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鹳雀楼》PPT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板块四、总结全文,拓展廷伸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诗。 (1)、看图练习背诵:指名背,分组背。 (2)、随音乐一齐背诵。
2、作业 (1)、指导写生字:登、欲、穷。 (2)、抄写、默写这首诗。
七、说板书设计
根据学生本阶段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 出。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二、说学情
通过一学年的学习,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他们对于 古诗《登鹳雀楼》已很熟悉,有部分学生在课前已经能读、能背了。但"古 诗"这种语言是一种智慧的结晶体,蕴藏着很深的哲理。通过调查发现,这 些孩子们所谓的能背,仅仅是一种简单地、机械记忆,有些学生连诗中的 一些生字都不认识,字音都还读不准,字形搞不清楚,对于诗意及其蕴含 的道理根本就弄不明白。
本课要求学生根据诗意,展开想象,然后把想象的事物画下 来。要提醒学生不要照作者插图画,要尽量画得与众不同。要启 发学生思考:作者的观点在哪里?鹤雀楼应画在什么地方?夕阳 高山黄河应画在什么地方?想好再画。然后让学生根据图画再写 话,图文相应,让学生更深一步的理解古诗。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总是有遗憾的地方,这节课 也不例外。其中最大的不足是在评价学生时,原先设计好的恰 当的评价语言被一些苍白无力的评价语言所替代,使学生未能 真正体验到那份成功感和愉悦感。
理解诗句含义,想像诗句描写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思想 感情,有感情读诵古诗。
五、说教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科学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 功倍,教与学达到和谐、完美的结合。教学方法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年 龄特点及认知规律。本课在教法上,我采用自主阅读法:放手让学生读书,并 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抓住重点进行汇报的形式,既促成学生有效理解课文内 容,又激发他们的学习激情。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低年级语文教学 要求,在理解字意和诗句的基础上,读好、背好这首诗,初步体会古诗 所蕴含的道理。
哪两句诗是写景的? 哪两句诗是写作者的感想的?
板块三、精读诗句,悟意明理 1、师引导学生读诗,画出诗的节奏和重音。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自由读。 3、指名读。 4、电脑课件出示填空题,学生填空。 ①诗句中表示动作的词(依、入、目、上、尽、流)。 ②诗句中表示颜色的词有(白、黄)。 ③诗句中表示数量的词有(千里、一层)。
一、说教材 二、说学情 三、说教学目标 四、说教学重难点 五、说教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七、说板书设计 八、说教学反思
一、说教材
《登鹳雀楼》是新教材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课文(三)单元古 诗二首中的其中一首。这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诗,以千钧巨椽, 绘下北国河山的磅礴气势和壮丽景象,气势磅礴、意境深远。诗人通过 描写登鹳雀楼观看太阳西沉、大河归海的景色,告诉人们要看得远,就 应站得高的道理,同时也反映了诗人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体会古诗所蕴含的道理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在教学中我先指导学 生观察插图,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从而感悟出 古诗所蕴含的“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知道了要想取得更大的进 步,还要不断努力。这样,通过学生自身的探索、体验,学生在不知 不觉中已突破了这个难点。在文章的结尾处,通过采访、知识的延伸 ,使学生更深刻了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句话。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综合能力,呈现给 学生更优质的课堂。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
5、分小组讨论诗句中所描写的景色。 6、根据诗意,展开合理想像,把想像中的景物画下来。
鼓励学生画得不要与文中插图雷同。 画的时候要考虑你的观察点在何处? 夕阳、山峰、黄河应画在什么位置? 画好再涂上颜色。
7、幻灯展示学生的简笔画,师生结合诗句共同点评。 8、出示多媒体课件,屏幕上显示鹳雀楼山水画。在悠扬的音乐声中,学 生闭目遐想,老师用语言描述诗的境境。 9、启发学生谈谈作者在诗句中所表达的思想和自己对这首诗的体会,分 组上台比赛,看哪一组的同学说得精彩。
《登鹳雀楼》说课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教材部编版小学语 文二年级上册课文(三)单元的古诗二首之《登鹳雀 楼》,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 学重难点、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 这八个方面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 指正。
目录
三、说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2.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体会“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学 习诗人王之涣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3.能初步学会借助插图、工具书等途径学习古诗。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 2、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Leabharlann Baidu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让学生在玩中学会, 在动手中提高技能,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将继续努力,让 我的语文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
八、教学反思
在本课教学中激发他们的想像力,让孩子在想像中感受美。 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通过想像,学生的说话练习“ 我仿佛看到了。”那夕阳在山边腾起大片余辉,浩浩荡荡的黄河 涌动万点碎金流向苍茫无际的远方就在学生脑中清晰地展现出来 。通过反复朗读体会,了解黄河,句式练习说的黄河,从而真切 感受到黄河水流进大海的那种波涛汹涌、大浪淘天的磅礴气势, 这样感悟内化,有感情地朗读便水到渠成了。
六、说教学过程
板块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喜欢学习古诗吗?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古诗一起来背一背。(学生 背诵)同学们都背得不错,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揭示课题《登鹳 雀楼》) 2、齐读课题,注意正音。
3、鹳雀楼简介 鹳雀楼,又名鹳鹊楼,因时有鹳雀栖其上而得名,位于山西省永济
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黄河东岸。始建于北周 ,由于楼体壮观,结构奇巧 ,加之周围风景秀丽,唐宋之际文人学士登楼赏景留下许多不朽诗篇 ,以王之涣《登鹳雀楼》最富盛名。1997年12月,该楼的复建工程 开始,2002年9月26日,新鹳雀楼落成并开始接待游人。新建的鹳雀 楼为仿唐形制,四檐三层。
4、作者简介与创作背景 这是唐代诗人王之涣仅存的六首绝句之一。 作者早年及第,曾任过冀州衡水(今河北衡水)县的主薄,不久因遭 人诬陷而罢官,不到三十岁的王之涣从此过上了访友漫游的生活。写 这首诗的时候,王之涣只有三十五岁。 有一天,唐朝诗人王之涣登上了鹳雀楼,看到将要落山的太阳和奔腾 的黄河,想了很多,就写下了这首诗。
5、登鹳雀楼是什么意思? 6、“登”还可以说登什么?
板块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借助工具书,读准生字字音。 2、自由朗读古诗,结合课文插图,从字面上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3、启发和鼓励学生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结合的方法,解释字的意 义。
4、在学生理解字义的基础上,让他们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5、师配音范读,学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