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古代文明与思想文化手抄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古代文明
埃及文明在非洲东北部的尼罗河流域,公元前3000年左右建立了统一的古代埃及国家,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

古埃及人创造了象形文字,修建了金字塔、神庙、宫殿、住宅等雄伟的建筑物,留下了丰富的木雕、石雕、浮雕、绘画等艺术品,发明了历法,数学、医学都很发达。

公元前12世纪前后,帝国逐渐衰落。

公元前6世纪,埃及被西亚的波斯所灭。

此后,埃及先后被马其顿、罗马所统治。

7世纪,它成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古代埃及人渐渐同阿拉伯人融合。

金字塔散布于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国王陵墓群,存留下至今的金字塔约有80座。

它们设计精密,用工浩大,反映了古代埃及发达的科学技术和高超的建筑才能,是闻名世界的古迹。

最大的金字塔高146.5米,以其形体的庞大,设计的科学,内部构造复杂,令人惊奇不已,在古希腊时被称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古巴比伦文明公元前3000年起,在两河流域,南部的苏美尔人和阿卡德人建立了很多奴隶制国家。

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国家,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如楔形文字、汉谟拉比法典等。

汉谟拉比法典石碑古巴比伦王汉谟拉比颁布法律条文的磨光玄武岩石碑。

碑高2.25米,顶部是71厘米高的浮雕,表现公正之神向汉谟拉比授予权杖,汉谟拉比站在他面前举手敬意。

碑身前面刻有楔形文字,基本保存完好。

其中中部的法律条文最为重要,实际上是汉谟拉比所收集的案例汇总,为后人了解古代巴比伦社会的结构和特点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哈拉帕文明公元前3000年,印度河流域的土著居民达罗毗荼人创造了发达的文化,并建立了完备的古代都市,如属于印度河上游的哈拉帕文化就包括两大城市,一个是哈拉帕,一个是摩亨佐·达罗。

摩亨佐·达罗城址,面积约2.5平方千米,估计有3~4万人口。

在城北部中央有一个大浴池,可能是某种宗教礼仪建筑。

池东和池北可能建有该地区最高统治者的住宅,卫城南部是会堂和寺庙等建筑。

下城是居民生活区,街道纵横交错。

还有专门的工商业区和完善的排水系统。

哈拉帕文化已经有文字出现,文字主要刻在石、陶、象牙等制成的印章上,也称为印章文字,这种文字至今尚未被人释读。

哈拉帕文化在公元前1800~前1600年前突然消亡了。

希腊的克里特—迈锡尼文明希腊的早期文明,也称爱琴文明。

公元前2000年左右,文明发祥于爱琴海南端的克里特岛,后来又以迈锡尼为中心。

文明历时约800年,出现了一些奴隶制城邦。

后来,一批相对落后的部落从北方进入希腊南部,城邦被毁,文明没落。

克诺索斯王宫遗址是米诺斯文明最大、最重要的王宫遗址。

王宫始建于公元前1900年,此后成为米诺斯文明的政治、经济及文化中心。

大约公元前1400年被
毁。

王宫建筑总体呈方形,面积达 2.2万平方米。

院西楼房三层,主要用于祭祀。

院东楼房则为国王及后妃寝宫、接待厅、学校、作坊等。

王宫内厅堂房间可能超过1 500间,迂回曲折,由走廊和梯道相连,室内有壁画,室外有庭园,供水、通风设备都很完善,是传说中的“谜宫”。

雅典卫城希腊古典建筑之杰作。

卫城东西长约300米,沿山建有石墙,中央最高处建帕特农神庙,供奉雅典娜女神,四周环绕着大理石筑成的柱廊。

帕特农神庙宏伟壮丽,设计精密,其建筑艺术雕刻装饰水平之高,在希腊神庙中居首位。

圆形大剧场位于罗马广场东端,是古代规模最大的剧场,建于公元70~82年。

结构类似现代运动场,可用于表演角斗及人兽斗等节目,并可灌水成池,表演海战。

舞台四周筑有阶梯形露天观众席。

这种典型的柱式结合拱门的拱廊设计,美观实用,对后世建筑影响甚大。

玛雅文明美洲古代印地安文明的杰出代表,以印地安玛雅人而得名。

由于玛雅文明与地中海文明之间存在某种类似的性质,欧洲人称玛雅是“美洲大陆的希腊”。

它承袭了墨西哥湾热带丛林中的奥尔梅克文化,并扩展到尤卡坦半岛,包括现在的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和萨尔瓦多等地。

公元300~900年为玛雅文明的繁盛期,16世纪中叶衰落,此后长期湮没在热带丛林中。

10世纪时,玛雅人突然离开他们辛苦建造的城市,舍弃了富丽堂皇的庙宇,庄严巍峨的金字塔。

繁华的都市变为废墟,隐没在丛林中。

有人推测是气候变化,农田疲弊,外族入侵,以及瘟疫流行等原因造成的,也有人认为是由于玛雅社会种种矛盾引起内部混乱导致的城市没落。

1200年,来自墨西哥中央高地的移民占据了尤卡坦半岛上的文明据点──奇琴伊察与玛雅潘,并带来了托尔特克文化。

他们重新建造神殿,建立可以祭祀为中心的都市,孕育出后古典期的玛雅文化。

玛雅人的建筑水平高度发达,建筑以布局严谨、结构宏伟著称,其中的代表为金字塔。

它一般是用泥土堆成巨大的土丘,表面均以石块垒成,四面较陡,以石板或泥灰砌成梯道,塔顶平台建有神庙。

中国古代文明
1、四大发明
①造纸术--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

发明:西汉前期
发展(改进):东汉,105年,蔡伦造蔡侯纸。

传播:4世纪东传至朝鲜、日本,8世纪西传中亚、阿拉伯。

非洲、欧洲。

②印刷术:
发明:雕版印刷术发明于隋唐。

(时候已有佛经、日历和书籍,868年印刷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发展:活字印刷发明于北宋,发明者为平民毕升。

传播:东传朝鲜、日本、西传埃及和欧洲。

③指南针:
发明:战国“司南”
发展:北宋时指南针用于航海事业。

(作用?经济文化交流和争现美洲实现环球航行)
传播:南宋时(13世纪)指南针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

④火药:
发明:唐朝中期。

发展;唐末开始用于军事,如最早的火器火箭,南宋时制造出世界上最早的管形炎器“突火枪”
传播:13世纪中期传入阿拉伯,由阿拉伯传入欧洲。

2、古代的天文历法
1.天文
(1)《春秋》记载公元前613年世界上首次关于哈雷彗星的记录,比欧洲早600多年。

(2)战国《甘石星经》——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

(3)西汉太阳黑子——世界最早记录。

(4)东汉张衡对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学解释,发明地动仪,比欧洲早1700多年
(5)唐朝僧一行测量子午线。

(创始人)
(6)元朝郭守敬创制简仪、高表,大范围进行天文测量。

2.历法
(1)春秋时形成固定系统,确立19年7闰原则。

(2)汉武帝时编制第一部完整历书太初历。

(3)唐朝僧一行制订大衍历,表蛤明中国古代历法体系成熟。

(4)北宋沈括编制十二气历。

(5)元朝郭守敬编制授时历,比公历早300年。

3、古代医学卫生
(一)著名的医生:
①扁鹊是战国时期最著名的医生。

他采用望、闻、问、四诊法诊断疾病。

(切是主要成就)后世尊其为“脉学之宗”。

②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张仲景,后人尊他为“医圣”。

著有《伤寒杂有病论》
③东汉末年,华佗发明的麻醉药剂“麻沸散”,比西方早一千六百多年;被人誉为“神医”。

④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著有《千金方》,土蕃名医元丹贡布《四部医典》
⑤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掌握了丰富的医疗技术和经验。

他研读大量医书,走访很多地方,收集民间药方,采集药物标本,并虚心向药农和其他劳动人民请教。

(二)著名的医学著作:
①《内经》是战国问世,西汉编定的著名医书。

奠定了祖国医学的理论基础。

②东汉医学家张仲景的著作《伤寒杂病论》,是后世中医的重要经典。

③唐高宗时《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编定和颁布的药典。

④《千金方》是唐代医学家孙思邈的著作。

吐蕃名医元丹贡布编著《四部医典》
⑤《本草纲目》是明代医学家李时珍的著作。

(“东方医药巨典”)
4、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

①东汉:《九章算术》,标志着我国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②计算圆周率:魏晋时期,刘徽,提出了正确的计算方法;
南朝,祖冲之,计算到小数点后七位,著有《缀术》。

5、中国古代的农学。

①北朝贾思勰的《齐民要术》,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②明:徐光启《农政全书》,建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农学体系,译<<泰西水法>>介绍了当时欧洲的先进技术。

(汉:西汉时代田法,农书:《汜胜之书》(现存最早的农书)、《四民月令》;
元世祖《农桑辑要》,由国家颁布的农书。


5、地理学。

①东汉张衡发明地动仪,世界最早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比欧洲早1700多年。

②西晋裴秀,地图学家,《禹贡地域图》。

(还提出了绘制地图的原则)
③北魏郦道元,《水经注》。

④明朝徐霞客,《徐霞客游记》,最早记载了石灰岩熔蚀地貌,比欧洲早两个世纪。

6、综合性著作
(1)沈括著《梦溪笔谈》—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
(2)宋应星著《天工开物》—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
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成就和古典文化的总结
中国古代文艺特点(例?)
①题材多样,全面繁荣;
②受佛教、道教影响巨大;
③书法和绘画是中国的独特艺术;是中华文明的突出表现
(1)史学
①西汉司马迁的《史记》,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黄帝至汉武帝时的历史。

②东汉班固的《汉书》,第一部断代史,叙述了西汉一朝的历史。

(2)文学
1、先秦。

①诗歌:《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屈原,创造出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楚辞”,以《离骚》最为有名;
②诸子散文:孟子、庄子。

2、汉赋:
两汉兴起的一种文学新体裁,讲究排比、韵散并用,缺点是辞藻过于华丽,代表作家有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班固《两都赋》。

乐府:汉代诗歌的代表。

3、魏晋南北朝:承上启下。

诗歌:完成了从四言、五言到七言的过渡。

代表诗人:以曹操父子为代表的建安诗人。

(代表作?)
东晋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

南北朝时,一种新的乐府诗即民歌大为盛行,南方民歌缠绵婉转,代表作《采桑度》;北方民歌慷慨激昂,代表作《敕勒歌》、《木兰辞》。

4、唐诗:2000多位诗人,近5万首诗歌
初唐:陈子昂;
盛唐:“诗仙”李白,“诗圣”杜甫;
中唐:白居易;
晚唐:李商隐、杜牧。

5、五代、两宋时期:词是最主要的文学成就。

①原因: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城市、商业的繁荣,奠定了物质基础;
市民阶层的出现,要求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
民族、阶级矛盾尖锐,词比诗更能抒发感情。

代表:五代李煜;北宋苏轼开创了豪放派;婉约派柳永、李清照;南宋辛弃疾。

②宋诗:陆游。

③市俗文学:话本。

6、元曲:杂剧和散曲,关汉卿,《窦娥冤》。

7、明清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儒林外史》、《聊斋志异》。

(3)绘画。

1、春秋战国时期,绘画已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长沙楚墓出土的《妇女凤鸟图》、《御龙图》是现存最古老的帛画。

2、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彩色帛画,是汉代艺术珍品。

3、魏晋南北朝:带有宗教色彩,以人物画为主。

三国:曹不兴,佛像画的始祖。

东晋:顾恺之,擅长画人物,《洛神赋图》、《女史箴图》。

4、隋唐:题材广泛,山水、花鸟成为绘画的主题。

隋:展子虔;唐:阎立本,吴道子。

(4)文字和书法。

1、商朝:甲骨文已经成为比较成熟的文字。

2、西周:金文是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3、秦朝:标准字体是小篆,民间流行更简化的隶书。

4、汉朝:隶书是主要字体,东汉末年书法成为一种艺术,蔡邕是当时有名的书法家。

5、曹魏:钟繇开始把字隶书转化为楷书。

6、东晋,王羲之,书圣,《兰亭序》、《黄庭经》;王献之
7、初唐三大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

盛唐:颜真卿,“颜体”,《颜氏家庙碑》;
中晚唐:柳公权,“柳体”《神策军碑》;
草书:“草圣”张旭和怀素。

(5)雕塑。

①青铜艺术:战国时的青铜器装饰已从过去的图案发展到画像,四川成都出土的嵌错赏功宴铜壶,画面生动,技艺精湛
②秦始皇陵兵马俑,是迄今为止出土的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宝库,被誉为世界上“第八大奇迹”
③石窟艺术:魏晋南北朝时期:山西大同云岗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隋唐:甘肃敦煌莫高窟是我国石窟艺术的精华。

(6)古典文化的总结。

①类书:明成祖是由解缙主持编纂了一部庞大的类书《永乐大典》;
清代官修类书《古今图书集成》,是我国现存最大的类书。

②从书:清乾隆时由纪昀主持编纂的《四库全书》是我国最大的一部丛书,全书分经、史、子、集四类,既保存了大量文化遗产,也禁毁了不少书籍。

中国古代的宗教和唯物主义思想
有关宗教的观点
①宗教是统治人们的那些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颠倒的反映。

②在阶级社会中,宗教的主导作用是消极的。

它从精神上麻痹人民。

统治阶级往往把宗教作为维护反动统治和对外侵略的工具。

③但在历史上劳动人民有时也利用宗教来联合自己的力量,进行反对统治阶级和抵抗外来侵略势力的斗争。

1、中国古代的宗教。

(1)两汉时期:佛教传入,道教产生,古代宗教形成新格局:
①西汉末年,佛教经中亚传入我国内地,东汉明帝派使臣赴西域求佛法,在洛阳建造了白马寺;
②东汉时民间流传的神仙方术和道家学说相结合,形成了道教,《太平经》是主要的经典。

(2)魏晋南北朝时期
①东晋葛洪结合儒家思想改造道教,宣扬采药炼丹、长生不老,道教变成为封建统治服务的宗教;南朝时陶弘景吸收佛教教义和封建等级观念,丰富了道教教义,创立了道教的神仙体系。

②魏晋南北朝时,佛教迅速传播。

A、原因:佛教思想为穷苦百姓找到了一条精神解脱的道路,适合了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的需要。

B、危害:统治者利用佛教,使人民甘受剥削、安于现状;统治者支持、宣扬佛教,浪费大量钱财;寺院经济过度发展,与政府争夺劳动力和税收,加重了人民负担。

③反对佛教:南朝思想家,范缜《神灭论》;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从加强统治出发,先后灭佛。

2、古代的唯物主义思想
①荀子认为,星坠日食,刮风下雨,春生夏长,是自然的正常现象具有唯物思想,他主张“制天命而用之”即掌握自然的变化规律而利用它,造福人类。

②王充认为万物由元气构成,元气是一种客观的物质,他反对天人感应说,反对有鬼神,认为精神依存于形体,“人死不为鬼”。

他从无鬼论出发,反对厚葬,提倡薄葬。

《论衡》
③范缜认为,人的精神和肉体是统一的,形体存在,精神就存在;形体死亡,精神也就消失。

《神灭论》的反佛思想,是对我国古代朴素唯物思想的重大发展。

④王夫之认为,“气”是物质实体,“理”是客观规律;提出“气者,理之依也”和“天下唯器”的唯物观点。

他还提出“静即含动,动不舍静”,即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朴素证法思想。

他用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历史,提出在政治上要“趋时更新”
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一、儒家思想的演变
1、春秋:孔子,儒家学派兵的创始人没落奴隶主贵族代表。

①提出“仁”的学说,反对苛政,这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②主张维护周朝的礼,这是孔子思想的保守部分。

③作为一个教育家,提出“有教无类”的思想,兴办私学,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垄断。

④整理古代文化典籍:《诗》、《书》、《礼》、《易》、《春秋》,被后代称为儒家的五经。

2、战国时期
①孟子:主张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政在得民”,反对苛政,给农民一定的土地和劳动时间;主张宽刑薄赋。

②荀子:唯物主义思想,认为自然界有自己的规律,可以掌握其规律而利用它。

3、西汉董仲舒
①兼收百家思想,创立新儒学,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②思想核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4、宋朝朱熹
①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了佛、道思想而形成的新儒学。

②核心:“理“是宇宙万物的来源,“气”是构成万物的材料,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实际是为封建统治和等级制度服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