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_泌尿系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肾小管
肾小管全长分为三段: ①近球小管: 包括近曲小管和髓袢降支粗段。管径粗,管 壁上皮细胞多呈锥体形,界限不清,游离缘具刷 状缘。 ②髓袢: 管径细,管壁薄。由单层扁平细胞构成,游 离缘具少量微绒毛。 ③远球小管: 包括远曲小管和髓袢升支粗段。管径粗,管 壁细胞呈立方形,界限清,游离缘具微绒毛。

(二)尿的化学成分

水:95~97%
电解质:Cl-、 Na+、 K+。 溶质:3~3.5% 非蛋白含氮化合物: 尿素

(三) 尿的理化特性
颜色:淡黄色 比重:1.015~1.030 pH值:5.0~7.0

二、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尿的形成三个基本过程:(1)肾小球 滤过;(2)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 (3)肾小管与集合管的分泌与排泄作用。 用公式来表达则为: 尿的排泄率=滤过率-重吸收率+分泌率 由肾小球滤过进入肾小囊内的液体称 为原尿或肾小球滤液。 肾小球滤液经过肾小管、集合管、输 尿管到达膀胱最后形成的尿称为终尿。

2、集合管
集合小管微细结构

集合小管系的管径由细(直径40μm)逐渐变 粗(直径200~300μm);随管径的增粗,管壁 上皮由单层立方逐渐增高为单层柱状,至乳头管 处成为高柱状上皮。 集合小管上皮细胞胞质色淡而明亮,细胞分 界清楚,核圆形,位于中央,着色较深。细胞超 微结构比远端小管简单,细胞器少,细胞离面亦 有少量短微绒毛,也可见少量侧突和短小的质膜 内褶。 但也有部分细胞的细胞器较多,胞质内有碳 酸酐酶,它与细胞分泌H+或HCO3-的功能有关。 集合小管能进一步重吸收水和交换离子,使原尿 进一步浓缩,并与远端小管曲部一样也受醛固酮 和抗利尿激素的调节。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滤过膜或滤过屏障
电镜下观察:血管球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属有孔型;肾小囊脏层细胞具有突起,称为足 细胞,突起间有裂孔,裂孔上有裂孔膜;毛细 血管内皮细胞与足细胞之间有一层基膜。 滤过膜由有孔的内皮、基膜和足细胞突起 间的裂孔膜三层结构组成。 从血浆通过滤过屏障到达肾小囊腔的液体 称为原尿。


1、滤过膜的变化: 只有在病理情况下其通透性才会发生较大 变化(如肾小球肾炎等)。 2、滤过率同有效滤过面积大小相关: 3、有效滤过压的变化: (1)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 增加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则提高GFR,减 少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则降低GFR。 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通常受三种因素的 影响:(1)动脉血压;(2)入球小动脉的阻 力;(3)出球小动脉的阻力。
五、肾的神经支配
肾脏具有丰富的神经支配,从胸12至腰 2脊髓节段发出的交感神经纤维分布于肾动 脉及其分支、肾小球的入球和出球小动脉, 以及近球小体中分泌肾素的细胞。它们都 有特别密集的神经支配。 交感去甲肾上腺素能纤维也支配近端 小管和髓袢的升支粗段,以及远端小管。

第三节 尿的生成过程
一、尿的化学成分与理化特性 (一)尿量: 正常:1000ml~2000ml/day。 多尿:>2500ml/day。 少尿:< 400ml/day。 无尿: < 50ml/day。

4、HCO3-的重吸收
HCO3-的重吸收过程比较特殊。 肾小管中的HCO3-同H+结合生成H2CO3, 再分解为CO2和H2O。CO2迅速通过管腔膜进入 细胞内,在碳酸酐酶的催化下又生成H2CO3,进 而解离成H+和HCO3-。H+可由细胞分泌到小管 液中,HCO3-与Na+一起被转运回血。

1000 800 600 400 200 0 0 18 0
肾小管滤过负荷
尿糖排出量
肾小管重吸收率 葡萄糖吸收极 限量:375mg/min

2、氯的重吸收
滤液中的Cl-有99%以上也被重吸收回血。 Cl-的重吸收主要是被动重吸收。是由于Na+ 的主动重吸收产生的电位差,使Cl-顺电位 梯 度被动扩散到管外而后入血。 而在髓袢升支粗段的重吸收是由载体协同 转动,属于继发性转动,是主动过程。

3.钾的重吸收
肾小管对K+的处理,是既有主动重吸 收又有分泌。 肾小球滤液进入肾小管后,约有2/3的 K+在近球小管被重吸收,其余的K+在远球 小管和集合管中被吸收。最后随尿排出的 K+基本是由远球小管分泌出来的。 K+的分泌机制较为复杂,一般认为是 被动过程, Na+ 主动重吸收产生的电位差 是K+分泌的动力(称Na+ —K+交换)。

5、葡萄糖的重吸收
葡萄糖的重吸收是由肾小管细胞膜上的载体 主动转运的。 主动转运过程与Na+的重吸收有密切关系。 一般认为葡萄糖要和载体及Na+结合,形成三者 的复合体后才能穿过细胞膜而被转运到细胞内。 这种转运称为协同(同向)转运。

被重吸收的葡萄糖量,随血液中糖的 浓度逐步升高而增加,但近球小管对葡萄 糖的重吸收不能超过一定限度,这个限度 可称为最大转运量(transportmaximum, Tm)。 当血液中糖浓度逐渐增加到 160~180mg/100ml时,尿中则开始出现葡萄 糖,这说明这个浓度是葡萄糖的肾排泄阈 值或最大吸收阈值,称为肾糖阈。在血液 中的葡萄糖超过最大转运量的限度时,则 产生糖尿。
第十三章 泌尿系统
第一节 概述 一、排泄的概念及途径 1、概念: 是指人和动物将体内产生的代谢终产物、 多余的水和无机盐、以及进入机体的异物(毒 物、药物等)排出体外的过程。

2、排泄的途径
(1)由呼吸器官排出:CO2、少量的 水。 (2)由肛门排出:胆色素、无机盐。 (3)由皮肤排出:水、尿素、无机盐。 (4)由泌尿系统以尿的形式排出:主 要途径。
(三)近球小体(肾小球旁器)



球旁细胞 致密斑
分泌肾素的细胞 化学感受器,具有 调节肾素释放的作用
具有吞噬作用

球外系膜细胞
三、肾脏的血液供应

(一)肾脏的血液循环
(二)肾脏血液循环的特点 1、肾动脉短而粗,血流量大,血压 较高; 2、入球小动脉口径比出球小动脉的 粗; 3、它有两套毛细血管网:肾小球毛 细血管和管周毛细血管。
(2)囊内压 的变化
在正常条件下肾小囊内压比较稳定,通常 约为18mmHg。 在病理条件下,如钙或尿酸沉积造成尿道 结石,往往多发生在输尿管,会引起囊内压升 高,导致有效滤过压降低,使肾小球滤过率减 少。 增加囊内压降低肾小球滤过率; 减小囊内压就增加肾小球滤过率。


(3)血浆胶体渗透压:

(四)影响滤过率的因素
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的变化:

但全身动脉血压在80~180mmHg (10.9-24.0 kPa)范围内波动时,由于肾血 流量存在自身调节机制,肾血流量保持相对 稳定,肾小球滤过率不会受大的影响。 但超出这一范围的变化,动脉血压升高 或降低,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发生相应变化, 肾小球滤过率也必然会发生相应变化,当动 脉血压降至40~50mmHg以下,肾小球滤过 率会降至零,将导致无尿。

二、泌尿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肾 输尿管 生成尿 输送尿
统泌 尿 系
膀胱 尿道
暂时贮存尿
排出尿
第二节 肾的构造
一、肾的位置: 二、肾的形态: 三、肾的大体结构: 肾实质主要由大量的泌尿小管构成, 其间有神经、血管、淋巴管及少量的结 缔组织。

(一)泌尿小管
血管球 肾小体 肾单位 泌 尿 小 管 集合小管 肾小管 肾小囊 曲部(近曲小管) 近端小管 细段 远端小管 弓形集合小管 直集合小管 乳状管
1.1
1.1 7.5 1.6
H2PO4-HPO42尿素 尿酸
0.004
0.03 0.004
0.004
0.03 0.004
0.15
1.8 0.05
37.5
60 12.5
肌酐

0.001
0.0001
0.001
0.0001
0.1
0.04
100
400
(二) 滤过膜及其通透性
1、肾小球滤过膜的结构: 包括三层: 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层; 基底膜层; 肾小囊脏层上皮细胞层。
(二)皮质肾单位与髓旁肾单位

皮质肾单位:主要分布在肾皮质外层和中层, 占85~90%。髓袢很短,最长的只到髓质外层; 入球小动脉较出球小动脉口径大;出球小动脉全 部形成球后毛细胞血管网。 髓旁肾单位(近髓肾单位):分布在靠近髓 质的皮层内层,约占10~15%。髓袢长,可分布 至内髓—乳头部;入球小动脉与出球小动脉口径 无明显差异;出球小动脉分别形成球后毛细血管 网和直小血管。
直部
髓袢 直部 曲部(远曲小管)
1、肾单位
(1)肾小体: 又称肾小球,位于肾皮质内,由血管球和 肾小囊组成。血管极有血管出入,尿极与肾小管 相连。 血管球:由毛细血管组成。入球小动脉比 出球小动脉短而粗。 肾小囊:由肾小管盲端膨大并凹陷而成。分 脏、壁两层,两层间的腔隙为肾小囊腔。


(一)滤液的形成
成分 表 正常成人血浆、滤液与尿成分 血浆(g/100ml) 滤液(g/100ml 尿(g/100ml

浓缩倍数

蛋白质 葡萄糖 Na+ K+ Cl-
90
8 0.1 0.33 0.02 0.37
98
0.03 0.1 0.33 0.02 0.37
96
0 0 0.35 0.15 0.6

(一)重吸收的方式





1.被动重吸收: 如尿素、水和重碳酸离子的重吸收都是被动性的。 2.主动重吸收: 直接耦联到水解ATP释放的能量的重吸收称之为原 发性主动重吸收。例如位于肾小管上皮细胞基侧膜上的 Na+-K+-ATP酶水解ATP释放的能量,以逆着电化学梯度 转运溶质。 籍助于离子梯度间接耦联能源的重吸收称之为继发 性主动重吸收。肾小管对葡萄糖、氨基酸的重吸收都是 继发性主动重吸收的例子。 通过胞饮形式对蛋白质的重吸收,也都属于主动重 吸收的过程。
3、滤过面积 急性肾炎,肾小球毛细血管管腔变窄 或阻塞,肾有效滤过面积减少,出现少 尿或无尿。

(三)肾小球滤过的动力― 有效滤过压
有效滤过压是由4种力量所决定的,即: 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促使滤液生成的力 量; 肾小囊内压:抗滤过液生成的力量; 肾小球毛细血管的血浆胶体渗透压:抗滤 过液生成的力量; 肾小囊内胶体渗透压:促使滤液生成的力 量,但在正常条件下,肾小球滤过液蛋白质浓 度极低,以致可以忽略不计。 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 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
在正常条件下血浆胶体渗透压不会 发生显著的变化,当全身血浆蛋白明显 减少时,有效滤过压会相应地升高,肾 小球滤过率增加,导致尿量增多。 如临床上给患者快速输入生理盐水, 引起尿量增多,这与血浆蛋白被稀释、 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有关。

三、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
物质的重吸收大致分为三类: 第一类:如葡萄糖——全部被重吸 收; 第二类:如水和电解质——大部分 被重吸收; 第三类:如尿素、尿酸等代谢终产 物——仅小部分或不被重吸收;
(二)肾小管对几种物质的重吸收
1.钠的重吸收 肾近球小管前半段对Na+的重吸收量最大,约 65%~70%,远曲小管约吸收10%。 吸收方式: Na+泵的主动转动。 同时也有一部分水和Na+从细胞之间的紧密 连接处再漏回小管腔内 。此现象称为回漏 (backleak)。 因此,Na+的重吸收量等于主动吸收量减去 回漏量。




2、滤过膜的通透性: 水、电解质及其它小分子溶质能滤过; 血细胞、分子量大的蛋白质不能滤过; 小分子蛋白质能通过内皮,但不能通过基 膜和足细胞裂隙膜。 此外肾小球对某物质的通透性与该物质所 带电荷的种类也密切相关。带负电荷的分子比 同等大小带正电荷的分子不容易被滤过。 原因:肾小球毛细血管壁蛋白聚糖也带负 电荷,因而产生静电排斥作用,不能滤过。

四、肾的功能

(一)排泄代谢废弃产物、外来化合物、药 物和激素的代谢物; (二)调节水和电解质的平衡 ; (三)调节红细胞的生成:肾脏皮质的管周 细胞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它 可刺激红细胞的生成; (四)调节1,25-二羟维生素-D3的生成: (五)糖元异生作用; (六)调节动脉血压。(如,血管紧张素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