜 用鹰、兽面与人面,独创一格。
我们从龙山文化出土玉器的造型、纹饰来分析,它们 所体现的思想内容和社会特点及时代所赋予的特殊性质, 并不仅仅只具有装饰的意义,说明它与当时宗教思想有关, 这种以某种生物为崇拜对象的现象正是原始图腾的特征 。
青玉鹰攫人面佩 16
总结
龙山文化的古址分布甚广,大致位于黄河的中游及下 游一带;以山东出土的新石器时代最具代表性和受重视。 其实,江苏、河北沿海区、辽东半岛,以至中游的河南、 陕西与山西部分区域,俱属龙山文化范畴。它们发展的玉 艺皆处于同一时期,距今大约三千五百年至四千年,可说 是较早期大汶口文化的直接延续。
❖ 山东龙山文化玉器的器型主要有钺、斧、铲、刀、凿、圭、璋、琮、 璜、璧、璇玑、冠饰以及鸟形器等肖生玉,其中圭、璋、璇玑、冠饰
均为前期少见的新型玉器。
河南龙山文化
❖ 主要分布在豫西、豫北和豫东一带。上承庙底沟二期文化或相当这个 时期的遗存,发展为中原地区中国文明初期的青铜文化,放射性碳素 断代并经校正,约前2600~前2000年。一般还分为王湾三期、后冈二 期和造律台 3个类型。
金鼎在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县 龙山镇(今山东省济南市章
发现
丘市龙山街道)发现了举世
闻名的城子崖遗址。他在城
子崖台地的西面断层上,发
掘出了与石器、骨器共存的
薄胎而带黑色光泽的陶片。
这引起了当时的中央研究院
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专家
的高度重视。在此之后,考
古学家们先后对城子崖遗址
进行多次发掘,取得了一批
以精美的磨光黑陶为显著特
❖ 河南龙山文化玉器发现的器型较少,主要有璧、环、璜、玉饰等。
陕西龙山文化
❖ 陕西龙山文化或称客省庄二期文化,发现的玉器不甚丰富。最早于 1955年发掘的陕西省长安县津西客省庄遗址发现了少量的玉质装饰品, 以后,神木县石仰等陕北的龙山遗址中也出土了生产工具及装饰品等 、玉切刀、玉镰、玉钺、玉
2
龙山文化黑陶
❖ 龙山时代的陶器有灰、红、黑陶,其中最著名的是黑陶。黑陶是陶胎较薄,胎 骨紧密,漆黑光亮的黑色陶器。它在龙山文化陶器中制作最为精美 。
❖ 龙山文化黑陶工艺,它是经过温度达1000℃左右才烧成的,黑陶有细泥、泥质和夹砂三 种,其中以细泥薄壁黑陶工艺水平最高,这种黑陶的陶土经过精细淘洗,轮制,胎壁厚仅 0.5—1毫米左右,表面乌黑发亮,故有蛋壳黑陶之称。它的黑色光泽之美是令人陶醉。 那种细腻润泽的质感,透射出高雅的气质,散发着沁人、诱人的黑色魅力。
17
谢谢大家
18
❖ 属玉制礼器。长24.6厘 米,宽5.8厘米,厚0.5 厘米,孔径1.8厘米。
❖ 玉色青黑,内布满杂乱 的灰绿色枝条状纹, 边 缘薄处有显露茶绿色。
❖ 器身扁平长方形。上部 略大,通体打磨光滑平 整,制作较为精细, 玉 器开料的技术已经开始 基本掌握
龙山文化玉璋14
❖ 此玉器所饰的抽象变 型纹饰,及其耐人 寻味,玉簪 通长23、 簪长19.6、直径0.8 厘米,墨绿色。形 似玉笄,截面略呈 扁圆形,通体有竹 节状旋纹
❖ 龙山文化除陶器外,还有大量的石器、骨器和蚌 器等。他们以农业为主而兼营狩猎、打鱼、蓄养 牲畜。已有骨卜的习惯。且可能已经出现了铜器。 历史上夏、商、周的文化渊源,都可能与龙山文 化有相当的联系。
10
山东龙山文化
❖ 或称典型龙山文化,即最初由龙山镇定名的文化,下续是岳石文化, 放射性碳素断代并经校正,年代约当公元前2500~前2000年。
蛋壳黑陶器皿是山东龙山文化特有的标志 性陶器,也是我国古代制陶艺术的巅峰之 作。龙山文化的蛋壳黑陶器皿不以色彩、 纹饰为重,乃以造型和工艺见长,风格简 洁爽利,应是当时人们审美观念的一种反 映。
蛋壳黑陶高柄杯子 4
龙山文化玉器
❖ 基本情况 ❖ 简介 ❖ 发现 ❖ 遗存 ❖ 历史 ❖ 主要分布
❖ 山东龙山文化 ❖ 河南龙山文化 ❖ 陕西龙山文化
离龙山镇城子崖遗址不远的汉代平陵城遗址作假
期野外考察。4月4日,他途经龙山镇城子崖,不
经意地回头一望,路沟边断崖的横截面引起了他
的注意,在阳光下一条延续数米的古文化地层带
清晰可见。此后,吴金鼎先后5次到城子崖实地
考察,发现了大量色泽乌黑、表面光滑的陶片,
这也就是日后龙山文化的代表黑陶。吴金鼎很快
就将自己的发现报告给了他的老师李济先生。被
期,这个时期陕西地区的农业和畜牧业较仰韶文化有了很大
的发展,生产工具的数量及种类均大为增长,快轮制陶技术
比较普遍,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占卜等巫术活动亦
较为盛行。从社会形态看,当时已经进入了父权制社会,私
有财产已经出现,开始跨入阶级社会门槛。
8
历史
❖ 1928年4月,当时还在清华大学上学的吴金鼎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