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项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文化项目
初三4班
张祎然
一、节日
1.除夕和春节
除夕是指农历每年末最后一天的晚上,即大年初一前夜。
因常在夏历腊月二十九或三十日,故又称该日为年三十,是汉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是汉族人民最为重视的。
家家户户忙忙碌碌或清扫庭舍,迎祖宗回家过年,并以年糕、三牲奉祀。
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守岁。
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灯笼。
春节是指汉字文化圈传统上的农
历新年。
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
新岁,但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
岁、过年。
古时春节曾专指节气中
的立春,也被视为是一年的开始,
后来改为农历正月初一开始为新
年。
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新年才
算真正意义上结束,但在民间,传
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的腊祭
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
直到正月十九。
中国人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
在春节期间,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各民族特色。
春节是中华民族阖家团圆的节日。
2、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上元佳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元宵节始于2000多年前的秦朝。
汉文帝时下
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
汉武
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
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
之神)。
司马迁创建“太初历”
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
日。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
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3、寒食节和清明节
寒食,即寒食节,亦称“禁烟节”、
“冷节”、“百五节”。
在夏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节前
一或二日。
在这一日,禁烟火,只吃
冷食,所以叫做“寒食节”。
在后世的
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
千、蹴鞠、牵勾、斗卵等风俗。
寒食
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民间
第一大祭日。
不少文人墨客都写过关
于寒食节的诗文。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
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
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
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
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时年八节”之一。
4、端午节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现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是中国人民祛病防疫的节
日,吴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
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
习俗;后因诗人屈原在这一天死去,便
成了华人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部分地
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
端午
节有吃粽子,喝雄黄酒,挂菖蒲、蒿
草、艾叶,薰苍术、白芷,赛龙舟的习
俗。
5、中秋节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
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
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东亚诸国中
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
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
元旦齐名而成为中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中秋节
是中国三大灯节之一,过节要进行赏花灯、拜月、观潮、燃灯、猜谜、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和烧塔等诸多风俗活动。
6、重阳节
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汉族传统
节日。
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秋、登高远
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
活动。
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也是中国传统四大
祭祖的节日。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
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
袭至今。
重阳与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
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
二、艺术
7、琴
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丝桐和七弦琴,是中国汉族传统拨弦乐器,有三千年以上历史。
古琴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
自古“琴”为其特指,19世纪20年代起为了与钢琴区别而改称古琴。
初为5
弦,汉朝起定制为7弦,
且有标志音律的13个
徽,亦为礼器和乐律法
器。
琴是汉文化中地位最
崇高的乐器,位列中国传
统文化四艺“琴棋书画”之
首,被文人视为高雅的代
表,亦为文人吟唱时的伴
奏乐器,自古以来一直是
许多文人必备的知识和必
修的科目。
琴台被视为友
谊的象征。
大量诗词文赋
中有琴的身影。
现存琴曲3360多首,琴
谱130多部,琴歌300首。
主要流传范围是中华文化圈国家和地区,如中国、朝鲜、日本和东南亚,而欧洲、美洲也有琴人组织的琴社。
古琴作为中国最早的弹拨乐器,是汉族文化中的瑰宝,是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8、棋(围棋、象棋)
围棋是一种策略性两人棋类游戏,属琴棋
书画四艺之一。
围棋起源于中国,传为尧作,春秋战国时
代即有记载。
有学者认为,围棋蕴含着汉
民族文化的丰富内涵,是中国文化与文明
的体现。
围棋使用方形格状棋盘及黑白二色圆形棋
子进行对弈,棋子走在交叉点上,双方交
替行棋,落子后不能移动,以围地多者为
胜。
中国古代围棋是黑白双方在对角星位
处各摆放两子(对角星布局),由白棋先行。
围棋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复杂的棋盘游戏。
象棋,亦作“象碁”、中国象棋,汉族棋类益智游戏,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属于二人对抗性游戏的一种,由于用具简单,趣味性强,成为流行极为广泛的棋艺活动。
主要流行于华人及汉字文化圈的国家,象棋是中国正式开展的78
个体育运动项目之一。
是首届世界智力运动会的正式比
赛项目之一。
9、书
书法是世界上文字表现的艺术形式。
中国书法,是中国
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
从广义讲,书法是指文字符
号的书写法则。
换言之,书法是指按照文字特点及其涵
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书写,使之成为富有美
感的艺术作品。
汉字书法为汉族独创的表现艺术。
10、画
古画也称为古代绘画,是中华艺术的代
表,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时
代上溯到萌发绘画的上古时期,下至晚
清,上下四千年。
品类包括已呈绘画图
案、图像因素的石器时代彩陶和史前岩
画、商周两代的青铜器,已具绘画本义
的战国和西汉帛画、先秦漆器,已属独
立画种的秦汉墓室壁画、两汉画像砖和
木版画、魏晋至隋唐的石窟和墓室壁
画,以及自六朝后涌现的各代绘画名家
的纸绢画。
这些品类组成了中国绘画源
远流长、延绵不断的历史长河,并此起彼伏地闪烁着绚丽的光彩。
11、京剧
京剧,曾称平剧,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中国戏曲
三鼎甲“榜首”。
徽剧是京剧的前身。
清代起,原在南方演出
的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他们与来自湖北
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接受了昆曲、秦腔的
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又吸收了一些
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
终形成京剧。
京剧形成后在清朝宫廷内开始
快速发展,直至民国得到空前的繁荣。
现在
它走遍世界各地,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
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中国。
12、剪纸
剪纸,又叫刻纸,是一种镂空艺术。
是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
剪纸的载体可以是纸张、金银箔、树皮、树叶、布、皮革。
剪纸在中国农村是历史悠久,并且流传很广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
剪纸,就是用剪刀将纸剪成各种各样的图案,如窗花、门笺、墙花、顶棚花、灯花·等。
这种民俗艺术的产生和流传与中国农村的节日风俗有着密切关系。
剪纸艺术是汉族传统的民间工艺,它源远流长,经久不衰,是中国民间艺术中的瑰宝,已成为世界艺术宝库中的一种珍藏。
那质朴、生动有趣的艺术造型,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
其特点主要表现在空间观念的二维性,刀味纸感,线条与装饰,写意与寓意等许多方面。
三、民俗
13、对联
对联,汉族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对子、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楹联
等,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
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
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
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的对偶语
句。
对联一般都是竖写,上联末字(仄
声)贴在右边(上手),下联末字(平
声)贴在左边(下手)。
楹联者,对仗之
文学也。
这种语言文字的平行对称,即把
世界万事万物分为相互对称的阴阳两半。
因此,我们可以说,中国楹联的哲学渊源
及深层民族文化心理,就是阴阳二元观
念。
阴阳二元论,是古代中国人世界观的
基础。
以阴阳二元观念去把握事物,是古
代中国人思维方法。
因此对联是中国汉族
传统文化瑰宝。
14、字谜
字谜,是一种文字游戏,也是汉民族特有
的一种语言文化现象。
它主要根据方块汉
字笔画繁复、偏旁相对独立,结构组合多
变的特点,运用离合、增损、象形、会意等多种方式创造设制的。
字谜,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的字谜,指所有的文字词语谜,如字类谜、词类谜、句类谜等。
狭义的字谜,指单个汉字的谜语。
后者注重文字形体的组合及偏旁部首搭配,要从形态、功用和意义上对谜底汉字各个组成部分作多角度描绘,词句简短,行文措词和谜面修辞技巧也比较高。
15、歇后语
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
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
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
前一部分是隐喻或比喻,后一部分是意义的解释。
歇后语也叫俏皮话,可以看成是一种汉语的文字游戏。
歇后语是熟语的一种,熟语包括成语、谚语、惯用语和歇后语四种。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
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歇后语反映了华夏民族特有的风俗传统和民族文化。
四、器物
16、笔墨纸砚
中国独有的文书工具,即文房四宝。
安徽是文房四宝的故乡,湖笔,徽墨,
宣纸,歙砚,所以文房四宝均源于
安徽。
笔、墨、纸、砚之名,起源
于南北朝时期。
历史上,“笔、墨、
纸、砚”所指之物屡有变化。
毛笔是
我国传统书法的重要工具,可以
说,汉字书法是毛笔发展的产物,
中国的毛笔历史悠久;墨是用于书
画的黑色材料,它与毛笔差产生于
差不多的时代;纸是一种重要的书
写材料,在没有纸的古代,人们把
文字刻或书写在龟甲、兽骨、竹
片、绢帛上。
随着时间的推移,社
会的发展,西汉时期发明了造纸
术,东汉时期蔡伦对造纸术改进;
砚又称为砚台、砚池等,它是磨墨
不可缺少的工具,砚一般是用石块或是耐
磨材料制作的。
17、青花瓷
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中
华陶瓷烧制工艺的珍品。
是中国瓷器的主
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
青花瓷是用含
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
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
一次烧成。
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
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
特点。
原始唐宋时期已见端倪,成熟则出
现在元代。
后来,还创烧了青花五彩、孔
雀绿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红彩、黄地青花、哥釉青花等品种。
18、风筝
风筝,是在竹篾等骨架上糊上纸或绢,拉着系在上面的长线,趁着风势可以放上天空,深受人们喜爱。
风筝中国东周春秋时期,至今已2000多年是由古代汉族劳动人民发明的。
中国风筝刚刚问世之后,很快就成为传递书信,后传
至民间成为百姓的休闲娱乐的玩具,用来祈福,象征着长寿、喜庆和吉祥。
五、其他
19、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
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
由于农历是一种“阴阳历”,因此不能完全反映
太阳运行周期。
但中国古代又是一个农业社
会,农业需要严格了解太阳运行情况,所以在
历法中又加入了单独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二十
四节气”,用作确定闰月的标准。
二十四节气能
反
映
季
节
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
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二十四节气是
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
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
20、时辰
时辰是一种中国传统计时单位。
把一昼夜平分为十二段,每段叫做
一个时辰,合现在的两小时。
十二
个时辰分别以地支为名称,从半夜起算;其亦可泛指时刻或时间。
西周时就已使用二十四节气。
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
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21、中医
中医一般指以中国汉族劳动人民创造的传统医学为主的医学,所以也称汉医。
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
它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辨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
在研究方法上,以整体观相似观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疗依据,具有朴素的系统论、控制论,分形论和信息论内容。
中国其他传统医学,如藏医、蒙医等则也被称为民族医学。
中医学以阴阳五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