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四章》《五石之瓠》比较阅读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二:问道老庄,学哲思善辩之法
——《<老子>四章》《五石之瓠》比较阅读
【专题解读】
老庄,是老子和庄子的并称,也指老学与庄学的合称,借而代指道家老庄学派的学说。
道家主张“清静无为”“顺应天道”“逍遥齐物”等思想。
对比性地分析老子与庄子关于“有无”“无为”等思想理念,既能引导学生树立辩证思维意识,也能更清晰地展现道家思想对治国安邦与个人修养的重要作用,有利于探讨道家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意义。
【专题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小组合作,梳理重点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疏通文意;能够准确、流利地朗读两篇文章。
2、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搜集资料,了解老子、庄子的生平经历,以及《老子》《庄子》的文学地位及语言特色。
3、审美鉴赏与创造: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分析老庄哲学对当今社会的积极意义,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好学深思的探究态度。
4、思维发展与提升:初步领悟老庄的哲学思想,体会老庄关于事物有无、始终等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
【专题学法】
比较阅读法、合作探究法、表演法
【专题导入】
经常有同学问我,我们为什么要读经典?经典,究竟是一些什么样的书?我想,有一个答案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经典,就是那些我们经常听别人说“我正在重读”,而不是“我正在读”的书;是那些我们越是道听途说,以为我们懂了,而当我们真正去读,就越觉得它新颖独特、博大精深的书;经典,就是那些见证了时间,走过了时间,从遥远的过去走到现在,也即将走向未来的书。
今天,就让我们开启经典之门,来一场“穿越时空之旅”——让我们走近老子、庄子,问道先贤,对话老庄,学哲思善辩之法,悟立身处世之道!
【专题活动】
任务一:人物再现话老庄
活动1——知人论世,“老庄”自我介绍。
两名同学扮演老子、庄子,进行自我介绍。
【资料助读】
①老子(生卒年不详),即李聃,相传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今河
南鹿邑东)人。
春秋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曾做过周朝管理藏书的史官。
老子幼年牧牛耕读,聪颖勤快。
晚年在故里陈国居住,后出关赴秦讲学,死于扶风。
老子遗留下来的著作,仅有《道德经》,也叫《老子》。
它是道家的主要经典著作,也是研究老子哲学思想的直接材料。
②庄周(约前369—前286),战国中期著名哲学家,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
做过蒙地的漆园吏。
家贫,身居陋巷,曾借粟于监河侯(官名),自织草鞋,穿粗布衣服,拒绝楚威王的厚币礼聘,甘愿闲居独处。
他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哲学思想,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被称为“老庄哲学”。
【老子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是老子。
老子是后人对我的尊称。
其实,我本名李耳。
我是河南人,河南鹿邑人。
我来自2500年前的春秋时期。
小时候我很爱看书,经常一边放牛一边看书,长大后,我顺利找到了自己喜欢的工作——周朝守藏室之史,也就是周朝国家图书馆的管理员,这样我每天就可以泡在图书馆里尽情地看书了。
我没什么大成就,这辈子一共做过两件事,第一件就是给孔子当过老师,第二件就是出了一本书——《道德经》。
【庄子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是庄子。
我姓庄名周,庄周梦蝶说的就是我。
后人将我和老子并称老庄。
我和老子是老乡,我也是河南人,河南商丘人。
我来自2300年前的战国时期。
小时候,我们家很穷,住在小胡同,没衣穿也没饭吃,经常跑到别人家借粮食。
我一生最大的梦想就是过上逍遥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
曾经楚王想送给我一个大官当,让我当场拒绝了。
白白到手的官都不当,别人都说我太傻了。
哎,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别人看不穿。
任务二:字斟句酌品老子
活动2——品读第十一章,初探有无之论。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第十一章)思考1:你能结合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常见器物,谈一谈有无的辩证关系吗?
【优秀展示】
①粉笔盒:我们桌子上的粉笔盒,它有四个有形的边,但我们实际使用的却是中间无形的空间,有形的粉笔盒给我们装粉笔带来了便利,但却是中间无形的部分真正发挥了储物的作用。
②粉笔:粉笔盒子里的粉笔,它摆在那里就永远只能是一盒粉笔,只
有当我们把它用光,让它在黑板上写字,让它变没,它才有了粉笔的价值。
③钱:钱放在那儿不花,它就永远是一张废纸,只有我们花了,把钱
花没了,钱才有了钱的价值。
【教师小结】
我们不要只关注“有”的意义,更要看到“无”的价值。
但是遗憾
的是,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把幸福解读为“有”:有钱、有车、有房、有权……但幸福其实是“无”:无忧、无虑、无病、无灾……有,多半是做给别人看的;无,才是你自己的。
这个世界往往是那些“无形的”、看不见的东西,决定着“有形的”、看得见的东西。
那些“有形的”“看得见的”只是事物的表象,而那些“无形的”“看不见的”才是事情的本质。
我想,这是2500年前,老子告诉我们的人生智慧。
任务三:以演促读析庄子
活动3——趣读庄子寓言,再品有无之辩。
两名学生扮演庄子与惠子,表演《五石之瓠》的寓言故事。
【教师小结】
这则寓言将宋人与惠子做类比,就是说用大瓠装水装东西跟用不龟手之药洗丝棉絮不伤手是一样的,有用之用,是为小用;将庄子和客做类比,就是说把大瓠做成大樽跟用一瓶小小的不龟手之药换来封侯之赏是一样的,那么,庄子其实想说明的一个道理就是——有用之用,是为小用;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思考3:假如老子也加入他们的争论,老子会如何说服惠子?请结合《<老子>四章》第十一章的观点,谈谈你的思考。
【优秀展示】
假如我是老子,我会“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的观点劝说惠子,告诉他考虑问题不能光想到有用还是没用。
比如“大瓠”,瓠有外壳,外
【教师小结】
《<老子>四章》在论证方法上,多用举例论证,来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五石之瓠》使用类比论证,使说理更加形象,更加通俗易懂。
在论证语言上,《<老子>四章》辐毂、埏埴和户牖三个例子又形成排比,增强了论证的气势,使说理性更强;《五石之瓠》采用寓言故事的形式,趣味性、故事性更强。
思想观点上两篇文章都涉及有无的辩证关系,但是二者又有所不同,《<老子>四章》更加侧重有生于无,有无相生;《五石之瓠》更加侧重无用之用;仅就《<老子>四章》第十一章的表述而言,对有无的论证着眼于器物层面、物质层面;《五石之瓠》,为大樽而浮乎江湖,则更着眼于理想层面、精神层面。
在老子有无辩证的基础上,庄子对其既有继承又有发展。
总的来说,老子擅长讲道理,庄子擅长讲故事,二者虽语言风格不同,但都充满辩证思想,特别是对有无的论证,更是彰显了道家的智慧。
任务四:有无之辩观百家
活动4——回顾历史,掀起有无之争。
微讨论:老庄的思想在当时并不被重视,被认为“无用”,请同学们结合学案所选名言,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假如你是古人,你觉得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哪家思想最“有用”?
【优秀展示】
①假如我是秦始皇,我要通过变法使秦国强大,为以后秦扫六合、统一天下奠定基础。
法家思想迎合了春秋战国时期统治者富国强兵的需要,所以我认为法家最有用。
②假如我是项羽,我认为儒家最有用。
荀子言“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倘若我在兵败受挫之时能够利用荀子思想勉励自己,坚持不懈,吸取经验和教训,那么我便不会意气用事,自刎乌江,楚汉之争的结局或将改写。
③假如我是苏轼,我还是更欣赏道家思想。
道家思想崇尚坚守内心的平静,这让我虽然被贬,也能乐观旷达,安然地享受上天对我命运的安排。
④假如我是乱世中的一个平民百姓,我认为墨家的“兼爱非攻”思想有用。
如果每个统治者心中都有心怀苍生的理念,而不为一己之私恶意发动战争,那么我们这些小老百姓就不会在战火中流离失所,家破人亡。
【教师小结】
我们看到,诸子百家的思想有用和无用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有用,也无绝对的无用,有无之间是相互转化、辩证统一的。
一些看似现在无用的东西,未来可能就有大用。
任务五:读写结合巧思辨
活动5——放眼当下,激发有无之思。
微写作:现代社会,你认为什么有用,什么无用?请结合下列社会现象,运用辩证思维,写一小段文字。
(不少于150字)
海归摊煎饼——读书无用论;清北当城管——学历无用论;
青年躺平了——奋斗无用论;考编上岸了——编制最有用;
直播无底线——挣钱最有用;我爸有关系——拼爹最有用。
【优秀展示】
①面对海归摊煎饼,清北当城管、北大卖猪肉的现象,许多人认为读书、学历无用。
可什么是“有用”?这些职业只是万千职业中的几种,都为社会做出了贡献,都是为我们大家服务。
职业本无分贵贱,不能单以传统的世俗眼光去认定一份职业的价值。
更何况,北大卖猪肉的陆步轩靠卖猪肉身家过亿,高学历的人能利用自己的才能将看似普通的职业做得风生水起,创造出更大的社会价值。
因此,我们应该放弃“读书无用论”“学历无用论”的思想,好好读书,努力奋斗,实现人生价值,为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②那些表面看起来无用之事,积累到一定程度终究会变得有用。
当今一些人直播带货,有人认为挣钱有用,薇娅可以说因此收入颇丰,但因偷税漏税沦为笑柄。
反观东方甄选董宇辉,用平台传播知识的力量,堪称直播界的一股清流,那么这时,看似与卖货无关的知识与修养显现出了耀眼的光辉,折射出来的都是文化的光芒。
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专题总结】
今天我们能够懂得这样充满辩证色彩的道理,我们要感谢老子、庄子以及他们的门生,是他们将无形的思想记录下来,转化成了有形的文字,将个人思想的高光,汇聚成整个民族文化的荣耀。
事实上,我们的一生都在做着有无的辩证法,贫富、输赢、功过、荣辱、是非、曲直、尊卑、高下、优劣、真假、阴晴、今昔、安危、存亡、爱恨、生死,我们做好了有无的辩证法也就做好了生活的辩证法。
本专题的学习到此结束,但我们对真理的追求永不止步,让我们在未来的学习与生活中,继续与古圣先贤同行,传承中华文化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