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子形态【精选文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就像人的长相各不相同一样,植物的叶子也有各种各样的形状如鳞形、披针形、楔形、卵形、圆形、镰形、菱形、匙形、扇形、提琴形、肾形等。

世界上找不出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叶子不光形状不同,各种形状的边缘也不同,叶子的边缘称叶裂.
在适应各种生活环境的过程中,一些植物的叶子发生了变态,最典型的是沙漠中的仙人掌植物,为了保存体内的水分,节制蒸腾作用,它们的叶子退化成了细小的针状叶。

叶序叶在茎上的排列次序叫叶序.叶序可分为互生、对生、轮生、簇生和基生。

(2)单叶和复叶凡是一个叶柄上生一个叶片的,叫单叶;在一个总叶柄上,生有两个或多个小叶的,叫复叶。

单叫与复叶一般可以根据芽着生情况判断.复叶的形态有三出复叶、掌状复叶和羽状复叶等。

(3)叶片形态有卵形、椭圆形、长圆形、圆形、倒卵形、披针形、倒披针形、线形等(图7。

1)。

(4)叶尖形态有钝形、渐尖、急尖、刺尖、尾尖、微凹。

(5)叶基形态有楔形、圆形、心形、箭形、戟形、偏斜形、耳形、抱茎、穿茎。

(6)叶缘形态有羽状网脉、掌状网脉、直出平行脉、横出平行脉、射出平行脉、弧形脉、叉状脉.
(7)叶缘形态有全缘、波状、齿状、缺刻.
叶子的知识
叶片
叶片的表皮由一层排列紧密、无色透明的细胞组成。

表皮细胞外壁有角质层或蜡层,起保护作用.表皮上有许多成对的半月形保卫细胞。

叶肉
位于上下表皮之间的绿色薄壁组织的总称。

是叶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其细胞内含有大量的叶绿体。

大多数植物的叶片在枝上取横向的位置着生,叶片有上、下面之分.上面(近轴面、腹面)为受光的一面,呈深绿色。

下面(远轴面、背面)为背光的一面,为淡绿色。

因叶两面受光情况不同,两面内部的叶肉组织常有组织的分化,这种叶称为异面叶。

许多单子叶植物和部分双子叶植物的叶,取近乎直立的位置着生,叶两面受光均匀,因而内部的叶肉组织比较均一,无明显的组织分化,这样的叶称等面叶,如玉米、小麦、胡杨。

在异面叶中,近上表皮的叶肉组织细胞呈长柱形,排列紧密整齐,其长轴常与叶表面垂直,呈栅栏状,故称栅栏组织,栅栏组织细胞的层数,因植物种类而异,通常为1~3层。

靠近下表皮的叶肉细胞含叶绿体较少,形状不规划,排列疏松,细胞间隙大而多,呈海绵状,故称海绵组织。

叶子的形态
就像人的长相各不相同一样,植物的叶子也有各种各样的形状如鳞形、披针形、楔形、卵形、圆形、镰形、菱形、匙形、扇形、提琴形、肾形等。

世界上找不出两个完全相同的叶子.叶子不光形状不同,各种形状的边缘也不同,叶子的边缘称叶裂。

我国古代的发明家鲁班,就是受齿状叶裂的启发,发明了锯。

叶子的对生与互生
对生凡是在茎的每节上,相对着生两片叶的,称为对生,如女贞、石竹。

同互生叶序一样,在对生叶序的每一节上,两片叶均左右展开成一平面,称两列对生,如金钟花.在对生叶序中,上一节的对生叶向左右展开,下一节的对生叶向前后展开,上下两对叶呈十安形交叉,称为交互对生,如女贞。

互生凡是在茎的每一节上着生一片叶的称为互生,如樟、向日葵。

如果每一节上的叶片,各自向左右两侧展开成一平面,则称为叶两列互生,如杉、香榧侧枝上的叶。

植物学家依然仅能继续用这些专有名词,及其组合形式来描述叶子的形状.同时这些专有名词,亦同样地被用於对花部(floral parts)的描述:
1. 凿形(subulate):锥子状,如圆柏属(Juniperus)的幼叶及南洋杉属(Araucaria)植物之形状.此种叶型之叶子,系从叶基往叶尖一直尖削下来,通常具有一尖锐的先端(图2:a)。

2。

针形(acicular):针状,例如松属(Pinus)植物的叶子,甚细长,其横切面通常为圆形,而非扁平形(图2:b).
3. 丝形(filiform):丝线状,通常弯曲,甚细常并为圆筒状,例如茴香(fennel)叶子的裂片(segment)(图2:c, d)。

4. 线形(linear):长而窄,扁平,两边平行或近乎如此,大部份的禾本科植物均为此种叶型(图2:e)。

5。

带形(lorate):带状(strap—shaped),扁平且弯曲,例如大部份的石蒜科(Amaryllidaceae)植物均为此种叶形,其先端为钝形或钝状锐形,但并不尖削到一点(图2:f).
6. 披针形(lanceolate):像矛头的形状,基部宽广,并向叶尖尖削,例如部份桉属(Eucalyptus)及柳属(Salix)的植物(图2:g)。

7. 卵形(ovate):鸡蛋状,最宽处在中部以下,但通常并不需要像鸡蛋一般两端均为圆钝.部份学者又从卵形中再分出阔椭圆形(oval),其与前者之区分为:阔椭圆形之宽度被认为宽於长度的一半,且其最宽处位於,或近位於叶子之中部.
然此两个专有名词常常被相互交换使用(图2:h).
8. 椭圆形(elliptical):类似卵形,但最宽处位於叶子的中部,且宽约近於长度的一半。

并可视需要,再根据其宽长比,而给予一些形容词的修饰,如窄椭圆形(narrowly-elliptical),或宽椭圆形等(图2:i).
9. 长椭圆形(oblong):两边平行或近乎如此,而其长度为宽度的二到三倍(图2:j)。

10。

倒披针形(oblanceolate):披针形的反转,最宽处位於叶子之中间以上,且或多或少向叶基尖削,先端为钝形或锐形(图2:k).
11。

匙形(spatulate):类似倒披针形,然其叶基逐渐尖削至一非常狭窄的基部(即通常其叶柄多少具有部份之翅状)。

而其先端为钝形或锐形(图2:l)。

12。

楔形(cuneiform):楔状,最宽处位於叶子之先端,或近乎如此,而向叶基尖削,且其先端通常为扁平状.
13. 逆向羽裂(runcinate):其外部轮廓通常为倒披针形或匙形,然其两边为非常粗之切割或锯齿状(saw—toothed),且其锯齿的先端朝向基部,如蒲公英(Dandelion)(图2:m)。

14。

倒卵形(obovate):卵形的反置,其最宽部位於叶子的中间以上,而其较窄端则靠近叶基(图2:o).
15. 提琴形(pandurate):小提琴状(fiddle—chaped),倒卵形的一种变化,具有不同程度的下凹,例如部份的榕属(Ficus)植物,像牛乳榕,提琴叶榕等(图2:n).
16。

三角形(deltoid):叶形多少类似於等腰的三角形,例如部份的杨属(Populus)植物,如北美白杨,以及榕属的菩提树等(图2:p)。

17。

菱形(rhomboidal):长略等於宽,最宽处位於叶子之中部,而向两端尖削(图2:q)。

18. 肾脏形(reniform):肾脏状(kidney—shaped),宽等於长或更宽,叶先端钝形,叶基则多少为心形(图2:r)。

19. 圆形(orbicular):圆状(circular),或近乎如此,如睡莲(Nelumbo)(图2:s).
除了叶形还有叶子其他的部分来区分叶子
五,叶尖(The apex)
一个器官的先端,即为其末端,其距连接点最远.以下要介绍十三种叶尖形状的变化,而这些专有名词,亦常应用於植物其他类似器官的描述上.
1。

卷须状(cirrhose, cirrose):丝形并盘卷,例如 Gloriosa—lily 叶子的先端,并亦用来描述部份铁线莲属(Clematis)植物叶子的卷须状叶柄(图3:a).
2。

刺尖头(aristate):具一细长,偶而为刚毛状附属物的末端,通常为中肋的延伸,例如燕麦(oats)(图3:b).
3. 尾状(caudate):尾状或具一尾状的附属物,如部份的Aroids(图3:c)。

4。

渐尖形(acuminate):具尖锐的先端,逐渐或突然尖削,在叶子先端的两边多少呈凹面(图3:d)。

5。

锐形(acute):具尖锐的先端,叶先端两边为直或呈略凸面(图3:e)。

6。

凸尖状(cuspidate):叶先端通常为突然收缩成一延伸的尖顶,且常具一尖锐的凹面(图3:f)。

7。

微凸头(mucronate):叶具一由中肋短凸起的先端,伴生或少部份不具有叶肉组织之伴生(图3:g).
8. 短凸起(apiculate):具一小而尖锐的先端,不呈现出为中肋的延伸或凸头(mucrto),但触摸起感觉粗糙或尖锐(图3:i)。

9. 钝头(obtuse):具一圆钝的先端(图3:j)。

10。

微凹头(retuse):具一圆钝的先端,但在中肋的末端具一轻微的切刻(notched)(图3:k)。

11. 凹头(emarginate):较微凸头之切刻来得深,而轻於倒心脏形的一种情况,先端具明显之切刻,但并非瓣裂(图3:l)。

12. 倒心脏形(obcordate):先端具二裂瓣,心形之倒逆,例如酢酱草属(Oxalis)之植物及大多数的苜蓿(clovers)之小叶(图3:m).
六,叶基(The base)
一个器官的基部,通常乃指其连接之一端,这里共介绍十二个用於描述叶基的专有名词.其中有许多专有名词亦同样地应用於其他器官的描述上。

1。

渐尖形(attenuate):叶基下延,下凹且紧缩,并多少成为翼状之叶柄(图4:a).
2。

楔状(cuneate):叶基部呈狭窄到宽广的楔状尖削,锐状且两边笔直(图4:b).
3. 歪形(oblique):叶之最下部呈明显之不相等,例如榆属(Ulmus)及朴树属(Celtis)的植物(图4:c)。

4。

钝形(obtuse):叶基部圆钝,突然紧缩到叶柄(图4:d)。

5. 截形(truncate):横过叶之底部具一几近平直的线,像是被截过一般。

大部份三角形之叶子均具有此种叶基,如菩提树(图4:e).
6。

心脏形(cordate):叶基部具二瓣裂,形成一个心脏形的外观(图4:f)。

7。

耳形(auriculate):在叶柄两边具有一小的耳状瓣(叶耳auricle) ,且二片叶耳为一窄裂罅所分开。

当托叶增大且成耳状时,有时亦用来形容托叶。

如某些柳属的植物(图4:g)。

8. 箭形(sagittate):其基部之裂瓣向下并向内翻转,这些裂片的先端为锐形或钝形(图4:h)。

9。

戟形(hastate):其基部之裂瓣向外展开(图4:i).
10. 盾形(peltate):叶柄连结於通常为圆形叶身下表面的中央或近中央(图4:j)。

11. 贯生的,抱茎的(perfoliate):基部扩展,围绕茎部(图4:k)。

12. 合生抱茎叶(connate—perfoliate):具二片对生,无柄的叶子,其基部融合,例如部份金银花属(Lonicera)的顶生叶(图4:l).
七,叶缘(The margin of leaves)
叶缘和其他的叶器官(foliar organs)之变异均极大。

我们常可发现许多状态介於以下所要介绍的专有名词之间,这时我们只好用这些专有名词的复合字来加
以描述。

以下所介绍的专有名词,有一部份较常见於花瓣和苞片的边缘(如fringed 或 laciniate).
1。

全缘(entire):不裂,边缘不具锯齿.全缘的叶子,其边缘亦可能具有一列纤毛(ciliate),或在垂直面上具有不同程度的波状起伏(如undulate)(图5:a)。

2. 波状(undulate):在垂直面上具有波状起伏的叶缘(图5:b)。

其叶缘可能为些许或强烈的波状。

3. 波曲状(sinuate):叶缘因向内向外翻转所形成的强烈波状缘,然因裂切太浅而未能成为瓣裂。

4. 钝锯齿状(crenate):叶缘具钝或圆的宽牙齿,其牙齿的方向朝向叶先端,或
与中肋成直角(图5:c).
5。

锯齿状(serrate):叶缘具尖锐略粗的锯齿状牙齿,其牙齿的方向朝向叶
先端(图5:d)。

6. 细锯齿状(serrulate):具小型锯齿的叶缘(图5:e)。

7. 重锯齿状(double-serrate):具锯齿状的叶缘,其牙齿复具有细锯齿或牙齿(图5:f).
8. 牙齿状(dentate):叶缘具尖锐略粗的牙齿,其牙齿先端的方向朝向正前方(锯齿状缘的牙齿先端则朝向叶先端)(图5:g).
9。

细牙齿状(denticulate):叶具细小的牙齿状缘(图5:h)。

10. 纤毛状缘(ciliate):叶缘具一列细毛,唯有时因毛太细微或太少而无法用肉眼观察到(图5:u)。

11. 锐浅裂状(incised):叶缘裂缺而成深牙齿状(图5:i).
12。

不规则细裂(lacerate):叶缘不规则缺割达到至中肋1/2到2/的叶子,其裂片可能为全缘或其他的类型(图5:j)。

13. 片裂(laciniate):叶身切割成多少为丝带状的裂片(图5:k)。

14. 浅裂(lobed):裂罅不超过从叶缘到中肋的一半,且通常这些裂片及裂罅多少为钝形(图5:l).
15. 中裂(cleft):裂罅之深度大於从叶缘到中肋距离的一半,且其裂瓣及裂罅多少为尖锐或锐形(图5:m).
16. 深裂(parted):裂罅几近但尚未达中肋或叶基。

其产生的裂片数目,我们则用二裂(two—parted),三裂(three—parted)等专有名词来加以表示 (图5:n 为五裂叶,图5:o, p 为羽状裂叶)。

17。

羽状中裂(pinnatifid):叶缘为羽状的中裂(cleft)或深裂(parted )(图5: o)。

18. 掌状中裂(palmatifid):叶缘为掌状的中裂或深裂(图5:q).
19。

皱曲(crispate):叶缘在垂直平面上以微小的波状成为扭卷,如荷兰芹(parsley)(图5:t)。

八,叶子的位置和排列(Position and arrangement of leaves)
为叶子的基本特徵之一,通常较其他的特徵为固定。

其专有名词介绍如下:
1. 互生(alternate):一个节仅著生一片叶子(图6:a)。

当此一专有名词及类似的专有名词,要精确的用於落叶性木本植物时,最好检查当年生的小枝.
2。

二列排列(distichous):互生排列的邻近二叶片,位於枝条上的相对位置,第三片叶子直接位於第一片叶子之下方,而成1/2叶序(图6:b)。

3. 对生(opposite):一个节著生两片叶子,而位於枝条上的相对两侧(图6:c, h);在某些种类中,此一成对的两片叶子其中的一片常位於另一片的略上方或下方,这种情形称之为近对生(subopposite)。

4。

十字对生(decussate):对生叶的一种特殊排列情形,其中一对叶片的叶子,为以直角著生於其上方,或下方的另一对叶片所包被(图6:d, g)。

5. 轮生(whorled):一个节著生三片以上的叶子的情形称之(图6:).
6。

丛生(fasciculate):叶子成丛,通常为苞状鞘所包被,如松属(Pinus)的植物(图6:h)。

实际上,每一丛叶子,乃为以极高的叶序,超短的节间,著生於一短,生长缓慢的枝条上。

7. 覆瓦状排列(imbricate):叶片重叠,似瓦般(shingle—like),例如卷柏属(Selaginella)的植物(图6:g).
8。

茎生的(cauline):叶片著生於茎上,而为基生或莲座生的的反意字(图6:h)。

9。

莲座生的(rosulate):通常叶片以一很高的互生叶序,著生於一个基生的莲座上,其叶片通常,但并非总是紧贴於地面(图6:i)。

10。

叠生的(equitant):叶片向上生长,其两侧与地面成直角垂直.且基部以纵向互相叠抱在一起,并包被住下一片嫩叶,例如鸢尾属(Iris)的植物(图6:j,其叶片的横切面如图6:k).
叶子
1.植物组成部分名
【简介】
在自然界中,动植物是主宰,植物提供了各种动物的必须生活来源,而叶子又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孕育生命最基础,最原始的地方.各种植物的叶子形态多种多样,但它们都是由叶片、叶柄和叶托(托叶)构成的.完整含有叶片、叶柄和叶托的叶子称完全叶。

有些植物的叶子没有叶托,还有的叶子没有叶柄,也有个别植物的叶子没有叶片。

【叶子的组成】
(1)叶片
叶片的表皮由一层排列紧密、无色透明的细胞组成.表皮细胞外壁有角质层或蜡层,起保护作用。

表皮上有许多成对的半月形保卫细胞.
位于上下表皮之间的绿色薄壁组织总称为叶肉,是叶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其细胞内含有大量的叶绿体。

大多数植物的叶片在枝上取横向的位置着生,叶片有上、下面之分.上面(近轴面、腹面)为受光的一面,呈深绿色。

下面(远轴面、背面)为背光的一面,为淡绿色.因叶两面受光情况不同,两面内部的叶肉组织常有组织的分化,这种叶称为异面叶.许多单子叶植物和部分双子叶植物的叶,取近乎直立的位置着生,叶两面受光均匀,因而内部的叶肉组织比较均一,无明显的组织分化,这样的叶称等面叶,如玉米、小麦、胡杨。

在异面叶中,近上表皮的叶肉组织细胞呈长柱形,排列紧密整齐,其长轴常与叶表面垂直,呈栅栏状,故称栅栏组织,栅栏组织细胞的层数,因植物种类而异,通常为1~3层。

靠近下表皮的叶肉细胞含叶绿体较少,形状不规划,排列疏松,细胞间隙大而多,呈海绵状,故称海绵组织.
(2)叶柄
叶柄是叶片与茎的联系部分,其上端与叶片相连,下端着生在茎上。

通常叶柄位于叶片的基部。

少数植物的叶柄着生于叶片中央或略偏下方,称为盾状着生,如莲、千金藤.叶柄通常呈细圆柱形、扁平形或具沟漕。

(3)叶托(托叶)
托叶是叶柄基部、两侧或腋部所着生的细小绿色或膜质片状物.托叶通常先于叶片长出,并于早期起着保护幼叶和芽的作用.托叶一般较细小,形状、大小因植物种类不同差异甚大.在有些植物中,托叶的存在是短暂的,随着叶片的生长,托叶很快就脱落,仅留下一个不为人所注意的着生托叶的痕迹(托叶痕),称为托叶早落,如石楠的托叶。

有些植物的托叶能伴随叶片在整个生长季节中存在,称为托叶宿存,如茜草、龙芽草叶柄基部有一对叶片状的托叶始终存在。

【叶子的形态】
就像人的长相各不相同一样,植物的叶子也有各种各样的形状如鳞形、披针形、楔形、卵形、圆形、镰形、菱形、匙形、扇形、提琴形、肾形等。

世界上找不出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

叶子不光形状不同,各种形状的边缘也不同,叶子的边缘称叶裂。

我国古代的发明家鲁班,就是受齿状叶裂的启发,发明了锯.
在适应各种生活环境的过程中,一些植物的叶子发生了变态,最典型的是沙漠中的仙人掌植物,为了保存体内的水分,节制蒸腾作用,它们的叶子退化成了细小的针状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