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中国石油进出口状况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NNUAL FEATURE 年度专稿
2006.3 国际石油经济
1
中国的石油净进口量在2002年、2003年和2004年同比分别大幅上升16%、32%和43%之后,2005年在高涨的国际油价影响下,出现了下降。
包括原油、成品油、液化石油气(LPG)和其他石油产品在内的石油净进口总量由上年的15151万吨降到14361万吨,降幅为5.2%;液化石油气进口量出现5年来的首次下降,进口量减少3.8%,减至614.12万吨。
国内石油产量增长的加快,使得原油净进口量在2004年大幅跃升41.4%之后,仅增长了1.4%,达到11902万吨(见表1和表2)。
国内市场主要成品油价格与国际市场
2005年中国石油进出口状况分析
田春荣
(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信息部)
摘 要 2005年,在国际高油价的影响下,中国的石油净进口量(包括原油、成品油、液化石油气和其他石油产品)比上年下降了5.2%,降为14361万吨。
国内石油产量增长加快,使得原油净进口量仅增长1.4%,达到11902万吨;进口燃料油和柴油大幅减少,汽油和柴油出口增加,成品油净进口量比2004年的2642万吨减少33.9%,降至1746万吨;高价格还抑制了对进口液化石油气的需求,进口量5年来首次下降,由638.61万吨降到614.12万吨。
乙烯新装置投产使石脑油进口大增,2005年全年的进口量同比增长5.86倍。
石油净进口额比上年增长14%,达到491.97亿美元。
展望2006年,建立节能型社会的需要将推动成品油价格机制的改革;经济的快速发展将使石油消费量的增长比2005年有所加快。
预计2006年中国石油消费量将增长6%,达到3.33亿吨。
对进口石油的依存度在2005年暂时降低后,2006年将稍有回升,但可能仍低于2004年的49%。
关键词 中国 原油 成品油 净进口量 进口来源 出口 价格 进出口额
价格倒挂,导致对进口燃料油和柴油的需求大幅减少,而汽油和柴油出口增加,成品油净进口量比2004年的2642万吨减少33.9%,降至1746万吨。
包括石蜡、石油焦和沥青在内的其他石油产品的净进口量下降28.1%,降到102万吨。
由于石油净进口量有所下降,石油净进口额相对于2004年的增幅112.56%而言,2005年仅增长14%,达到491.97亿美元(见表3)。
1991~2005年中国的石油净进口量变化情况见图1,主要成品油和液化气净进口量见图2。
(imaginechina 供图)
国际石油经济 2006.3
ANNUAL FEATURE
年度专稿 表3 1999~2005年中国原油和成品油进出口额 单位:万美元
资料来源: 国家海关总署
表1 2005年中国原油、成品油、液化石油气和其他石油产品进出口量 单位:万吨
资料来源: 国家海关总署
表2 1990~2005年中国原油和石油产品净进口量 单位:万吨
ANNUAL FEATURE
年度专稿
2006.3 国际石油经济
一、原 油
1. 原油进口成本大幅上升,国内原油产量增速加快
2005年,中国的原油进口量上升3.5%,达到1.27亿吨(见图3和表4),刷新了上年创下的1.22亿吨的历史最高记录。
国际市场油价在2005年的创记录高涨使得原油进口成本大增,进口原油的平均到岸价从上年的每吨276.13美元上升到376.61美元(约合51.36美元/桶),在9月份,即2005年原油进口到岸价最高的月份,甚至高达440.21美元/吨。
2005年国际市场布伦特和米纳斯原油平均价格分别比2004年上涨45.2%和46.6%,涨到每桶55.24美元和54.19美元。
国内原
油价格每月根据截至25日的前一个月米纳斯等亚洲4种原油价格来定价,也达到了类似的涨幅。
大庆原油平均结算价(税前)由2004年的每吨2231元提高到3160元,涨幅为41.6%(见图4)。
进口原油占国内炼油厂加工量的比例由2004年的45.7%降低到44.4%。
2005年国内经济继续以9.9%的增长率快速稳定发展,带动了能源消费的增长。
石油产品需求的增长幅度虽然低于2004年的增幅(15%),但4%左右的增幅仍给石油供应系统
带来压力,导致沿海和沿江的许多炼油厂都接近满负荷运转。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显示,2005年全国炼油厂原油加工量增长6.5%,达到2.86亿吨。
高油价促进了国内油田的增产,西部地区和海上石油产量的增长抵消了东北老产油区产量的下降,国内原油产量的增长速度达到3.9%,成为9年来增产率最高的一年。
近海原油增产还使得原油出口量增长了47%。
2. 高硫原油进口量增长三成
2005年,进口原油和国产原油价格都大幅上涨40%左
右,而国内成品油价格的上调受到国家控制汽柴油零售价的限制,汽油和柴油零售价格的涨幅分别只有14%。
尽管如此,2005年国内这两种运输燃料的零售价依然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
汽油和柴油批发价在扣除增值税、消费税、进口关税和
运费后,平均分别相当于每桶49.26美元和52.11美元,与上年相比分别上涨20%和18%。
高昂的原油成本加上国内运费和加工费等其他费用,致使炼油厂完全陷入亏损。
为了降低原油采购成本,减少炼油厂亏损,炼油行业不得不采取增加高硫原油进口比例的做法。
2005年,含硫量超过1%的高硫原油进口量大增,来自包括沙特阿拉伯、伊朗、阿联酋和科威特等中东国家在内的高硫原油进口量比2004年同期增长22.4%,达到4225.87万吨,占原油进口总量的33.3%。
高含硫原油占原油总加工量的比例由12.8%上升到14.8%。
3. 浙江成为原油进口量最大的省份
2005年,全国1.27亿吨进口原油中27%经由浙江口岸进入国内市场,浙江省成为原油进口量最大的省份,年进口原油3385万吨,比2004年跃增36%。
全国最大的炼油厂——浙江镇海炼化,加工能力达1850万吨/年,2005年加工原油1710万吨,其中进口原油约占97%。
除供应镇海炼化外,浙江进口的原油还经由国内最长的652千米的甬沪宁输油管道输往上海市和江苏省,供应上海石化、高桥石化、金陵石化和扬子石化,高桥石化和金陵石化原油加工量分别增长11%
年度专稿
ANNUAL FEATURE
表4 2000~2005年中国原油进口来源和出口去向 单位:万吨Array注:①2005年与2004年相比较;②2005年份额;③欧佩克成员国。
资料来源:国家海关总署
国际石油经济 2006.3
ANNUAL FEATURE 年度专稿
2006.3 2006.2
国际石油经济 表5 2000~2005年中国车用汽油出口去向 单位:万吨
注:①2005年与2004年相比较;②表示2005年份额。
资料来源:国家海关总署
和31%,增加部分全部是进口原油。
包括浙江、江苏、上海、福建和山东在内的华东地区,2005年进口原油7203万吨,占全国进口总量的57%。
华北地区原油进口量猛增36%,达到726万吨,部分原因是2004年后期天津港到北京燕山石化的210千米输油管道建成开通以及俄罗斯原油经铁路输往华北的进口量增加。
以广东省为主的华南地区在2005年进口原油2582万吨,比上年增长4%。
西北地区主要运往新疆独山子炼油厂的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原油进口量减少了7.5%,减至140万吨。
东北地区进口量下降7%,降到2057万吨。
二、成品油和液化石油气
1. 柴油供应问题仍是市场焦点
在过去两年,柴油是主要燃料油品中需求增长最快的。
2005年,石油产品消费量增长4%左右,而柴油消费增幅估计超过5%。
尽管在大部分时间里国内市场柴油供应偏紧,但2005年中国仍从柴油净进口变为净出口,2004年柴油净进口达211万吨,而2005年净出口94万吨。
国家对燃料和电力价格的管制使国内成品油价格涨幅远低于国际市场(见图5),这造成炼油业在2005年严重亏损,并刺激炼油厂增加出口以减少损失,结果是进一步抽紧了国内资源。
2005年夏季,南方一些城市发生短时间“油荒”,柴油出口量骤然减少,同时进口量增加。
在从9月份到12月份的4个月里,国家通过实行暂停汽油出口退税以及炼油厂加工贸
易合同中汽油和柴油产品留在国内销售两大措施,使得柴油和汽油出口量大幅下降。
与2004年相比,车用汽油出口量增加了4.2%,达到563.28万吨(见表5)。
柴油出口量在8月份达到最高,为31.82万吨,9月份以后逐月降低,但全年出口
量仍比2004年增加了1.31倍,达到147.51万吨(见表6)。
因为柴油进口严重亏损,2005年直到9月份,柴油进口量都只有保税仓库仅有的2万吨左右,10月份以后进口量稍有增加。
2. 价格因素制约燃料油需求增长
燃料油是2005年国内主要油品惟一表现出需求下降的品种。
国际市场燃料油价格跟随原油价格创记录地高涨,加上进口燃料油受其国内下游产品
(如柴油和电力)定价的制约,使进口燃料油经营陷入严重亏损。
燃油发电还受到2005年雨水量大、水力发电增多的影响。
尽管在夏季用电高峰季节电力供应紧张的情况下,广东地方政府被迫对燃油发电实行补贴,但燃油发电的亏损局面仍使得对进口燃料油的需求下降。
与2004年相比,包括5~7号燃料油和其他燃料油在内的燃料
国际石油经济 2006.3
ANNUAL FEATURE
年度专稿油进口量降低了14.8%,降到2601.27万吨(见表7)。
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燃料油消费国,也是亚太地区最大的燃料油进口国。
中国燃料油需求在经过两年的迅速增长后,2005年呈现萎缩局面,主要原因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国际市场燃料油价格不断刷新历史最高记录,占国内燃料油市场份额6成以上的进口燃料油,成本大增;二是国内电价和柴油价格在国家定价管理下只有小幅上涨,一些燃油发电厂和以燃料油为原料的地方小炼厂在亏损压力下被迫停运;三是上半年南方地区雨水普遍偏大,水力发电能力提高。
3. 乙烯新装置投产使石脑油进口大增
江苏扬巴(60万吨/年)和上海赛科(90万吨/年)两座大规模乙烯生产装置建成投产,两座新装置分别需要200万吨和300万吨石脑油原料。
因石脑油和汽油馏分有一定重叠,增产石脑油必然减产汽油,补充供应缺口的出路是增加石脑油进口。
2005年三季度新建乙烯装置投产后,尽管中国石化安排金陵石化向扬巴以及镇海、高桥和茂名向赛科供应石脑油,但三季度石脑油进口量已超过2004年全年,2005年全年的进口量则同比增加5.86倍,达到34.90万吨。
中海油与壳牌在广东惠州合资兴建的80万吨/年乙烯项目在2006年年初建
成投产后,将形成265万吨的新增石脑油需求,并且将全部依赖进口。
相比之下,在直到2005年的6年里,中国一直是石
脑油的净出口国,预计2006年将变为净进口国。
4. 液化石油气进口量5年来首次下降
中国的液化石油气(LPG)进口市场是亚太地区最具增长潜力的市场之一,但也终于没能免受高价格的冲击。
2005年,国际国内液化气市场经历了空前的价格高涨。
12月份的进口平均成本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为每吨573.12美元,全年平均高达458.92美元,比2004年上涨22%。
尽管受到用户承受力和政府干预两方面的制约,国内液化气价格仍经历了前所未有的上涨。
在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瓶装液化气零售价频频涨破每瓶(15千克)100元,全年平均价格上涨了将近19%,涨到每瓶大约81元。
而在广东省占8成的进
口液化气,平均批发价涨幅超过20%。
在进口成本创记录高涨和国内终端消费市场对零售价上涨的抵制之下,液化气进口量比上年降低3.8%,由638.61万吨降到614.12万吨,出现了5年来进口量的首次下降。
伴随着进口液化气所占市场份额的降低,炼油厂扮演了满足国内液化气需求增长的关键角色。
表6 2000~2005年中国轻柴油进口来源和出口去向 单位:万吨
注:①2005年与2004年相比较;②表示2005年份额。
资料来源:国家海关总署
ANNUAL FEATURE
年度专稿
2006.3 国际石油经济
三、展 望
2006年对于中国国内石油市场来说,将是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一年。
建立节能型社会的需要将促使成品油价格机制的改革被推到前台;无论燃油税能否出台,汽油和柴油的市场价格都可能上涨;但成品油价格改革方案的出台和汽油、柴油提价的措施可能是渐进的,预期对消费增长影响不大。
价格改革将有利于进口成品油补充国内市场。
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达9.9%,2006年即使增长放缓,增长率可能也不会低于9%。
经济快速增长将继
续伴随对能源的旺盛需求,石油消费量的增长可能比2005年有所加快,主要反映在运输和工业燃料以及石化原料方面。
向新建成的一期战略储备设施投油有可能进一步增加对进口原油的需求。
但电力供应形势好转将使燃油发电的需求增长明显减弱,天然气消费市场的扩张也将抵消部分油品和液化气需求,保障国内市场供应的需要则可能使成品油出口量减少。
2005年国内石油消费量估计为3.23亿吨,比上年增长4%。
预计2006年石油消费量将增长6%,达到3.33亿吨。
石油净进口量在2005年经短暂的下降后,预计2006年将复升,但对进口石油的依存度可能仍旧低于2004年的49%。
收稿日期:2006-02-27
编 辑:张 爱
表7 2000~2005年中国燃料油进口来源和出口去向 单位:万吨
资料来源:国家海关总署
国际石油经济 2006.3
ABSTRACTS IN ENGLISH SELECTED ARTICLES
英文摘要
Analysis of China's Oil Import & Export in 2005
n 2005, influenced by the high international oil price,
China's net oil import (including crude oil, product oil, LPG
and other oil products) decreased by 5.2% to 143.61 million
tons. As a result of accelerated increase of domestic oil output,
the net import of crude oil alone grew at a mere 1.4% to 119.02
million tons. Import of fuel oil and diesel decreased dramatically
while gasoline and diesel fuel export boomed. Net import
of product oil fell 33.9% to 17.46 compared to 26.42
million tons in 2004. High price also constrained demand
for imported LPG, which declined for the first time in 5
years from 6,386.1 to 6,141.2 thousand tons. Introduction of
new ethylene processing facilities boosted naphtha import to
grow 5.86 times in 2005 compared to the previous year. Net oil
import rose 14% to USD 49.197 billion compared to the
previous year. Looking into 2006, the push to build an energy-
conserving society will further the pricing mechanism reform
for product oil, whereas fast economic growth will speed up oil
consumption increase compared to 2005. China's oil
consumption is estimated to rise 6% to 333 million tons in
2006. Dependency on imported oil will slightly increase in
2006 following a temporary drop in 2005, however, the 2004
record of 49% is unlikely to be surpassed.
Rising Oil Price Enhances Domestic LPG Marketplace
——"China LPG Conference 2006"Overview
By Staff Reporter Xia Lihong
eb. 28 through March 1, the China LPG Conference 2006 was
held by Guangdong Oil & Gas Association (OGA) in Chengdu,
Sichuan Province. The LPG market trends both in the world and
China were discussed at the conference. It should be noted that,
influenced by the global crude oil price, the LPG price in South
China has been soaring during the end of last year and the
beginning of this year. On Jan. 16th of this year, the 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 released the LPG price
ceiling in order to protect consumer interests. This caused the LPG
price to drop, having serious impact on the profit margin of LPG
distributors. Since China's LPG market has been opened up
completely, the price ceiling policies have resulted in strong
responses in the LPG industry. Therefore, this conference had
attracted enormous participation of interested parties, and the
government's influence in the industry's development became one
of the hot topics.
Strengthen Energy Co-Operation with Neighbouring
Countries
——Interview with Young Scholars from China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By IPE Editorial Department
long with the continuing fast growth of China's economy
since the 1980s, China's energy demand, especially the demand
of oil, rose rapidly, as did the dependency on imported oil. This
not only resulted in the Chinese economy to integrate into the
global economy, but also gave Chinese diplomacy a new meaning.
China's diplomatic policies aim to enhance co-operation in the
energy sector, with other countries, on the basis of equality and
mutual benefit. One of China's ways to safeguard energy security
is to intensify co-operation internationally, particularly with
neighbouring countries. Recently, our reporters read a study
called "China's Energy Security and Diplomacy with
Neighbouring Countries" which produced by the Youth Energy
Research Team of the China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With the resulting concerns about energy diplomacy, weF
INTERNATIONAL PETROLEUM ECONOMICS Vol. 14, No.3, 2006ABSTRACTS OF SELECTED ARTICLES
A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