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升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人高等学历教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大纲
(附:自学指导)
杭州师范大学继续(成人)教育学院
编印杭州师范大学社科部
二O一三年十二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大纲(Introduction to Basic Principles of Marxism)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码:G21002,G31001 课程总学时(理论总学时/实践总学时):72
学分:3 开课学期:二、三学期
1.课程类别与性质:
公共基础课,必修课
2.适用专业:
适用于所有专业
3.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高校公共政治理论课、公共必修课,是对学员系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

本课程着重讲授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帮助学员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员比较全面准确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把握社会经济关系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理解世界历史的发展根本趋势;特别是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和解决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面临的各种问题,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4.推荐教材及参考书目:
推荐教材:
本书编写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修订版。

参考书目: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节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l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第一卷第一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 (节选),1872年第二版跋,《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自然辩证法》(节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辩证法的要素》,《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对一种反动哲学的批判)(节选)有关章节,《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毛泽东:《矛盾论》,《实践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孙正聿:《哲学通论》,吉林人民出版社,2010年1月版。

刘放桐:《马克思主义与西方哲学的现当代走向》,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吴晓明:《思入时代的深处:马克思哲学与当代世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严书翰胡振良:《当代资本主义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5年版。

张一兵:《文本的深度耕犁——西方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解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2008年版。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年版。

韩毓海:《马克思的事业——从布鲁塞尔到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蔡海榕傅德田主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精彩教案》,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5.课程考试方法与要求:
期末成绩占60%,平时成绩占40%。

二、教学内容纲要:
绪论(6学时)1.主要内容: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1学时
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2学时
三、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2学时
四、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1学时
2.教学目的与要求:
从总体上理解和把握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怎样学习马克思主义。

通过讲授绪论,使学员了解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及其特征,明确马克思主义与时代的关系,从而领略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和信念魅力。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4学时)
1.主要内容:
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6学时
第二节世界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6学时
第三节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2学时
2.教学目的与要求:
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与辩证法的基本原理,着重了解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实践的基本观点,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根本方法,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打下理论基础,从而能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和解决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建设中面临的各种问题,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12学时)1.主要内容:
第一节认识与实践6学时
第二节真理与价值4学时
第三节认识与实践的统一2学时
2. 教学目的与要求:
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了解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理解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与价值的关系,从而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不断提高在实践中自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12学时)1.主要内容:
第一节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6学时
第二节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4学时
第三节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2学时
2. 教学目的与要求:
学习和把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着重了解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社会发展的动力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等观点,提高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正确认识历史和现实、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的自觉性和能力。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12学时)
1.主要内容:
第一节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4学时
第二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6学时
第三节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2学时
2.教学目的与要求:
学习和掌握马克思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深入了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历史必然性,认识私有制商品经济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正确认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实质。

第五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10学时)
1.主要内容:
第一节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6学时
第二节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3学时
第三节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1学时
2. 教学目的与要求:
学习和掌握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的进程和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科学认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正确理解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特点及其实质;深刻理解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坚定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信念。

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4学时)
1.主要内容:
第一节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学时
第二节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2学时
第三节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1学时
2. 教学目的与要求:
学习和了解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过程;把握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认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心;明确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坚持党的领导的自觉性。

第七章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2学时)
1.主要内容: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1学时
第二节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1学时
2. 教学目的与要求:
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把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的主要观点;深刻认识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历史必然性和长期性;树立和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自学指导书
绪论
(一)教学主要内容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有其深刻的经济社会根源、思想渊源和实践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在对人类文明继承与创新的基础上创立了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科学。

3.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与发展真理;其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

4.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
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

(二)本章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2.教学难点: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三)学习指导
1.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概念。

2.了解马克思主义与时代的关系,明确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根源、思想渊源和实践基础,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3.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

(四)复习思考题
1.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研究对象上说是()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D、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2)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A、以实践性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B、与时俱进
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D、科学性
(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A、工业革命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D、阶级斗争
(4)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的()
A、辩证法
B、历史观
C、劳动价值论
D、剩余价值论
2.多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是严密而完整的科学体系。

下列各项属于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的有()
A、自然科学的具体知识
B、马克思主义哲学
C、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D、科学社会主义学说
E、唯物主义
(2)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
A、辩证法
B、劳动价值论
C、唯物史观
D、剩余价值学说
E、唯物主义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
A、毛泽东思想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D、新民主主义理论
E、中国哲学
3.判断题:
(1)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后人对它的运用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是各个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4.简答题:
(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2)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如何体现?
参考答案:
单项选择题:(1)D(2)A(3)C(4)C
多项选择题:(1)BCD(2)CD(3)ABCD
判断题:(1)对(2)错
简答题:(1)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有其深刻的经济社会根源、思想渊源和实践基础。

首先,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和社会历史条件。

其次,
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激烈斗争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强烈的需求。

马克思主义是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和创新。

(2)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体现在: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马克思主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与发展真理;其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一)教学主要内容
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
1.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统一于物质性,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马克思主义以实践观为基础,正确解决了哲学基本问题,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2.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实践是使物质分化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

3.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

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第二节世界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1.联系、发展的普遍性
联系和发展是辩证法的总特征。

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最根本的规律。

事物的变化发展是矛盾双方既同一又斗争的结果。

矛盾共性和个性辩证统一。

质变和量变,肯定和否定的关系,最根本的是对立统一关系。

任何事物的变化都呈现为量变和质变两种基本状态;量变、质变及其相互转化构成了事物发展的基本过程。

事物包含着肯定和否定两种因素或两种趋势。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自我发展。

事物的发展是“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第三节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1.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
唯物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统一,是伟大的认识工具。

2.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分析与综合的方法、归纳和演绎的方法、抽象与具体的方法、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辩证思维方法。

辩证思维方法是科学思维方法的方法论前提,科学思维方法及其成果丰富和深化了辩证思维方法。

(二)本章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世界的物质性;哲学的物质概念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问题;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对立统一规律。

2.教学难点:
哲学物质概念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问题;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辨证统一;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三)学习指导
1.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与辩证法的基本原理,理解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实践的基本观点。

2.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根本方法,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打下理论基础,从而能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和解决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建设中面临的各种问题,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四)复习思考题
1.单项选择题
(1)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
A、世界的本原是一个还是两个的不同看法
B、是否承认世界是可知的
C、对思维和存在何者是第一性的不同回答
D、是否承认世界的运动发展
(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里说的“客观实在”是指()
A、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
B、物质的具体形状和结构
C、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不能被人们所认识
(3)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焦点在于()
A、是否整体性地看问题
B、是否承认事物在运动
C、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D、是否承认事物的变化不仅有量的增减.而且有质的变化
(4)承认联系就()
A、必须否认区别
B、必须承认“是亦彼也,彼亦是也”
C、必须承认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
D、表明事物之间没有质的差别
(5)现实性是指()
A、与过去的存在无关的结果
B、一切事物、现象的实际存在性,是已经实现了的可能性
C、个别事实和现象的实际存在
D、是事物和现象的总和
(6)“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是()
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2.多项选择题
(1)唯物主义形态的发展经历了()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B、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C、庸俗唯物主义
D、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E、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下列各对范畴之间的关系,其性质属于思维和存在关系的有()
A、自由和必然
B、真理和客观规律
C、生产关系和生产力
D、理论和实际
E、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
(3)否定是联系的环节表明()
A、否定就是把新旧事物联系起来
B、否定是新事物对旧事物的扬弃
C、否定是主观随意的
D、否定是外力作用的结果,因而它是绝对偶然的
E、否定就是循环
(4)从起源上说,意识是()
A、理念创造出来的
B、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C、社会发展的产物
D、客观内容与主观形式的统一
E、所有物质都有的
3.判断题
(1)掌握适度原则就是任何时候都不要超过事物的度。

(2)因为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所以有量变必然有质变。

(3)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因此,实行扩大内需的方针政策,就能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4.简答题:
(1)如何理解世界统一于物质性?
(2)如何理解矛盾两个基本属性的关系?
(3)辩证思维方法有哪些?
参考答案:
单项选择题:(1)C(2)C(3)C(4)C(5)B(6)D
多项选择题:(1)ADE(2)ABDE(3)AB(4)BC
判断题:(1)错(2)错(3)错
简答题:(1)世界是统一的,统一于物质性,这种统一是多样性的统一。

(2)矛盾两个基本属性是统一性和斗争性,它们既对立又统一。

然后分析对立、统一的具体表现及其辩证关系。

(3)分析与综合的方法、归纳和演绎的方法、抽象与具体的方法、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辩证思维方法。

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一)教学主要内容
第一节认识与实践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和基本的观点。

实践决定认识。

认识的产生、发展、目的、检验都依赖于实践。

认识指导实践。

2.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3.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如此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一步步地深化和提高,这就是认识发展的总规律。

第二节真理与价值
1.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真理内容和检验标准是客观的。

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认识是真理和谬误的对立统一。

2.真理的检验标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

实践标准具有确定性和不确定性,要求坚持真理发展真理。

3.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人们在实践中必须遵循真理原则(真理尺度)和价值原则(价值尺度),价值和真理是辩证统一的。

必须坚持和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第三节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实现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相结合。

(二)本章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认识作为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揭示;认识运动的两次飞跃及其不断反复性和无限发展性。

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与价值的关系;如何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

2.教学难点:
实践对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重要性,以及认识的能动性。

(三)学习指导
1.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了解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2.理解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与价值的关系。

3.在实践上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提高在实践中自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四)复习思考题
1.单项选择题
(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是()
A、矛盾的观点
B、实践的观点
C、普遍联系的观点
D、物质第一性的观点
(2)“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这一论断说明了()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
B、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实践检验真理不需要理论指导
D、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具有同样的作用和力量
(3)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
A、人的心灵活动的内省
B、客观事物的直观反映
C、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
D、客体的选择和重构
(4)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是指()
A、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B、不深刻的认识和深刻的认识
C、由认识到实践,由实践到认识
D、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
2.多项选择题
(1)实践的基本特征表现为它是()
A、人类的纯思维活动
B、主体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C、社会的、历史的活动
D、动物的本能活动
E、客观的感性物质活动
(2)认识的任务在于()
A、实现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B、取得规律性的认识
C、达到理性认识
D、取得真理性的认识
E、达到对事物的本质的认识
(3)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
A、人们的需要决定的
B、真理的本性决定的
C、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D、阶级斗争的需要决定的
E、理论的指导决定的
3.判断题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表明一切认识都要直接参加实践活动才能获得。

(2)“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

(3)错误认识不能反作用于实践。

(4)要正确实现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必须使理论为群众所掌握,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这是因为群众意见都是正确的。

4.简答题:
(1)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2)怎样理解认识的发展?
参考答案:
单项选择题:(1)B(2)B(3)C(4)D
多项选择题:(1)BCE(2)ABCDE(3)BC
判断题:(1)错(2)错(3)错(4)错
简答题:(1)从认识的产生、发展、目的和检验去分析实践决定认识。

(2)从认识的两次飞跃、真理与谬误关系、真理的绝对性相对性关系去分析。

认识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过程;认识是从谬误走向真理的过程;认识是从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一)教学主要内容
第一节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并能动地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形成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揭示了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4.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
社会形态更替具有统一性和多样性,它们根源于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与历史选择性相统一的过程。

第二节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1.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社会基本矛盾规定并反映了社会的基本结构的性质和基本面貌。

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

2.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阶级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3.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革命是推动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形态更替的重要动力。

4.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改革是同一种社会形态发展中的量变或部分质变,是对社会制度或体制的某些环节、方面进行局部调整。

社会主义改革,就其性质而言,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5.科技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科学技术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引起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深刻变化和社会的巨大进步。

科技是把双刃剑,对社会发展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解决好日益严重的“全球问题”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