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模拟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原理》模拟试题(一)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共20分)
1.各国的学校教育系统基本形成于:_________ 。

2.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义务教育年限在:_________ 。

3.“教育是与种族需要、种族生活相应的、天性的,而不是获得的表现形式;教育既无须周密的考虑使它产生,也无需科学予以指导,它是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

”这句话反映的教育起源观点是_________。

4.196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采纳了由法国人保罗·郎格朗提出的“_________”思想。

随着《学会生存》的流行,这一思想成为许多国家教育改革的一种指导理论。

5. 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发展_________、_________、水平。

6.教育制度可以还原成目标系统、_______、_______、工具系统四大系统要素。

7.国家实行_______、初等教育、______、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

8.教师是_________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在社会的延续和发展中起着不可缺少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9.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教育活动的最基本的对象。

10. 教育实践是教师在_________和文化制约下的能动活动。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教育事实与教育规律
2.终身教育
3.教育功能
4.人的发展
5.教育改革目标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教育理论界一般认为教育的两条基本规律是什么?
2.教育的经济功能有哪些表现?
3.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如何?
4. 教师职业的专业性应当体现在哪些方面?
5.教育实践的性质。

四、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共15分)
关于教育学研究对象的提法不统一、不明确。

你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并结合本章的学习谈谈你对教育学研究对象的认识。

五、材料分析(本题共1小题,共20分)
深圳特区投资于人力资本
【案例】
特区创业之初,深圳主要得益于优惠政策的扶持。

随着特区经济的纵深发展,各类人才和技术的稀缺现象日益凸显。

特区的决策者们很快意识到,要使深圳保持可持续发展,在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框架的基础上,必须加快人才培养,大力推进科技创新。

1997年,深圳市委二届八次全会提出了加快实施“科教兴市”战略。

特区选择不断加大教育投入的方式推进“科教兴市”战略。

自1979年至2001年,深圳特区累计教育投入283.31亿元,其中财政性教育投入239.23亿元,年均递增40﹪。

1997年至2001年,深圳
累计教育投入197.51亿元,其中财政性教育投入142.68亿元,是特区建立以来前17年财政性教育投入70.30亿元的两倍。

深圳特区在教育上的高投入孕育了教育和科技的快步发展。

截止2002年,深圳已有各级各类学校1117所,是特区建立之初的4倍多;学生64万人,比1980年增加近40万人。

近年来的学生数都以10﹪的速度递增。

1999年,深圳创建虚拟大学园。

截止2002年,驻园院校已达38所,培养各类人才8000多人,在读研究生达到4700多人;成立了29所名校驻深研究院和深圳高新区孵化器有限公司;驻园院校共有200多个项目落户深圳,4项科研成果入驻虚拟大学园孵化器,其中钢骨架塑料复合管、纳米粉末制备技术等一批项目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和国际发明专利。

各类高水平人才和高新技术源源不断地涌入特区建设的各个领域,成为深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九五”期间,深圳综合经济实力已迅速升居于全国大中城市前例。

(选自翟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方针》,载2002年11月5日《中国教育报》)
问题:形成人力资本的关键是什么?人力资本对于生产和经济的推动作用有多大?
参考答案:
一、19世纪末; 9年或9年以上;生物起源说;终身教育;规模、速度;规范系统、组织系统;学前教育、中等教育;人类文化;学生;社会历史
二、1.教育事实具有广阔的含义:一方面教育事实作为研究对象,说明教育学对象是存在于现实之中的客观存在物,而不是我们主观臆测的各种观念。

另一方面,教育是正在从事着的教育实践。

它有多种形式、多种类型、多种模式,还包括教与学过程中的教育因素和教育行为。

教育规律就是教育领域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和发展过程的必然趋势。

教育规律是多层次的,有较一般的,也有较为特殊的规律。

2.终身教育:是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

对于社会来说,终身教育的理想在于建立一个学习化的社会;对于个人来说,终身教育是要造就能够在现代社会中应付各种变化并发挥个人独特才能的成功者。

3.教育功能:是教育在与人及周围环境相互联系与影响中所发挥的作用。

它往往指教育活动和系统已经产生或者将会产生的结果,尤其是指教育活动与系统所引起的变化、产生的作用。

教育功能在系统内部表现为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在整个社会系统中表现为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4.人的发展指一个人在外界环境的刺激下,身心各方面结构与功能的不断优化和增强。

它包括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

5.教育改革目标:是指教育改革所要达到的最终日的和所预期达到的结果的标准状态,也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最终规格要求。

三、1.一是教育事业与社会发展的本质联系,其中最重要的是教育与生产力、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二是教育与教育的对象的本质联系,其中最重要的是教育与青少年身心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

这两条基本规律是国家制定教育方针政策的理论依据,是一切宏观的和微观的教育活动都必须遵循的规律。

2.答:教育的经济功能主要有①教育实现劳动力的再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

②教育
促进科学技术的生产和再生产教育。

③为现代经济的发展提供巨大的精神动力。

3.答案要点: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

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是具体与抽象的关系,他们彼此相关,但不能相互取代。

目的与目标根本不同,目标可以测量,而目的是不能测量的。

4.答:(1)专业知能(2)专业道德(3)专业训练(4)专业发展(5)专业自主(6)专业组织
5.答:教育实践的性质:教育实践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开展的一种目的性活动;教育实践是教师在社会历史和文化制约下的能动活动;教育实践是教师在一定方法论支配下的实践活动;教育实践是教师在一定合理性标准下的实践活动。

四、有人认为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这种观点是值得推敲的。

因为教育现象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是融于社会现象之中的。

当人们还没有在教育活动中意识到它时,很难说它是教育现象。

一种行为从不同的角度看可以是不同现象。

同一种行为,只有当把它的教育意义提到首位时,它才是教育现象。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还不能简单化为教育现象。

也有人认为教育学是以教育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这要从两个方面分析:首先如果这个教育规律指的是教育的科学规律,那它就不是教育学的对象。

因为作为科学规律,它是已知的,它是教育研究的结果,而不是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其次,如果这个教育规律指的是教育的规律,那它可能成为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只有当这个教育的客观规律已被人们意识到它的存在,但还不了解它,并决定去研究它时,才成为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事实上,这个规律也就是教育问题,只有当它被作为教育问题提出时,它才是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作为高等师范院校教师教育课程重要组成部分的公共教育学是以教育事实基础上的教育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其任务是探讨、揭示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提高教育质量,因此,教育学是研究教育事实基础上的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的科学。

五、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都是社会再生产所不可少的要素。

但是人力资本和其他资本之间又有着很明显的区别。

因为人力资本源于人类自身的生产,而其他资本来源于社会生产(或自然所成)。

因此,时效性、能动性、社会性和可投资性是其显著特征。

其中能动性反映在社会再生产中,人力资本是最活跃的因素,它的开发和利用是通过自身的活动来完成的。

与物质资本相比,人力资本有明显的能动性,人力资本开发的成功,就可能创造出超过于自身价值许多倍的效益。

人力资本一旦形成并有效利用,就会对经济发展产生直接以至决定性作用。

因为人力资本提高人力资源这个生产力发展决定性因素的知识、技术和生产能力,能使物质资源得到充分并且有效的利用,并决定着人类文明,掌握和运用新技术的能力。

形成人力资本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教育和培训的投资是最重要的人力投资,是形成人力资本最基本的途径。

教育投资具有较高的投资汇报率。

舒尔茨指出:“教育是一种人力资本投资。

它又是资本,因为它是满足未来,或未来收入,或兼为二者的一个源泉。

”形成人力资本的关键是发展教育,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与技能。

《教育原理》模拟试题(二)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共20分)
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学法的最早倡导者是:________。

2.“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提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__________。

3.提出教育的生物起源学生说的代表人物有_________、_________ 。

4.生产力发展水平规定着现代教育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法和手段。

5.我国古代“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说法,说明________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6.马克思主义关于________是确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7.1957年,________同志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这是我国提出的第一个________。

8.教师的劳动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______极力反对传统的主知主义,强调儿童个人的自由和发展以及学校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提出以“生活教育”、“自发学习”、“尊重个性”、“人类爱和国际协调”等新的教育纲领。

10.1899年,杜威在_______一书首次使用“传统教育”一词,对赫尔巴特教育思想进行彻底的批判,并将自己的思想称为“现代教育”。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传统教育学与现代教育学
2.文化传播
3.最近发展区
4.个体本位的教育目的观
5.课程综合化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列举《学记》所阐述的问题及提出的教育原理。

2.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3. 我国教育方针的内容要求?
4. 教师职业的价值?
5. 教学实践的基本规律。

四、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共15分)
如何在现代教育背景下看待资本主义教育与社会主义教育的联系与区别?
五、材料分析(本题共1小题,共20分)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网络的发展,有些人开始提出所谓“学校消亡论”,认为随着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便利,学生完全可以在家中通过互联网并在家长的帮助下接受教育,而不必到学校去。

近年来,美国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家庭学校”(home—school),有些家长认为学校不能提供他们的孩子所需要的教育,因而不把孩子送到学校,而是在家中由自己担任教师,借助互联网等的帮助,对孩子进行教育。

这种现象引起很大的争议。

你赞成“学校消亡论”吗?谈谈自己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一、1孔子2教育与政治的关系3利托尔诺、沛西·能4培养目标、结构、内容5环境6人的全面发展学说7毛泽东、第一个教育方针8能动性创造性示范性长期性9“新教育运动”10《学校与社会》
二、1.赫尔巴特于1806年出版《普通教育学》,书中赫尔巴特清晰的形成教育学科的自觉意识,提出了教育学科学化的问题,对各种概念进行了明确的界定。

他把教育研究建立在扎实的心理学和伦理基础之上,试图对教育学赋以科学规律的形式,强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

杜威是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其代表著作有《民主主义与教育》等。

他的基本观点是:教育即生活,教育即学生的个体经验的继续不断的生长;教育过程中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表现和体验。

他提出与赫尔巴特的传统“三中心”相对应的“以儿童为中心,以经验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这一新的“三中心”论。

从而分别以他们为代表形成了传统教育学和现代教育学两派不同的教育思想。

2.是文化从一个区域向另一个区域的扩散,是文化在空间上的流动。

3.最近发展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

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

4.个体本位的教育目的观:教育目的应当由人的本性和本能的需要决定。

人生本就具有发展其身心的本能。

教育目的就是使这种本能得到高度完善和发展。

代表人物:卢梭、孟子、斯宾塞等。

5.课程的综合化:是指课程的整合,从分科教学向跨学科、整体化课程发展,以适应当代科学发展,既分化又综合的趋势。

三、1.《学记》对教育的作用、教育的制度、教育和教学的原则、方法以及师生关系等问题,做了精辟的论述,提出了教学相长、循序渐进、循循善诱、温故知新、尊师重教等教育原理。

2.答:教育的文化功能一开始表现为保存和传递文化的功能。

当人类进入现代社会后,教育不仅加强了传递文化的功能,而且融合、交流、创造和更新文化的功能也日益突显。

具体地说,教育的文化功能包括:①传递文化的功能。

②传播文化的功能。

③选择文化的功能。

④创造和更新文化的功能。

3.答案要点:
(1)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是我国教育方针的基本特点。

(2)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途径。

(3)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教育的质量标准。

(4)为人民服务,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4.(1)教师职业的外在价值:①经济收入;②职业权力;③职业声望(2)教师职业的内在价值:①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获得专业成功的成就感;②能够使教师带领无穷的快乐,增进教师的幸福感;③能够使教师创造性的工作,带来内在尊严和欢乐5.教学实践的基本规律有四条: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互作用的规律;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作用的规律;掌握知识与形成品德相互作用的规律;教与学相互作用的规律。

四、答:社会主义教育及其与资本主义教育联系:两种教育相互吸收先进的经验,相互借鉴,彼此学习,相互影响。

区别:教育第一次从剥削、统治人的工具变为消灭和压迫的历史任务的工具。

教育具有人民性。

促进教育公平,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成为新时期教育的核心任务和目标。

第一次从社会制度上为教育促进社会发展和促进人的发展两大功能的协调提供条件。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教育内容的思想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校外教育的一致性。

五、答:材料中提出的“学校消亡论”的观点是不正确的,“家庭学校”的出现也有其利弊,具体分析如下:
(1)学校教育是由承担责任的教师和接受教育的学生共同参与和进行的,这是学校活动中主体的特殊性。

学校教育的环境具有极大的人为性,具有明确的目的、指定的教育内容与活动计划、有系统的组织和特殊的教育条件。

从个体活动的角度来看,学校中的个体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的区别在于有教师的指导,活动的结果还要接受检查。

(2)家庭学校是学生通过网络选择自己喜欢或需要的科目来接受教育,而不必到学校去。

(3)家庭学校有其自身的优势:第一,它体现了对学生教育选择权的尊重,保证了学生的自由学习权,能够满足不同学生对教育的不同需求;第二,充分利用家庭资源,大大减少了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促进了学校的教育改革,有利于教育整体水平和质量的提高;第三,通过家校融合的形式开辟了家长参与教育的途径,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形成;第四,最大限度地减少学校教育中存在的大量时间浪费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第五,有利于克服学校教育平均化、一刀切的倾向,更好地实施个性化的教育,对发展学生独立的个性和创造性大有好处。

家庭教育也会带来一些问题,如影响到孩子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以及竞争能力的培养等。

(4)学生在学校环境中的学习是一种社会性学习,是师生共同构建学习主体的过程,在充分尊重人格的基础上,通过多样、丰富的交往活动,不仅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和谐的教育环境,而且使教学活动成为一种社会文化活动。

此外,在实现教学任务上也比较全面,有利于学生多方面的发展,不仅能使学生获得系统的知识、技能和技巧,同时班集体内的群体交往活动有利于形成学生互助友爱、公平竞争的态度和集体主义精神,并有利于形成学生其他一些健康的个性品质。

而这些都是家庭教育所不能达到的。

因此所谓的“学校消亡论”是错误的观点。

《教育原理》模拟试题(三)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共20分)
1.建国初期,对我国教育理论体系影响较大的苏联教育家是:______。

2.实验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______。

3.政治制度对______、______和内容的制约和决定作用。

4.教育具有促进______,推进社会民主化进程的功能。

5.从教育与人的发展关系演变分析,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提出:______ 、______、______ 三大社会形态。

6.古代中国,人的发展侧重于道德,要求人要成为“______”;西方中世纪,神本主导一切,人成为“______”。

7.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符合个体身心发展的________规律。

8.盲人的触觉、听觉一般非常灵敏,这说明了人的身心发展具有________。

9.教师是_____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在社会的延续和发展中起着不可缺少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10.教师除具有专业知识外,还必须懂得______,掌握______,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实验教育学
2.因材施教
3.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观
4.教师职业专业化
5.教学实践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简述教育学学科形成的标志,并举例说明。

2.教育对于政治具有哪些功能?
3.如何全面理解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
4.我国对于教师的职业道德具体要求是什么?
5.教师专业实践的性质与特点。

四、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共15分)
论述教育与社会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

五、材料分析(本题共1小题,共20分)
以人为本,创造适应人的教育
【案例】
迪斯尼游乐园是美国哈佛大学校长格罗•佩斯设计的。

主体工程完工后,游乐园的路径还没有设计出来。

格罗•佩斯一直不满意自己的设计,并多次否决了自己的设计。

一天,他开车到野外兜风,发现路旁有许多葡萄园。

其中有一处与众不同,葡萄园里只有一位老妇人,于是他与这位妇人进行了交谈,得知,因雇人不容易,老妇人便让来买葡萄的人到园里自己摘,自己称,没想到每年都是这位妇人卖出的时间最早,收入最高。

格罗•佩斯听完老妇人的经历,不由心中一动,何不如此设计游乐园的路径。

于是,回去以后,他让工人在游乐园所有的空子上都撒上了草种,不几天小草发芽了。

格罗•佩斯让游乐园提前三个月对外开放。

一开始,因没有路,游人不敢走,格罗•佩斯告诉游人,在游乐园里想怎么走就怎么走,没有任何限制。

于是,几天过后,草地上清晰地呈现出被人踩出的优雅自然的小道。

这些小道,走的人多的地方就宽些,走的人少的地方就窄些。

格罗•佩斯就让人沿着人们自然踩出的痕迹修了路。

这是从未有过的路径设计,既和谐自然,又满足了游人的需要。

因为游乐园的路径设计独特,尊重了游人的自主选择,1971年就评为世界最佳设计。

问题:联系格罗•佩斯成功设计游园路径的案例,谈谈你对“教育必须是而且只能是适应人的教育,而不能是使人适应教育的教育。

”这句话的理解。

参考答案:
一、1凯洛夫2梅伊曼3教育性质、目的4民主政治5人对人的依赖、人对物的依赖、自由人联合体6道德人、神性人、7个体差异性8互补性9人类文化10教育规律教学方法
二、1.是一种以教育实验为标志的教育思潮,19世纪30年代,生理学逐渐成为一门倾向于实验的独立科学,同时也为心理学准备了它作为一门科学所必须的自然科学知识和实验研究的方法。

德国心理学家冯特(W. Wundt) 1897年在莱比锡大学创设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
学实验室,至此,实验心理学得以诞生和发展。

无论在思想和方法上,实验心理学都为实验教育思想提供了可以直接借鉴和吸取的东西。

1901年,德国教育家梅伊曼(Ernst Meumann,1862一1915)首先将实验教育思想称为“实验教育学”,德国教育家拉伊(Wilhelm场,1862一1926)又出版了《实验教育学》一书,系统阐释了实验教育思想。

随后众多的教育学家加以发展。

2.因材施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

3.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观
强调人是社会的产物,教育就是要使受教育者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

因此,在教育目的中,主张应培养社会要求的人才,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掌握社会的知识和规范。

其核心思想是:教育的一切活动都应服务于社会的需要。

个人一切发展都有赖于社会。

基本主张:
(1)人的一切发展有赖于社会;
(2)教育只有一个总的目的,即教育目的在于“使儿童的身体、智力和道德都得到某种激励和发展,以适应整个社会在总体上对儿童的要求,并适应儿童将来所处的特定环境的要求”;
(3)教育的结果由教育的社会效益来衡量。

代表人物:迪尔凯姆、孔德、凯欣斯泰纳等。

4.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是在教师群体的努力和国家、社会等方面的参与和支持下,使教师职业符合专业标准、获得专业地位,从而由普通职业发展成为专门职业的过程。

5.教学实践:教学实践是一种尊重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和自由意志,把学生看做是独立思考和行为的主体,在与教师的交往和对话的过程中,发展个体的智慧潜能、陶冶个体的道德性格,使每一个学生都达到自己最佳发展水平的活动。

三、1.独立形态教育学创立的标志主要有:第一,在研究对象方面,教育问题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第二,在使用的概念和范畴方面,形成了专门反映教育本质和规律的教育概念、范畴以及概念和范畴的体系;第三,从结果方面而言,产生了一些重要教育学家,出现了一些专门的、系统的教育学著作,这些标志的出现前后经历了两百多年的时间,因此,教育学的独立是一个历史过程,而非是一瞬间完成的。

2.教育的政治功能有①教育促进现代人的政治社会化,培养合格社会公民的功能。

②教育具有培养和选拔政治人才,促进社会政治稳定、进步和完善的功能。

③教育具有促进民主政治,推进社会民主化进程的功能。

3.答案要点:
(1)要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要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等方面都得到发展,同时个性也获得发展。

(3)要使每个受教育者都能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得到发展。

4.我国对于教师的职业道德具体要求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1)忠诚热爱教育事业这是教师最主要的品质,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部分。

(2)尊重热爱学生这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具体现,是衡量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尺度。

(3)师生之间的团结协作他要求教师正确认识、处理好劳动成果的个体性和集体性的关系。

(4)为人师表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人格和个性对学生的发展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5) 依法执教教育活动同其他社会活动一样,除遵守国家的基本大法外,还必须遵守本行业特定的法律法规。

5.答:教师专业实践具有以下方面的性质和特点:
教师专业实践的整合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