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的投资理念(完整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第一章人物简介 (2)
1.1辉煌投资史 (2)
1.2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 (3)
第二章投资的概念 (3)
第三章巴菲特的投资理念 (4)
3.1投资公司 (4)
3.2长期投资 (5)
3.3 集中投资 (8)
3.4 价值投资 (10)
3.4.1 价值投资的集大成者 (10)
3.4.2 价值投资理念来源 (10)
3.4.3 价值投资理念的内涵 (11)
3.4.4 价值投资理念的核心内容 (11)
3.4.5 价值投资的优势 (12)
第四章巴菲特的投资策略 (13)
4.1行业选择 (13)
4.2公司选择 (15)
4.3管理层选择 (17)
4.4价值评估 (19)
第五章我们的思考 (22)
11岁,他购入了平生第一张股票。
用100美元开始投资生涯,3年后,赚取了2500万美元,20年后,他拥有了120亿美元。
2011年,他以500亿美元名列《福布斯》杂志富豪排行榜第三位。
他拥有《华盛顿邮报》、美国广播公司、可口可乐公司、吉列公司、迪斯尼公司等世界最知名企业的股权;他和比尔·盖茨被誉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他就是美国天才投资家沃伦·巴菲特。
在金钱世界的顶峰,我们看到过石油大王、房地产大亨、船王及强盗式的富商,但他是仅仅通过挑选股票到达那儿的第一人。
他用投资策略为自己和投资人创造出一个发财致富的奇迹,当我们为之目瞪口呆时,探求他的投资理念无疑最具现实性。
第一章人物简介
姓名:沃伦·巴菲特(Warren·E·Buffett)
单位: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
职务:董事局主席
1.1辉煌投资史
●1968年,巴菲特公司的股票取得了它历史上最好的成绩:增长了46%,而道·琼斯指数才增长了9%。
巴菲特掌管的资金上升至1亿400万美元,其中属于巴菲特的有2500万美元。
●1973年开始,他偷偷地在股市上蚕食《波士顿环球》和《华盛顿邮报》,他的介入使《华盛顿邮报》利润大增,每年平均增长35%。
10年之后,巴菲特投入的1000万美元升值为两个亿。
1980年,买进可口可乐7%的股份。
到1985年,股票单价翻了5倍。
●1980年,他用1.2亿美元、以每股10.96美元的单价,买进可口可乐7%的股份。
到1985年,可口可乐改变了经营策略,开始抽回资金,投入饮料生产。
其股票单价已长至51.5美元,翻了5倍。
至于赚了多少,其数目可以让全世界的投资家咋舌。
●1992年中巴菲特以74美元一股购下435万股美国高技术国防工业公司——通用动力公司的股票,到年底股价上升到113元。
巴菲特在半年前拥有的32,200万美元的股票已值49,100万美元了。
●1965~2006年的42年间,伯克希尔公司净资产的年均增长率达21.46%,累计增长361156%;同期标准普尔500指数成分公司的年均增长率为10.4%,累计增长幅为6479%。
1.2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
由沃伦·巴菲特创建于1956年,是一家世界著名的保险和多元化投资集团,总部在美国。
该公司主要通过国民保障公司和GEICO以及再保险巨头通用科隆再保险公司等附属机构从事财产/伤亡保险、再保险业务。
公司在珠宝经销连锁店、糖果公司、从事飞行培训业务的飞安国际公司、鞋业公司等拥有股份。
同时,还持有美国运通、可口可乐、吉列、华盛顿邮报、富国银行以及中美洲能源公司的部分股权。
该公司主营保险业务为巴菲特成功投资提供充足的现金流。
在2010 世界500强榜单中,位列28。
所属行业:财产与意外保险
第二章投资的概念
投资是寻找并以合理的价格购买“回报率有保证的资产”的行为。
而资产带来的收益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个是资产所产生的未来现金流,另一个是资产的买价与卖价之间的价差。
市场上大多数的散户追求的是短期内股票的价差,这样的话,他们的收益有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失败率极高。
而我们所知道的投资大师,有的流派是利用周期性的规律,例如罗杰斯和索罗斯,他们认为如果某个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连续数年都30%以上,那么就会导致进入这个行业
的资金过多,引发投资过热,通常会带动其股票价格达到天价,远超合理的估值水平,那么该行业内公司的股价就很有崩溃的可能。
这种思路同样适用于某些国家或者经济体,他们研究特定范围内的宏观经济景气周期,不但能够利用研究结果去买入或者卖空股票,指数基金,甚至去做空某个国家的货币。
有的流派的思路是利用企业的成长性,代表人物是费雪和彼得林奇,他们的理念是寻找那些是IPO之前就有良好增长势头但受关注不多的新公司,分析他们的业务模式和市场前景,然后在IPO不久就及时买入并持有,等待大规模资金比如公墓基金的进入。
一旦这个公司成为焦点之后,大资金纷纷涌入推高股价,于是前期投资者就出局。
他们本质上是利用短期内的市场供求关系,去发掘一些二三线明星企业,期待它们跻身一线。
这种思路和PE 行业差不多。
另一位非常重要的投资大师是本杰明,格雷厄姆,也是巴菲特的大学老师。
格雷厄姆的安全边际理论认为市场是无效的,公司的价值与股票价格会不一样,当股票价值低于实质价值的时候,这个股票就存在安全边际,就可以买入。
他建议投资人将精力用于辨认价格被低估的股票,而不管大盘。
那么巴菲特的投资策略是怎么样的呢?他自认为,他的投资策略85%来自于格雷厄姆,15%来自于费雪。
第三章巴菲特的投资理念
我们认为,巴菲特的投资理念主要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3.1投资公司
如前所言,沃伦.巴菲特是迄今为止全球最成功的投资家,他完全依靠在证券市场进行投资赚取了数百亿美元的财富,但是他似乎又置身证券市场之外,他没有股票行情接收机也从不使用价格走势图表。
他拒绝融资也绝不进行杠杆交易,每天阅读大量的财务报表以及企业、行业的相关资料,对企业形成完整的“概念”后,才决定是否买进或卖出股票。
可以说投资公司而非投资其他的金融产品或工具是巴菲特投资理念的重要一部分,那么,在证券市场极度发展的美国,巴菲特的这一投资理念又是基于什么考虑呢?我们小组认为,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因素:
第一,股票的实质
在证券市场上,绝大部分人都在不断地利用股价的波动来获取差价,一些技术派人士甚至光凭图表就可以进行股票的买卖,而勿需了解企业的真实情况,他们对股票的实质意义当然就不会去深究。
而巴菲特显然深得个中三昧,他知道股票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它的每一个份额都是企业不可分割的部分,是企业在资本市场的表象,其实质是股票持有人拥有和管理企业的权利,巴菲特正是充分了解并利用了这种权利使自己获得成功。
当大部分投资人在价格波动的夹缝中来回奔波时,巴菲特抓住的是价值提升的主线,他注目的是长期的资本利得。
第二,把自己当成企业的经营者
在巴菲特投资的过程中,他基本不直接参与投资对象的企业经营活动,但是他一直把自己当成是企业的经营者来看待。
从研究财务报告、分析行业动态开始,他就始终以经营者的视角来看问题。
在进行任何一项投资之前,他就已经把投资对象的情况了解得一清二楚,甚至成为了行业的专家。
对GEICO的投资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在格拉汉姆对该公司投资时,巴菲特就对该公司产生了兴趣,并进行了长期的跟踪,由于对GEICO公司以及保险业的深入了解,他在公司濒临破产时果断重金投入,该部分投资随着公司经营的好转获得了巨大的成长。
他对可口可乐、华盛顿邮报等的投资也都是基于相同的情况。
第三,远离市场
对于巴菲特来说,股市的价格波动只是“市场先生”的游戏而已,它所能提供的是在“市场先生”情绪低落时给出的令人满意的报价,他也确实常在股价大幅回落时大量买进自己了解的公司的股票。
但是巴菲特认为,在他购买了某支股票之后,哪怕证券市场关闭数年,对他的投资也不会造成影响,因此,他对股价平时的波动根本不关心,也不在意。
所谓工夫在诗外,巴菲特远离了市场,他也由此战胜了市场。
3.2长期投资
“如果你没有持有一种股票十年的准备,那么你连十分钟都不要持有这种股票。
”
——沃伦·巴菲特巴菲特很重要的一个投资理念就是做长期投资,他认为“短线买卖”是一种非理性行为,因此竭力反对追逐市场的短期利益而偏好长期投资。
他的理论是,既然一个企业有内在价值,就一定会体现出来,问题仅仅是时间。
所以他唯一相信的就是我们能够把握的是对企业的了解。
企业有上下起伏,如果不是想大多数人那样,企业有点问题就急于放弃,稍有起色就得意忘形,而是长期地苦心经营,那么每个人都会取得经营上的成功。
选择有前景的领域,集中资源、长期坚持不懈地经营是投资者成功之关键所在。
具有长期持续竞争优势的企业才是
值得投资的企业。
巴菲特所持有的普通股股票,持有期普遍在3年以上,而那些主要的投资,持有期一般不少于8年,下表3.1“巴菲特持有10年以上股票一览表”能够很好的佐证了他的这一长期持有的理念。
表3.1:巴菲特持有10年以上股票一览表
具体说来我们小组认为,支撑巴菲特“长期投资”这一理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因素的作用:
第一,巴菲特的个性
巴菲特在选择一家企业作为其长期持股的公司前,总会对该公司的一切(行业、管理层、价值等)进行详细的评价,这使他充分了解了长期持股的公司的管理层是具有能力和值得信任的,他与这些人建立了良好的工作关系和私人关系,彼此都能融洽相处甚至亲密无间。
巴菲特既然发现了如此不多见却又如此美妙的企业关系,因此他就不想破坏这种长期持股关系。
如果换成了另一家企业,巴菲特还得重新与一些新的领导者建立这种关系,他不会仅仅为了增加几个百分点的收益而失去与这些值得尊敬的经理的这种信任关系。
第二,减少决策风险
巴菲特认为,长期持有除了可以消除可能的情绪化波动外,还可以避免做出何时卖出以及再买哪支股票方面的错误决定。
如果从事短期交易,情绪很容易受到股市波动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对市场和公司的判断往往失去客观性。
就是巴菲特这样的投资家也坦言,要一年做出十几个正确的决策也是不可能的,有时他们一年也找不到一个好点子。
巴菲特从1973年起持有到现在的华盛顿邮报,股票市值从0.106亿美元增长到2005年底的13.22亿美元,32年的年复合增长率近17%,这样的一次性决定与每年假设变更一次的买卖64次的难度不可同日而语。
第三,复利累进的作用
长期持有通过复利的巨大作用将投资收益率的微小差异变成最终巨大的财富积累差异。
复利的作用取决于时间的长短和收益率的高低这两个因素。
时间的长短将对最终的价值数量产生巨大的影响,时间越长,复利产生的价值增值越多。
1962 年在合伙投资公司的年报中,巴菲特推算了1492年西班牙女王如果不支持哥伦布航海而将3万美元以复利进行投资的话,470年后以4%的复利计算的收益将高达3万亿美元。
收益率大小对最终的价值数量有巨大的杠杆作用,收益率的微小差异将使长期价值产生巨大的差异,巴菲特对10%和20%的复利收益率造成的巨大差异感到惊奇,1000美元的投资,收益率为10%,45年后将增值到72,890美元,而同样的1000美元在收益率为20%时经过同样的45年将增值到3,657,262美元。
第四,交易成本降低
长期持有将导致交易次数大大减少而使交易成本大大降低。
巴菲特曾分析道,假设一家公司的净资产报酬率为12%,而其股票年周转率为百分之百,又若买卖股票需抽取1%的手续费,而公司股票以账面净值进行交易,这样算下来光是每年股权转移的交易成本便占去净值的百分之二,且对公司的获利一点帮助都没有。
在每天交易量约一亿股的年代,对所有权人来说是绝对是祸不是福,因为那代表大家要付出二倍于五千万股交易量的成本。
又假设每买卖一股的交易成本为十五分钱,则一年累积下来约要花费75亿美金的代价,这相当于埃克森石油、通用动力、通用汽车与德士古石油这四家全美最大企业的年度盈余之和,这些公司以1982年底计有750亿美元净值,约占财富杂志五百强企业净值与获利的12%,换句话说投资人将手中股票换来换去的代价相当于耗去这些大企业辛苦一年的所得,若再加计约20亿投资管理费的话,更相当于全美前五大金融机构获利的总和。
第五,税后收益最大化
长期持有由于资本利得税缴纳时间大大延迟而使税后收益最大化。
巴菲特曾举了个极端的例子,用来说明延迟纳税的影响。
假设投资者只有 1 块美金的投资,但它每年却可以有一倍的报酬,假设投资者每年将卖掉后所得的资金,用同样的方式再重复19年,结果20
年下来,依照34%的税率总共贡献给国库13,000美元,而投资者自己则可以拿到25,250美元。
然而要是只做一项长期的投资,它同样每年可以赚一倍,则最后的金额将高达1,048,576美元,在扣除34%的所得税356,500之后,实得约692,000美元。
之所以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唯一的理由就是所得税支付的时点不同。
因此,正如格雷厄姆所言:“短期内市场是一台投票机, 但在长期内它是一台称重机。
”这就是说,从短期角度来看,利率的变化,通货膨胀,对公司收益的预期等因素都会影响股价,但随着时间跨度的加长,持股企业的经济效益趋势才是最终控制股价的因素,这也是巴
菲特在1988年写给股东的信中所提到的:“When we own portions of outstanding business with outstanding managements ,our favorite holding period is forever.”(如果我们拥有一家具有一流管理和一流业务的企业股份,我们最乐意的股票持有期是永远。
)
3.3 集中投资
“孤注一掷,把所有鸡蛋放入同一个篮子中,然后看紧它。
”
——沃伦·巴菲特集中投资就是选择你非常了解的少数几种可以在长期的波动中产生高于平均收益率的股票,将大部分资本集中在这些股票上,不管股市短期升跌,坚持持股,稳中取胜。
通俗来讲,就是对大概率事件下大赌注。
巴菲特指出,“如果你对投资略知一二并能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那么选 5-10家价格合理且具长期竞争优势的公司。
传统意义上的多元化投资对你就毫无意义了。
”当然,即使是自己非常了解的股票,也是需要好中选优,而不是每种股票都买一点。
因此,他的观念与我们熟知的多元化投资是相背离的。
那么为什么他要采取集中投资的策略呢?
第一,分散投资的缺陷
现代资产组合理论认为通过投资组合的分散化, 可以降低投资组合的总体风险水平。
对于股票投资而言, 在任何情况下, 资产组合投资都可以获得最大的期望收益。
正由于此, 分散投资风险的资产组合理论成为投资者的普遍奉行的法宝。
但是分散投资降低总体风险水平是建立在投资者对所投资的股票都有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的。
但是在现实中,由于学识和精力的限制,这是很难做到的,如果投资者对企业不很了解而进行所谓的分散投资,显然并不会降低资金的风险,而相反,如果你对企业有了充分的认识,分散投资的同时实际上也分散了利润的获取。
第二,集中投资的本质:投资易于了解的企业
巴菲特之所以敢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是基于他对投资行业和企业的了解。
因为他对他所投资的企业非常了解,所以对于这个企业未来的盈利前景就比较准确,那么通过投资这些企业来获利就是高概率的事件,那么他就下大赌注。
巴菲特所投资的企业主要集中在保险、、食品以及报纸等传统的行业,他认为这些企业是可以充分理解的。
首先这些企业的业务相对简单,通过一定的学习都能够很好地理解,甚至成为行业内的专家;其次,这些企业的未来业绩和成长性是比较容易测定的,因为巴菲特进行的是股权的投资,他所追求的是长期稳健的利润。
他把这形象地比喻成“股权债券”,
也就是通过对股权的投资可以获得象债券一样的稳定收益。
所以,在90年代高科技股暴涨的时候他并没有介入,因为他认为自己对这个行业不了解,这也使得他避开了20世纪初的高科技股泡沫破裂
第三,集中投资的路径选择:有所侧重
巴菲特认为,集中投资并不是说找到10家左右的股票然后将资金平摊在上面这么简单,尽管集中投资中的所有股票都是高概率事件,但总有些股票成功的可能性要高于其他股票,这就需要投资者有所侧重,按不同比例分配投资资本。
所以巴菲特虽然长期持有美国广播公司,可口可乐,华盛顿邮报等企业,但是对于他们的配置却是每年都在变化。
巴菲特集中投资的路径选择我们可以从“美国运通”的案例中得到一定的启示:
1964年,由于提诺、德、安吉利牌色拉油丑闻,美国运通的股价从65美元直落到35美元。
当时人们认为运通公司对成百万的伪造仓储发票富有责任。
巴菲特将公司资产的40%攻击1300万美元投在了这个优秀的股票,但是占美国运通股本的5%。
在随后的两年,美国运通翻了三翻,也给巴菲特带来了巨额的收益。
在巴菲特的投资生涯中,我们多次都可以见到这样的手法,尤其是在经济危机的时期,巴菲特的持股更加的集中。
在1985年,持有GEICO的股票占他资产的50%,1986年和1987年,美国广播公司也占其持有股票市值的50%,1988年巴菲特开始购入可口可乐的股票,这一年,他就将35%的财富用于购买可口可乐。
并且之后对于可口可乐的投资一度达到其资产的43%。
尤其是在1987年,他所管理的基金公司持股总值超过20亿美元,但是他仅仅投资了3只股票。
我们对1977年到2005年巴菲特的持股进行了分析,进一步佐证了巴菲特集中投资的理念,如下表3.2所示:
表3.2:巴菲特持股集中度一览表
从这个表可以看出,巴菲特所持有的前五大重仓股在大多数时候占其所管理的资金的80%左右。
这说明了巴菲特的投资是非常集中的。
3.4 价值投资
当别人恐惧的时候我们贪婪,当别人贪婪的时候我们恐惧。
——沃伦·巴菲特3.4.1 价值投资的集大成者
沃伦·巴非特是价值投资理念最伟大的实践者,价值投资是他投资理念的核心理念。
在其多年的投资活动,提出了其对价值投资的独有的见解,并通过对其价值投资思想的始终坚持,取得巨大的成功。
巴菲特投资思想因此也被认为是价值投资思想的典范。
夫非常之人乃有非常之功。
巴菲特今日的巨大成就是源于他不同于常人的投资理念和方法。
价值投资的理念,就是这样的一种非同传统的投资理念。
他师承价值投资理论的创造者,一代投资大师格雷厄姆先生,深受恩师价值投资理念的影响。
他不像一般投资者那样,把注意力放在行情上,他是把注意力放在股权证明背后的企业身上。
3.4.2 价值投资理念来源
巴菲特的价值投资思想综合了格雷厄姆和费雪的两种不同的投资哲学。
巴菲特自己把他的投资策略描述为“85%的格雷厄姆和15%的费雪”。
格雷厄姆是投资界一代宗师,“华尔街的教父”,他所创立的价值投资理论,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投资者。
格雷厄姆认为,传统的证券投资方法更多的去关注宏观经济、政治因素以及资金流向,大盘走势等技术指标,而这一切皆非人力所能判断,我们所能做的就是通过对所能获得事实的认真分析来确定企业的内在价值,并在市场价格远低于内在价值的情况下买入。
巴菲特从格雷厄姆那里得到的是“一
种恰当的关于本质的模式”,那就是买入价值的原则,蕴涵在格雷厄姆安全边际原则下的保守主义以及超脱于市场每天波动起伏的心态。
后来,巴菲特又吸收了费雪投资优秀企业的思想,逐步深刻地认识到:一个好的经营完善的公司与从价值角度上来看的股票廉价的公司是完全不同的。
使得巴菲特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如何评估一个企业的内在价值。
3.4.3 价值投资理念的内涵
利用市场的愚蠢,进行有规律的投资。
——沃伦·巴菲特在股票投资过程中,选择内在价值被市场低估的公司的股票进行投资,价值投资的核心思想是利用某一标度方法测定股票的内在价值,并与该股票的市场价格进行比较,进而决定对该股票的买卖策略。
3.4.4 价值投资理念的核心内容
1、内在价值
格雷厄姆认为,证券分析的核心是价值分析,把股票价格分析分为内在价值和市场价格两部分,内在价值是分析的基础和起点;而市场价格则主要由股市资金的供给所决定,同时市场价格将向内在价值回归。
而所谓内在价值,就是由资产、收益、股利、未来前景以及管理状况等因素所决定的股票价值,是未来现金流的折现值。
2、市场价格
市场价格为什么会偏离内在价值?格雷厄姆认为,股票之所以出现不合理的价格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人类的惧怕和贪婪情绪。
极度乐观时,贪婪使股票价格高于其内在价值,从而形成一个高估的市场;极度悲观时,惧怕又使股票价格低于其内在价值,进而形成一个低估的市场。
投资者正是在缺乏效率市场的修正中获利。
投资者在面对股票市场时必须具有理性。
格雷厄姆提请投资者们不要将注意力放在行情机上,而要放在股票背后的企业身上,因为市场是一种理性和感性的搀杂物,它的表现时常是错误的,而投资的秘诀就在于当价格远远低于内在价值时投资,等待市场对其错误的纠正。
市场纠正错误之时,便是投资者获利之时。
巴菲特常说,当别人贪婪的时候我们恐惧,当别人恐惧的时候我们贪婪,是有出处的。
巴菲特认为市场并非一个能精确衡量价值的“称重计”。
相反,它是一个“投票机”,不计其数的人所做出的决定是一价值,从而形成一个高估的市场;极度悲观时,惧怕又使股票价格低于其内在价值,进而形成一个低估的市场。
投资者正是在缺乏效率市场的修正中获利。
投资者在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