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论语》十二章第1课时-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清结构
请在梳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补全下面导图中的空缺部分。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吾日三省吾身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第11课 《论语》十二章
第1课时
孔 子
课时目标
01 能流畅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音律美。 积累文言词语,分类梳理文中的重点词句,养成归纳积累的文
02
言文学习习惯。 03 疏通课文大意,积累名言警句。
导入
导入
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 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1988年77位诺贝尔奖得主 在巴黎集会,发表宣言,其中有人说道:“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要 从中国的孔子那里寻找智慧。”从中国的孔子那里寻找智慧,就要从《论语》 里面去寻找智慧。由此可见,孔子是一位对中国乃至世界都影响深远的文化 巨人。今天我们借《论语十二章》的学习,走近孔子和《论语》,触摸经典, 感受智慧。
(6)水 古义:_冷__水__ 今义: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 (7)三 古义:_泛__指__多__次__ 今义:数词,三 (8)匹夫 古义:_平__民__中__的__男__子__,__这__里__泛__指__平__民__百__姓__ 今义:无学识、无智谋的人
5.一词多义 (1)为 ①可以为师矣:_做__ ②为人谋而不忠乎:_替__ (2)知 ①人不知而不愠:_了__解__ ②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懂__得__ ③温故而知新:_得__到__
【一】
知人论世
走近作者
孔子(前551—前479),名 丘 ,字 仲尼 , 春秋 时期 鲁 国人,春秋末期的 思想家 、 _教__育__家__、 政治家 , 儒 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 圣人 ”。孟子与 孔子并称“ 孔孟 ”。其思想核心是“ 仁 ”。“仁”即“爱人”。他把“仁”作为行 仁的标准和目的,使“仁”和“礼”相互为用,主张统治者对人民“道之以德,齐 之以礼”,从而再现“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西周盛世,进而实现他一心向往的 “大同”理想。
孔子一生大体可分为五个阶段: 一、30岁前,位卑而能“鄙事”,有志于学。 二、30—50岁,欲仕不能。 三、50—55岁,在鲁从政。 四、55—68岁,周游列国,历尽艰辛。 五、65—73岁,安居鲁国,办教育,理六经。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和“恕”——仁 者,慈悲也、爱人也;恕者,宽容也、宽恕也。
(12)思而不学则殆:_疑__惑__ (13)可以为师矣:_可__以__凭__借__ (14)人不堪其忧:_能__忍__受__ (1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喜__爱__,__爱__好__ (16)好知者不如乐之者:_以__…__…__为__快__乐__ (17)饭疏食,饮水:_吃__ _冷__水__ (18)曲肱而枕之:_胳__膊__ (1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_几__个__人__ (20)匹夫不可夺志也:_平__民__百__姓__ (21)逝者如斯夫:_代__词__,__这__,__指__河__水__ (22)博学而笃志:_坚__定__志__向__ (23)切问而近思:_恳__切__地__发__问__
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
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
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儒家的思想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其精华部 分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
了解《论语》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 一部书,共20篇。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 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它是研究孔子思想 的主要依据。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 (《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之 一,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宋朝宰相赵普曾 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下”。本文十二 章是儒家修身之言,讲的是做人之道。
孔子
他不求仕,集中精力从事教育及文献整理工作。 一生培养弟子三千余人,身通六艺(礼、乐、射、御、 书、数)者七十二人。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整套 教育理论,如因材施教、学思并重、举一反三、启 发诱导等教学方法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精 神,及“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和“不耻下问” 的学习态度,为后人所称道。孔子一生的主要言行, 经其弟子和再传弟子整理编成《论语》一书,成为 后世儒家学派的经典。
1. 自主学习: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 2. 组内交流:明确重点词语的用法和含义。 3. 小组展示:每组三人展示学习成果。
A生先诵读指定段落; B生强调重点词语的用法和含义; C生疏通文意,解读文段内容。
【三】
初读感知
朗读课文
采用多种形式朗读课文,注意读音和节奏。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知识链接
词类活用
在古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可以灵活运用,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 能,在句中充当其他类词。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就叫作词类活用。
7.特殊句式 可以为师矣:_省__略__句__,__“__以__”__后__面__省__略__代__词__“__之__”___ 8.成语积累:找出本课中出现的成语并解释。 (1)温故知新:_温__习__旧__的__知__识__,__能__够__得__到__新__的__理__解__和__体__会__。__ (2)择善而从:_采__纳__正__确__的__意__见__或__选__择__好__的__方__法__加__以__实__行__。__ (3)三人行,必有我师:_几__个__人__在__一__起__,__其__中__必__定__有__可__以__作__为__我__的__老__师__的__人__。__ (4)逝者如斯:_形__容__光__阴__如__流__水__一__去__不__返__。__ (5)箪食瓢饮:_形__容__读__书__人__安__于__贫__穷__的__清__高__生__活__。__ (6)匹夫不可夺志:_虽__是__平__民__也__不__可__强__迫__他__放__弃__主__张__。__ (7)富贵浮云:_不__义__而__富__贵__,__对__于__我__就__像__浮__云__一__样__。__比__喻__把__金__钱__、__地__位__看__得__很__轻__。__
(3)而 ①学而时习之:_承__接__关__系__ ②人不知而不愠:_转__折__关__系__ ③曲肱而枕之:_承__接__关__系__ ④温故而知新:_承__接__关__系__ ⑤学而不思则罔:_转__折__关__系__ ⑥博学而笃志:_并__列__关__系__ 6.词类活用 (1)传不习乎:_动__词__作__名__词__,__传__授__,__指__老__师__传__授__的__知__识__ (2)饭疏食,饮水:_名__词__活__用__为__动__词__,__吃__饭__ (3)好之者不如乐之者:_形__容__词__的__意__动__用__法__,__以__…__…__为__快__乐__
【二】
基础梳理
1.给下列加下划线的字注音。 (1)论语( lún ) (2)不亦说乎( yuè) (3)不愠( yùn ) (4)三省吾身( xǐnɡ) (5)传不习乎( chuán ) (6)不逾矩( yú jǔ ) (7)不思则罔( wǎnɡ ) (8)不学则殆( dài ) (9)一箪食( dān ) (10)曲肱而枕( ɡōnɡ ) (11)好之者( hào ) (12)笃志( dǔ )
3.通假字 (1)不亦说乎 “_说__”同“_悦__”,_愉__快__ (2)吾十有五 “_有__”同“_又__” 4.古今异义 (1)君子 古义:_有__才__德__的__人__ 今义:人格高尚的人 (2)可以 古义:_可__以__凭__借__ 今义:表示可能或能够
(3)罔 古义:_迷__惑__,__意__思__是__感__到__迷__茫__而__无__所__适__从__ 今义:蒙蔽 (4)殆 古义:_疑__惑__ 今义:危险;几乎,差不多 (5)疏 古义:_粗__糙__ 今义:清除阻塞使通畅,疏通;分散,使从密变稀
9.尝试用现代汉语说说文章的意思。 答案 (1)孔子说:“学习了,然后按时复习,不也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 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恼怒,不也是君子吗?” (2)曾子(曾参)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尽力呢?与朋友交往 是不是真诚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呢? (3)孔子说:“我十五岁时,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时能有所成就,说话办事都有把 握,四十岁心里不再感到迷惑,五十岁知道天命是什么,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 见,七十岁就能随心所欲,但不会越过法度。” (4)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 去做老师了。” (5)孔子说:“只是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是思考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2.自主学习:结合课下注释及工具书,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的意思。 (1)学而时习之:_按__时__温__习__ (2)人不知而不愠:_生__气__,__恼__怒__ (3)不亦君子乎:_有__才__德__的__人__ (4)吾日三省吾身:_自__我__检__查__,__反__省__ (5)与朋友交而不信乎:_诚__信__ (6)传不习乎:_传__授__,__这__里__指__老__师__传__授__的__知__识__ (7)三十而立:_立__身__,__指__能__有__所__成__就__ (8)四十而不惑:_迷__惑__,__疑__惑__ (9)不逾矩:_越__过__法__度__ (10)温故而知新:_旧__的__知__识__ _新__的__体__验__ (11)学而不思则罔:_迷__惑__
知知识识链接
文言文翻译的标准:(1)直译为主,字字落实。(2)意译为辅,文从句顺。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1)留(保留法);(2)换(替换法);(3)调(调整法);(4)引(对译 法);(5)删(删减法)。
10.我的疑问:将不理解的词语句子标注在课本上。
深入解析
六个小组,每组负责两章内容的翻译和解读。 要求:
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 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朗读指导] ①朗读时要字正腔圆。“字正”就是字音准确,“腔圆”就是发音饱满。 ②处理好停顿,控制节奏。③把握重读和轻读。④注意语速语调,做到声韵和谐, 抑扬顿挫。
(6)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筐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巷子里, 别人都不能忍受那种困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是多么高尚啊!” (7)孔子说:“懂得某种学问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研究这种学问 为快乐的人。” (8)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用不正当的 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 (9)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我选择他们的优点 学习,如果也有他们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10)孔子在河边感叹道:“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11)孔子说:“一国军队,可以改变其主帅,一个人的志向却是不能改变的。” (12)子夏说:“广泛学习且能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 仁德就在其中了。”